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之乱臣贼子 >

第573部分

隋末之乱臣贼子-第573部分

小说: 隋末之乱臣贼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大的问题,相反,他们必定会检举周围的亲朋好友,以获取自己的安全,但是实际上,世家大族经过这一场战争之后,是不可能走到以前,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去。相互的斗争将会变的更加激烈。朝廷却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之所以告诉崔君肃这些,不仅仅是说给崔君肃说的,而是说给其他的世家大族听的,他相信,那些自私自利的世家大族,肯定会明白自己言语中的意思。

果然,崔君肃离去之后不过五天的时间,雪片似的文飞到岑文本手本在高兴的同时,也感觉到一丝慌张和恐怖,因为这里面的信息量太大,大的让他都为之心惊。

“来人,将这些信件全部送到长安汉王处。八百里加急,将此信,送到陛下处。”岑文本心中暗自后悔,自己的得意之做,好像是触动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看看这上面都是一些什么,陇西李、弘农杨、太原王、江南沈、长安韦等等世家大族都牵扯到其中,甚至连赵郡李也有人参与,一下子天下的主要世家实际上都涉足其中。

固然有些人只是这些世家的旁门参与,但是里面的奥秘谁都知道,不过是世家大族试探的而已。历朝历代,这种试探都有不少次,而且只要有比较大的起义,这些试探都是有的,只是现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试探,就留下了把柄,将自己的主动权交出去。

归根结底,还是李信太过于强势,强势到世家大族,不得不听从李信的安排,这次就是等于将性命掌握在李信手中。

“哎!不知道这些皇帝陛下会有什么样的安排。”就是岑文本脸色也露出一丝惋惜来,这一次,几乎是将所有的世家大族一打尽,若是按照李信以往的性格,这些人恐怕各个都难逃一死。

关东、关中、江南、巴蜀的各大世家大族纷纷望着长安城,或者望着更远的地方,检举中内容大家都差不多,世家大族因为这件事情关系闹的很僵,心中在惊骇的同时,还提提心吊胆。

“听说,武德殿内的几位大臣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议了。”韦圆照看着躺在**上的韦匡伯,低声说道。

“若真的有事,就将我推出去,我已经时日无多了。”韦匡伯叹息道:“谁知道那些家伙如此无能,还有那些世家大族,居然如此无耻,将我们也给摘了进来。默许,默许也算是罪?那天下人都是罪,可恶的关东世家,这是要将所有人都给拉下水啊!”

“可不正是如此,不过,这一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听说。这次最大的老鼠,并不是那些世家,而是赵郡李。”韦圆照低声说道。

“真是贼心不改啊!还真的以为能逆天改命吗?赵郡李,又没有什么功劳,还占据着宗亲的位置,嘿嘿,现在诸王子已经长大。即将成年,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宗亲。赵郡李若是在这次事情上能加分还好一些,没想到,居然如此短视,这下好了,宗亲的位置都要剥夺了。”韦匡伯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

“实际上,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找到那个黑衣人了,武士彟现在还没有消息,听说关东那边的人都在寻找武士彟,还有两个人就是叛军主帅黑衣人。还有一个就是安陆王李承道。啧啧!”

“安陆王李承道?也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是怎么想的,李建成好不容易才留下点骨血,就这样被葬送了,皇帝陛下再怎么样仁慈,碰到这种事情,李承道也是必死无疑。”韦匡伯哑然失笑道。

“最近几天,人们都在盯着郑娘娘呢!后宫中传来不少的风言风语了。”韦圆照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

“这件事情让尼子他们不要参与进去。皇帝陛下是一个念旧情的人,外面发生的事情,不会涉及到后宫的娘娘。”韦匡伯摇摇头,说道:“实际上,我更加关心的是那个黑衣人,你认为是谁?”韦匡伯的眼睛盯着韦圆照。闪烁着和他病情不相同的精光。

“我初步怀疑,是李家的人,陇西李家的人,或者说是李渊留下来的人吗。就是不知道对方到底是谁。”韦圆照想了想说道:“恐怕这个问题许多人都能想到,可是李家的人就那么几个,到底是谁,谁也不知道。”

“那就去找。不要盯着那几个比较有名的人,而是应该去找那些没有名气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韦匡伯咳嗽了一声,说道:“越是厉害的人,就不会将自己表露在外面,不要盯着李道宗等人,这些人已经彻底的臣服在陛下的麾下了,岂会做出这样的人来。李孝恭他是一个聪明人,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做的。”

“是,小弟这就去安排。”韦圆照双眼一亮,韦匡伯说的不错,别人都是盯着那几个才能的人,却不知道,这些人都已经被李信笼络进去,想要让他们办事是何等的困难。也有几个李家失意的人,根本就不受他人注意,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加入叛军,甚至主导叛军,只是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人,韦圆照的脑海里已经想到了好几个人选,他决定派人去盯着这些人。

一旦找到这个背后之人,长安韦家不但能保住现在的地位,甚至还可以再进一步。想那韦园成和韦思言两人在前线立下的功劳,韦家进一步发展也未必没有可能。

“大哥在这里好生调养,我先去找人监视一下李家。”韦圆照想到这里,脸上就露出兴奋之色。

“杜先生,您说父皇会如何处置这些叛逆?”武德殿内,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在唐朝的这个时候,算是一个小郎君了,他面色俊朗,身上穿着一件锦袍,手上拿着一本奏章,目光中还露出一丝愤怒之色。正是汉王李承宗。

“殿下认为这些人该怎么办呢?”杜如晦望着眼前的李承宗,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来,他很满意李承宗这个帝国的继承人,虽然没有李信那样有魄力,有手段,但是天资聪颖,待人和善,更为重要的是,对政治的敏感性让他很欣赏。所以教导政务的时候,杜如晦等人也是手把手的培养。

“按照父皇的性格,恐怕会杀一儆百。只是这么多人若是都杀了,恐怕天下也会元气大伤。民间议论的人将会有不少。”李承宗想了想叹息道:“按照学生的建议,这些人虽然可恶,但是为了帝国的稳定,这个时候最好只需要诛杀首恶就可以了。”

“殿下可知道陛下为什么明知道这些人会造反,可是仍然要给这些人机会呢?”杜如晦点了点头,李承宗这一点就比李信更加的厉害,他知道政治上需要妥协,李信就很难知道。

当然,这也是与李信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李信手执方天画戟,是何等厉害,大唐江山就是他打下来的,这个时候莫说是一些人造反,就是全天下造反,李信也毫不在乎。

“老师的意思是说,父皇想将这些人一打尽?”李承宗听了面色一愣,有些紧张的说道:“这么多人,一打尽,死伤何其多也!”

“殿下,这世家宛若蛀虫,若是此刻不杀之,日后还是会依附在帝国之上,最后就成为前隋之事,陛下现在将其斩除,也是为了殿下着想,难道等到殿下登基的时候再杀之吗?那个时候不就是晚了吗?陛下这是为了殿下好。免得殿下上台之后,还要为此事烦恼?”杜如晦低声说道。

“唉!”李承宗深深的吸了口气。

“殿下,若是陛下问起来的时候,殿下一定要记住了,只诛首恶!其余的人应该流放四方。”杜如晦扫了四周一眼,低声说道。

“先生为何要这么说,父皇不是?”李承宗有些好奇的询问道。

“陛下虽然想将这些人都给杀了,但是那是陛下,殿下只能是守成之主,若殿下也想和陛下一样,开疆扩土,却不利于江山的稳固,陛下还会放心的将江山交给你?”杜如晦低声劝说道:“更何况,这就是殿下的本心,殿下不能违背自己的本心。”

“先生之眼,小子谨记在心。”李承宗双眼一亮,脸上顿时露出欢喜之色。

“这次出征的有功之臣,殿下也要记住了,请皇上不吝赏赐,甚至可以列土封疆。”杜如晦又劝说道:“实际上,陛下就是想列土封疆,将那些世家大族尽数分封出去,分解他们的力量,削弱他们的力量。”(。)

&nbkhlnex。hl

'正文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要命的名单'

“先生,这里面说了武士彟,还说了李承道,还有一个黑衣人,岑先生认为此人应该是在长安城,应该是李氏勋贵,不知道先生认为此人是谁?是前朝李,或者是本朝李?”李承宗想了想还是询问道。

“殿下认为是哪家李?”杜如晦沉默了半响,方才询问道。

“两家兼而有之。”李承宗看了杜如晦,然后还是下定决心,轻咬钢牙低声说了一句话。

“或许吧!”杜如晦目光复杂,望着李承宗,说道:“殿下可以为陛下处理国事了,老臣心中十分欣慰。但是殿下以后一定要戒骄戒躁,陛下正值壮年,唯独戒骄戒躁,方能维持长久。殿下一定要谨记这句话。”

“多谢先生指点。”李承宗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自己已经获得了杜如晦这样的老臣子的支持,使得自己在帝位上得到了稳固。

“实际上当年,老臣并不赞成陛下回归赵郡李,只是群臣认为,赵郡李乃是天下名望,而且陛下统一天下,也的确需要一个世家大族在背后支撑。但是,这些年以来,赵郡李在朝廷当中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也没有为朝廷立下什么功劳,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是宗室,而不应该是一个国公的头衔,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说什么,可是私下里却有抱怨之声,这一次,或许没有多大的牵连,但是若是没有一丝牵连也是不可能的。”杜如晦平静的说道:“当年或许需要赵郡李来锦上添花,现在若是老实一点,自然没事,若真的有什么动静,恐怕谁也救不了他们了。”

“学生知道了。”李承宗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也只能议论一番而已,真正的决定权还在辽东的李信手中。

“长安城内聪明人不少,他们有些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奥秘,黑衣人到底是谁,殿下暂且不要过问,过段时间自然会有人说出来,那个时候,殿下再出手。无论是赵郡李,或者是前朝李,都涉及了不少人,殿下贸然出手,只能会让别人嫉妒,这样的功劳,还是让给别人吧!”杜如晦生怕李承宗想立下功劳,赶紧叮嘱道:“臣子的功劳应该让给臣子,作为君王为何要抢臣子们的功劳呢?”

“多谢先生教诲,承宗差点坏了大事了。”李承宗听了之后,摸了摸脑门上的冷汗,心有余悸的说道。他心里倒是有那个想法,将这个背后之人找到,好在李信面前表现表现,现在杜如晦这么一说,才知道自己差点办了错事。

是谁都能想到,只要找到那个黑衣人,不用说,荣华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若是被李承宗找到了,臣子们失去了功劳,肯定会对他不满,而且,黑衣人背后是谁,若是赵郡李,李承宗出手,李氏江山就会被人笑话,世人会说李信过河拆桥之类的,若是前朝李,更不简单了,前朝李在朝廷中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不仅仅有李玄霸这样的人物,就是李孝恭此刻也在前线效力,李承宗出手,这些将军们嘴上或许不会说什么,但是私下里,肯定会有不满。

“殿下聪慧,就算老臣不说,殿下也能领悟的。”杜如晦恪守臣子的本分,说道:“告诉娘娘,在陛下眼中,宫外是宫外,宫内是宫内,这是不一样的。”

李承宗先是一愣,这才点了点头。

“等着吧!很快陛下的圣旨就会到来,到时候,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殿下不必担心。”杜如晦又取了一本奏折,交给李承宗看了,让他说出如何处置奏折上的事情,然后自己又发表了看法,师徒两人讨论的倒是如火如荼,气氛和谐的很。

距离长安城的数千里之外,李信的马车行走在官道之上,马车是用八匹马拉着的,并不大,周围是一万近卫军护卫。罗士信更是护卫在马车周围。大军前进的速度并不快,根本不能和以前回军袭击叛军相比较,但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辽东平原道路还不错,李信做在马车上,还比较舒服,加上他有的时候,也是骑马。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大军就到了白狼水,白狼水上浮桥还在河面上,为运粮队提供道路。

“陛下,秦将军派来了骑兵,加入了护卫大军的行列之中。韦大人也亲自来了。”车窗之外,罗士信的声音就传来。

“臣韦园成拜见陛下。”韦园成脸上露出兴奋之色,韦思言保住了,而且是在最后关头,李信率领的大军杀了过来,击败了叛军。

“上来吧!”车厢内,响起李信的声音。韦园成不敢怠慢,赶紧爬了进去。

“陛下,您的伤好些了吗?”韦园成看着李信,一身青衣,正躺在车内,一个小小的几案上正摆放着一些奏折,还有一个小小的水壶正冒着青烟,露出一丝茶香来。

“已经好多了,本来是想骑马的,但是他们不让朕骑马,只能躺在马车里。”李信摇摇头说道:“呆着很无聊,一边看书,一边处理一些奏折。你来的正好,将这些奏折,让人送回长安。让诸王子看看,然后说说,这件事情他们是怎么处置的,说出来,也让朕参考参考。”

韦园成心中一愣,他看了眼前的奏章一眼,奏章很厚,显示着里面的内容很多,见李信没有反对,赶紧将奏章打开,入眼的字迹让韦园成面色变了变,这是岑文本的字迹,再看看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他惊骇了,密密麻麻的人名足以说明这本奏章是怎么回事,还有许多人名都是他很熟悉的。

“陛下,这些人?”韦园成壮着胆子询问道。

“岑先生和锦衣卫的人已经核实了,都是参加叛乱或者是与叛乱有关系的人,大约九百三十八人,还有一些人就没说了,那些都是士兵,已经接受了惩罚。”李信不在意的说道:“看看,这些家伙,朕让他们减租减息,都说自己没钱没粮食,这个时候,支持叛军倒是大方的很,可惜的是,叛军自己不争气,就算支持也没有什么用处。”

韦园成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的名单,嘴唇颤抖的更加厉害,上面不仅仅有人名、来历,甚至连犯的事情都说了,虽然不过寥寥几句,但是韦园成还是从这本奏章里,看出了浓浓的杀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