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32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232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想要石达开的那些人。”韦泽坦然说道,“石达开那帮人与士绅倒是颇有相似之处。他们自己觉得他们是个人物,是颗菜。他们不管到了哪里去,都要别人先给他们留位置出来。我们光复军里头每一个位置都有我们自己选拔标准,有能者才能居之。而且若是想把些位置变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是想都别想。可这些人不会接受我们的制度的。就如同地主们不会放弃土地一样,石达开手下的那些兄弟各个都是军头,他们绝不会答应放弃自己的队伍。那些走投无路乖乖听话的也就罢了,若是那些大股的部队,把他们招进我们的部队就是自寻烦恼!”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极为冷酷,李玉昌只觉得背后有些发冷。李玉昌读过书,他很清楚这已经是诛心之论了。韦泽不是对某个人有个人的意见,而是对那些人做出了人性上的定论。跟着韦泽也有好几年,李玉昌当然知道韦泽杀伐果断,大事上极有主见。若非韦泽能对士绅,对石达开的部下有了别的想法,这帮人在韦泽这里也就基本定性了。而韦泽下了决心的时候,他可是从来不会动摇的。

“这帮兄弟们若是在湖南与江西被全歼,只能便宜了满清。所以我请林凤祥出兵江西,能打下江西自然很好,若是不能打下江西,好歹能把出走的兄弟们接回太平天国去。对太平天国也算是好事。有太平天国顶着,我们也能轻松不少,有更多时间来发展自己,做北伐的准备。”韦泽继续解释着自己为何要卖如此大的一个好处给太平天国。

负责政法委的林阿生中将不太喜欢说话,可在此时他却忍不住问道:“都督,真的到了争霸天下的时候了么?凡是没认识到这点的都出局么?”

“对!”韦泽斩钉截铁地答道,“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这个争霸天下时代,还做着群雄并起时代的美梦。真的是以为天下没有英雄了么?石达开完了!”

第145章 入局与出局(九)

“彰王!诸王已经到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对太平天国彰王林凤祥拱手敬礼。这位太平天国年轻的将领已经封王,可对于林凤祥这为老前辈的礼数丝毫不缺。

林凤祥本来看着地图沉思不语,听李秀成所说,转回头命道:“请他们进来!”

很快,“请王”李开芳,“祝王”吉文元,“英王”李秀成,“宁王”韦俊、“刚王”曾立昌,“侍王”李世贤等人鱼贯而入。

现在这帮人级别上与林凤祥同级,大伙也没有谁真的觉得自己能够与林凤祥互别苗头,按照军中职位高低与年龄大小,一众人分列两边在帐内坐下。作为会议召集人的林凤祥在中央帅案后坐下,开始了此次“芜湖会议”。

林凤祥一贯秉持着开门见山的态度,他说道:“我接到了齐王的书信,据说石达开屡战屡败,跟着石达开的兄弟们皆想回天京。齐王请我们派出一路人马进入江西,前去接应兄弟们回来。”

提到了韦泽,众王们都沉默不语。最近天王洪秀全下旨大骂了韦泽一番,洪天王认为正是因为韦泽在广东痛打了“洋兄弟”,所以洋兄弟们断绝了与太平天国的贸易。洋兄弟贩卖的武器对于太平军很重要,而且断绝了与洋兄弟的贸易,洪天王觉得自己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众将对于韦泽痛打“洋兄弟”倒没有那么激烈的反应,齐王韦泽在太平军中的时候战无不胜,那真的是想打谁就打谁。现在齐王韦泽已经自立,太平军更没有能力阻止韦泽的军事行动。

令大家感到出乎意外的是韦泽居然一直关心着石达开的情况,特别是试图调用太平天国的力量接收可能会脱离石达开的部队。从地理上看,韦泽占据的两广距离石达开所部更近。以韦泽的赫赫威名,他真的振臂一呼,那些脱离者们只怕会立刻投靠到韦泽手下。韦泽却与以往同样,根本不占太平天国的便宜。这样“大公无私”的行动让这些太平军的大佬们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起来。

在一片沉默中,忠王李秀成先开口说道:“齐王是明白大体之人,相助我等也是应有之意。只是不知齐王所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彰王说的更明白些。”

李秀成的意见很有代表性。相当一部分忠于太平天国老兄弟都认为,韦泽的行动是前后一贯的。核心理念在于“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满清占便宜”。

这态度倒是容易理解。从地理位置以及战略局面上来说,太平天国现在面对着满清全部主力的进攻,韦泽对太平天国“好一些”,能增强太平天国的实力,让太平天国更好的打满清。这对韦泽的光复都督府同样大有好处。

只是韦泽给的“好处”超出太平天国众将想象太多。而且韦泽的态度如此居高临下,仿佛他还是太平天国最高军事统帅一般。虽然从道理上说,依旧承认韦泽齐王王爵身份的太平天国中,韦泽是地位仅次于石达开的大人物。

洪秀全最近封了十三位王爷。石达开脱离天国前与群臣一起努力下撤掉了洪秀全两个哥哥王爵,石达开脱离太平天国之后也已经恢复。总的算来,眼下太平天国共有十五位王爷。他们都是第三波的王爵,地位与威望和韦泽差距非常大。

即便大家承认这个事实,却对韦泽这么“不外气”也觉得稍微有些不能接受。

在第三波王爷中最能接受这等局面的莫过于林凤祥,听了李秀成的话,林凤祥立刻拿出了韦泽的书信,还有韦泽奉上的一份地图。地图上有石达开所部经历的各地的路线,以及地方上是否有留下太平军的小部队。数据翔实,时间明确。诸王登时就被石达开所走过的路线给吸引住了。

“翼王竟然饶了这么远!”

“原来翼王是这么打的仗啊!”

诸将们之前稍微听到过一些石达开的情况,此时才能详细的了解石达开脱离太平天国之后到底是怎么打的仗。众人议论纷纷,把谁去江西完全抛在了脑后。

林凤祥静静的看着诸王这么讨论,自己完全不去参与,他心里面想的却是另外的事情。韦泽此次写了两封信,一封信是给“太平天国彰王”的。信里面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只是把石达开的处境,以及对未来战局的预测写了一番。

另外一封信则是给林凤祥的,这里面就有比较私人的部分。韦泽告诉林凤祥,石达开所部此时已经开始军心涣散,战斗力衰落。若是林凤祥想充分利用这支部队,最好能够对这帮人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甚至能够打散重编。若是图省事,把他们给拉进队伍里头来,虽然这帮人数量很大,实际上很可能不堪大用。

林凤祥能够理解一半韦泽所说的内容,石达开出走到曾经给了太平天国很大影响,整个天国局面几乎是摇摇欲坠。然而经过安徽的三河大捷、二郎河血战等一系列的战役,太平天国挡住了湘军的猛攻。江西北部的大瘟疫挡住了清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在安徽、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各省,经过大小数百战斗,天国新的军事体系逐正常发挥出战斗力,战线也渐稳定下来。各军奋力作战,将岌岌可危的局面给稳定下来了。

作为现在太平天国里头公认的军队排名第一的老将,林凤祥当然希望能够统一整个太平军,把各个部队编成一支军令统一的军队。可林凤祥知道,这明显不现实。统一军令的最大的反对者就是天王洪秀全。洪秀全并非不想统一军令,而是想把军令统一到他自己手里。

天京之变之后大伙虽然还忠于太平天国,但是却并非忠于他天王洪秀全。十五位王爷里头,洪秀全的两个哥哥当然是要为他们“洪家江山”办事,可除此之外,十五位王爷中的悍将杨辅清、韦俊、李秀成、李世贤、陈玉成,哪个没有和洪秀全有私仇。其他人对与洪天王的评价也都不高。这些人自然不肯听从洪秀全的命令。

眼看自己无法统一军令,洪秀全转而开始采取了分化手段。林凤祥开始将六军主将的协商机制建立起来之后,洪秀全就开始将六军主将副将封王。这么做的确能够消除主将副将对天国中央的恶感。可这样的模式也有效的让部队逐渐有了上下等级之分的指挥体系顷刻变成了平级的局面。

林凤祥此次在芜湖召开军事会议,杨辅清、蒙得恩、张应宸就没有来参加。这三支部队拥有相当的兵力与战斗力。他们不来参加会议。林凤祥原本计划的演长江而上,两路攻打湖北的计划就遇到了很大问题。

正在想,却听李秀成说道:“彰王,我想带兵去江西!”

“哦?”林凤祥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我想去江西带回天国的兄弟。”李秀成看林凤祥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他继续强调了一下。

林凤祥看向其他王爷,大家虽然脸上有些意外,却没有人站出来想和李秀成争这个差事。韦泽所说的话到底有多大可信度,这是个大问题。即便韦泽所说的是真的,去江西带人回来固然能够得到大量部队补充,可接到人之前还有数个难题。先是粮草问题,几十万人的粮草供应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其次进入江西作战要与湘军展开全面战斗,湘军此时越战越勇。韦泽告诉天国兄弟,石达开的部队会分裂。却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出来,到底什么时候分裂,到底是谁会分裂?若是没等到石达开的部队分裂,去了江西的部队就遭到湘军围攻,部队就会遭到相当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考虑,其他兄弟都没有说话。

而李秀成看了看众人,接着说道:“我一个人去的话只怕势单力孤,我想带着侍王一起去。”

依旧没人愿意和李秀成争这个任务,不过大家看李秀成的眼光里面则有了些闪烁。侍王李世贤是李秀成的堂弟,是太平天国里头著名的兄弟搭档之一。另外一对兄弟搭档则是已故的东王杨秀清的国宗“义王”杨辅清和杨秀清的族弟杨宜清。杨辅清和杨宜清两人曾经带兵与石达开合作,后来在洪秀全许以六军主将之一,并且封王的局面下,他抛弃了与石达开,从福建带兵回了天国序列。现在的李家兄弟看来也是想乘机崛起。

这样的局面倒是在林凤祥意料之中,他说了一句,“英王也一起去吧!”

虽然林凤祥说的看似轻描淡写,可哪怕有一点别的机会,林凤祥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李秀成现在提出去江西那是给林凤祥面子,如果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带兵去了江西。林凤祥也拿李秀成没有一点办法。洪秀全分封诸王的目的就是要拆散林凤祥试图建立的统一军令。

既然军令已经无法统一,林凤祥也只能努力培育一下他看中的人才。除了张应宸带领的守天京城的御林军之外,诸军中最骁勇善战的莫过于陈玉成的部队。陈玉成是陈承瑢的侄子。1951年跟着叔父陈承瑢加入了太平军。石达开逼迫洪秀全杀了陈承瑢,陈玉成固然对洪秀全非常不满,却认为石达开才是罪魁祸首。

英王陈玉成与勇王张应宸关系不错,在京城中向张应宸学了不少东西。就林凤祥所知,陈玉成部队完全采取了总参谋部制度。军中以参谋部治军,行军打仗升迁提拔皆以参谋部管理。而且陈玉成本人性格英武,作战时到有点韦泽的意思,遇敌作战不畏艰险,敢于打硬仗。加上他的部队多是淮南人,士兵们多数是穷人子弟。为了能够维持韦泽建立的安徽的制度,上阵之时敢于勇战。所以湘军鲍超这等悍将与安庆为主要基地的陈玉成连番血战,只拼的尸山血海,硬是正面与湘军悍将打的不分上下。

此时,若是能让陈玉成多捞点军队,却也是件好事。

陈玉成想了一阵,非常客气地说道:“林大哥,我不愿意去江西。安庆实在是走不开。”

虽然语气客气,陈玉成却明确的拒绝了林凤祥的建议。林凤祥心里面叹了口气,看来洪秀全封王的行动真起到了效果啊!

第146章 入局与出局(十)

李秀成一出兵,韦泽这边就得到了消息。此时韦泽正在参加了一个佛山附近的农村发动会。这是地方镇子上的“讲道理”的会议。参加的都是普通的农民,其中至少一半都是授田令中得到土地,其他的一半人中,多数也是普通的自耕农或者佃农。

韦泽等人都穿了普通的衣服,混在光复军政府工作人员之中。与他同来的还有财政部部长李玉昌和教育部长祁玉昌。李玉昌是个很有干劲的人,在会议提出对士绅开放晋身之门,遭到了韦泽态度强硬的反对之后,他可没有放弃。而是联络了教育部长祁玉昌一起来向韦泽进言。

两个人都是和韦泽有姻亲关系的人,不过李玉昌之所以找祁玉昌来帮着说话,到不是他敢用所谓长辈的地位压制韦泽。而是因为祁玉昌在东王府中当过幕僚,也算是提拔文人士绅的典范。

私下谈话的时候,韦泽倒是没有那么激动。听了两位的建议之后,韦泽笑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看法与立场的,而且我不仅不会改变,还要努力改变一下两位的想法。”

所以不管两人工作到底有多繁忙,韦泽还是带着两人前来参加农村的“讲道理”。

看着一众农民呼朋唤友,说着家常,甚至有些妇女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会议。这场面可没有光复都督府上层会议那种说不出的威严和体面的感觉。而韦泽一身很普通的军服,除了领口的红领章能够证明他是现役军人之外,没有任何的阶级章,没有任何军功章。他看着不过是参加会议维持秩序的普通年轻军人而已。

有韦泽带头,两位韦泽的姻亲长辈都穿了很普通的短衣。当然,光复都督府的政府工作人员也都是如此打扮。两人的服饰在人群里头也没显得有什么与众不同。倒是他们脸上的表情中有那么一些傲然。

上台“讲道理”的是个普通的干部,他胸口的光复会的会徽证明了他并非是完全普通的干部。干部用当地话说了起来。广东话大家不太能听得懂。干部在黑板上写了些数据,百姓大概是看不懂的,干部在黑板上贴了几个人像,穿长袍的人代表地主,香炉代表祠堂和庙,穿了满清官服的人代表了官府。那手里拎着锄头的人像则是普通百姓。

农民一年打多少粮食的收入被分为五十份,每份用一根竖线代表。两个农民的图像放在最高和次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