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278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278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秀全也是愣住了,他想了片刻,命道:“带进来!”

进来的是李守一,不少人都对他有印象。李守一乃是李开芳部下的一名军帅。见到了洪秀全,李守一立刻跪下,“天王,请王带兵前往陕西,此时已经进入了陕西地界。我们沿途见到清妖没什么人马,所以请王派我回来向天王禀报,还望天王能够派兵接应。”

文武们听完之后立刻觉得这话不靠谱,这时机也未免太扯淡了。可就是这么扯淡的话,硬是没人出来反对。甚至连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只是眨巴着眼睛,喉头上下蠕动。明显话到了嘴边上,却硬是憋住了不吭声。

张应宸心里面提心吊胆的。林凤祥、李秀成、杨辅清、陈玉成,还有在扬州的吉文元、曾立昌已经开过会议。大家都认为此时不能在天京城等死了。如果韦泽能够兑现诺言,给太平天国大量支持的话,去西北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过这样的操作办法未免太离谱了吧。派这么一个人跑来禀报听着就不靠谱的消息,天王又不是三岁的小孩,能被如此欺骗的。

可李守一说完之后,竟然拿出了一封奏章,洪秀全接过来看了一阵,特别是对盖着印章的部分仔细的看了又看。他名女官拿了请王的印章前来对比,最后竟然没有立刻说李守一在说瞎话。

看到这局面,张应宸大惊,难道这是真的么?请王没有战死,而是跑去了西北不成?

第54章 相残(十)

“林大哥,这李守一是谁派来的?”李秀成的神色和语气里面都是浓厚的怀疑。

此时太平天国将领们齐聚一堂,经常召开私下的小会。没人对洪天王还有什么幻想,在存亡生死的关头,这些将领们终于团结起来决定天国未来命运的大事。

林凤祥无疑是首领,所以在说服天王离开天京城的事情,大家都支持林凤祥动手,大家敲边鼓。不过请王派李守一这件事,大家觉得林凤祥搞的未免有些太离谱。李秀成问完,大伙的视线都落在了林凤祥脸上。

“李守一不是我派的。”林凤祥立刻答道。

与会的几位王爷和林凤祥算是同谋,林凤祥这么说,他们就只能这么相信。毕竟林凤祥没有必要在这等事情上说瞎话,更不用说这瞎话未免说的太过离谱。

“会不会是清妖派来的人?”陈玉成与林凤祥走的最近,他也最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辅清不认同陈玉成的看法,他说道:“清妖现在最想的是我们和齐王打个你死我活,让咱们去西北有何好处?”

这么一讲,众人立刻就把满清那边的可能性给排除掉了。作为这个提案的最大得益者,齐王韦泽的嫌疑就变大了不少。不过韦泽是幕后主谋的看法又遭到了陈玉成的质疑,“齐王会拿出这么糟糕的办法不成?”

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道理,以韦泽的能干,当然能想出更有效的办法。弄出这么拙劣的戏码,让人知道了岂不是要笑掉大牙么?

其实如果这个李守一真的能说服天王洪秀全,那自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不过这件事却远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洪秀全就这么离开了天京城,那说明背后会有大文章。可李守一现在被洪秀全给叫进了宫里头。大家想找李守一来质问都办不到。

林凤祥皱着眉头慢慢地说道:“也可能是天京城里面其他人弄出的这件事。”

众将听了都是一愣,接着大伙就连连点头。的确,眼下局面谁都能看清楚,太平天国如果不立刻天京城就是死路一条。只是众将认为他们才能唯一推动太平天国变化的力量,所以大家完全没想到在天国里面有其他人也在努力推动这件事。

“会是谁?”陈玉成立刻问道。

“这我就不清楚了”林凤祥答道:“天国的确得靠咱们才行,不过也不能小看别人啊。”

一众文官的名字在大伙脑海中盘旋着,只是没有证据,每个人看着都有嫌疑,每个人都没有嫌疑。而林凤祥说道:“诸位兄弟,现在也不用再想这些有的没有的,咱们当务之急是一定要先把总参谋部建起来,把军队给理顺。如果部队没有理顺,咱们远征西北得死多少人?现在齐王不会对咱们动手,如果真的动手了,咱们就是个死。所以大伙真的不要再拖下去了!”

提到这个话题,大伙的目光都落在了李秀成身上。太平军的整编其实已经开始了,除了张应宸的御林军之外,林凤祥、陈玉成、杨辅清、韦俊,这四支部队或快或慢的都开始了整合。而李秀成、李世贤两兄弟的部队一直在外面单独作战,从来没有过与大家整合的迹象。所以众将都等着李秀成给出明确答复。

李秀成几个月前回到天京城就开始吆喝要统一军令,此时面对众将的质询,李秀成再没了不久前的那股子急迫,他语气推诿地说道:“林大哥,此事却不用那么急么。我会先在我的兵里面这么搞,却不用那么着急的就与其他兄弟们的部下一起整编。”

听了李秀成的推诿,林凤祥也没有逼着李秀成立刻下决定。倒是陈玉成那秀丽的脸庞上满是嘲讽的表情。看到了陈玉成的嘲讽表情,李秀成脸上也满是无奈,因为林凤祥提出的整编实在是大大超出了李秀成的想象之外。

最初的时候,李秀成以为总参谋部制度就是多找一群幕僚,让这群幕僚各司其职,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

这种体制其实对太平天国并不陌生,太平天国很早就有类似的部门。李秀成很容易就在自己的部队里面组建起了幕僚制度,效果么貌似很不怎样么,但是李秀成觉得只是自己的幕僚们水平有限而已。假以时日,他们肯定能够有上佳表现。

而这一个月来,李秀成亲自看到了林凤祥、陈玉成、韦俊这三支部队的整编。那过程可是把李秀成给吓坏了。

三支部队里面都有自己的参谋部,现在这三支部队首先组建了筹备组。由筹备组选出了作战训练部门,对所有进行了训练与考核。考核合格的人员就加入新组建的部队。从圣兵向上,层层都有考核机制。每一名军官,每一名参谋都是通过了各种考试之后选拔出来的。

自太平军创立开始,其实师帅就不是很值钱的,手下有百十号人马就敢成为师帅,甚至是军帅。按照太平天国的军制,一师计二千六百三十人;五师设军,全军共计一万五千一百五十六人。以旗帜、号衣、腰牌等表明番号。林凤祥、陈玉成、韦俊整编之后,所有部队全部齐装满员,五万多人编成了三个军,以及一支负责后勤运输的部队。

新的部队里头,林凤祥出任总参谋长,陈玉成、韦俊等人在这支部队的总参谋部里面出任各种要害职务。这等变化还不能让李秀成感到震惊,真正令李秀成感到震惊的是林凤祥对一部分不接受总参谋部制度的军官的处置。

这些军官们现在“身居高位”,让他们放弃检点、军帅这等烂大街的名号,再去当个两司马,旅帅,这些人坚决不接受。还有些军官门倒不是不接受在新部队里头当一个军官,但是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再也不能当草头王了。对这些军官,还有依附于这些军官的士兵,林凤祥等人毫不客气的把他们从部队里头给驱逐出去,安排他们到天京城驻扎。

当然,李秀成参观过新部队。只见这些部队的精气神和其他太平军的部队完全不同,一定要形容的话,这支部队看起来与李秀成印象中韦泽的部下颇为相似。

即便是看到了这样的变化,李秀成依旧不肯答应按照林凤祥提出的方案建立总参谋部制度。李秀成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好坏,更知道林凤祥采取的整编模式是正确的。而且林凤祥一点都没有藏私,他总参谋部制度的核心理念向李秀成说的明白。

兵为将有乃是封建军队的特点,这首先就是上层为了平衡下面权力的手段在里面。一个大军头下面是很多并行的小军头,不仅小军头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大军头甚至都不能侵犯小军头的利益,如果大军头开始吞并小军头的兵力,那将引发整个小军头们的集体反对。

大军头真正能够指挥的动的,是他自己的直属部队,也就是亲兵。为了让直属亲兵部队更有凝聚力,更加齐心,这些直属亲兵部队就得给与更高的待遇。当然高待遇又引发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限于财力,直属亲兵部队的规模无法弄得很大。

而总参谋部制度里面,军权、财权、人事权,统统在总参谋部手中,连参谋们甚至都不是固定的,总参谋部制度中的人员调动机制,军官在指挥官与参谋之间来回调动,实现了对不同岗位的体会。总参谋部体制下的每一个人都不拥有私人武装,更没有源自私人的特权,每个人都只是总参谋部这个制度下的一份子。

林凤祥没有藏私,他把这些说明的非常透彻。光这一条就让李秀成吓坏了,林凤祥讲出了李秀成这些年统御部队的核心要点,更重要的是,有些要点李秀成只是本能的去做了,却没想到林凤祥除了指出这种做法之外,甚至把这些做法的内在原因都给讲出来。

林凤祥很早之前就开始模仿韦泽的总参谋部制度,据林凤祥所说,他也是最近一年多才明白了总参谋部的真意所在。这些真正核心的内容林凤祥他们根本不知道,在韦泽把总参谋部制度改城党委负责制的时候,一些出于理念或者别的一些因素的人选择了离开,离开的一部分人跑到了林凤祥这里。自此,林凤祥才知道了光复军总参谋部的真正营运理念,以及营运方法。

有几年照猫画虎的基础,又得到了真传,林凤祥他们实施整编的时候还遭到了近半军官的反对。而林凤祥、陈玉成他们手段极为强硬。反对者与反对者的支持者统统送去天京城护卫天王。天王洪秀全曾经给陈玉成两个重要将领封王,这两个人立刻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尝试着与陈玉成“平起平坐”,陈玉成付出了驱逐将近四分之一人马的代价,把这两个“祸害”和他们的部下统统送去天京城,让他们听候天王调遣。

李秀成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若是他也搞起总参谋部来。他手下那“二十万”大军能省下五万么?而且剩下的那些人会是精锐么?李秀成自己完全没有信心。

“林大哥,整编的事情还是再等等吧。小弟我会尽快,会尽快!”李秀成最后只能对林凤祥这么说道。

第55章 相残(十一)

“总参谋长,您找我!”林绍璋对林凤祥举手敬礼。他是林凤祥的弟弟,现在出任后勤部副部长,管理军工生产部门。林绍璋喜欢西学,精通绘图、机械,炮兵测绘,不过并非大将之才,所以在军工部门干的风生水起的。

林凤祥给他弟弟的任务相当机密,“你去与雷虎雷兄弟见次面,商谈一下我军北上的路线。还有看看雷虎兄弟能给我们什么支持。这个你必须得问清楚。”

见自己的弟弟受命而去,林凤祥微微松了口气,不过自嘲的表情旋即浮现在林凤祥脸上。

平心而论,如果有谁能让林凤祥觉得比林凤祥自己还可靠的话,那无疑就是韦泽,是韦泽的光复军。早些年模仿总参谋部,那真的是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直到得到光复军参谋部中低级人员前来投奔的之后,林凤祥才感到豁然开朗。

那些人写出了总参谋部制度的几个基本理念,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作战训练科目不是要设计出达成必胜的训练内容,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作战训练部门的职责是整理出我们在战场上需要做的内容,并且找出最低与最简单的标准,以此为基础开始进行训练”。

刚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林凤祥甚至以为这帮人在耍他,林凤祥前去质问那些军官,没想到反倒遭到了军官们的反驳。那些光复军的军官说道:“如果我们不定出最低标准,难道要定出飞檐走壁的标注不成?”

林凤祥对这种反驳当然不满意,他说道:“标准再低,也得是能打中清妖的标准吧?”

听了林凤祥提出的标准,一众军官都乐了,其中一位说道:“按照你这个标准来定,你手下的兵有几个能办到?为什么作战训练科目的第一句是‘作战训练科目不是要设计出达成必胜的训练内容,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你现在就是在提出根本不可能的要求!”

林凤祥毕竟是老将,听了这话之后他突然恍然大悟。从此,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展开了。那个世界的名字叫“军事科学”。命名者就是韦泽。

现在太平军远征几成定局,林凤祥所期待的是得到韦泽的指点,就如韦泽的军事理念一样,林凤祥并不指望韦泽指出必胜的可能,他只是希望韦泽能给他定个调,定个基本方向。有了这个基本方向之后,林凤祥就能继续走下去。

派走了林绍璋,林凤祥还得去参加朝会。指望天王洪秀全带领大家办成事情是非常愚蠢的想法,而天王洪秀全现在所展示的无疑是他能够把大家的事情给坏掉的能力。例如这次“西征”,没有天王洪秀全的认同,林凤祥根本就没办法单独执行。一旦单独执行西征,其结果就是部队军心涣散。部队的军心是凝聚在太平天国这面旗帜之上的,如果没有了这面旗帜,大家完全没有理由为林凤祥卖命。固然会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跟随林凤祥,可更多的人会选择冲回天国,甚至是投奔韦泽。连石达开那样的人物最终都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更不用说林凤祥了。

林凤祥虽然有自己说服洪秀全前去西北的准备,不过李守一出现的时机,以及引发的问题太奇怪,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林凤祥根本不想参与其中。

天王洪秀全还是与以前一样,先是大骂了韦泽会死后变臭虫,下地狱,接着说自己是天父的二儿子,受命在地上建立天国。而天国无疑一定能够建成。

说了一圈之后,刑部尚书黄玉昆上前说道:“臣有事禀告。”

得到了洪秀全的允诺之后,黄玉昆开始讲述起来。讲述的内容竟然是金陵缺乏王气,对于建立朝廷有妨碍。当时东王决定在金陵建都本来就是一个过渡方案,真正的方案是最终定都北京。现在攻打北京暂时不适合,但是可以先到西安去,秦、汉、隋、唐,无一不是以西安起,虽然千余年来没有能以西安为基地取天下的朝代,但是这也让西安积蓄了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