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17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17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甚好!”曾国藩说道。

江忠源也赞道:“真是名师出高徒!”

曾国藩一路鞍马劳顿,此时得到了办法,解了心中重担,他就去休息了。江忠源心中郁闷,就把李鸿章并没听到的有关京城的消息给李鸿章讲了。李鸿章的神色越来越凝重,最后木然坐在那里。

江忠源为人侠义,从不是一个爱抱怨的人。只是到了此时他也忍不住了,“京官逃散,八旗京营出兵时推三阻四。半壁江山不保,逆贼都祸害到了京城之下。这……这简直是……”

正因为性格侠义,所以江忠源硬生生把“亡国之相”四个字咽回肚子里头。可这番努力也让江忠源憋了口气在胸口,剩下来的话竟然说不出。

“这就是亡国之相吧。”李鸿章倒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江忠源恨恨的低下头,不愿意就此再多说什么。可李鸿章却没有停下,他说道:“江公,我们派一支部队过了淮河试探一下光复军的虚实可好?”

“你也这么想?”江忠源有些惊讶的问道。李鸿章这个人比较滑头,江忠源对此深有体会。曾国藩那样坚持己见。把定好的方略执行到底。例如曾国藩在涡阳屠戮地方百姓,江忠源其实也很是不以为然,可真遇到捻军试图杀回涡阳老家,曾国藩之前的准备就显出了威力。滑头的李鸿章却不会像他老师曾国藩,李鸿章是那种总是会想办法尽可能收集到更全面的资料,找到一条相对轻松的道路的家伙。当下的危急已经是迫在眉睫,江忠源已经弄明白若是不能击败光复军,满清朝廷只有死路一条。现在唯一可能就是确定光复军的水准,若是光复军现在不堪一击,至少是淮军能够对付的,那以后朝廷才有希望。不然的话,就只能等光复军如同太平军一样自己闹天京之变了。

“江公,若是不打一下,我实在是不甘心。既然光复军此时准备坐山观虎斗,我们即便打过去,想来他们也不会一定要打过淮河。要是打过淮河,他们早就打过来了。所以我觉得打一下试试看,还是能行的。”李鸿章先把最后的算计拿了出来。

听了李鸿章的分析,江忠源咬了咬牙,“好!就先打一次看看。”

第118章 吸血(十)

淮军想与光复军作战的话有着大把的机会。特别是在光复军夺取徐州之后,淮北的北面就是徐州,东边是宿迁,南面渡过淮河就是淮南。整个淮北处在光复军三面包围之下。淮军以三万多部队,却始终动弹不得,就是这三万多部队防御三个方向已经捉襟见肘。在北、东、南三个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无法形成兵力优势。更不用说同时在三个方向上作战了。

理论上向北进攻徐州最轻松,那一大片的平原上到处都可以行军,打不赢还跑不过么?只是那么一大片的平原,光复军想怎么追就可以怎么追。万一光复军来了劲,没收住脚直追到宿州怎么办?最后李鸿章还是建议渡过淮河发动进攻。

不管淮河是如何容易的渡过,可淮河毕竟是淮河,好歹也是能让光复军有种停顿下来的地标感觉。既然光复军之前用理性约束住了他们的脚步,为了不让战争超出预期,最好的帮手反倒是光复军的理性。

五千淮军做好了战斗准备,开始集结船只准备渡河。淮河虽然不算宽阔,却也不是简单的涉水就能渡过的。湘军水师从与光复军的水师在巢湖来了一次大战,那次战斗之后湘军水师的大船全军覆没。小船通过安徽的水网逃到了淮河。李鸿章想借用太平军渡过淮河的故智,用小船搭建浮桥渡过淮河。

淮军一支军队在淮河北岸集结,光复军安徽军区当天就知道了。原本的淮河防线一分为二,成了安徽军区与徐州军区。安徽军区政委周金国少将当时正在开会,面对着一众政委与军事主管,这位在两湖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军人一脸严肃,“驻扎在安徽的官兵大多数都不是安徽人,大家回去之后要好好的做思想工作。现在部队是异地从军,战士们的家乡驻扎的也不是本地人。大家都不好好的和群众搞好关系,这还是中国的军队么?这还是光荣的光复军么!”

政委们还稍微好点,军事主管们都感觉挺委屈。一位上校站起来说道:“现在部队承担着沉重的水利建设工作,部队很辛苦了……”

周金国喝道:“拿了老乡的鸡,分粮食的时候抢在老乡们前头,这和工作是不是辛苦有什么关系?当年岳王爷岳飞的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这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部队只是早一会儿晚一会儿得到补给,该给的补给一点都不少。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耐不住了么?在老百姓面前逞什么英雄啊!欺负没有装备的老百姓,很光荣么!”

“政委!是各路百姓先加队的,可不是咱们的部队先加队啊!”军事主官并没有服气。

周金国可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他大声答道:“老百姓苦了这么多年,他们也从来不信官府。咱们都是苦出身,这个大家还想不到么?老百姓不相信新政府,咱们自己也不相信了么?老百姓加队,那是因为他们担心来晚了就没有那些承诺分给他们的东西了。可咱们部队还不清楚这些物资肯定是够的么?群众人争先恐后的抢,部队跟着起什么哄啊!”

这一众挨批的政委与军事主官们都不吭声了,最近光复军开始兴修水利。光靠部队自然不够,也得动员百姓参与其中。而百姓们就没有排队的意识,而且领取该给他们的物资时候疯狂的向前拥挤。部队里面也有些同志气不过,也跟着挤。最后闹出踩踏伤人的事情。

党委不可能去批评百姓,所以党委就把部队给批了一通。部队的同志当然觉得委屈了。

批完了人,看到大家也不再强辩。周金国命道:“下令,从明天开始,分发物资的人员增加三倍,尽可能的分流人员,加快发放速度。”

听了这个说法,一众军事主官满脸的不爽,就差直接说出,“你早点说解决办法不好就好了么!”

就在此时,通讯参谋送来了一份电文,周金国看完之后对与会者说道:“报告大家一个消息,淮军好像出动了,准备渡过淮河。”

这个消息立刻让所有与会者兴奋起来,三年了,淮河防线的各部队早就准备战争,却只能在淮南镇压反动地主,帮助群众兴建水利。此时终于有仗可打,这种欢喜实在是难以言喻。

周金国说道:“我建议立刻准备迎击,同时发报给中央。大家的意思呢?”

此时能够代表安徽军区的所有军事成员都在,大家转瞬间就举手表态。所有人都同意了此事。

对于韦泽而言,包括军委而言,淮军的勇敢实在是超出想象之外。淮军是决定拼死一战?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军委同意了迎战的建议,但是对接下来的战斗并没有统一的意见。

韦泽想了想,最后让左宗棠出来发表一下意见。毕竟以熟悉的程度来看,左宗棠对淮军的熟悉程度大概是相当高的。

左宗棠出来说话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不爽,他此时的身份依旧是一员“叛将”。不过左宗棠却不是那种不识大体的人,毕竟此时询问他也是最合乎道理的选择。思忖了片刻,左宗棠答道:“我觉得淮军并不是准备与光复军决战。如果是决战,他们应该对淮河方向进行防御,在徐州方向发动进攻。我也不认为淮军这是虚晃一枪,只要进攻淮河方向,我军在徐州方向的部队肯定会做好准备。”

只是左宗棠在最后的判断时候有些犹豫,他沉吟片刻之后说道:“不过淮军并不知道我军的电报网络,所以我不能完全确定这点。毕竟没有见到电报之前,我也不能相信情报能够朝发夕至。”

又停了片刻,左宗棠改变了一点自己的看法,“但是情报传递并不会延迟那么久,也不能设定淮军完全认为我军情报传递速度比较低。”

听了左宗棠的说法,韦泽出来定调了,“对于高水平的敌人,他们的行动反倒是能够理解的,因为我们的水平比较高。对于低水平的敌人,我们的判断往往会出错,因为我们没办法把自己降低到某个水准之下。现在就请同志们用低水平来考虑淮军,只有这么做才能接近现实。”

第119章 吸血(十一)

“都督,要是用低水平来讨论清军,那就没什么可讨论的。只有咱们到底怎么打清军而已。”军委的同志们的看法挺一致。

“这个想法很好啊。”韦泽表示了赞同。

左宗棠听到这话,心中感到五味俱陈。他很想知道光复军的实际战斗力,却没想到光复军的态度是如此“傲慢”。可仔细想想看,光复军既然能够轻松碾压清军,有这样的判断并不意外。

胡成和此时说道:“如果是这个角度,那就是咱们到底要不要打过淮河。情报显示曾国藩在涡阳杀了几十万人,这件事我觉得不能这么放过吧。”

在解放了江西等地之后,光复军才知道湘军到底制造了何等的暴行。涡阳的血腥屠戮才没有让光复军感到太意外。胡成和接下来的建议很简单,“将这个消息告诉捻军吧。”

满清并没有开发东北,尚且在满清手中的精华地区就只剩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山西地方上的晋商或许有钱,可山西是个穷地方。真正能称为精华的不过是河北、河南、山东。山东济宁以南大部分落入了自封“齐王”的苗沛霖手中。涡阳的杀戮是如此的残酷,捻军得知消息之后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果捻军能够集结兵力解决掉湘军与淮军,满清能战的部队就只剩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

“捻军会输么?”居俊峰问道。这个问题实在是问的好,没人能够立刻做出回答。

所有人都看向韦泽,希望他能够给大家一个看法。韦泽带着若有所思的神色思考着什么,军委委员们暂时安静下来,大家等待着韦泽拿出命令。此时韦泽心中有些不安,自幼受到的教育中,韦泽可以义正词严的批评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让他如同地主阶级那样视农民起义为洪水猛兽,那是完全不现实的事情。这超出了韦泽的阶级立场,否定了韦泽已经建立起来的历史与政治观念。

更直白的讲,一旦捻军发动了针对湘军与淮军的决战,整个局面直接向破局前进。破局就需要光复军击破一切割据势力,无论理智如何明确的告知韦泽彻底消灭太平天国与捻军是必须的过程,但是韦泽心理上依旧难以扼制的生出强烈的抵触。

看韦泽难得的生出犹豫,没有人催促韦泽立刻表态。因为能让韦泽如此犹豫是很少见的事情,即便大家不知道是什么让韦泽举棋不定,可韦泽的犹豫必然有重大原因。

韦泽很快就发觉了自己的失态,他说道:“这样,咱们还是先决定这次战斗吧。我暂时不建议对淮军展开持续的战斗。把来犯的敌人消灭掉就行了。大家觉得呢?”

这种四平八稳的应对没有太多可以挑剔的地方,大家也都清楚,如果战斗扩大化,淮军那四万人的小身板根本不经打。淮军一旦被打垮,整个战略构想就发生了完全的变化。击败淮军进攻部队的决议得到通过。

第二天,韦泽又召开了军事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要求对淮军的一些挑衅予以毫不留情的打击,但是暂时不要反击。昨天的会议上已经有了类似的决议,大家不太清楚韦泽今天为何要再次强调。

韦泽并没有卖关子,他说道:“陕西爆发了回乱。最新消息里面,太平军与叛军已经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论咬文嚼字,现在在军委会议室里面的众人中左宗棠只怕是仅此于韦泽的一个。左宗棠越来越觉得韦泽绝对是个学问人,因为韦泽所用的词汇有可能比较新鲜,或者干脆就是韦泽自创的,可对于词汇的运用,韦泽从来不会乱用。至少左宗棠从未听韦泽用过“叛军”一词。联系方才那话的上下文,韦泽是毫无歧义的将参与回乱的武装力量称为“叛军”。听韦泽把造反者定性为叛军,左宗棠觉得很亲切。

军委的干部们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听韦泽这么一讲,大家首先看的就是地图。陕西此时已经被太平军控制,卡住了这个省份,光复军想进入西北,就只能走西南那一路了。

光复军经过一大轮退役与征兵之后,解决了部队里面各省兵源比例。韦泽认为要让光复军成为中国的军队,这自然得向全国提供从军机会。出身两广的干部们即便是心里面不那么爽,却也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整顿结束之后,部队就按照计划从云贵入手,解放云贵之后下一步就是四川,四川之后就是康定。等到夺取了那些地区,与太平天国的全面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情报中,太平天国在夺取陕西的过程中与造反的回民们有合作,现在双方撕破了脸大打出手,这倒是让同志们觉得很意外。

韦泽说道:“我是这么想的,太平天国也到了摊牌的时候。他们最初能够以反清的旗号暂时与叛军合作。但是接下来怎么面对叛军与汉人,我不认为洪秀全会站到叛军那边。现在矛盾全面爆发了。”

“接下来呢?”陕西距离的太远,军委委员们更希望直接看到结果。

“接下来么,我要是没算错的话,太平军估计暂时无力东顾,只能向西了。”韦泽解释道。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回乱叛军可不仅仅限于陕西,他们的主力还在更靠西的省份。即便撕破了脸,韦泽不认为太平军不会趁机向西继续扩大地盘。东边有捻军在与满清大打出手。韦泽能够有坐山观虎斗的打算,太平军那帮首领可也不是善男信女。同时削弱捻军与清军,对他们是很容易想到的策略。

“都督的意思是再看看么?”大家很容易看出韦泽的态度,只是这态度与韦泽一贯以来的传统不是那么一致。在以前,韦泽虽然从容,却是个当机立断的家伙。可这次韦泽明显表现出了一种迟疑的姿态,此次回乱引发了所谓的等等看,大家感觉这好像是韦泽正在给太平天国找借口。

看出了同志们的疑惑,韦泽只能把话说的更加明白点,“我的意思是先让他们打着。叛军不是汉人的那种观点,我们在进军云贵的时候就能感受到。现在是太平军杀叛军,可我们进陕西的话照样得杀叛军。那种杀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