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59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59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了煮熟的鸭子,心中的闷气自然是可想而知。

“英王!不能放过李鸿章啊!”部下纷纷建议。

陈玉成也是花费了极大的气力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说道:“对面光复军出来了,我们先去会会他们,看看是不是李鸿章搞鬼。”

双方一碰头,陈玉成就知道这不是李鸿章搞鬼。对面几十名骑兵都骑着罕见的高头大马,那军装,那马刀,以及他们背上背的步枪。若是李鸿章能够凑起这样的骑兵部队,他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被打得龟缩城内。

交谈之后,陈玉成了解了光复军的要求,既然李鸿章已经投降了光复军,太平军还是回陕西去吧。

这个要求刚说完,陈玉成的部下们就大骂起来。“李鸿章的人杀了我们英王府的人,你们说让我们走我们就走么?”

“你们想让我们走,把李鸿章交出来!”

“交出李鸿章,再说让我们走的事情!”

陈玉成其实已经决定撤退,但是他也没有阻止部下这么吆喝,他的英王府上下被杀了个干净,虽然家属在天京城长安的英王府驻扎,给洪秀全当人质。可现在的英王府里面的不少人也是跟了他很久,若是不能报仇,陈玉成心里面也有根刺。

骑兵连长倒也没有生气,在李鸿章与太平军之间,光复军对太平军更有好感。连长说道:“你们不能再进攻洛阳,若是大家有什么想法,等我们军长过来之后再谈。这样可好?”

光复军没有立刻把脸撕破,太平军诸将也就坡下驴,解了对洛阳的包围,在西边的营地严防有可能遭到的突袭。

突袭却没有,军长与政委倒是来了。双方在约定场所谈了一次,陈玉成得到了一个令他几乎不敢相信的条件。杀光洛阳英王府的是白帽军,光复军同意让太平军对白帽军动手,包括清洗白帽军的家属。但是李鸿章手下的汉人军队却不能动。

陈玉成与参加会谈的几名主要将领看着光复军的代表,终于忍不住问道:“你们为何要如此做?”他们绝不相信光复军会如此好心,这里面一定有光复军自己的打算。

“英王,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你先是汉人,还是先是个信拜上帝教的人。”政委笑道。

英王陈玉成根本不信拜上帝教,所以他那秀丽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快,然后没好气地说道:“我当然先是汉人!”

政委正色说道:“我们光复军区分敌我的首要之事就是是否自认汉人。咱们都从广西出来的,广西当地壮人、瑶人、苗人、黎人,你问他是要当汉人还是要当其他名号的人,他们肯定要说要当汉人。只要他们是要好好过日子的,这就是自己人。起冲突是一码事,咱们广西土客之间有仇的还相见就杀呢。但是,有些人,他们顶多说我是信XXX的,这就不是自己人。你们要找他们报仇,我们支持啊。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但是新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陈玉成没接受过光复军的现代民族国家教育,对最后几句不是很清楚。可他非常清楚的明白了两件事,光复军对绝大多数人是接纳的,光复军对某些人是不会接纳的。就此延伸来看,太平天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光复军可以接纳的对象。尽管心里面颇为忐忑,陈玉成也认同了光复军提出的条件。

李鸿章就更简单了,他连前任东家都能弃若敝履,对于一部分纯粹是利用的手下自然没有什么感情。于是一部分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作为正牌二甲进士,李鸿章对光复军的理念,或者说韦泽的理念理解的更透。韦泽可以接受内部的纷争,不同的理念。但是韦泽绝不能接受任何人把其他理念凌驾在“我首先是中国人”这个理念之上,谁把其他认知凌驾在我首先是中国人之上,韦泽就不会放过这种人。

了解了这个理念之后,李鸿章觉得极为庆幸。之前的太多事情终于能够串起来有了一个结论,原本韦泽对满清的宣传在李鸿章看来是一种纯粹的为了打倒满清而进行的宣传,现在看这仅仅是韦泽所坚持的理念的一个针对性阐述而已。一位未来的皇帝竟然有如此强烈的理论坚持,这让李鸿章忍不住陷入了深思。

满清的朝廷并不知道自己的“三等公爵”已经完全抛弃了满清,当然满清让李鸿章从洛阳出兵向东侧击黄河以北的光复军,目的也是让李鸿章送死而已。

8月22日,曾国藩的湘军居然就距离北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了。根据跑回来禀报的密使言道,曾国藩的湘军并没有试图与光复军决战,而是在河北稍加休整就向京城撤退。恭亲王奕訢听了之后心里面大不高兴,他觉得曾国藩这么不战而退实在是说不过去。

慈安却评价道:“曾国藩若是全军覆没,只怕光复军就一路打到北京。这对我等有何好处?既然他已经到了,那就让他在京城西北驻扎。”

北京西北是通向承德的方向,见慈安完全做好了前往承德的准备,恭亲王奕訢也只能听从了慈安的安排。

曾国藩虽然退的快,光复军进军速度也不慢。只是见到曾国藩大有退到北京城参与防御的迹象,混编军也觉得有些头痛。此时最好的战略自然是在黄河以北歼灭曾国藩以及其他满清地方武装,然后集结兵力攻打没什么战争经验的北京。一旦有实战经验的湘军与京城的八旗汇合,在防御上就会遇到很大问题。混编军数量毕竟只有两万人,这支军队在北京旁边骚扰一下戳戳有余,可真的投入攻打北京城就完全不足。

混编军的同志们都在南京的陆军学院进修过,大家知道南京有着中国最大的城墙体系。北京比南京稍差。见识过南京之后大家就知道两万人想占领这么大的城市到底有多难。想把敌人在北京城一举尽歼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部队暂时停下了脚步,他们用信鸽传送消息的同时,期待着后续的部队能够早点上来。兵力超过五万之后差不多就能实施围死北京的作战方法了。

拜了光复军混合通讯体系,韦泽只比在开封的雷虎晚了大半天就知道了情况。韦泽对满清亡国有印象,这个强盗集团的成员不愧是天生的贼骨头,对于危险感知远超常人。在那个只要走错一步就是被杀尽的时刻,他们比谁都能放软身段。咸丰逃离京城,慈禧与光绪逃离京城,这帮人从来不以北京为意。

所以韦泽赶紧下令,要求雷虎加快向北京进军的速度,尽可能的堵住满清逃脱的可能。经过通讯系统的努力,六天后雷虎的第一道军令才到了混编军那里。9月6日,混编军连续两天急行军赶到了北京城下。然而两天前,也就是9月4日,满清的两宫太后、小皇帝、恭亲王奕訢等核心成员已经在匆匆赶到的文祥带领的五万八旗军以及曾国藩三万多湘军护卫下前往承德去了。

混编军此时也没有打探到这个情报,他们只是封锁了北京各城门,等待着后续部队赶来。

在9月6日,光复军海军没有受到任何阻挠,轻松的在天津登陆后把头一批三万人的部队送上了岸。部队直接杀进了已经无人防御的天津,接着不顾疲劳向着北京进军。

第190章 河南之变(十)

“陛下,这样的清洗法是不是太苛烈了?”刚卸任的教育部长祁玉昌问道。他此时已经成为国家大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文案馆筹备委员会的执行主席。身为一名藏书家,祁玉昌对这个新职务万分欣喜。新政府十几年来兴办图书馆,算是祁玉昌非常支持的一项政策。

尽管在政见上与女婿韦泽大不相同,可祁玉昌不得不承认,韦泽即便是一直和他的那帮泥腿子兄弟们到处野,可在文治武功上都有上佳表现。能执掌国家大图书馆,建立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录,这项浩大的工程只怕没办法在祁玉昌生前完成。但是只要这项工程能够真的延续下去,祁玉昌这个名字就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绝对不会被忽略的存在。

所以祁玉昌专门请教韦泽,到底什么书能留名,什么书要不留名。韦泽告诉祁玉昌,所有书都要留名,藏着掖着太小气。甚至连一些宗教经书也得有专门的部分。而且祁玉昌马上就要带队去北京,攻克北京之后有太多的书籍、资料要保护。

谈着谈着,就谈到了一些宗教问题,而韦泽致力于消灭一部分宗教的事情就被提及。这就牵扯到一些非常麻烦的问题在里面,韦泽某些手段看着毒辣的过份了。

对他老丈人的问题,韦泽没有不高兴。他正色说道:“新中国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国家的底线就是所有人民都得认识到,他自己首先是中国人。他是个中国的唯物主义者,中国的佛教徒,中国的道家信徒。但是当佛教与道家起冲突的时候,他要站在哪一边?肯定是站在他是中国这边。我并不爱杀人,但是我有保卫中国根本利益的责任与义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任何宗教宣传该宗教凌驾在中国之上,我就只能把它消灭掉。这是个根本性的敌我矛盾,这是个你死我活的问题。”

祁玉昌最不习惯韦泽的地方其实就在于此,韦泽从不谈他身为一位皇帝,要以皇帝为核心来做什么,韦泽从来都是谈基于某种理念而要做什么。对于皇权来说这种态度非常危险,因为按照这种态度,皇帝本人也是可以根据某种理念而推翻的。而改朝换代从来不是基于理念,推翻皇帝基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关系,造反者不推翻皇帝就活不下去。若是如同满清现在这样在血与火的狂潮中覆灭倒也罢了,可韦泽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推翻皇帝的可能性。

男人天生就是这么无可救药的生物,如果是韦泽的两个老婆,听韦泽这么大大的发表了一番政治理念之后,她们如果心情不好,就根本不接茬。如果心情比较好,大概就会笑一笑。要是她们有点不耐烦,大概就会说“咱们吃饭吧”。

祁玉昌这种有文化,也自觉的有理念有品味的人,在面对韦泽这种还算是能讨论乃至争执的对象的时候,他是不肯单纯听完就当没事的。他问道:“陛下,历朝历代对宗教也没有如此苛刻吧。”

韦泽很不爽地答道:“宗教本身就是谎言,真正的道教不讲来生,这个还好些。其他宗教都讲来生,下地狱,上天堂。政治上的谎言已经太多,新中国要成为一个说实话的国家,不要再被谎言愚弄。我怎么可能支持宗教继续瞎BB呢?”

身为读圣贤书的人,祁玉昌对神鬼也没什么兴趣,中国真正崇拜的是祖上的在天之灵,而韦泽也谈过这个问题,只要个人活下来了,就一定有祖宗。韦泽一定拿出了反宗教的姿态,祁玉昌也不觉得反感。但是祁玉昌依旧有自己的观点,“教化百姓却是难事,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连有教无类的圣人尚且如此,陛下真觉得自己能够比圣人更能干么?”

“我当然比他更能干!”韦泽翻了翻眼睛。提到孔子,韦泽的态度就比较激烈一点,倒不是说孔子本人有什么值得韦泽不爽的,而是韦泽见识过比孔子更强大的理论者。

“我举孔融让梨的例子。孔融本人让梨,是出于他自己真不想吃梨。在我看来,他当时所说的是顾全别人的面子,于是给别人吃梨找几个好听的理由。归根结底,是孔融自己不想吃。若是他想吃的要命,那就会是别的局面了。我承认的确有不爱吃的人存在,这应该是事实。但是这件事流传开来,无数的谎言就被加诸其上。有些人图名图利,就编造出一番对他们有利的道理出来四处传播,要么是想吃梨,就说别人应该让,他们就该接受别人的让。要么就是说他们本性多良善,让了本来该他们吃的梨给别人。本来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就被这群王八蛋们给糟蹋的不正常不普通了。”

听完了韦泽这番话,祁玉昌倒是乐了。身为一个五十岁的成年人,虽然自己说不出这样的实话,祁玉昌完全能理解韦泽的确在说实话。他笑道:“陛下所说的没错,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可人心不足,若是真的都说实话,那些无能之辈以何立足?若是连自己骗自己的道理都没有的时候,他们是生不如死啊!”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有乐趣,韦泽笑道:“这种事情当然要靠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来解决。我虽然自视甚高,却也不至于觉得我就是神仙,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回到前面所说的话,对于那帮不信瞎话就觉得生无乐趣的人,我就给他死!”

不信瞎话就觉得生无乐趣的人的确有,但是完全活在现实里面的人也是有的。接到了屠尽白帽军以及家属的报告,陈玉成立刻收拢军队。若是有人热血上头的认为自己能够与光复军敌对,试图夺取洛阳,那可是无比愚蠢的行径。陈玉成绝不允许自己的手下干出这等危害全军的事情。仇既然报了,那就该回到三门峡去防御。

临走之前,陈玉成又去见了光复军的政委和军长,“就我所知,赖文光兄弟现在还在河南,却不知道光复军准备怎么对他们?”

政委正色说道:“他们若是想回陕西,我们绝不阻拦。捻军兄弟多是淮北、山东、河南人,他们若是肯留在家乡好好生活,我们也不会难为他们。不过我们也先给英王说清楚,若是他们两者都不选,我们光复军也自然不可能任由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陈玉成也知道捻军想在河南割据一方绝无希望,光复军绝不会放弃河南。他很想试探着问问光复军到底准备怎么对付在西北的太平军,可话到嘴边,陈玉成又把话给咽回去了。若是面对韦泽,陈玉成自然会老老实实的以更年轻、地位更低的现实身份询问。而对面的光复军将领根本就是普通的将领,让陈玉成对这等小人物露怯低头也实在是做不到。

所以陈玉成只能说道:“还望看在大家都是从广西出来的份上,宽容些。”

政委笑道:“这个还请英王放心,我们此时的大敌是满清,对于反清的兄弟当然不会不讲道理。”

陈玉成知道政委态度和气,可这话里面的意思却是一点都不和气。只是此时局面已经如此,陈玉成也只能告辞。

差不多在此时,赖文光面对一众捻军的首领,极为勉强地笑道:“诸家兄弟跟着我打了这么久的仗,若没有诸家兄弟帮忙,我断然是无法封王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