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394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394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可是大家心气这么高,你觉得他们就会老老实实承认么?”韦昌荣问。

“那帮一定要说瞎话的家伙,如果教育过来,他们就真的成长了。如果教育不过来,那就说明他们不合适现在的职务,那就换上新的同志。”韦泽解释着自己的看法。

看着韦昌荣惊讶的表情,韦泽叹口气,“昌荣啊,进步从来不是直线的。现在优秀的部队同志很多,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有几个没挨过军棍的?你管作战训练,你应该最清楚。你不要觉得现在这些党政的同志都是身居高位,他们就真的是行家里手了。他们其实也是新兵蛋。工作经验就跟打仗一样是靠积累的,而且最初咱们的练兵方法以及作战要求,到现在都换了多少茬了。一五计划就是个分水岭,意味着全新的管理体制从此开始逐步建立。就和咱们当年在永兴开始制定作战训练体制一样,那时候咱们手里面也有三四千人马,在太平天国里面也是不小的一股兵力。可咱们真的和太平天国拉开距离,其实就是在永兴真正开始的。”

韦泽提起永兴,韦昌荣也忍不住想起那段岁月来。虽然走出永兴之后,光复军就越战越强,直到所向披靡的程度。可那都是走到现在之后回头看的时候才能发出的感慨,路的意义就在走过之后才能知道。如果从事后来看,韦泽当时指出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可具体方案在现在看来简单到可笑的程度。

更糟糕的是当时大家连这种程度的理论都没有,基层执行起来真的是漏洞百出,滑稽可笑。可大家每天都在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一转眼十六年过去了,十六年的时间才锤炼出现在的作战训练体系。回想起这十六年的光阴,韦昌荣突然觉得跟做了一场梦一样。当年韦昌荣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开国功臣,现在他的确成为了开国功臣,手握大权。可当时的想象与现在的现实之间根本不是一码事。

“四叔,这次到底要多久才能完成呢?”韦昌荣有点怅然的问道。

韦泽没有这种怅然,他笑道:“一五计划完了之后就是二五计划,二五计划完了之后就是三五计划。只要这个国家政权继续存在,五年计划就会一轮一轮的继续下去。你说什么时候会完,这个国家完了,五年计划就完了。社会必然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整个统治阶级只要没有自己把自己搞死,他们就会主动被动的先前走。”

无限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憧憬,但是大多数人其实知道没有无限,所以才会去憧憬无限。韦昌荣忍不住问道:“这就没有尽头了么?”

韦泽看着自己的侄子兼亲密战友的困惑表情,他温言说道:“昌荣,我前面说了,路的意义只有走过之后才知道。可你走过一段路之后就会发现,这段路仅仅是个开始而已。我们从永兴开始走到现在,作战训练部门就结束了?没有啊,在过去的基础上,我们添加了海军,海军训练这得搞吧。有了海军之后,我们还有了承担登陆作战的陆战队,这又是个新的开始,作战训练还得继续添加。我们有了铁路,有了有线电报网,以后只怕我们还会有新的运输工具,新的通讯工具,新的作战兵器和新的兵种。那时候我们还得继续往前走。”

“呵呵呵!”韦昌荣听了韦泽的话,无奈的笑起来。

“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死了,这就是尽头。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只要人类还存在,这就没有尽头。我们中国五千年历史,我们每个人活一百年,也不是中国历史的五十分之一。昌荣,所以我是这么觉得,人能活到死的时候拍拍胸脯问心无愧,那就够了。其他的事情走着说么,走到哪儿,咱就说到哪儿。”韦泽做了个总结发言。

正当韦昌荣对韦泽这种发言里面那种问心无愧感到些佩服的时候,就听韦泽继续说道:“就算是咱们不想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咱们也做不到啊。”

听了这种泄气的话,韦昌荣忍不住笑出声来。

韦泽与韦昌荣算是顶层负责制定政策的人,他们即便是知道只能走到哪儿说到那儿,可好歹还能决定方向。上层领导集体里面相当一部分都只能被人推到哪儿、干到哪儿、说到哪儿。

只有极少人会去考虑,当韦泽建起了总参谋部制度之后,体制内就已经不存在不可轻易触碰的贵族阶层,从此光复党光复军中就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大多数人体会到韦泽动用起人事权之后是如何的可怕。也不是没人想过,如果韦泽处置起高级干部的时候大家会联起手来劝阻。此次处置李天亮的事情证明了一件事,没有任何人会赌上自己的地位去挽救别人。

湖北省委副书记周承瑞根本就没有为了挽救自己的上司而去奔走,他就稳稳当当的承担起了省委书记的实际职权,并且开始认真的跟着韦泽的政策干。

现实的例子摆在这里,高层都主动或者被动的老实了。等人大代表们抵达南京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空前团结一致的中央政府。这些负责沟通基层与党政体系联系的代表们明确的得知两件事,1869年为民朝元年,也就是在1869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开始执行。

第252章 资本与权力(十三)

自从1861年之后,曾经作为中国动乱之源的两广、福建整个安定下来。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原本人多地少,经过一系列对兰芳与吕宋的移民工作,三省移民总数超过四百万。荷属东印度向中国开放之后,三省发现自己竟然无民可移。

这是外部条件,城市的兴起也导致了内部移民,大量军人员退役之后直接变成城市人口,这个变化大大降低了农村人口数量。内外因素同时起了作用,直接让两广与福建农村情况的大变。人均土地增加,社会组织的变化又导致了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地地区的桑茶产业的大爆发。

有一利必有一弊,更不用说利点如此之多。农村人少,经济作物发达,大量脱产城市人口的存在。在中国以往的时代,这些局面必将导致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中央之前的卖力厮杀总算是起到了作用,靠了从越南与暹罗大量购买大米,不仅让两广福建的粮价得到了稳定,甚至能够向江浙地区供应粮食。再加上棕榈油、油渣发酵、椰子油、椰蓉的大量输入引发的饲养业爆发。技术上有了罐头存储以及铁农具的全面普及,南方经济形势就如走钢丝般维持在一个相当的高度。

广东省委书记王明山与省长庞聪聪两人很清楚发生了什么,有了韦泽看完了广东情况之后的分析总结,他们总算知道发生了什么。广东经济无疑是整个处于高点的南方经济中的最高点。

这场讨论的参与者除了王明山与庞聪聪之外,另一个参与者是“前”组织部长,也是下一任广东省委书记韦昌荣。王明山卸任后将由韦昌荣接任广东省委书记,而庞聪聪的继任者将从省委常委以及副省长里面选出来,中央并没有指派的打算。党政两个一把手都是空降的话,对于有效衔接工作并没有好处,中央政府包括组织部的看法完全一样。

这场讨论实在火车上进行的。毕竟是省委书记级别的干部,他们直接占据了一节车厢。车厢里面的座椅都被拆了下来,改造成一个很好的会议室。王明山与庞聪聪都相当的兴奋。两人对于繁琐的省委工作深有体会,但是当韦泽从一个他们从未能企及的高度讲清楚他们面对的局面之时,两人登时就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曾经繁琐的工作曾让他们感觉到烦不胜烦,有时候甚至会生出“中央是不是没事找事”的抱怨。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消失了,所有的工作此时都显露出其本身的短期目的与长期效果来。发现自己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庞大长远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时,执行者自然会产生出强烈的满足感来。

以韦昌荣的级别之高,长期计划制定的时候他一定会在场。谈了一会儿广东在全国的地位之后,这个话题稍微冷却了一些。王明山干脆直接询问过韦昌荣,为何会被派来广东工作。韦昌荣笑道:“若是连治理地方的经验都没有,根本不知道地方干部们的工作情况,能把人事工作干好么?”

这话已经清楚明白的表明韦昌荣还是要回组织部工作的,王明山就此再也不问这个问题。身为一名常委,大概是排名第二的人物,竟然能到一个省委书记的工作上来积累经验,王明山很钦佩韦昌荣的豁达,并且决定以韦昌荣为自己的榜样。

韦昌荣也有些话没有说出来,此次先出任广东政法委的书记按照“送上马,扶一程”的方案,韦昌荣先跟着王明山等人学习,熟悉广东的情况。积累起经验,让大家都熟悉了韦昌荣之后,王明山他们就可以去中央任职了。韦泽从来都很愿意学习别人的经验,韦昌荣也非常赞同韦泽的方法。

又说了一会儿有关人事工作的技巧,王明山感觉非常累。介绍广东未来困难局面的工作就交给了庞聪聪来做。

庞聪聪直截了当的把当下最大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告诉了韦昌荣。那就是广州城先开始的煤制气供气计划。

一个工业地区的经济绝不可能单纯的依赖本地区,这么多人口在城市,生活燃料需求极大。越南鸿基煤矿矿区长100多公里,宽15…20公里,储量20多亿吨。没有这个煤矿就没有广东快速发展的工业,甚至连广东提出的消灭荒山的绿化工程都很仰仗这个煤矿的供应。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正在玩命的降低热镀锌管的成本,一旦这个成本能够大量生产,整个广州城就会开始供应煤制气,以逐渐取代浪费比较严重,而且利用效率不高的蜂窝煤。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样也是让广州乃至广东工业再上层楼的基于。按照韦泽的理论,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将带动整个经济的大发展,更别说是煤制气这种势必引发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变更的产业。

“煤制气我们也搞了好一段时间,里面的技术关卡很多,到现在直接死亡的人数都快接近一百人了。那些同志都是技术人员,很让我们心疼啊!”提到付出的代价,庞聪聪下意识的揉了揉太阳穴。工业发展不仅是带来了便利与生产力,就如其他实践者的实践行动一样,这个过程远没有那么光彩亮丽。工业部门的建立,工业技术的发展,都要在黑暗中摸索出理论,而理论的实践除了大量投资之外,其技术要点和安全规范,要付出大量鲜血作为代价。

发电机研究导致触电身亡,煤制气研究则要冒着煤气中毒以及煤气爆炸的危险。韦泽固然能够提出理论,指出危险。可没有亲身经历的时候,却完全不知道为何从何而来,而且如何降临。

“这还牵扯一个技术保密工作呢。”韦昌荣的视角与庞聪聪还是大大不同,他说出的却是另一个角度的问题。

王明山听完之后连连点头,“是啊,我们前一段查泄密,发现英国人现在什么都偷。不仅偷我们的军事情报,还偷窃我们的技术情报。原来可真的没想到我们的保密工作竟然漏洞百出。”

韦昌荣看着这两位年轻的省级党政一把手,他忍不住笑了,“这些事情可不光是如此。英国人知道了我们的情报,如果他们的舰队封锁了我们到越南和暹罗的航线,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

王明山与庞聪聪一愣,他们都不是军人出身,而且军队的事情上有军委,下有军区,根本轮不到他们管,所以对此的考虑也向来不多。

韦昌荣正色说道:“如果鸿基煤矿的煤,还有越南与暹罗的大米无法运到东南,不仅是广东,整个东南的经济都会遭到极大影响。群众的生活立刻就一落千丈。”

有了韦泽之前的解释,王明山与庞聪聪立刻就想通了韦昌荣所指的内容。东南经济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越南与暹罗的大米之上,一旦大米供应短缺,东南立马就是粮价飞涨的局面。而广州上百万人口,没有了煤的话,王明山与庞聪聪实在是想不出怎么供应整座城市的燃料。砍树么?或许这种做法能够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可广东的绿化努力也就彻底泡汤了。

王明山与庞聪聪一个到国资委当主任委员,一个到央行去,因为韦泽看重两人有丰富的工业省执政经验。想明白了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的经济竟然有着如此的缺陷,两人的表情都变得非常严肃。

广东经过这些年的建设,防御外来敌人直接入侵本土的能力很强。外来的敌人无法击败中国强大的军队,登陆就是送死。这样的想法不仅在王明山与庞聪聪的心中是顺理成章,整个广东的党政军体系里面都是如此认为的。可仔细分析起来,敌人根本不用直接打击中国本土,只用针对中国经济环节的薄弱点插上一刀,中国经济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我们不也有海军么?”王明山半是提醒半是鼓气的询问韦昌荣。

“是啊,海军最近在演练袭击敌人航线的演习,目的不是与敌人舰队决战,而是沿着航线袭击敌人的商船船队,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线。我们现在才开始演练这个,要知道英国佬可是几百年前就开始玩这套把戏喽。”韦昌荣给了很明确的答案。

经济已经与战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起支撑着英国的霸权。控制了某个区域海洋上的航行权,能把其他国家的海军排斥在外,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成为这片水域的霸主。能够自由的在世界上所有大洋上航行,随时能够打击各个海域存在的敌人,那才是世界的霸主。

即将去中央工作的王明山与庞聪聪听着韦昌荣对战略上的讲解,他们都听明白了。原本两人还觉得韦昌荣是来跟着他们学习如何治理一个省的经验。现在他们总算明白了,韦昌荣同样还有教育的责任。或许韦昌荣并不熟悉地方工作,而王明山与庞聪聪对与中央的工作同样一无所知。特别是这种中央级别的战略高度,两人更是没经验。

王明山突然想明白了什么,他起身去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出来,指着韦泽曾经讲过的“未来中国版图”,王明山兴奋地说道:“如果我们的疆域达到这个程度,除了我们核心的精华地区能够被保护起来,我们想进军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时候,都有很可靠的出发基地。”

看到王明山显露出孺子可教的资质,韦昌荣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