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461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461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话!你们想出兵,我们还不愿意呢!俄国外长心里面骂道。在表面上,俄国外长还算客气。瓜分中亚某种意义上也是胜利,英国人对俄国试图独占中亚非常不满。中俄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正式瓜分中亚,俄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中亚大片土地纳入俄国的版图。以眼下的局面,中国占据的那几块土地紧挨着印度与阿富汗,就让英国人的不满向中国发泄吧。

为了防备中国的军事行动,俄国暂停对普列文的进攻。4月1日,战争再次开始。普列文城再次迎来了俄军的猛攻。

猛烈炮击加横队进攻,俄军的战术半年来也没有丝毫进步。又是两千米距离开始的单发步枪对射,又是500米内开始的密集单发步枪对射。俄军冲到了距离普列文防线200处,奥斯曼军的机枪和连发步枪开始猛烈射击。

俄军如同割稻子般被打倒在地,可这次俄军也有了新意。紧跟在第一波横队后面的是一百多挺加特林机枪,这些机枪组成的环形阵地在大概两百米的距离上对着奥斯曼军的堡垒开始猛烈射击。

看着密集的敌人,李维仁的瞳孔忍不住都有些收缩。暴风骤雨般的子弹不仅在猛烈打击着俄国人,奥斯曼军也在经受着残酷的考验。机枪和步枪向着射击孔攒射的时候,碉堡也未必是安全的。在堡垒上面的阵地上拼命射击的奥斯曼军遮蔽更少,伤亡更大。

因为所处的位置,李维仁看不到俄军的子弹把防御阵地的外壁上打得土石乱飞,仿佛暴雨打在岩壁上迸溅出的水花。防御阵地上的火力点在这样的猛攻下被压制住,数万沙皇的灰色牲口不顾生死的猛冲,在机枪的掩护下越来越逼近了防御阵地的外壁。局面转眼间就岌岌可危。

“命令喷射部队开火!”李维仁此时完全没想到旁边站着奥斯曼·努里帕夏,身为防御司令的他高声喊道。

经过半年的训练,奥斯曼军部队在要塞防御上倒是颇有进境。在李维仁下令之前,各个防御部队指挥官都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对,几乎在要塞传出命令的同时,预设的喷射部队阵地上就腾起了团团烟雾。

中国的罐头名义上是罐头,实际上与中国国内那种玻璃瓶装的罐头完全不同。用香料和食盐仔细腌制的风干牛羊肉装在用两条铁箍箍成的木桶里面,一桶下来就得有五六十斤。木料不错,铁箍也很实在。结实的木桶填满泥土沙石就能当作垒工事的绝佳材料。现在这些木桶外面缠了大量麻绳。内里填上火药,摆好角度。木桶桶口塞上炸药包,就变成了臼炮。

嘭嘭的闷响声中,一个个点燃的炸药包飞出了防御阵地,落在潮水般涌来的俄国与保加利亚士兵中间。火炮的射角射程有限,对于防御阵地边缘的打击完全不靠谱。就如俄国人人不敢在冲锋的时候动用火炮轰击普列文城一样。而这种简易臼炮射程近,抛射曲线大。每一次爆炸都能掀翻周围的一圈人。炸药包里面还塞了大量的俄国打进普列文要塞的炮弹碎片,冬天的时候,士兵们也没闲着,制造金属碎片可是很大的工作量。

直接被炸死的俄军与保加利亚民团还算是少了皮肉之苦,在这个时代,被那些锋利的铁片刺入身体,死亡率非常高。只是大腿胸腹受伤还算好的,有些人脸上被扎了好多铁片,尖锐的惨叫声惊天动地,连枪声与呐喊声都无法完全淹没。

奥斯曼·努里帕夏也是老军人,可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惨烈的战斗。他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杀戮。俄军与保加利亚民团仅仅在这一波的进攻中就投入了将近五万人,半小时的战斗中,奥斯曼·努里帕夏估计俄军与保加利亚民团的损失就得有两万。

俄军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围死普列文城。战争爆发已经一年,俄军多瑙河的几十万联军还顿兵普列文城下。这不仅是速战速决的战略出了问题,更是俄军整体战略的全面受挫。战局再这么继续拖下去,俄国或许就会被自己的后勤给压垮。

眼见距离普列文要塞的距离不到200米内,俄军的枪支对射也一定程度的压制住了普列文要塞,俄军指挥官都认为只要再冲一下,就能摸到要塞外壁。针对普列文要塞的攻击战术,俄军有专门的演练,爬墙、用东西堵住射击口。方法相当多。只要能够摸到要塞的墙壁,这些作战方法都能用的上。

战前的时候,俄军各级军官们都接受了总参谋长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的严令,“不惜任何代价攻克普列文要塞!”

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几百年,受尽了欺压。此时完全复国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们的战斗意志比起俄军只高不低。

密集的枪声,浓烈的硝烟与血腥味刺激的军官们血脉喷张几近发狂。见识过头三次的攻防战,联军军官都很清楚半途而废的可怕下场。那就是前功尽弃,所有的牺牲都变得毫无意义。在位置靠后的军官们视角里,部队已经不仅仅是接近了普列文要塞的外壁,而是已经摸到了普列文要塞的外壁。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催促着部队继续向前!向前!

而普列文要塞内的抛射器毫不停歇的把炸药炮抛入城外的俄军与保加利亚民团的队列中,一个炸药包里面填塞了五公斤黑火药,两万个炸药包也不过是一百吨黑火药而已。制作这种武器的时候,为难的是铁片不多,而并非炸药不够。两万个炸药包所填塞的杀伤碎片里面铁片只有三分之一,碎石头数量得有三分之二。

不到两个小时,要塞直接发射出去一万两千多个炸药包,直接从顶部阵地扔下去的也有一两千个。

投入了十万兵力的第四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只打了半天就结束了,俄军伤亡超过45000人。在最初的几天里面,“百”这个单位都失去了统计的意义。

奥斯曼军的伤亡超过接近四千,加上前三次攻防战以及冬季各种试探作战导致的损失,最高兵力曾经达到三万人的奥斯曼军失去了近两成的战斗力。而普列文城依旧岿然不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旗帜依旧在普列文城的最高点上迎风招展。

第352章 欲静而不止(十八)

第四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的消息在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最终被确定,是1878年4月13日。首相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读完了《泰晤士报》上关于第四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的消息,忍不住热泪盈眶。《泰晤士报》不仅是英国名声卓著的报纸,在整个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派遣干练的记者奔赴国内外热点地区采访获得许多独家新闻,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就是由《泰晤士报》抢先报道的。

一年前,当奥斯曼·努里帕夏自告奋勇带领着三万军队突然前出普列文城的时候,奥斯曼帝国仅仅把这个视为一次战术行动。当时奥斯曼帝国国内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行动太过于冒险,很大可能是徒耗兵力和物资。在俄军彻底包围普列文要塞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只能根据俄军还没有撤退这件事来判断要塞是否还在坚守。至于要塞里面的局面,奥斯曼帝国只能认为“很艰苦”,到底有多艰苦,要塞里面的部队是否还有战斗力,奥斯曼帝国只能去猜想。

最新的消息中,要塞里面的部队依旧有强大的战斗力,奥斯曼·努里帕夏还能够给俄军无比沉重的打击。不仅奥斯曼帝国上层欢欣鼓舞,连民间都洋溢着对奥斯曼·努里帕夏的无穷赞美。

现在整个欧洲的报纸都用“不破的普列文要塞”来称呼这座城市,仿佛从罗马时代起,这里就是无比坚固的要塞一样。天地良心,普列文城有些驻兵的设施,却从来没有建立过要塞。属于一个不难守也不难攻的交通要道而已。

随着战争的进行,这座城市的意义正在不断被高估。从威胁俄军多瑙河兵团侧翼的据点,变成抵御俄国进攻的最前线,现在又被《泰晤士报》冠以奥斯曼帝国控制保加利亚核心的功用。

的确,俄军若是不得不撤军,这座城市可以立刻派兵去封锁多瑙河桥梁,重夺多瑙河四角地区。甚至可以挥军猛攻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把保加利亚逆贼国王抓起来。可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人想这么多。普列文城在当时只是因为不再俄军进军的正前方才侥幸的没有被俄军立刻占领而已。

第四次普列文要塞攻防战,联军损失了超过45000兵力。加上之前的战斗,联军已经付出了九万多人的代价。俄国与巴尔干地区起来反抗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总数大概有九十万,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在普列文消耗掉了。

“奥斯曼·努里帕夏真是好样的!”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心里面感叹着,他继续想着,就让俄国的多瑙河军团全部去围攻普列文要塞吧。如果再围攻两年的话,俄军就只能选择撤退。

做着自己美梦的时候,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并没立刻想到普列文城已经坚守了一年之久,这一年的时间又给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和他手下的三万部队什么样的折磨。至少在现在,奥斯曼帝国上下都认为奥斯曼·努里帕夏和他麾下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接下来就该政治家们上场了。

“接下来大概就该谈判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对李维仁“帕夏”说道。

李维仁刚处理完有关要塞供热的问题,为了防炮,部队的居所采取了半地下模式,在坑道的大防炮洞里面搭建起模仿中国的火炕,填塞燃料和排放废弃的位置都在坑道外面。几十个人挤一张炕,即便只能适量的烧点木柴,士兵好歹能睡的暖和些。即便是到了四月,天气依旧比较冷,地下在冬天或许还暖和点,春天反倒是最冷的时候。所以士兵们都要求在维持一段时间的供暖。李维仁安排了燃料供应,这才回到司令部。

听了这么乐观的说法,李维仁不是很能理解。如果是光复军进攻这座要塞,估计采用炮火与纵队突击战术,只怕就已经得手了。即便没有得手,光复军那种坚韧的作风,也会想出所有办法来攻破这座要塞。什么狗屁谈判,如果谈判的结果对中国不利,这种谈判就不会发生。

如果是以前,李维仁立刻就会反驳,而且希望奥斯曼·努里帕夏能够完全接受李维仁的观点。可这一年时间之后,李维仁却不会这么做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来自韦泽的点拨,来自光复军军校的传授。面对种种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李维仁不得不动用所有脑细胞去回忆曾经学到的知识,并且试图用这些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从未遇到的问题。

最初的时候,李维仁也曾经为得到“帕夏”的称号而洋洋自得。可他很快就发现“帕夏”的称号其实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想解决问题,就得如同光复军军校的标语上所讲,“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如果没有这种态度,是干不好军人这个职业。

经历了一次次艰苦与繁琐的工作,那个曾经满心认为靠自己就能建功立业的李维仁变了。他终于“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那不是畏惧,而是真正的尊敬。有了尊敬,才会虚心,有了虚心,才回去认真学习。且不说是否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智慧与分辨力。想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态度,就得先有承认“自己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的心胸才行。

所以李维仁点点头,认真地问道:“我不太懂这些东西,还望奥斯曼·努里帕夏说的更详细些。”

奥斯曼·努里帕夏今年已经46岁了,他这么出色的军人到了这个年纪也有了深厚的阅历。对于28岁的李维仁中校,奥斯曼·努里帕夏的评价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李维仁也拥有“帕夏”的称号,也不全是因为李维仁展现的能力。而是李维仁在战争中不断的成长,让这位老军人非常欣赏。

奥斯曼·努里帕夏不是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了解。不过成功的道路都一样,李维仁逐渐显露出来的认真、细致、谦虚、谨慎的作风,就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看到如此李维仁年纪轻轻就拥有了这些优秀的东西,奥斯曼·努里帕夏其实很羡慕,甚至有点嫉妒。

“俄国现在损失这么大,他们如果想避免继续损失,就只能进行政治谈判。等到政治谈判结束,战争也就要结束了。”奥斯曼·努里帕夏向李维仁解释道。

等奥斯曼·努里帕夏全部说完,李维仁才开口说道:“如果俄国现在谈判,他们之前的这么多消耗岂不是都白费了。而且俄国只是在普列文受挫,如果是我指挥,我就会让更多保加利亚民团和一部分精锐的俄国军队继续围困普列文。其他部队尝试进攻多瑙河方向的其他关口。即便是多瑙河方向无法突破,还可以在高加索方向获得进展。只有当所有方向上都没办法获得进展的时候,俄国才可能和谈。而且如果我是俄国的总指挥,在普列文投降或者战败之前,我不会答应和谈。”

奥斯曼·努里帕夏被李维仁这番话给骇住了,听了最后的一段,他问道:“为何?”

“听您所说的欧洲战史,普列文已经创造了历史。即便和谈,俄国也一定要夺取普列文才行。如果普列文还在奥斯曼帝国手中,或者您的部队还安然无恙,俄国就永远没有勇气再挑战奥斯曼帝国。只要您率领的军队出现在边境要塞,俄国人还敢进攻么?”该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李维仁会认真的听。该到他说话的时候,他也绝不遮掩的说。

听了李维仁的解释,奥斯曼·努里帕夏沉默不语了。俄国即便无法获得此次战争的胜利,也不可能就此乖乖的和谈。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军人作战需要勇气。如果不能摧毁普列文,以后只要奥斯曼帝国在边界建起几座要塞,俄国就没有再次进攻奥斯曼帝国的胆量。这对于俄军是极为不利的。

想到这里,奥斯曼·努里帕夏叹道:“看样子我们还要继续坚守下去了。李帕夏,你觉得我们要坚守到什么时候?”

“最晚到明年二月,我们就要在完全断粮之前突围。”李维仁苦笑道。

听着如此睿智的发言,奥斯曼·努里帕夏也苦笑起来。

这时候正好到了开饭时间,和普通士兵一样的午饭端了上来。这是牛羊肉为主的食物,为了补充维生素,那种混合了食盐的生苹果糊作为佐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