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35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535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督的次数多了,每一次能糊弄过去的。都督只是不愿意为难我,我认个错,以后努力不再犯,都督就放我一马。这次的事情我也想了很多,不能到老了,我再栽个大跟头。我对你这么说,对下面的兄弟我也是这么说。我只管挖坑不管埋。”

胡成何的话深深的伤害了阮希浩的心灵,自家兄弟先对自家兄弟不照顾,有这样的道理么?更别说事情还没做之前,胡成何就如此悲观的态度。阮希浩怒道:“你只要帮这个忙就行,剩下的事情一概不用你管。”

说完之后阮希浩还不解气,他怒道:“要不要你给我写个保证书啊?胡司令!”

两人虽然达成了某种一致,但是还是不欢而散。胡成何看着阮希浩气呼呼的背影,忍不住叹口气。他已经要60岁了,身体也大不如前。而且阮希浩现在如此愤怒,其实在沈心去北美之前的谈话里头,胡成何的愤怒不亚于阮希浩。沈心对地方的悲观看法在胡成何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理喻,以沈心的看法,现在想让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不是地方斗过部委,而是地方干部最终被部委的年轻一波替代干净才行。

“胡司令”沈心情绪低沉,“我也看了很多人,说他们不能干也是冤枉他们了。不过这些人的干法明显不对路。李维斯他们再王八蛋,但是好歹部委爱用都督一句话,人生就是个过程。地方上的老兄弟们也许是当兵太久,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个结果。我在北方四省的时候可是被这种态度给坑惨了。咱们出兵东非,就是我栽了跟头之后的事情,那时候都督听我抱怨完,说他来解决这个问题。若是换了省里的兄弟,他们说什么都拿不出都督解决问题的法子来。若是让他们硬干下去,你觉得会有什么好结果么?”

胡成何对沈心的话是完全不认,省里的兄弟的确没有韦都督这么深谋远虑,却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但是胡成何毕竟岁数在这里摆着,他进行了一番调查。这十年来苦心孤诣的培养优秀的圈子,胡成何最后也真的拿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把他给吓傻了。但是这些资料来源是没办法说的,所以即便阮希浩不理解,胡成何有些话也只能说到这里。就如胡成何所说,到了这个年纪,马上就是荣誉退休的老功臣,他绝不肯在现在为了别人而栽跟头。此时栽了跟头,那真的是永无翻身之地。

阮希浩对胡成何的看法却不是如此,胡成何这些年的殷勤,看中的人,大多数和部委们关系密切。这也是必然的事情,阮希浩的女儿也是部委系统的人,部委虽然可恶却也不是一无是处。不过在与部委的结合程度上,谁都没办法和胡成何相比,这也是个事实。阮希浩认为胡成何本人是换了立场,屁股坐在了部委那边。阮希浩甚至认为胡成何的话甚至不太能信,他到时候未必真的会站出来支持部委。

即便没有胡成何,支持的人数也差不错了。三会的时候一众省委书记和省长都会进京,在这个关键时刻把合成氨的消息往外头一放,该说话的人自然都会站出来。

中国古诗有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此次的政治变动里头,韦泽家反倒是最先接收到波动的之一。韦震和韦坤两兄弟立下如此大功,自然是非常高兴。祁红意与李仪芳心情虽然复杂,大部分情绪也是高兴。虽然在韦泽的眼里,两兄弟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不过在两位母亲眼里,自己生的儿子和别人生的儿子根本不是一码事。但是两位母亲也很清楚,她们此时最不能谈的就是这件事。韦泽能给与的,他就能不给。若是母亲们挑起无意义的争端,倒霉的必然是自家孩子。所以两位母亲还算是合作的摆酒庆功,说的话内容都一样,要让韦泽给这些已经成年的孩子更多。

当然,两位母亲都没有提及被当做重点对象的韦睿。这位年轻的少校明显是在继承韦泽衣钵最有利的位置上,而且也是家里现在唯一一个摆脱了韦泽安排的男孩子。而此时他的两个弟弟却踏着他们老爹韦泽指出的道路出名了。这种变化也是两位母亲暂时没能盘算清楚的问题。

对于两位老婆做的这顿饭,韦泽表示了感谢,他已经吃了好久很简单的饭菜。家里面的人情绪不高,厨师做饭也很为难。没人对吃饭感兴趣。这位一家之主先缓和了一下情绪,然后说道:“我这里要给大家强调一件事,有关此次合成氨的问题,你们兄弟两个都出名了。合成氨项目是政府专项支出,才政府承担这个项目的支出。不归省里管,更不归部委管。你们现在是归我管。现在不管谁试图把你们拉到他们阵营去,你们兄弟两个都不许掺乎。”

不得不说,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韦震和韦坤两兄弟脸上都露出了有些失望的表情。韦泽扫了两兄弟一眼,忍不住冷笑一声,“这么说吧,合成氨产量是多少?都多少亩地用?这良种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么?有没有更适合这种新式化肥的选择?你们两兄弟既然是搞科研的,现在你们不专心趁着这个时机把这些技术深化下去,难道要把宝贵的时间用来掺乎别人的事情不成?”

看着丈夫如此严厉的训斥,祁红意和李仪芳几乎同时伸手抓住了韦泽的一只手臂。脚下也忍不住踹了自己儿子一脚。两兄弟赶紧向老爹表示了服从。

这种事情根本骗不了韦泽,不过韦泽深知人对自身的改造是很困难的。先从假装开始,知道有一种东西是必须去强行学习的。至于理解多少,什么时候触及灵魂,那就在工作中逐渐接近吧。他继续说道:“你们两个应该想清楚,别人要拉你们,他们看中的是你们代表的东西,而不是你们本身。合成氨技术一定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开始推广,这个技术不可能封锁。他们不拉拢你们也能很快得到这个技术。你们觉得那帮人是傻瓜?想不通这点么?”

年轻人虽然火气盛,却不等于他们没头脑。他们的问题顶多是对利益的判断有偏差,听了老爹的话,不服气归不服气,两人也不是对韦泽的判断视而不见。

“他们在这时候还要拉拢你们,就不是对技术的需求,而是希望利用你们来实现他们的目的。我的儿子们,和人交易与被人利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作为你们的父亲,我要强调,不要因为名利这种一文不值的玩意把自己给卖了。那不仅没有价值,更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险。”韦泽说着父亲才会说的掏心窝的话。

第109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十一)

祁红意穿着睡衣慢慢的梳头,穿衣镜里面的她眉头紧皱。对韦泽收缩韦家人与外界联系的做法祁红意感到了相当的危险性苗头,也有些不快。能把韦泽逼到这个份上,是极为罕见的。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韦家之前的二三十年中,在第一线的只有韦泽与韦昌荣两个人。而随着韦泽孩子们的长大,他们也不得不出面面对政治的风雨了。

不快也是难免的,作为开国君主。韦泽的表现在祁红意看来未免太过于软弱了,皇帝不该是如此软弱之人,而且就祁红意对韦泽的判断中,韦泽的能力摆平中央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波,才能让有着绝对强权的韦泽做出如此谨慎的对待?既然韦震和韦坤兄弟都不能和外面接触,那孤身在外的韦睿又会面对何种困难。

当母亲的想起自己孩子的安危就坐不下去了,祁红意起身去了韦泽的卧室。韦泽没在卧室,而是和往常一样在书房。此时他也没有审阅文件,而是很没形象的靠在椅子上,大开着窗户抽烟。此时已经进入了冬季,冷风从外面冲进了有暖气的房间,比其他房间低了好几度的空气让祁红意打了个寒战。

“衣架上有我的大衣,你先裹一下。”韦泽看了妻子一眼,温言说道。

祁红意没有去裹大衣,而是靠进了韦泽的怀里。抱着韦泽坚实的手臂,她问道:“韦睿不会被人利用吧?”

“我和沈心交代过了,那边不用担心。”韦泽搂着妻子的肩头,慢慢地说道。

“韦泽,到底是什么事情会闹到如此地步?连你都镇不住场子么?”祁红意问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还是两边要闹么。”韦泽终于露出了些疲惫的神色。

“谁闹就把谁按下去不就好了?”祁红意问。

韦泽摇摇头,“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事关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利益,而是关乎两大派的根本经济利益。谁都不会让步。而且我以前想,大家当了兄弟,就得把这个兄弟当到底。所以我一直想护着省里面的同志,不想把太多事情交给他们来做。不过现在看只怕是挡不住了。”

“他们能干就让他们干呗。”祁红意对此很是不解。

“呵呵”韦泽干笑几声,“部委我们已经整顿了好几遍,那些人也可以说是直接由中央管,处置起来很容易。而且也会被认为是个人问题,反弹不大。可省里面一旦处置起来,那就是一抓一窝,搞不好一动就是一个山头。老兄弟们也都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我总想着拖几年,等他们这两派都退休了,就能进行大动作。不过我也不是说什么就算什么。不愿意这么干的可多得很呢。”

一起退休?这话让祁红意忍不住眼睛一亮。祁红意读过很多史书,自然知道杀功臣是每一个王朝开国时代几乎不可避免的行动。这也没办法,那些开国功臣们羽翼庞大,互相之间盘根错节,如果不收拾了这帮人,王朝就无法把功臣拥有的封建特权收回来。如果能让现在互斗的两派一起退休,那韦泽这位并不算老的君主还能充分规划新的体制。

祁红意曾经觉得韦泽对功臣们未免太过于优容,不过现在看韦泽的谋划可深着呢。十几年前开始就在布这个局。她连忙问道:“那现在为何又要同意?”

韦泽叹道:“有些事情挡不住,他们一定要做,那就让他们做。出了问题,那就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没有血淋淋的事实,说什么都不管用。当然了,我从个人角度是很希望这些人能够奉公守法,能够善始善终。但是人性这东西很难说的,到了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到底是认为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或者是最终认识到自己本身才是无价之宝,这种选择的结果往往让人感到遗憾。”

“他们难道会贪腐不成?”祁红意对此很是好奇。

韦泽摇摇头,只是有妻子坐在怀里,摇头的动作既怪异又夸张,“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虽然有人会这么做,处置了就处置了。但是各省里面的经济运营才是最麻烦的,到时候地方上搞的盘根错节乌烟瘴气,那就很难收拾。这里头牵扯的东西太多,我以前实在是不敢这么放权。但是现在看,不放权是不行了。有些地方因为自己乱搞,财政预算画完之后还有窟窿,于是巧立名目收起了人头税。这些事情调查之后,省里面虽然也表面上处置一番,可更多的是叫屈叫苦,说地方政府没钱。我原本认为这些人在我面前玩这个把戏行不通,可实际上一斗争,我才知道竟然是我搞不过他们。要么就怠工,要么就硬抗。换上去的人想保住官位,干得比之前的更糟。嘿嘿,有意思。”

这等事并没有让祁红意有太多兴趣,她听韦泽说完后笑道:“还请陛下注意身体。”

1885年11月的三会终于如期召开,所有大佬一致到了南京。在国外几乎跑了一年的外交部长李新回到南京,迎接的是总理李维斯。李维斯想总理汇报有关欧洲的局势,没想到李维斯只是简单听了欧洲错综复杂的局势之后竟然没有要继续听这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金融业会不会对中国开放?”李维斯直截了当的询问起经济问题。

李新虽然是商务部出身,不过他一来离开商业部很久,二来对金融业并不真正了解。见李维斯如此在乎金融业的问题,李新心里面一阵失落,“王明山同志很快就要从欧洲回来了,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找他问更合适。”

李维斯叹口气,“我也只是着急而已。此事牵扯大量的资金走向,不急也不可能。你挑重点说,让我心里面有个底。”

见李维斯如此激动,李新也只能答道:“这件事看来未来两三年里面才能有效果,现在我是看不出能达到什么样的数量。”

王明山的电报内容和李新说的一样,李维斯也只能暂时满足这样的回答了,他叮嘱道:“李部长,明年你就要辛苦些,多到欧洲抓抓此事。很多问题还是得外交部出面才行。如果别人提及这块,你们外交部就得把责任承担起来喽。”

这个要求实在是意外,李新一时竟然理解不能。身为外交部长,面对总理如此要求,李新也只能暂时点点头。

第110章 你要掀桌子么?(一)

三会的第一会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二会是光复党全国代表会议,第三会则是全国人大会议。1885年的三会第一会就引发了激烈的对抗。

李维斯对去年的工作做了总结,整体经济数据大概还好,不过国务院总理认真的提出有关取消农业税的问题。“就调查的情况来看,一部分省份对取消农业税态度消极,对取消农业税和义务教育挂钩的问题更是执行的很糟糕。中央的决议在地方上的执行不容打折扣,这是纪律,也是秩序。如果地方不能执行中央政府的决定,那就是失职……”

“那中央不管地方死活,又算是什么?”一声好喊从中间靠左的位置传了出来。一众人都扭头看去,却见喊话的是江西省省长吕定春。稀稀落落的叫好声与鼓掌声在一些席位上响起,虽然人不多,却也表达了一部分意思。

吕定春既然说话,也不藏着掖着,他站起身大声对台上的李维斯继续喊道:“中央在经济上只管部委,只管国有企业。地方上的企业根本得不到扶持,中央对此为何一直不肯说话。反倒是揪着地方上的工作说事,这不公平。”

李维斯知道这次会议上只怕是要出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问题。他事前也有些准备,对于吕定春的问题,李维斯说道:“对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中央已经如数拨款。就中央检查的结果中,这部分拨款被截留了不少,江西省截留的大概得有最起码三成吧。吕省长,你不说话我还得去找你谈这个问题。你现在说了,我就请你先坐下。等政府报告结束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