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45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545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省长和省委书记都同意这个建议,当天,他们就去找了李维斯。李维斯闭门不见,居然让秘书把一众人给打法了。不过李维斯的反应也很快,当天下午,所有参加政府工作会议的成员都接到了一份新的补充说明文件,“根据第0005C00109号人大决议,总理有权力决定何时结束政府会议,并且把政府会议内容上交给光复党全国委员会审议。”

“这个什么狗屎000500109号人大决议是李维斯从哪里翻出来的?!”一众铁了心要斗争到底的省级干部们都是大怒。

民朝对命名很有规章,这也是韦泽都督拿出来的东西。一看名字就能知道这个决议的出处。人大决议,只要是识字的都能理解。0005是指民朝5年,C是分类,表明这是与政府有关的内容,00109号则是这个决议的编号。

想查到李维斯是不是说瞎话很容易,这些决议内容在国家政策资料室里面都有记录,在人大资料室也能清楚的查到。这一查还真的就查出来了,果然有这么一个决议,在附注上也有说明,“此决议并没有被终止”。

名义上讲,人大是法统所在。问题是这个法统也没被太放在心里,人大被授予的实权仅仅是来自民间的监察权。韦泽的安排很简单,政府要解决人民的问题,人大上要谈清楚的核心就是“出了问题去找谁”。政府恢弘设想,人民党的政治企图,这些对人民来说都是吃饱之后才偶尔有心情谈论的内容。人民真正关心的是,“出了事情之后我去找谁!”

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央对人大很无所谓了,省里面对人大是恨之入骨。因为人大看着没权,可是韦都督本人一直以来始终是人大代表之一,也就是说当人大拿出一个个有关对省里面“不解决问题”的质疑,韦都督是亲耳听到的。中央无所谓了,他们管的部委事情本来就不多。和这帮人联络的都是一群目的明确的办事之人。省里面要面对繁杂的事物,他们承受起来相当辛苦。更何况省里面对权力的普遍看法是“我说什么你们听什么就好,哪里来这么多废话!”

现在李维斯从国家权力机关找到了办事的明确理由,还充分打乱了省里面的谋划。加上李维斯借助的还是省里面最讨厌的人大的力量,双重的不爽造成了一加一之上的愤怒。

第125章 你要掀桌子么?(十六)

“明山,庞部长,干的好!”李维斯正式向中央委员会提交了会议结束的申请之后,摆了桌酒,请了王明山和庞聪聪。

这两人只是淡淡笑了笑,却没有多说什么。对于李维斯能否把这件事如此干净利落的终止,王明山和庞聪聪是在和李新等人谈话的时候聊出来的思路。民朝五年是十年前的事情,十年前的人大决议谁能想起来呢。可是一聊天,情绪放松,思维发散。大家说起了以前的中央政府是不是也有过现在这样的困扰。

那时候韦泽要求实质上干了三四任总理的毕庆山鞠躬下台,这等于是要换宰相,历朝历代换宰相都是大事。当时省里面并没有要和毕庆山为难的意思,不过形势比人强,毕庆山准备下台,很多事情都要收尾,于是那年的政府工作会议也久拖不决。最后没办法,韦泽都督决定让那次的会议就先把很多问题冷冻起来,以后再解决。政府先把报告移交光复党中央委员会,让流程这么走下去。光复党中央委员会只要知道问题所在,政府工作会议可以在以后继续进行,不至于耽误了功夫。韦泽这个人呢爱建立制度,这种事情就在中央委员会里面讨论之后,在人大通过了决议。自此之后,谁也没想起有这么一出。也不能怪这帮人没记性,中国对于政治的看法就是这样,县官不如现管。

大家聊天的时候只是聊起了那年的会议也是久拖不决,庞聪聪记性很好,她突然想起还有这么一出。等聚会散了,庞聪聪私下找到王明山,让王明山给李维斯提出这个建议。王明山不是个坏人,不过在政坛上摸爬滚打这么些年,他当然不肯“独占功劳”。所以李维斯在捞到救命稻草的时候也知道了自己的“恩人”之一就是庞聪聪。

李维斯的高兴是发自内心的,他现在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从宪法上讲,又有什么决议能比人大的决议更具备权威性呢?就如皇帝韦泽同志这个皇帝的头衔来讲,这不是君权神授,更不是韦泽都督自己打造一定皇冠,往自己脑门上一扣,就要求大家认同。

韦泽都督的皇帝头衔来自0001A00001号人大决议,授予韦泽同志皇帝称号。人大决议也写的清楚,此决议即日生效,在生效的同时,中华民朝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无条件渡让给皇帝韦泽同志。

当然,李维斯和王明山与庞聪聪并不知道,百年之后一些中国和外国人通过文学和影视作品,用羡慕嫉妒恨生出的强烈嘲讽描述此事,“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和掌声中,选民们亲手终结了民主”!

李维斯他们当然是看不到这些作品了,以“发出震天动的欢呼和掌声”的当事人而言,他们是绝对不会认同这等描述的。当时选民这词还没正式出现在现代汉语中,大家只觉得已经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光复都督府韦泽大都督称帝太晚。对于众人衷心敬仰的韦泽大都督正式成为九五至尊,除了欢喜之外还能有任何别的想法么?

没读过书的人觉得都督从人大手中接过权力,这未免太客气。俺们一群乡下人怎么敢不让都督称帝?读过书的人觉得都督太亲民,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受命于天,受命于民,这德操与三皇五帝相比也不吝多让。更何况,在众人的眼中,韦泽就是星宿下凡,神灵转世。不然都督称帝,这简直是没天理了。

李维斯是万万没想到,就在韦泽都督从人大手里借过皇帝桂冠的十几年后,他堂堂国务院总理也要从人大这里寻求他的职权范围和正当性。能够与韦泽都督享受类似的待遇,李维斯此时心中甚至有些惴惴的感觉。

法理在手,这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以中国普遍对法律的态度,身为总理就得能把事情玩转,或者被事情玩转。从人大这里找到完全不遵守这种看法的理由,这无疑是取巧。在很大意义上还是很没有品味的取巧。

即便是暂时解决了问题,李维斯心里面同样感觉不安,他脸上颇有疲态,即便是在和省里面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李维斯也没有露出这样的表情。“明山,沈心曾经夸过你,说你这个同志总是能与时俱进。只要阻止不了你往前走,你的前途不可限量。沈心眼光可是厉害得很,不愧是拉你上了革命这条船的人。”

王明山和沈心的故事,在党内很多人都知道。别人加入韦泽的队伍,要么是自愿,要么是被逼无奈。就连沈心自己若是衣食无忧,没有母亲需要奉养,他会不会主动选择跟着韦泽混口饭吃,这也是很值得玩味的问题。被拉上船的,王明山在光复党的“老革命”里面也是罕见的案例。更不用说这两位好友现在都是身居高位,前程似锦。王明山妹妹的经历更证明了这一拉的意义,若是没有这一拉,王明山只怕就会随着湘军在安庆的肆虐而丧命,他的妹妹更不可能在数年之后从犄角旮旯里头被寻回。一个湘军军官的老婆,光复军怎么可能真正在乎她是谁,她有什么经历呢。

“我其实一直很看好沈心,如果是他接任总理,我一点都没有意见。”李维斯表达着他对军方重视的沈心的态度。王明山和庞聪聪倒也不觉得李维斯是在单纯的说漂亮话,沈心这个人是被很多人都认同的家伙,关于都督有意让沈心当总理的传言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不过王明山和庞聪聪也嗅出了这里面的另一重政治味道,从现在开始,李维斯可没有束手待毙的打算。他是准备赶紧拉拢能够团结的力量,包括支持沈心的那部分人。

光复党的中央会议是一人一票,有些投票是记名投票,有些投票是不记名投票。如果是不记名投票的时候,除了可以确定的派系之外,个人的观点在里面可是影响极大的。在这个时候,到底是谁在背后插刀子,靠没有名字的选票上的对勾,可是找不到确切人员滴。

第126章 你要掀桌子么?(十七)

“阮司令,您听说最近李维斯竟然随便找了一条法令,就强行中断了政府工作会议。他不过是个总理,就敢这样对待大家。他还以为他是皇上不成?按照军法,他这就是临阵脱逃。”吕定春在阮希浩面前把李维斯的行动猛烈的抨击了一番。

阮希浩倒是没有吕定春这么激动,既然李维斯本人摆脱了不利局面,阮希浩的思维自然而然的向着下一个战场方向而去。如果一个军人能把太多精力沉浸在过去种种之上,他就没办法大踏步的进步。没办法大踏步进步的人就爬不上阮希浩现在的位置。

既然自己是一个从来不会去缅怀过去的人,阮希浩对吕定春也有本能的这种态度,他说道:“你们的计划也应该做的差不多了吧?这次到了中央委员会上,你们就把自己的计划拿出来让中央委员会讨论。证明一下,不是说没有了李维斯,省里面就干不好自己的工作。”

吕定春一愣,他下意识地问道:“阮司令,我们要在这次中央委员会上讲?”

“对!你们就在中央委员会上把省里面的计划拿出来讲给中央委员。不用怕,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大家就是以委员身份来评这个理。他李维斯本人能用人大决议来强行中断政府工作会议,求的不就是在中央委员会上说话么?那好的很,咱们就在中央委员会上和他说这个道理!”阮希浩有着老军人那种刚毅的性格,在这种时候他倒是爽快的应战。

“那个……阮司令,我们最新的计划您能不能再给审查一下?”吕定春的声音有些迟疑。他没想到阮希浩居然在这时候要求拿出省里面的计划,原本这个省里的计划是用来说服阮希浩的支持,而不是送到中央委员会上进行审查的。

阮希浩眉头一皱,不高兴了。吕定春的表现就如仗马上就要打了,可中级军官还要求司令部再审查一下作战计划。这明显是拖后腿啊。他的声音也开始严厉起来,“你们没做完么?”

“当然做完了!”吕定春连忙答道。

“既然你们做完了,那就按照你们的来说。怎么?难道部委能比地方上更熟悉地方事务不成?若是部委能比地方上更熟悉地方事务,那你们就别干了!”阮希浩没好气地说道。

看着吕定春那不安的表情,阮希浩其实心里面也知道这不能全怪吕定春。甚至在阮希浩的计划中,也是准备渔翁得利的。只是阮希浩这么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能让他沉住气,不在面子上表现出来。如果这次的政府工作会议能够拖一个月两个月,那时候的光复党中央委员会议上要讨论的就不是工作问题,而是谁要负责的问题。那时候当然不可能所有责任都要归在李维斯身上,但是李维斯无论如何都得承担起相应责任。大概情况就是李维斯下台,省里面受到批评。那时候再以调和矛盾为出发点,部委现在一手遮天的局面大概就能改变过来。

如果是这样的局面下,这种计划的确不是太重要的东西。可李维斯快刀斩乱麻,把问题强行交到光复党中央委员会上讨论,这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央委员会上某种意义上这算是御前会议,光复党党主席韦泽都督亲自执掌的会议。在这等会议上,最大的决定者自然是韦泽,而且大量中央委员都有发言权。在这种时候,靠的就是谁能够拿出更有效的计划来说服中央委员们。阮希浩倒不是不想插手计划,而是他深知自己并不懂具体计划,若是由他来做计划,恐怕还没有地方上的计划做的好。

但是阮希浩也是摸爬滚打这些年,在他的经验中,若是把这些内容都告诉了下面,下面反倒会惊慌失措,认为自己要承担起所有责任。那就更拿不出像样的计划出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家老老实实的各司其职,即便是拿不出最好的出来,也至少能够拿出马马虎虎的东西。打仗就是如此,若是韦泽都督亲自指挥,那的确能做到面面俱到。问题是哪里有韦泽都督的水平呢。

看着吕定春一脸的茫然,阮希浩让吕定春赶紧回去对省里面的计划做最后的修正,眼看着中央委员会就要召开,这些计划随时要用。根本轮不到在这里浪费时间。

吕定春出去之后,阮希浩才终于叹口气。李维斯能在总理的职务上干这么久,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不管局面多么被动,李维斯都能果断的把局面拉到对他最有利的地方。至少在当兵打仗的时候,阮希浩实在是没看出来1853年搞后勤出身的李维斯这么有能力。

中央统计局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国企能有三千人,已经是相当大的单位。中央统计局的工作人员轻松突破五千人,这还是正式在编列之内的人员。科学院还有几所大学都有自己的计算中心,另外还有几个研究机构单独的计算中心,中央统计局和这些专业机构之间有大量合作。韦泽都督不喜欢没事养着一群闲人,根据都督的观点,部委到现在没有走上“大而全,小而全”的道路,而是勉强向着专业化方向在发展。例如计算中心就是如此,各个部委的大量计算工作都是由诸多计算中心承担起来的,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计算中心也在不断分化,现在每个计算中心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或者说,各个计算中心在诸多比较中,正在逐步发展出了自己的优势。

“把各省的数据都给我整理出来,特别是在这几个方面。”部队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为同一个战役目的作战,总理李维斯也能指挥数以万计的人马为同一个行政目的工作。虽然是不算厚的十几页内容,后面牵扯的统计数字是非常巨大的。

王明山也分到了任务,他看了主要内容之后脸色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看。分给他的任务中,各省在挪用中央拨款上的问题要有数据列表,这一看就是要撕破脸的举动。在中央委员会上,由总理把一堆省里乱挪用资金的内容撂出来,这想善了都善了不得了。李维斯以这些数据要求罢免某些省长都是可以提出的过硬的资料。

斗争到了如此图穷匕见的地步,王明山觉得有些不适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