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62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562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种轻松的反应,严复神色镇定,“在我们办事处这个体系内部,我们是不是要讲民主呢?我们和高丽人之间没民主可讲,不过我们是不是因为这样就要对高丽人无所不用其极呢?”

韦泽给严复的指示中强调了这两个内容,既然现在民朝把全世界其他国家统统消灭的可能性不大,现在开始尝试确立底线也就变得有必要了。

“我出身海军,跟着舰队到过很多地方。那些地方的百姓们对于外来的殖民者们并不是没有反抗。高丽不久前就有过激烈反抗,反抗的对象之一还是他们几千年的邻居日本。都督有令,我们在高丽谋取的是中国的利益,所以横征暴敛并非我们的选择。我们就算是要聚敛,也聚敛的是高丽的劳动力。”严复认真地说道。

一众人里面基本没几个能听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能听明白的也不想立刻发言。严复最后说道:“都督的意思我也未必完全明白,所以这就需要通过咱们内部的讨论、学习,一点点的领会都督的意思。所以我以党委书记的名义提出要求,以后驻高丽办公室的组织体系要建立,要强化。这个不是讨论,这个是命令!”

不等其他人说话,袁慰亭和王士珍几乎同时说道:“我们服从组织的命令!”

李鸿章用稍显复杂的眼神看着立刻靠拢组织的袁慰亭和王士珍,心里面一阵翻腾。

第152章 对外扩散(六)

原先的手下顷刻就投奔了新领导,李鸿章心里面当然不会高兴。不过李鸿章心里面也没有太过于激动,只要给这几个家伙记一笔就行了,以后有的是收拾他们的机会。如果这几个小子以后真的能够攀上高枝,李鸿章也不在乎和他们更亲近。官场就是这么一回事,只要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树敌是个很愚蠢的选择。

“高丽朝廷正在讨论是不是发行纸币,听他们的意思,他们觉得人民币能在高丽流通,高丽自己发行的货币自然也能在高丽发行的不错。毕竟纸币这东西无须铸造成本,也不用金银等物,方便的很。”别人都在展现自己的工作成绩,李鸿章也没有理由显得只有他一个人在吃干饭。

“高丽发行货币要拿什么当作抵押物?”谷大河很内行的问了个问题。民朝的货币发行原本掌握在韦泽手中,等到民朝这帮金融工作者成长起来的时候,他们大多数先要学习已经逐渐成型的货币理论。

人民币没有贵金属抵押,民朝还强行把贵金属赶出了流通市场。完全的法币体系在金融工作者里面引发了巨大的讨论,或者是这点或者是那点,大家都觉得这个货币理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自己看法的金融工作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在基本理论上却是一样,即便是没有金银,也得有生产力,完全由政府凭空创造出来的货币是很危险的存在。

“抵押物是何意?”李鸿章不懂这些,他也就坦率的询问。民朝更多指责的是不懂装懂,此时的讨论本来就是突如其来,不懂很正常。

谷大河即便是有些懒得作解释,依旧可以很轻松的对此发表意见,“货币发行的时候总得有一个目标明确的最基本购买物,国内普遍认为人民币最后总是能在粮店里面以固定价格购买到粮食。从这个意义上,人民币也能称为粮食券。高丽发行纸币,他们准备用什么抵押?若是用黄金白银,那就得允许人民拿着纸币去央行兑换到黄金白银。若是用粮食,就得能保证高丽的纸币最终百分之一百的购买到粮食。若是做不到的话,这种纸币就大有问题。”

听了谷大河的讲述,李鸿章微微皱眉,“谷行长看样子对高丽根本没信心啊。”

“别看这是一张纸,”谷大河拿出一张人民币举在手里,“这一张纸代表的是国家的承诺,千千万万的人民币里面哪怕有一张代表的承诺不能兑现,所有人民币的信用都会遭到质疑。民朝自然有信心有决心维护我们自己的承诺,可高丽人有这个信心和决心么?”

驻高丽办公室的人员听着谷大河郑重的语气,都是心里一震。在国内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了人民币,就算不懂人民币内在的货币理论,也能浑浑噩噩的知道人民币就是管使,好使。现在听了银行界人士的发言,感受到了在这些纸张中蕴含的国家意志,众人不由得心生庄严的感觉。

李鸿章本来很想通过高丽发行钞票为契机,搞些对中国有好处的事情出来。听了谷大河的分析,他没有退缩的意思,却认为此事须得了解更多才能动手。李鸿章当即问道:“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不能掺乎这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谷大河的身上,他作为金融专家,最有发言权。谷大河也是在官场里面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油条,他心里面一阵不爽。李鸿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责任撂倒谷大河这边来了,而且这还是谷大河自找的,他身为专家,在评估的时候自然最有发言权。

思忖了片刻,谷大河把心一横,“那得看我们到底是想从这件事里头捞到什么好处了。别的不讲,至少卖些印钞机给高丽人,这点钱我们还是能赚的。”

这已经是缩卵的话了,没想到袁慰亭立刻表示赞同,“能卖就行。我觉得这印钞机怎么也得卖个几十万两银子吧。有这笔钱,我们分一点,咱们在高丽的银行也能多换点钞票回来用。我们现在就是感觉缺乏钞票,高丽人对我们的人民币需求量越来越大,钞票怎么都不够用。”

严复很有策略性的介入进来,“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打个报告给国内。李局长继续联系此事。”

半个月之后,金玉均等人先是脱离了在高丽铁路与电报公司的差事,接着就进入了高丽王庭里面开始任职。闵妃集团遭到了全面清洗,高丽王庭里面暂时空出很多位置。大院君本人原本不是太中意金玉均这帮人,不过经不过李鸿章的“劝说”。李鸿章认为“这些人都在中国留学,又是高丽知名的人士。在平定内乱中有功劳,王上用他们也能稳定人心。”

大院君认为民朝是希望更多有民朝留学背景的人进入高丽王庭当官,这种想法在大院君看来再正常不过。再说金玉均等人也并没有让大院君觉得是什么巨大威胁。他也就答应了李鸿章的要求。

金玉均在吏部当了个小官,却也正式成为了高丽官僚中的一员。这家伙立刻就开始联络高丽地方势力,以极大的实际行动力开始推动他的理念。没过太久,消息就传入了大院君耳朵里,这位吏部小官到处宣传有关钞票的好处。

“君上,不少人还很支持金玉均的看法。”负责探听风声的御使认真的禀报着。

“为何?”大院君对此有些不解。人民币是钞票,高丽人用的越来越多,所以大院君对钞票没有特别的恶感。原本大院君也没太大精力去管人民币,从几年来的经验看,高丽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存在而被夺取什么利益,反倒是因为货币流通加快,让不少人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

“那些大户们倒是无可无不可,君上若是下令,他们就会遵从,君上若是不让发行,他们也不会在意。现在对此很支持的都是商人和中户人家。商人觉得钞票方便,中户人家觉得用钞票买东西,很便宜。”御使的回答很老实。这的确是对钞票需求最大的两拨人,“君上,倭国的钱在高丽尚且能用,更何况是上国的人民币。我们高丽比不了上国,难道连倭国都比不了么?”

御使离开的时候大院君并没有给出答复,回家写了一封书信,命下人送走。这封信很快就到了李鸿章手中,前来送信的不止御使,各个衙门都有人送信过来。李局长在高丽人脉越来越广,包括金玉均在内的人在发行钞票的事情上都与李局长有联络。

驻高丽办公室的会议上,李鸿章难免要被大家询问此事,李局长轻描淡写地说道:“有些人想要升官,有些人倒是真的为高丽着想,觉得用钞票对高丽是好事。还有些人单纯觉得这件事有必要进去掺和一下,知道一下水深水浅。这些都不重要,就我所知,大院君是越来越松动了,这老先生现在手里也缺钱。”

谷大河一听这话,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纸钞最容易滥发,中国货币史上可不止一次的发行过纸钞,最后都是悲剧收场。传统的贵金属和铸钱,好歹还有个成本。印钞机一开,钱刷刷的就出去了。这么一番对市场和劳动力的搜刮下来,立刻就是一轮通货膨胀。”

制度化的党委从来不是简单的开个会,党委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组织生活会”,生活会里面包括读书、研讨、拓展训练、运动会。最近一段的生活会主要是学习会,很多基础知识在学习会上进行了普及。这次谷大河的话就被大多数学习认真的同志听的明白。

“我们该怎么办?”袁慰亭立刻问道。

不等谷大河说话,王士珍接过了问题,“我们不能让高丽的货币和我们的人民币进行自由兑换吧?”

“就是如此!”谷大河完全赞同王士珍的话,“高丽王庭自己有了人民币,他们爱怎么和高丽钞票兑换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自己绝不会开了这个口子。”

见王士珍不显山不露水的表现了一把,李鸿章立刻跟了一句,“若是高丽人动了歪脑筋,想开动印钞机猛印钱之后用他们的废纸来兑换我们的人民币,我们的确要早早的做好准备。”

就在此时,金玉均在大院君面前极力游说,“君上,天朝用纸币,倭国用纸币,我国胜过倭国甚多,当然也可用得纸币。更不用说世界各国也都在用纸币,英国、法国、美国、俄国,列强各国国内有金银币的同时,也都在用纸币。我们高丽三千里江山,火车由东至西也得跑一整天才能到,用了纸币的好处臣已经在奏折里面反复讲述。就算是不谈这些,我高丽又为何不能用纸币?”

这种单纯的攀比,在大院君听来比那些头头是道的道理更有说服力一些。事情正如金玉均所讲,各国既然都在用纸币,凭什么高丽不能用。除了这么一个大院君完全无法拒绝的理由之外,现实也给了大院君不小的压力。干掉了闵妃的“别技军”之后,高丽恢复了旧有的军队制度,这帮军人们要吃要喝,要发饷。筹集金银难度太大,印刷纸钞的难度可就小了太多。

即便是同意了此事,大院君反倒板起了脸,“金玉均,你如此鼓动此事,若是出了差错,又该如何?”

金玉均也算是个活动家,别人面对这种问题自然会本能的退缩,金玉均不仅没有退缩,反倒心中大喜。他连忙跪地给大院君行了大礼,“君上,臣定不负君上所托,若是有了差错,请君上斩了臣的首级以告天下!”

第153章 对外扩散(七)

内有自上而下的需求,外有中国鼎力相助,高丽的货币发行推进的非常快。在高丽向中国订购了钞票印刷机的同时,王明山就告诉高丽办公室,“只能提供原始的印刷机,防备高丽狗急跳墙的时候尝试印刷人民币。”

谷大河虽然对自己的姐夫不肯全面帮他心里面有些芥蒂,不过对他姐夫王明山的敏锐反应还是非常佩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句“防备高丽狗急跳墙的时候尝试印刷人民币”看似像是大笑话,从银行的内行人员看来,王明山已经明确表达了他完全不看好高丽货币发行的前景。

人民币采用了四色套印,凸凹以及水印防伪。高丽的第一代货币就和此时的英镑一样,是个特制纸张为基本内容,印刷上没有那么多的色彩,只是花纹和签名非常特别。东亚从来不缺优秀的匠人,即便是没办法和中国专业人士比,雕刻母版也不是问题。

到了三月宣传,到了四月的时候,高丽国内都知道高丽即将要发行自己的纸币了。必须说,这个消息在高丽国内,至少是在读书人和城市阶层里面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精美的纸钞一直是中国的专利,绰号“大团结”的人民币在高丽通行没有问题,高丽人自然认为自家的纸币比不上中国的人民币,却很形而上的觉得高丽纸币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本是李鸿章的功劳,没有李局长的大力推动,此事也未必就会如此顺利。不过李局长在这么一个眼看就要大功确立的时候遭到了质疑。

“李局长,你觉得我们偷偷往日本卖粮,国内真的会不知道?”严复神色严肃,语气严肃。日本国内的粮食原本就不足以满足百姓的需求,两年前的时候靠了从高丽大量进口低价粮食,算是补了缺口。现在高丽禁止卖粮给日本,日本的粮食缺口立刻增加。李鸿章在高丽人脉甚广,有不少高丽地主出身的人恳求李鸿章能够帮他们走私粮食到日本赚钱。

李局长这等精明人物立刻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他在驻高丽办事处建议,“我们干脆冒高丽人的名号往日本出售粮食吧。高丽人所谓卖的便宜的粮价,比我们国内的粮价还高出去不少。东北的粮食收购价可比高丽卖给日本的粮食价格还低。”

建议一出,登时就遭到了严复的反对,“我们想当二手贩子,国内各省和部委自己还想卖呢。”

“那我们不妨就把这个渠道提供给国内,国内即便不给我们好处,总得记得我们这份人情。”会议上的袁慰亭立刻拿出了解决的思路。

李鸿章听了之后忍不住连连摇头,人情这玩意算个毛。真金白银落到口袋里才算是实在货。参加过三会之后,李局长对于上层的斗争有认识,各省缺钱,现在民朝又不缺粮,这个人情什么都不算。

严复却换了个话题,“日本缺粮缺到这个地步?”

李鸿章答道:“就我所知,现在日本城市里面粮价涨了两成,他们也在搞工业,太多人跑到城市工厂里面做工,粮价定然是涨的。”

听了这个回答,严复说道:“有没有更详细的情报?”

看着大家不解的神色,严复解释了一句,“我在海军的战友说,北海道那边的日子过得不错。我们前往北美的航线中,函馆一直是重要的中间站。靠这个收益,加上北海道搞了土地国有化,粮食分配还算是公平。服务业和煤铁都有,那边倒是不缺粮。”

这飘飘然的话还没等其他人品出味道,王士珍用一贯的平静语气问道:“严书记觉得日本明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