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580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580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就得靠小孙的笔杆子来写出好文章啦!”

老兄弟们退休是此次三会的重要项目,韦泽绝不肯让这事情弄到让老兄弟们觉得被忽视。这些宣传上的安排早早就定下,就等着具体执行呢。老兄弟们离开权力圈,自然要让他们得到荣誉和奖赏。不管韦泽本人对此的认同度有多高,但是这本身就是公认的办法。

韦泽造出来的钱顶多叫“韦氏币”,这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才是“人民币”。从每一个角度来看,“人民币”的流通性都无限超过“韦氏币”。

第181章 内外转换(四)

周新华拿到最新的日本报告之后没有立刻派其他秘书送给韦泽,仔细想想之后他决定自己亲自给韦泽送去。

报告内容是一个评估,北海道军在东京的局势越来越糟糕。韦泽看完了报告之后,让周新华在他对面坐下。已经有心理准备的前虾夷共和国派遣军司令在韦泽面前坐下,就听到韦泽的问题,“新华,你觉得他们会不会果断撤退?”

“三成可能会选择撤退,日本好像不太能理解大步撤退的精髓。”周新华立刻答道。

“哼哼!”韦泽只是笑了笑。大踏步前进,大踏步撤退,这本身是太祖这等大战略家能够做出的指示。这句话说着简单,执行起来却是千难万难。要前进,得有出发点。要撤退,得有撤退的目的地。北海道军杀到东京,已经是大踏步进步的最大的表现。如果后退,北海道军准备推倒哪里?

周新华并没对韦泽的冷笑有所反应,他继续说道:“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如果选择撤退,也很大可能撤退到原本计划的会津藩一带,牢牢守住东北。他们最初的计划就是在这里守住,利用地利与人和与明治军对抗。”

“现在他们能守住么?”韦泽问。

周新华立刻答道:“我并不知道北海道军在北方经营的如何,要是能有足够经营,那就要面对激战吧。明治军不会轻易放过北海道军。就情报来说,明治政府砸锅卖铁的组织此次反攻。若是让北海道军在东北站住脚跟,明治军还是亏大了。”

韦泽暂时沉默了,就周新华对日本的关注程度,足以证明他很希望能够回到日本去,至少能够回到军队那边负责执行对日本的行动。大秘书是领导的心腹,除了能力足够之外,还得能稳稳和韦泽站在一起。韦泽看过《纸牌屋》,对于里面的大秘人选使用方法很有感触。这种人物需要的是能干,倒是没必要长期使用。对于周新华的人品和能力,韦泽很认同。想到这里,韦泽笑道:“新华,你是不是想去日本?”

没想到周新华倒是摇摇头,“都督,我觉得北海道需要积累经验,他们的制度上有太多的缺陷。我并不想到前线指挥打仗,他们那个水平并没有指挥的必要。相差太多,我还担心指挥太多,把咱们的核心技术不小心泄漏给他们。当然,如果咱们准备亲自介入,我愿意领兵。”

没想到周新华并没有主动要求领兵,也没有主动提出离开的打算,这还真的让韦泽感觉有些意外。把日本的问题与大秘书的问题做了一个衡量,韦泽还是觉得自己的大秘书更重要。日本人内战中死的人再多,死的也只是日本人。而中国的局面任何动荡,那就轮到中国人民受到冲击。韦泽不认为日本人的生死比中国人民更重要。

现在可以考虑的方案大家就是需要派遣其他人员到北海道军那边提出建议,韦泽把人选选择权交给了南京陆军学院来安排。陆军学院倒也够迅捷,第三天他们就给了韦泽一个名单。列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祁睿。其他几个名字韦泽看了之后没有联想,而且他也没有心情看那么多。

就在韦泽准备闭嘴不言的时候,柯贡禹的电话打进来了。“都督,我也是没办法,祁睿的成绩不错,几个月前在日本的考核中评价很高。这是大家推荐的名单,我找不出啥理由拒绝。而且我想来想去,你家韦睿能被大家看重也不是坏事。”

“我知道。孩子大了,我们再担心也得让他们自己去闯。你不用说那么多,这件事就由你们来决定吧。”韦泽说着自己认同的理由,可对于自己儿子的担心只是一直在增加。这次去日本就不是简单的待在指挥部而已,如果想有效的做出建议,前线一定会去。只要去了前线,就不能避免死亡的威胁。不过韦泽怎么对自己说,战争中死亡几率最高的就是怕死和认为自己不怕死的。韦睿这种性格稳定的人反倒安全。可韦泽自己很清楚,上了战场之后就没有任何地方时真正安全的。

但是柯贡禹所说的没错,韦睿现在就是在一个关键时期。周新华升官这么快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韦睿若是能当上上校甚至大校,不管他是不是韦泽的儿子,都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可祁睿若是现在被人知道是韦泽的儿子,影响的未必是祁睿的前途,而是他会被大多数人孤立,或者被人恶意接近。

把这件事撂下,韦泽继续自己最近手头最重要的工作。整顿党务。

光复党建立的时间不短,不过基于现状,韦泽觉得这个政党本身成了一个四不像。若是没有韦泽,光复党顶多是一个会党,甚至会沦为乡党。如没有工业化,光复党又会具备封建行会的特色。若是没有组织部,光复党还会缺乏进入与退出机制。

现在有了韦泽,有了工业化,还存在组织部,于是这个政党更像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俱乐部。距离有钢铁纪律的布尔什维克政党差的太远太远。在韦泽的如意算盘里面,一旦摆脱老兄弟的影响,他第一件事就要把光复党整顿起来。当下韦泽需要的是做好艰苦的准备。按照韦泽看到的历史,搞不好他到死之前的大部分精力就撂在整顿光复党上了。

韦泽强迫自己通过工作忘记自己儿子面对的危险,祁睿没能想到自家老爹的心情。这次的机会给了六名中级培训人员,祁睿熟悉的学员里面只有李延年一个人,其他四人都是祁睿点头之交的学员。唯一能确定的,这六个人都是本期里面公认成绩优秀,表现优秀的学员。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被授予这样的机会。

紧急受命之后,他们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尽量劝说北海道军能够回到日本东北地区实施防御性作战”。战争局面变化如此之大,北海道军趁势夺取整个日本的可能变得很小。

除此之外,带队的是两位南京陆军学院政治系的教员。校长柯贡禹说道:“咱们光复军重政委,政委可不是只懂做思想工作,不少政委打起仗来不比军事主官差。让政治系教员带队,就是希望看看你们能否在这个方向上有什么进步。”

第182章 内外转换(五)

除了祁睿之外,其他的学员都是第一次去日本。让祁睿有点嫉妒的是,出发的途中大家有大量的资料和照片用来介绍日本的局面,其中很多还是祁睿他们去的那次收集到的内容。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年轻军人们和之前那些相比,勤学好问。对于有过到日本经验的祁睿,他们根本没有放过。

理解能力,抓住问题关键的能力,都让祁睿生出强烈的危机感。这让祁睿忍不住暗自感叹,天下不是没有豪杰,只是有没有机会遇到这帮人。真遇到这帮人的时候,祁睿才觉得这帮人实在是够生猛,一种自卑的情绪油然而生。

不过他毕竟是老爹韦泽教育出来的人,祁睿也开始自我调整。大家此行的目的是帮助北海道军稳住阵脚,不要导致崩盘的局面。如果这件事完成了,大家都能得到奖赏。若是因为羡慕嫉妒而干出单纯因为利益拖后腿的事情,以这帮人的聪明,大家怎么可能不知道?

以坦荡态度合作就能都得到好处,以阴暗的心思去做事,就会导致恶果。何去何从没有讨论的必要。调整好了心态,祁睿倒也稳住了心神。他也认识到,自己真的只是个普通人而已。如果之前没有嫉妒,只是因为祁睿自觉的比别人更强,没有嫉妒的理由。可不是他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样,道德上超越了低级趣味。

老爹韦泽面对豪杰的时候又是怎么选择的呢?强者面对弱者的时候自有宽容心,可面对强者的时候,面对时时刻刻刻看到自己不足的局面,除了学习别人的优点之外,又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祁睿以前没这种需求,所以也从没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他现在非常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和这帮优秀的人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大家都深知准备的重要性,前期大量准备消耗掉了在船上渡过的时间。军舰在仙台停泊,小船把这帮人送上岸的时候,祁睿心里面更多的是忐忑。船上的准备不等于具体战况,亲自抵达战场,迎面而来会是什么消息。他根本无法想像。

东京湾被明治军海军布设很多水雷,以北海道军现在舰队实力,他们不愿意去冒险。部队就走陆路南下。民朝国内建起发达的铁路网,几百公里的长途行军是作为训练科目存在,真的战争期间自然能坐火车就坐火车。靠两条腿行军颇为辛苦,日本的道路也不适合用卡车。祁睿的精力大部分都消耗在行军上,埋头走路的时候,他也会考虑卡车在军事上的应用可能。一条几百公里的行动路线上哪怕只有一个让卡车无法通行的关隘,整个车队就要抓瞎。他老爹韦泽所说的情报无疑是最大的要点。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的差距太大,一支强有力的工兵队伍是机动作战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军、休息、吃饭、睡觉、继续行军。军人大展拳脚的场所是战场,在抵达他们绽放自己专业能力的场所之前,先要经历的就是艰苦的行军。踏进战场意味着面对死亡的恐惧,前往战场还要历经辛苦。这就是战争的现状。和祁睿他们同行的还有日本士兵,祁睿他们的沉默更多的是这些人的自我修养。有口气多暖暖肚子,无疑是最有利的选择。日本士兵们神色凝重,甚至露出明显的不安。战争对他们来说更现实,也更残酷。

经过三天的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会津藩。祁睿他们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前进。这次倒是有马骑了,不过前面的道路上就不那么安全,明治军在上百公里的战线上和北海道军胶着,大家控制的山区犬牙交错,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之后两天的路程上,远处的枪炮声成了家常便饭。祁睿看到其他同志的脸上神色始终是阴沉,他自己也觉得心头如有千斤巨石。行军途中,祁睿突然想起他的父辈们据说在战争中也能有说有笑。当年他听到的时候还觉得战场就是如此,等他真的在战场穿行的时候,什么叫做笑,为什么要笑。祁睿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那种欢愉的情绪和战场格格不入,他现在完全怀疑那些老家伙们就是在吹牛。战场上谁能笑得出来呢?

隆隆炮声中,一众人终于抵达了东京。日本的首都在祁睿看来大概是扩大了很多倍的县城。低矮的房屋,窄小的街道。非得说的话,甚至不如北海道的首府札幌。札幌好歹是中国帮助设计的,宽阔的街道,街道两边的五层楼房组成的生活区也有个中国二线城市的模样。

北海道军在军部旁边给中国代表团安排了一个院落,很快就有之前的中国观察团成员过来给大家介绍情况。“冬季大雪季节马上就要到了,现在的选择只剩两个。要么和明治军决一死战,要么就推倒东北山区固守。两个决定里面哪个都不好下,山区看着好守,但是过冬的装备大概还没准备好。而且明治海军奸猾无比,极力骚扰运输线。北海道军倒是比较倾向在东京决战。”

大概介绍了情况之后,就轮到这帮年轻人说话了。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稍微有些迟疑。

“我……”“现在……”祁睿和李延年几乎同时开口,然后同时闭嘴。

“你先说。”领导让早了半秒吭声的李延年先提出看法。

“如果在山区防御的准备不够充分,守在东京的准备就已经充分了么?我听说没什么船只敢通过海路给东京运输物资。”李延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祁睿心里面一阵失望,他的问题和这个差不多。既然李延年先说了,祁睿接下来就没什么好说的。是不是找出些和李延年不同的思路?祁睿忍不住冒出这么一个念头。不过片刻后他就给否决了。大家都是行家,没话找话会被一眼看穿。既然如此,那就老实的承认自己的看法与李延年一样就好了。

“北海道军觉得可以用吃水浅的船只运输物资,这样的话触雷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领导解释了当下的情况。看来北海道军真的不想放弃到手的东京。

李延年听了这个说法,他也暂时沉默下来。

“祁睿,你怎么看?”领导让祁睿发言。

“我的想法和李延年同志一样,国内认为北海道军还是退回山区更好。东北这边是他们认为比较可靠的地区。东京只是一个争夺区。如果冬天在这里打仗,就要承担起市民的粮食供应,这是很招人痛恨的事情。既然如此,东京就是个包袱,丢给明治军或许更好。”祁睿说了自己的想法,前半段是他原本的想法。可后半段不由自主的就出来了。光复军对于人民的情绪很重视,这种想法并不稀奇。

领导也没有特别的反应,看来他在这些方面上早就尝试过说服了。沉默片刻之后,领导说道:“现在北海道军觉得自己还能打下去,认为丢失东京对他们的声望影响很大。所以战局未必有利的时候,他们还是希望坚持……”

“如果我们告诉他们,这是陛下的命令。这些人会接受么?”马晓明开口问道。

“陛下并没有这样的要求。”领导答道。

“那我们就向陛下发报,请陛下下达这个命令。如果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撤退势在必行。那就请陛下帮我们达成目的吧。”马晓明并没有因为要劳烦韦泽就有丝毫退缩。

看着领导沉思的模样,祁睿心里面更受震动。他觉得自己是韦泽的儿子已经够敢作敢当,没想到在年轻一辈里面能够果断下决定的人有的是。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个决定并不能算错。只要中国的代表团的确可以经过调查之后做出判断,自然可以要求韦泽来做接下来的安排。只是从来没人敢这么干净利落的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

“其他部门下令不行么?”李延年看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