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608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608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雷攻击不像水面舰艇的攻击,可以发现或者预防。水雷在夜晚很难发现,若是再碰到水雷的话,军舰总是有遭到创伤的可能。这种感受实在是太糟了。

通讯单位二天早上把重庆号撞上水雷的事情提交给了军委,某种意义上这是中国海军在日本海军这里的第一次“吃亏”,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好。

韦泽也发现了他以前并不太重视的事情,战争的不可预测性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日本故意在航道上布雷的可能不大,重庆号的运气看来是非常不好,撞上了之前明治海军释放的水雷。这种事情就非常讨厌,战列舰可以仗着皮糙肉厚硬抗,若是此次撞雷的是一艘民船呢?以民朝的舰体强度,这枚水雷大概可以在民船船体上炸出一个洞来。这时候中国又该怎么应对如此局面?

之前的时候,韦泽还觉得可以任由日本自己内战。多流些日本人的血,韦泽并没有任何内心的愧疚感。可这枚水雷就让韦泽感觉到这种想法或许有些一厢情愿。民朝的亚洲部分与美洲部分的商业与人员来往越来越多,日本海还是一个比较密集的航线。难道就让中国船只赌自己会不会撞上水雷么?

政治局开会讨论此事,汪海洋虽然是常委,却不敢在这个问题上插话。他毕竟不懂。主要发言讨论的则是军方与外交部。

到底该怎么办,选择看似不多。勒令明治政府不允许使用水雷?民朝对明治政府乖乖听话的非常不乐观。明治政府自然知道北海道军背后的势力是民朝。与明治政府说此事就只会让明治政府感觉到可以抓住中国的某些痛脚。更何况明治政府的海军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有相当的劣势。水雷就是明治政府的重要武器之一。难道民朝说不让明治政府用,当明治政府面临灭亡狗急跳墙的时候,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于是讨论方向就倾向于干脆把明治政府干掉算了。

汪海洋也觉得这么解决问题大概没错。可韦泽的意见让汪海洋有些意外,韦泽说道:“如果我们准备吞并日本,这么干倒也没什么。既然我们没有吞并日本的打算,让明治政府继续存在也没什么不好。”

“为什么?”汪海洋忍不住问。

韦泽对汪海洋说道:“北海道现在愿意和我们全面合作,是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为了得到我们的支持,他们自然要尽最大可能维持和我们的合作关系。如果北海道政府统一了日本,我们自然不会这么简单的继续支持他们。合作就会变得比较困难。那时候难道我们还要立刻翻脸不成?”

汪海洋一时没话说了,在民朝的官员看来,韦泽都督是一个有些类似圣人的存在。现在汪海洋突然发现韦泽都督在冷酷考量问题的时候,一点都不像是圣人,更像是一个酷吏。没有温情脉脉的幻想,更没有对理念的热忱。就是单纯的一个能否实现的标准。然而汪海洋看着军方和外交部负责人都是一副本该如此的平静表情,他也不敢再去问。

外交部长李新说道:“我们让他们停战如何?”

阮希浩点点头,“停战不错。等这次战争打到两边都打不下去,我们可以让他们停战。”

李新对军队的看法很赞成,他笑道:“日本也有南北朝,让他们再来一次也不错。关东关西的斗争本来就很激烈。”

汪海洋感觉这态度实在是与国内工作大不相同,他再次问道:“停战能停到什么时候?”

“打不下去之后自然就能维持。”阮希浩带着一种教育小弟弟的语气答道。

“水雷怎么办?”汪海洋发现大家貌似忘记了引发此次讨论的焦点问题。

“如果是以停战为目的,水雷的问题很简单。告诉明治政府,若是他们再胡乱布雷,我们就支持北海道打他们。若是他们肯老实,那么我们其实不反对停战。”李新给了个答案。

汪海洋这才理解了常委们谈事的方式,原来这帮人早就有诸多腹案,会议上所需要的仅仅是确定一下战还是和的基本原则。不过汪海洋还是忍不住再问一个问题,“如果明治政府完全不接受我们的建议,那就只有打么?”

“你觉得除了打之外,还有别的办法么?”阮希浩皱眉说道。

面对这样的质疑,汪海洋倒是有准备。他笑道:“如果你们要追加预算的话,请提前通知。”

“对付日本不需要追加预算。海军正常的巡航行动变成炮击就行。”阮希浩回答的非常干脆。民朝在西太平洋的优势已经大到正常的军费就能平定日本和高丽的水平。

好不容易摆脱了丢脸的危机,汪海洋心里面松口气。他并不后悔进行这样的试探,如果没有试着寻求合作的界限,万一后面出了事情就难免手忙脚乱。

民朝在明治政府和北海道都有自己的外交人员,在明治政府这边的很快就向明治政府进行了接洽。驻日大使正色说道:“我国船只在日本海航行的时候触及了贵国布下的水雷,我国要求贵国对此作出解释。”

明治政府外相当时就懵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经过紧张的询问之后,日本外相稍稍松了口气。中国军舰撞上了日本随波漂流的水雷,并没有被炸沉。中国方面要求日本明治海军不得继续布雷。

“贵国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份。”日本外相立刻摇头。

中国大使脸色一沉,“这次触雷没有造成我们的损失,所以我们也不要求你们赔偿。不过下次若是再次发生这种问题,我们的民朝触雷沉没,日本准备怎么赔偿?你不要告诉我说这是意外,如果日本再次投放这种危害航道的水雷,我们民朝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第223章 发酵(八)

中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不允许他们投放水雷这种威胁航道的武器,日本明治政府很快就怂了,表示以后日本一定会在这方面很克制。这种速度超过了汪海洋的想象之外,他本以为日本人好歹也要表示一下强硬才对。汪海洋的态度也有点冤枉了日本明治政府,在中国海军触雷之前,日本明治政府自己的船先出现了大量触雷的情况,民船自不用讲,甚至还出现了一艘军舰重创一艘军舰轻创的事故。

万不得已之下不得不采用水雷封锁的方式对付北海道的海军,现在明治政府自己就得继续品尝水雷留下的问题。现在连中国也被卷进来,明治政府只能“赞赏”东乡平八郎制造的水雷坚固耐用的事实。

水雷事件只能称为小事,和水雷相比较起来,德兰士瓦共和国向中国大量购买新式武器的单子让刚接触到外交比较深层面的汪海洋很是讶异。德兰士瓦共和国已经和英国打过一次布尔战争,这场战争在韦泽的时空里面被称为“第一次布尔战争”。

1880年9月,为了从土著手中收缴金伯利钻石矿作为工资发到黑人劳工手里的大量枪支,在英国保护国巴苏陀兰(今莱索托)发生了“缴枪暴乱。”英国驻德兰士瓦的主力部队南下镇压暴乱,留在德兰士瓦的英军总数不超过三千人,只驻守在比勒陀利亚、吕斯滕堡、莱登堡、斯坦德顿等几个重要城镇,防务空虚。该年12月16日,五千多不满英国治理的布尔人聚集在帕尔德克拉尔举行国民大会,宣布进行武装反抗,恢复南非共和国。

英国人当即派遣两个连去镇压布尔人的造反,战斗爆发后,247名英军有77人阵亡,157人受伤,布军只有2人死亡,4人受伤。

1881年1月,增援的英军部队从纳塔尔殖民地出发,向德兰士瓦进军。英军司令科利将军率这支千余人的援军西进德兰士瓦。在纳塔尔与德兰士瓦边境的朗峡与布尔人交战,英军有93人被打死,133人受伤,54人被俘,科利本人也在山顶被击毙。布军方面只有1人阵亡,5人受伤。

但是布尔人缺乏武器装备,最后还是和谈。1881年8月3日双方又签订了《比勒陀利亚协定》。该协定规定,保证德兰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国女王宗主权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国保持三项特权:控制德兰士瓦对外关系;保持对德兰士瓦同非洲部落关系的控制权;战时英军有权借道德兰士瓦。

中国在列强瓜分非洲的时候强势介入南部非洲,先是以强大的武力震慑住莫桑比克的葡萄牙殖民政府。葡萄牙殖民政府还算维持了一个起码的存在感,葡萄牙总督不至于把老婆女儿献出来给中国官员陪睡。中国想在莫桑比克干什么的时候也会和给当地殖民政府一份协议让他们签署,也就仅此而已。从德兰士瓦出发越过莫桑比克通往印度洋的铁路修通了,德兰士瓦共和国与其他国家通过这条铁路运输的物资不受葡萄牙殖民政府检查和控制。

向中国出售的大量金矿换取了大量钱财,德兰士瓦共和国自然而然的将这笔钱花在购买军事装备上。汪海洋自然懂得藏拙,在常委会上不敢乱问。他私下找到李新问了个问题,“德兰士瓦共和国是不是想和英国开战?”

提起军人,所有人第一念头就是男人。现阶段德兰士瓦共和国能扛枪的男人大概有12万左右,德兰士瓦共和国从中国购买了12万支步枪,一千挺机关枪,100门便于携带的37炮。整个形成了人人扛枪的局面。

这些步枪还都是带弹仓的连发栓动步枪,靠卖金矿变得不差钱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又购买了几百万发子弹,上万发炮弹。单瞅这架势大有是要和英国人练练的模样。

德兰士瓦共和国只是个小国,就保持着驱逐英国,获得完全独立的心态。李新不觉得汪海洋的讶异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英国的人口以及工业能力相较德兰士瓦来说无疑是庞然大物,双方的差距比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更大许多。即便如此,李新并没有小看德兰士瓦共和国。光复军对德兰士瓦军队的评价是“相当善战”。

利用地形,匍匐前进,卧倒射击,这些技战术对光复军不过是诸多训练科目中的少数几个项目,光复军甚至能够把这样的战术应用在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役之中。能被强大的光复军认为“善战”的不是这种技战术,而是德兰士瓦军队“游击战”的作战理念。打了就走;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劣势部队;不管你几路来,我就一路去。这是韦泽都督对战争提出的理论。光复军没想到从未接触过光复军军事理念的德兰士瓦军自己就有了如此战争理念,更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够把这些理念贯彻到战争中去。

光复军早就有过此类演习,防御一方利用内线优势利用游击战打击进攻一方。十次演习下来,以进攻力天下无双自居的光复军不得不承认这种战法“相当麻烦”。这种作战若是还有无线电这样的通讯工具作为辅助,那就太难破解。反复讨论的结果令人沮丧,想获胜也不是不行,那需要进攻方中断了防御方所有的武器和弹药的来源,同时采取了在敌占区内实施“全面清洗”的策略,并且大量移民,建立据点。否则的话只要防御方能有一个提供兵力与装备的“后方”,这种战争就会打得旷日持久。

正因为如此,部队里面对北美用兵的态度越来越谨慎。演习已经证明了中国想吞下美国,那就必须让美国大地上积尸如山血流成河。最惨烈的战斗并非是中国光复军与美国正规军的厮杀,而是中国军队与美国民团之间的屠戮。随着眼界的提高,看问题的结论自然会发生不小的变化。光复军里面曾经认为都督“花大价钱”请了管杀管埋的日本人帮助清洗东南亚的代价未免太高。现在军委公认都督选择了最简单最轻松代价最低的选项。

然而汪海洋并非军人出身,李新也不想费那个力气给汪海洋普及军事知识,他笑道:“出口武器装备对国家也没什么负面影响吧?”

汪海洋没想到李新居然把话题转移到了这个方向上,他微微怔了怔,接着答道:“岂止没有负面影响,对经济还有很大拉动作用。”

光复军有两百多万军队,德兰士瓦共和国购买十几万人装备占光复军陆军大概5%的武器装备需求。两百多万军队的后勤供对民朝是极大的压力,而十几万人的装备让全力开工的兵工厂赚的盆满钵满,大大刺激了经济的活力。

见汪海洋也赞同军火销售带来的利益,李新笑道:“既然我们自己并没有和德兰士瓦共和国打仗的打算,德兰士瓦共和国也没有能力对我们发动进攻,他们是不是和英国人打仗与我们有何关系?”

这道理很容易理解,可汪海洋总是感觉李新的态度里面有一丝糊弄人的意思。政治哪里有这么简单,一群热血上头的布尔人仰天长啸,然后憨直的拿起武器冲向强大的英国军队?如果在书里面这么写倒是可以,实际上从来不可能存在如此简单的国家。既然已经坐到了总理的位置上,汪海洋问道:“老李,你这说的不清不楚的,我觉得不对头。”

李新倒也不隐瞒,他哈哈一笑,“我可以给你五千页有索引的资料,可以派人给你讲两天有关德兰士瓦共和国与英国的冲突课程。这对我们外交部没什么,你有时间么?”

听了这个工作量,汪海洋当时就打了退堂鼓,“能不能缩减成十分之一的内容?”

李新笑了笑,“我可以用三句话告诉你。德兰士瓦共和国想摆脱英国的控制独占兰德金矿的利益。德兰士瓦共和国认为他们很能打,希望驱逐英国在南非的影响,建立起布尔人的大国。英国想保持他们的利益并且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我们自然希望利用这个矛盾,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金矿的最大买主以及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最大供应商。”

这么一讲,汪海洋就明白了矛盾所在,也明白了自己对此矛盾其实没有插手空间。民朝总理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关注一个小国。即便这个小国盛产金矿,是民朝金矿的重大来源,它的重要性也排不上民朝的要务。此类工作自然是由专业部门来专门完成。而且从制度上讲,如果德兰士瓦共和国出现了巨大的变动,外交部自然会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汪海洋到时候发言也来得及。

把此事抛在脑后,汪海洋继续完成他的工作。可半个月后,有关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消息就传来了。政治局例行通报会议上,外交部长李新看着写着通报内容的笔记本念道:“德兰士瓦政府宣布定居在约翰内斯堡的外国侨民要缴纳全额的赋税,但不得享受参加总统和立法会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