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52铁血中华 >

第902部分

1852铁血中华-第902部分

小说: 1852铁血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反倒让祁红意对自己的看法更有信心。作为革命领导者的韦泽可以如秦始皇一样,靠个人能力推动中国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化,但是这种大变化引发的反扑必然比韦泽想象的更激烈。

“这样是不是……”看得出,祁红意对面的老夫人对此颇有疑虑。

祁红意哈哈一笑,“你觉得我们不讲,他们就不知道么?咱们若是讲了,他们大概还能有点理性。若是任由他们自己乱搞,你觉得那帮人能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说完这些,祁红意端起酒杯又抿了一口,“人说早死早托生。梓炀下去了,你家的那位就能起来。你家那位接了位置,对国家不好么?”

第623章 被操控的乱战(二十五)

“王总理,你觉得各省的官僚到底是怎么想的。觉得这种数据能够糊弄得了我们么?”梓炀主席语气平淡,随手把一张纸递给总理王鹏。

王鹏扫了一眼标题,那是梓炀要求各省提交的国有企业经营报表。不仅梓炀手里有一份,王鹏手里也有一份。总理尽量用平静的语气答道:“我认为这局势也没有想的那么糟糕。”

“如果没有那么糟糕的话,为什么财政收入一路下滑。多少钱投进去,那些企业连一点起色都没有。这还叫没那么糟糕?”梓炀讲述的内容很激烈,但是他的语气并没有激烈,甚至有些风轻云淡的意思。

“那……你准备怎么办?”王鹏继续问。

“我觉得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员调换。”梓炀还是说得风轻云淡。

不过王鹏再也装不下去冷静。他手扶沙发扶手坐直了身体,“梓炀主席,你要免职一批人么?”

“除了对省级干部进行任免之外,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么?”梓炀甚至露出了微笑。

“对省级干部?”王鹏大惊,连忙说道,“同志们一定会有意见的。”

“如果不换人,我还有个办法。”梓炀继续态度温和地说道。

“什么办法?”王鹏的语气格外警觉起来,他已经感受到了梓炀的态度。现在提出的办法注定遭到一众官员的各派势力的反弹,而作为备用方案的办法让官员与各势力满意的可能性大概更低。

“我马上就要退啦,也没有再次寻求连任的打算。既然是要退,早退晚退没什么区别。我没完成陛下的委托,也觉得没脸干下去。所以准备亲自到南京负荆请罪。无论陛下如何责罚,我都甘之如饴。只要能请陛下重回北京执掌国政。那也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梓炀的语气依旧平淡,甚至有种抛下一切之后的释然。

然而王鹏却觉得耳边仿佛有洪钟敲响,梓炀提出的这个办法震得他心里面一阵阵的发虚。强打精神,王鹏立刻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会召集同志们到北京开会。”

“也好。你对这些工作更熟悉。”梓炀微笑着答道。

一回办公室,王鹏立刻下达开会命令。作为粮食供应地的北美局面很好,南海搞种植园,现在也没有国企亏损问题。当年的确有过,那时候韦泽陛下派遣了中央巡视组,一通撤职和整顿,之后再也没爆发此类问题。

那些出事的省份很快就被点名,王鹏以超高的效率进行工作。发出会议要求之后,王鹏马上又对相关部委下达了一些命令。一场针对经济的会议逐渐做好准备。

在王鹏的会议召开之前,梓炀在常委会议上讲述了自己的解决之法。其他常委们基本都闭口不言,反倒是参加会议的候补常委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韦泽陛下是常委,他不来参加会议,也没人敢提出剥夺韦泽陛下常委资格的提议。此时军队里面正在进行思想教育,或者说思想甄别。的确有不少傻乎乎的家伙们觉得一个退居二线的韦泽没有力量,有更多人的看法完全不同。不管多少人如何想架空韦泽,常委们都绝不会小觑韦泽的力量。韦泽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制度,仅仅是那份威望,就让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得不选择屈从于韦泽的意见。更不用说心甘情愿服从韦泽号令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候补委员是梓炀的人,看没人要发言,他忍不住开口说道:“我们为什么不请陛下直接指挥那些部门呢?”

把自己的建议提出来,一众人等根本没有反应,仿佛听空气般的淡定。这让候补委员感觉不淡定了,这么好的建议居然没有价值么?只是能混到这个地位的都有起码的水准,知道这种时候只能选择什么都不讲。

等会议结束,候补委员找到梓炀询问为何大家不支持这个意见。梓炀扫了候补委员一眼,带着遗憾问道:“你是想命令韦泽都督么?”

“这个……这是中央的工作。难道陛下就不该出来么?不用命令的语气,常委集体请求韦泽陛下出来,或者拿出常委决定。陛下就不该出来工作么?”候补委员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梓炀讶异的看着这位候补委员,和新进的中央委员差不多,这位委员五十岁左右,属于实际上的新中国一代。当年光复军1855年南下,1860年就占据了珠江以南。从那时候开始,上亿人就生活在了新中国。光复党中央几十年对北方就有种疏离的感觉,直到迁都北京之后才开始逐渐扭转这样的印象。

这些新中国一代们的表现让梓炀很是不解,就如南京军事学院的傻瓜蛋校长一样,他们貌似缺乏对领导者的畏惧。韦泽都督从来不以专制君主的身份发号施令,大家都觉得韦泽都督是明君。可是这不等于下面的这帮人就可以认为自己能以组织的名义向韦泽都督发号施令,或者无视韦泽都督的命令。傻瓜蛋校长已经证明有不少人觉得韦泽都督没啥了不起的,现在这位候补委员又向梓炀证明,有些人觉得他们有资格并且可以向韦泽都督发号施令。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梓炀非常不解。但是他也懒得去理解,此时韦泽都督的事情已经不重要,因为只要韦泽都督出手,梓炀除了接受之外别无他途。

王鹏总理下令还挺管用,那些问题多多的省份和部委抵达北京。总理大人坦率的直指问题本质,“从现在开始,重中之重就是怎么解决国有企业亏损的问题。”

下面的同志听了这话,满脸的无所谓。如果一件事说了好几年,开了几十次会议,大家也都会这样的表现。王鹏作为会议召开人,他当然知道问题在哪里。无视部下们的反应,王鹏继续说道:“我知道同志们的意思,上次咱们就说过,该关停就要关停。大家在意的是关停之后的责任归谁承担。很多同志不想承担责任,这次我告诉诸位,责任以后再分析。这就跟人受伤之后不赶紧止血,而是到处找谁错了。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这话让一部分人有了些反应,比较年轻的同志们都来了劲头。辽宁省的年轻省长开口说道:“总理,你这么说我觉得很好。我倒辽宁省算是初来乍到,论责任轮不到我。但就是因为如此,我想干什么都有人反对。说的也很有道理么!凭什么我为了我一个人的官位就把同志们往火坑里推?!大家都认为这不合适,冤有头债有主,很多事情也不是现在的同志造的孽,而是别的人造的孽。我们辽宁的同志也觉得委屈啊!”

说完之后,年轻的辽宁省长毫不掩饰的扫视了几个部委的部长,眼中的不友好极为公开。

辽宁省长的情况算是一个极端,他是民朝倒数第五年轻的省长,其他四位收拾北美的同志。这位省长个空降干部,和当地的关系原本就很浅。做工作没牵扯,自然也没根基。所以他谈起问题来非常率直。不过大家私下觉得,这位大概也是被当地干部折腾的心灰意冷,所以才把矛盾这么公开的讲。借着辽宁的工作经验再上层楼的可能不大,大家猜测这位希望自己别被以前的问题给坑进去。

根据物理学在社会关系中的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辽宁省省长对部委的敌视引发了部门的反弹。“部委已经对下属企业做出了指示,要他们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开拓思路,解决问题。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全力支持,怎么到了现在仿佛是我们部委在阻止解决问题一样?你这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听了部委的老头子们的话,辽宁省的年轻省长哈哈一笑,“我一年前也这么想,所以我下去之后就跟了几个单位,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下面的单位提出问题的时候,你们一声不吭。拿出解决方案之后,你们吹毛求疵,要求下面的同志把责任承担起来。要是一个两个也就罢了,我跟了五个单位。看到的都一样,当年弄出事情来的时候你们可别说你们是纯洁无暇的小绵羊。各个单位都有文件,诸位把各种有风险的工作交给下面来做,或者强行安插自己的人。到了企业要倒掉的时候,你们让下面的同志给你们擦屁股顶缸,这么干不合适。”

王鹏能当上总理,对这等事情当然很清楚。所以他一开始倒是对辽宁省长有些赞同,然而这位年轻人的表现让王鹏越来越失望。上头的人在顶缸,下面完全不肯承担些责任难道就是合作的态度么?

所以王鹏只能打断这种没有实质意义的发言,这样也好让部委的同志们能够不加入这样的对骂。“同志们!”王鹏从容的大声说道:“这次的事情,我们准备上强制的办法。如果解决不了,那就换人。如果换人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只能请陛下出马解决问题。这是决定,不是讨论的议题。”

前面的换人之说没有引发任何反响,实质上的换人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呢。但是一听到请韦泽出马,所有人都呆住了。那些互相交流眼神的人都从政治盟友眼中看到了震惊。大家不怀疑韦泽陛下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大家不敢惊动韦泽。

在民朝人民眼中,韦泽陛下像是一位谆谆教导的父亲和老师,是一位仁君。在官员眼中,韦泽陛下则是才智惊天动地的明君。明君和仁君,两者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可大着呢。

第624章 被操控的乱战(二十六)

沈心南下的消息震动了民朝中央。韦泽退居二线之后,常委会议或者工作会议安排之外的南下就成了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沈心乘坐飞机的时候自己也觉得非常迷惑,他自己也把南下视为非常重大的事情。然而以沈心南征北战的经历,从北京到南京的这点距离,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出行而已。

机翼下白云朵朵,沈心手指忍不住轻轻敲击面前的桌面,视线漫无目的的投放在飞机的舷窗之外。说起来很奇怪,沈心已经差不多六年没有真正的和韦泽单独见面,不是指那种团拜会上的同台出现,沈心以单纯的个人身份见到韦泽,那真的是好久前的事情了。

“这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沈心还算冷静的考虑着,只是怎么都考虑不出结论来。因为这个结论看似是个悖论。

在南京机场下了飞机,南京军分区的司令亲自来迎接。见到沈心之后,司令先是经历,接着问道:“沈政委,我们现在先去哪里?”

“……在南京逛一圈。我很久没有回来了。”沈心命令道。他发觉自己哪怕到了南京,依旧没有能够做好见韦泽的准备。见韦泽对于沈心绝非难事,然而沈心发觉自己居然不知道见到韦泽陛下之后该说什么。是抱怨?是否定?各种情绪聚集在一起,沈心理不出头绪。

“是。”南京军分区司令并没有那么多想法,或者说老上级的命令解决他该如何选择的难题。好些年前民朝的战区是各个开国功臣们作威作福的基础,那些老军人们大有画地为牢的意思。所以韦泽陛下下令取消军分区,又用战区替代了军区。能够以军分区存在的只有北京与南京,这两个单位某种意义上就是卫戍军区。承担直接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所以军分区对于党领军的事实格外敏感。特别是出了南京陆军学院的傻瓜蛋院长的事情之后,这根弦就紧绷起来。对于以前掌管军政的老政委沈心,南京军区司令的服从度更高。

“南京的变化很大”!沈心看了一圈街景之后忍不住感叹。民朝能被成为“京”的有三座城市,南京、北京、东京。宋朝时候有过“东京汴梁”的说法,此时的东京则是北美的重要城市。三座“京城”意味着民朝的经济中心。

北京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时间才兴旺起来的,南京即便不是首都,依旧按照自己的步调前进。仅仅看看路边妹纸们的服饰,沈心就不得不感叹起来。南京代表了民朝的流行,北京那边的流行比起南京晚了好些。

“怎么讲?”南京军区的司令听了老上司的感叹之后连忙问道。

“现在带我去见都督。”沈心给了简明扼要的答复。他一点都不想解释自己的感受,这些东西还是韦泽都督教给沈心的。农业、工业、时尚流行。这是城市发展的标杆,或者说,农业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才能养得起那么多脱产工业人口,而工业让大家有了钱之后才玩得起时尚流行。

司令员没想到老上司竟然这么发号施令,他立刻对司机做了指示。司机明确表达听明白了命令之后,司令员忍不住问道:“沈政委,都督一直不肯到军区来住,难道是都督信不过我们么?”

沈心回答的很冷静:“都督严抓军校教育,咱们光复军从来都是有文化有觉悟讲政治的军队。住军校没什么不好。只是我没想到军校那边官僚化的那么深。”

南京的破事让司令员很无语,他连忙说道:“军区已经做了思想动员,光复军是党的军队,决不允许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鸵鸟心态。我们一定忠于党。”

沈心本想说些赞赏的话,但是他还是莫名的想沉默下去。作为老兄弟里面硕果仅存的常委,沈心觉得很是悲哀。现在居然需要通过教育来维持部队的政治意识,哪怕是十年前,就没见过认为官僚比韦泽都督更重要的军人。见识了时代的变化之快,沈心不想说什么。

南京陆军学院里面也有独栋的房子,这种相当朴素的灰色小楼让沈心生出怀旧的感慨。迁都之前,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是住这样的小楼。这种房子在当下已经没人喜欢,也就是军校这种传统的单位还会继续维持。

这种情绪让沈心坐在车里面几乎动弹不得,时代的变化的冲击感觉让这位在地位上已经无法再有丝毫进步的老年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