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839部分

执宰大明-第839部分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要指明的是,讲武堂督察部只是受都察院军务道的管辖,都察院其他道无法介入此事中。

而且,讲武堂军务道实际上直辖于皇帝,都察院左都御史只不过是代为管理而已。

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同属都察院,但军务道与其余十六道其实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都察院的下属衙门,而且在里面任职的人是朝廷的监察御史。

实际上,李云天早就想建立一个专门督察军务的衙门,不仅督察讲武堂的军队,同时也督察地方卫所的部队。

为了减小阻力,李云天现在唯有借助都察院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善军务道的体系,使得都察院内有政务和军务两大系统。

其实,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不一定非要讲武堂出身,由于军务道的体系是依照讲武堂都察院的体系组建,故而讲武堂出身的监察御史能迅速投入到军务道的运作中。

按照李云天制定的规章,监察御史都可进入军务道,不过事先要通过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军务道的御史,毕竟要想督察军务的话必须要对军务了解,而且知道军务道的运作,单单这一点就使得那些文举出身的监察御史知难而退。

况且,那些通过文举的监察御史可对军务道没有兴趣,他们更在意的是督察大明的政务,由此一来进入军务道的监察御史基本上都是讲武堂出身。

“军务道!”陈智等人闻言不由得惊讶地对视了一眼,没想到李云天上任伊始就对都察院进行了一个如此重大的变革。

等弄清楚了军务道的职权后,陈智等人先是感到震惊随即就是惊喜,这意味着都察院的权力得以扩展,连讲武堂都要其制约。

而且,李云天决定把军务道交给陈智,虽然军务道应该归他统辖不过他还有讲武堂和其他的事务要忙,所以就交给了陈智,这样做也是向京城的士大夫表明他并不想在军务道的事情上擅权。

到了李云天这个级别,需要的不再是攥取权力而是放开手中的权力,只有这样他的地位才会稳固,皇家也才会放心。

反正有他坐镇都察院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故而自然要找人分担他手里的事务,人尽其职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否则他一个人就是累死也忙不过来。

“诸位大人,本王事务繁多,都察院这里就依仗诸位了。”注意到陈智等人脸上满是欣喜的神色,李云天放下手里的茶杯,不动声色地说道。

“王爷放心,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陈智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意气风发地沉声说道,谁都知道李云天向来喜欢放权给下属,有了李云天的支持那么都察院必将有一番作为。

“我等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王爷所托!”左右副都御史和左右佥御史随即也纷纷向李云天躬身行礼,脸上满是兴奋和期望的神色。

他们已经被各大部院压制太久了,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反击了,原本监察御史们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和耳目,岂能甘心被受制于人?

李云天见状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本是狼的御史们已经夹起尾巴当了几年的羊,一旦他把御史们的狼性给激发出来,势必使得各大部院和地方衙门忌惮,官场上的风气也会为之一清。

“陈大人,杨毓的案子已经拖了不少时间,如今证据确凿,本王觉得没有必要再纠缠下去,你近来会同刑部和大理寺,把这件案子给结了。”

李云天对陈智等热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吟了一下后开口吩咐道,他已经协调好了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因此杨毓的案子也到了了结的时候。

“王爷,此案该如何定夺,还望王爷示下。”陈智知道杨毓案子的份量,因此向李云天躬身请示。

“杨毓在公布为官二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今出了这种事情实在是可惜了!”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他并没有正面回答陈智的问题,而是叹了一口气后说道。

“是呀,杨毓可惜了。”虽然李云天答非所问,但陈智却清晰地清楚了李云天的意图,于是跟着感叹了一句,官场上有些事情不可意会只能言传,双方心知肚明即可。

几天后,杨毓的案子判了下来,由于中饱私囊和渎职被流配到了交趾,保住了一条性命,对于杨毓来说这简直就是找到了地方养老,李云天会对此妥善安排。

而且,杨毓的案子到此为止,不会再牵连其他的人,文官集团最怕内廷以此为借口大肆牵连相关的涉案人员。

与此同时,江南织造局的事情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文官集团不再动内廷的这块奶酪,双方的这场争斗告一段落。

李云天知道这只是内廷和文官集团暂时的休战而已,双方的争斗从根本上来说是君权与臣权的博弈,因此不可能和平共处。

不过李云天公务繁忙根本没有心思理会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恩怨纠葛,他不仅要忙讲武堂和都察院的事情,还要入宫教授正统帝,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从他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毕竟再过几年正统帝就要亲政,届时军政事务需要处理,朝堂文武百官也需要统帅,以及与海外诸国之间的关系也要决断,张氏太皇太后希望正统帝能成为一代明君,使得大明能万古流存。

因此,李云天每天必须要抽出时间去一趟宫里给正统帝授课,张氏太皇太后知道李云天很忙,故而要在李云天在京城的时候让他多教导正统帝,四月份李云天可要离开京城去南直隶给出航的海军送行。

给出海的水师送行后,李云天要启程去小琉球岛巡视,看看岛上的发展和移民的安置事宜。

接下来,李云天还要到明军沿海的水师基地去瞧瞧,以后大明的海运将十分忙碌,水师的基地自然也就至关重要了。

说实话李云天最想去的其实是交趾,交趾是他最先实行改革的地方他想去看看成果如何。

不过交趾距离大明太远,故而在交趾没有出现要紧事务的情形下李云天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他是大明的重臣手中事务忙碌,因此并不是想去哪里就能去成的,张氏太皇太后可不想李云天被一些小事所羁绊,她还需要李云天去处理朝中的军政要务。

另外,李云天此举也是为了远离京城权势争斗的漩涡,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博弈将会愈演愈烈,故而他还是远离这场是非为好,免得届时卷入其中。

第1150章漏网之鱼

“王爷,蒙古布政使司传来捷报,我军在漠北围歼了北元残部,活捉了脱欢之子也先。”

二月中旬,李云天正在讲武堂与讲武堂一系的勋贵商议在从帖木儿帝国那里获得的疆土和港口驻军事宜时,一名武官快步走进了议事厅,沉声向李云天禀告。

“古晨呢?”李云天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沉声问道。

相对于也先李云天更看重古晨,因为古晨比也先要危险一万倍,也先充其量不过是一员武将而已,而古晨则是文武双全,北元这些年来之所以给大明找了那么多的麻烦,完全就是古晨在幕后的主导。

按照李云天的预测,如果古晨当年不行差踏错哪一步跟着汉王造反,那么如今应该能凭借军功进封到侯爵,他的军事才华在明军的将领中出类拔萃,屈指可数。

如果不能抓到古晨的话,那么大明将依旧会有麻烦,至少李云天会有麻烦,因为鲁天行已经在去年秋天在京城被凌迟处死,古晨肯定会去完成鲁天行的愿望前来对他动手。

“据被俘的北元将领交待,在他们被围歼的几天前古晨就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那名武官闻言连忙沉声禀告道,“不过,据有人透露古晨消失前曾经与也先密谈。”

李云天闻言眉头顿时皱得更深了,其实那名武官一开口他就知道没有抓到古晨,否则肯定会在说到也先的时候提及古晨,因为古晨才是李云天明令要抓的北元一号人物。

说起来,这次能顺利抓住也先,李云天要感谢帖木儿帝国的温都,是温都率军一路追击,将也先和古晨一行撵得上窜下跳,疲惫不堪,最终在年前被围歼殆尽。

温都之所以要去追击也先和古晨,而不是返回帖木儿帝国,是因为他与那十来万投降的帖木儿帝国士兵一样是李云天手里的人质,只有霍尔都汗把割让的土地完完全全地交给大明李云天才会放了温都。

在此之前,温都只能在大明待着,李云天根本就不怕他逃走,因为他这么一逃的话将会影响大明与帖木儿帝国之间的邦交,故而肯定不会轻举妄动,想要带着那十几万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回去。

“王爷,古晨一定是跑了,此人心机深沉,诡计多端,肯定是意识到他们快完了就提前跑路。”议事结束后,李云天神色严肃地回到了他办公的公房,林馨给他端了一杯热水后有些担忧地说道,“王爷,要不要加强府里的戒备。”

林馨口中的“府里”自然指的是忠武王府,她刚才就在议事厅里,自然知道古晨跑了的事情,担心已经穷途末路的古晨对忠武王府的家眷下手。

“古晨与鲁天行不同,此人非常自负应该不会对本王的家眷动手。”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喝了一口热水后沉声说道,“况且,古晨知道他对本王下手的机会只有一次,因此绝对不会打草惊蛇,以免暴露了目标。”

“王爷,古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还想要对王爷不利?”林馨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沉吟了一下后娇声问道,觉得古晨太过执着。

随着北元的灭国,古晨已经失去了正面挑战李云天的机会,因此只能在暗地里采用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对付李云天,可李云天身边戒备森严岂是那么容易让他得手的。

“恐怕对本王的报复是他活下去的动力,一旦失去了这个目标他整个人都会垮掉。”李云天闻言苦笑了一声,古晨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愚忠,否则也不会落得如此的局面,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因此唯有把向自己复仇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古晨有着足够的耐心来策划他的复仇大计,这使得李云天有些伤脑筋,由此一来古晨的暗算将变得防不胜防。

“王爷,武国公已经被押回京城,他想要见您一面。”就在李云天为古晨的事情感到伤神的时候,一名武官进来沉声禀告道。

“走,随本王看看去。”李云天闻言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招呼了林馨一声后抬步离开,西域一役虽然已经结束但还留了两个小尾巴没有解决。

一个小尾巴就是武国公宋海,另外一个小尾巴是成宁侯杨三宇,两人身为西征军的正副统帅可不能这么无缘无故地没了踪迹,总要给两人的事情做一个了断。

宋海是主将,因此必须要为西征军在蓝叶城的失败负责,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如何对宋海在战争中的定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宋海离开战场是被迫突围还是主动逃走对案子的审判截然不同。

李云天身为西域之役的统帅,同时也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届时将负责对宋海的审问,宋海费了千辛万苦逃回来,肯定有许多苦衷要向李云天来诉说。

况且,李云天也需要知道事情的经过,这样才能对宋海做出最为公正的判决,再怎么说宋海也是大明的国公,不能轻率处置。

刑部,大牢。

李云天的到来使得大牢里一阵鸡飞狗跳,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来,因此狱官连忙领着手下的众人躬身迎接,心中忐忑不安。

如果换做别的大臣来,狱官还不会如此紧张,李云天不仅位高权重而且还掌管着都察院,而都察院有着清理冤狱的职责,所以在不知道李云天来意之前狱官自然要提心吊胆,生怕他敲诈案犯的事情曝光。

刑部的大牢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里面关押的通常都是犯了事的朝廷官员,平民百姓只有住应天府大牢的份儿,除非案情特别重大的平民囚犯才能被押往刑部大牢看押。

故而,在刑部大牢里做事也是一份油水不错的差事,关在里面的犯人通常家底丰厚,那些狱官和狱卒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要趁机敲诈勒索一番,反正进了牢里的人十有**要被判刑。

就算牢里的囚犯被无罪释放,那么肯定也会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因为被敲诈的事情与狱官、狱卒计较。

等得知李云天要来提审新入狱的宋海后,狱官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让人把宋海从牢里提出来。

在一间干净的厢房里,李云天见到了带着手铐脚镣的宋海,宋海此时已经换上了白色的囚服,满头的白发,又黑又瘦,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离开京城时的意气风发,看上去完全就是一个干巴小老头。

“罪民宋海叩见王爷。”宋海没想到李云天如此快就来牢里见他,脸洋溢着激动的神色,扑通一声就跪在地上向李云天行礼。

自从西征军在西域的惨败被朝廷公之于众后,宋海和杨三宇的爵位和官职就已经被剥夺,现在两人已经成为了平民百姓。

“去掉镣铐。”李云天见宋海模样憔悴心中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沉声向躬立在一旁的狱官说道,宋海虽然在蓝叶城战败但终究是大明曾经的国公,在李云天看来胜负乃兵家常事,因此给历尽辛苦逃回大明的宋海戴镣铐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既然李云天发话了,狱官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走上前亲自取下了宋海戴着的镣铐,然后知趣地退下,以他的级别根本就不够资格列席李云天对宋海的审问。

“来人,给国公爷搬一张凳子。”李云天望了一眼神情感激跪在那里的宋海,向屋里的护卫吩咐道,他可以看出来宋海的身体很虚弱,想必在西域的日子没少吃苦。

宋海年轻时在战场上受过不少伤,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大明的国公,如今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者,同样身为勋贵的李云天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跪在那里受审,自然要对其进行优待了。

“谢王爷!”宋海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暖,他并没有推脱,向李云天道谢后坐在了椅子上。

“武国公,本王已经知道了蓝叶城之战的经过,我西征军将士浴血奋战数日,最终寡不敌众,实在是惋惜之至。”等宋海坐好后,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后神情严肃地说道,“如今朝廷想知道,当日国公为何会失踪?”

虽然宋海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