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组织豪杰去抗日 >

第144部分

组织豪杰去抗日-第144部分

小说: 组织豪杰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行早就看到于学忠的眼色了,只是装着就和没看到一样。

韩行心里冷冷一笑,心话,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拐了这么大一个弯,这么一步一步地把南征军抬高到这样高的位置,原来是要南征军守红花山呀。如果真要是南征军守红花山,能守住的话,南征军也残了,如果守不住的话,不但南征军没了,这个重大的责任更是难于承担。

于是,韩行不紧不慢地说:“宋司令呀,如果南征军守红花山,你真的放心?”

宋希濂镇静地说:“我怎么不放心啊,南征军是我们是强的部队,你们不守红花山,谁能守住红花山?”

于学忠听到两个人的谈话,心里是暗暗着急,我说韩行啊,你可别逞一时之勇啊,你听到宋希濂给你这么些高帽子带着,如果真是自以为是,信以为真,洋洋自得的话,你可就真栽了。

韩行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宋司令呀,说叫南征军好听,其实也就是一些杂牌部队,说白了吧,其实也就是一些土匪,换了军装时间不长,叫做南征军罢了。这些土匪部队和你们正规军相比,真是没法比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红花山是什么地方,是富金山的核心阵地,如果我们把红花山丢了,整个富金山也算完了。到时候,蒋委员长要是追查起来,他是追查我们南征军的责任啊,还是追查你宋军长的责任啊!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清楚吧?”

于学忠听了韩行的这些话,连连点头,意思是,韩行啊,你总算是有自知之明啊!这个守红花山的差使要是答应下来,那就出大事了!

为了让宋希濂更看清当前的军事形势,韩行又说:“不瞒你说,我们南征军的主要威慑力量是空军,如果南征军的步兵打没了,空军还有在这里打下去的必要吗?”

韩行的话虽然不多,却深深地打动了宋希濂的心,一层意思是说,守卫红花山,那就是说南征军的步兵全部就可能打没了,第二层意思是说,如果步兵打没了,那么空军就撤出。

宋希濂想到的是,自己最头疼的就是日军的航空兵,如果钳制住了日军的航空兵,这个防御战就好打多了。如果南征军失利,他们的空军一撤出,自己得不到南征军空军的支援,那就毁了,这个防御战真的就不好打了。

对付小鬼子,南征军的步兵倒没有多么厉害,最厉害的是南征军的空军。自己的王牌步兵,再加上南征军的空军支援,这个战役将是最合理的搭配。

想到了这里,宋希濂哈哈笑着说:“韩参谋长呀,和你开个玩笑的,守红花山的这个苦差使,怎么着也不能交给你们呀?”

听到了这句话,于学忠才放下心来,说:“我说呢,宋司令怎么着也不能让南征军守红花山呀。”

韩行接过了话说:“宋司令玩笑的话,我可是当真了。宋司令乃国军的精英,手里有不少的王牌部队,不会把重担子都推给别人吧!真要是让我们守红花山,这个事说出去好说不好听。”

宋希濂虽然没让南征军守红花山,但是还要得寸进尺,他诉苦道:“如今最难缠的是日军的航空兵,空袭肯定会严重地摧残了我们的阵地和打扰了我们的士气,你说可怎么办呢?”

这还用说吗,肯定是要南征军的空军支援啊。不过,韩行暂时的还要装傻卖呆,问:“国军的空军那么强大,比日本人还要强一些,为什么就不来支援我们呢?”

宋希濂叹了一口气说:“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大武汉,重要的战役他们才会支援。象我们这个小小的富金山,空军还没有看上法眼啊!”

韩行这才说:“国军的正规空军指望不上,那我们的杂牌子空军就上,宋司令以为如何呀?”

“那太好了!”宋希濂大喜过望,这才是他最终希望的结果。

“不过,我们的空军目前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韩行开始提条件了。

宋希濂刚才一阵子高兴,这下子听韩行说有了困难,也知道韩行必然得提出条件,这时候不提条件,那就未免太傻了。

韩行说:“我们的空军缺少航空汽油,轰炸机缺少航空炸弹。”

宋希濂马上说:“我这就和武汉联系,叫空军支援你们航空汽油和航空炸弹。你们有轰炸机,这太好了,一架轰炸机上能载多少航空炸弹啊?”

韩行笑了笑说:“我们的轰炸机可是小鬼子的一大杀器,一架轰炸机能载重20吨航空炸弹。”

“什么,20吨,这可是小鬼子轰炸机的100倍呀!”宋希濂吃惊地瞪大了眼睛。

接下来的讨论中,宋希濂一是答应立刻联系空军的汽油和航空炸弹问题,二是定下了南征军的防守区域,也就是在51军西南侧后方向,叫汪岭的一个小村子,那其实就是富金山的小后方,鬼子根本打不到的地方。

韩行回去和张维翰商量了一下,做了一下简单的分工。张维翰主要负责汪岭一带阵地的构建,大本营的建立;而韩行呢,主要负责空军对富金山的步空协作问题;而徐大呢,亲临空军,指挥空军对日作战。

9月2日拂晓,日军进攻富金山的行动开始了。

负责进攻富金山的是日军第2军的第13师团,那么请问第10师团呢,还不是在六安一战中,被国军的51军和地方部队南征军打得是丢盔弃甲,伤兵累累,再也没有能力主攻富金山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攻固始县城,也算是国军薄弱一点的地方。

这个第10师团就和一个受了重伤的恶狼一样,暂时地在舔着自己的伤口,干着一些不大耗费体力的小活。等休养好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大吼一声地扑了上来。

第二卷 支援武汉大会战 第78回 史河之战(五)

这个13师团原来是进攻安徽霍山的,8月28日,13师团突破中国77军阵地攻占霍山后,又向河南商城推进,9月2日,13师团攻占了叶家集后,连休息也没有休息,就向史河发动了进攻。

第13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一个臭名昭著甲种师团,参加了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荻洲立兵中将为师长。下辖步兵第103旅团、第26旅团,共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大队,1个山炮联队,1个工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外加通信队和卫生队,总共约28200人。

这个师团长荻洲立兵也是那种所谓的职业军人,从小学开始就是作为军人培养的。荻洲立兵小学时候进入名古屋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后来又进入中央幼年学校,毕业后再进入日军培养低级军官的陆军士官学校。

1905年3月从陆军士官学校17期毕业,经过10年军旅生涯以后,荻洲立兵进入培养高级军官的陆军大学进修,并且在1916年11月,陆军大学28期毕业。换句话说,荻洲立兵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为止的54年间,作为军人和经受军事训练就有40多年之久,是一个很出色的军人。

更重要的是,荻洲立兵从抗战爆发以来就在指挥13师团,到武汉会战时期已经指挥了1年之久,对13师团非常熟悉,指挥起来也得心应手。所以,13师团是一支久经战争考验的强悍劲旅,战斗力惊人,绝对不可小视。

宋希濂的71军辖36、87、88三个师,还有个非嫡系的61师。36、87、88师是国军中的模范全德械师,可谓铁血虎贲,守卫史河的正是36师的第212团的顾葆裕团。

德械师是怎么回事呢,许多看客还不明白,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便迅速驱逐了苏联军事顾问,开始向德国寻求军事援助。

第一批来华的德国军事顾问是马克斯?鲍尔上校(马克斯?鲍尔虽然名不见经传,却曾在德国总参谋部供职,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干深得总参谋长鲁登道夫的赏识)、斯图兹纳中尉和霍姆尔少尉三人,由此揭开了中德军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中德军事合作因此渐入高潮,不仅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还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在抗战初期,就是以这些经过整军的德式师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可以说乐观很多。

德式师主要单兵武器是国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制1924年式标准型毛瑟系列步枪,也就是k98k的前身。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在德式师里还有其他各式型号的步枪,如汉阳造等。

德式师装备的轻机枪多是国造仿制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时和法国的轻机枪。轻机枪装备数量基本能达到每班一挺的标准。

德式师装备的手枪自然是名闻遐迩的驳壳枪,也叫盒子炮、快慢机或二十响,其真正的名称应是7。63毫米毛瑟m1932型全自动手枪,欧洲多称为c96手炮。

重机枪多采用仿制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机枪,该枪是根据1934年由德国兵工署向中国免费提供的马克沁重机枪全套制造图纸生产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与德国陆军装备的1908式重机枪稍有不同,确切地说应是1909式外销型号,采用250发帆布弹带供弹。

一般情况下,重机枪的装备数量是每个步兵营建制里设有一个重机枪连,共3个排6挺。这一配置标准只相当于德国陆军标准步兵营的一半。

在通讯方面,德式师设立一个无线电通信排,配备15瓦无线电台,并在各步兵团团部建立一个配备5瓦无线电台的无线电通信班,构成了师团两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个人装具方面,德式师的军装分三种,春秋为黄绿色驼绒夹衣常服,夏季为草绿色卡其布衫(又分长裤短裤两种),冬季为棉布。作战时,则戴德制m—35型钢盔,这也是德式师最明显的服装特征,钢盔上同样也镶有一颗青天白日国徽。

每个士兵标准个人装具包括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弹带为帆布长条形,不同与德军的皮制弹包,通常是一条长弹带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最后以布条打结扎紧,可以携带20个子弹夹。

师辖2个步兵旅,师直属部队有1个炮兵营,有3个榴弹炮连(12门75毫米山炮),1个战防炮连(4门37毫米战防炮),1个高射炮连(4门20毫米高射炮),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2个有线通信连,1个无线通信排),1个辎重营,1个特务营,1个卫生队。

旅辖2个步兵团,团直属部队有1个迫击炮连(6门83毫米迫击炮),1个小炮连(6门20毫米机关炮),1个通信连,1个特务连。

团辖3个步兵营,步兵营直属部队有1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2门82毫米迫击炮)。营辖3个步兵连,连辖3个步兵排,排辖3个班(每排3挺轻机枪,30支步枪)。

另外,师辖2个补充团,采用换装德式装备时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

全师总兵力约1。4万人。

韩行带着参谋部的张处长,还有特战营的一连张小三排,来到了史河桥上。正巧,36师师长陈瑞河也在。

陈瑞河是安徽合肥人,三十四五岁的样子,头戴德制m—35型钢盔,腰跨着一支20响的驳壳枪,也来到了212团团部里。

所谓的团部,也就是在最前沿阵地的稍微往后,构建了一个比较坚固的圆形工事,从圆形工事里,挖了几个四方的窗口,既可以当作碉堡往外进行射击,也可以观察日军进攻的动向。

此时的顾葆裕团长,正手拿着望远镜,在观察着日军的动静。

韩行看到,212团沿着史河,布置了一道防线,1个迫击炮连和1个小炮连,就部署在史河桥的附近,牢牢地控制着史河桥。而沿着史河桥上,三个营拉开了架子,守卫着史河上几里地的一片地方。

韩行没慌着进212团指挥部,而是沿着交通壕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史河,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史河上有几处的地方特别狭窄,河水也就是有10多米宽,如果在此处用盛满土的麻袋塞上去几个点,上面再用木板搭上,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形成了一座便桥。

韩行此时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也就是说,除了史河桥以外,这几里地的地方,最起码有三四个地方可以很快地搭成便桥,形成一个新的进攻点,自己原来是没有想到这些的,是不是顾葆裕想到了这些呢!

想到了这些,韩行赶紧疾步往212团的指挥所里走去。

就在这时候,日军的空袭开始了。

12架日军96…1单翼战机,从东面合肥方向飞来,它们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后,然后从北到南,沿着中国军队的防御方向,然后一架接一架地进行了扫射、投弹。

“哒哒哒……”“哒哒哒……”“轰——”“轰——”,7。7毫米的机枪子弹切割着中国战士的生命,25公斤级的炸弹也投了下来,在212团的阵地上炸响,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弹坑。有一颗炸弹就扔在了迫击炮连的阵地上,三四门迫击炮当时就被炸飞了起来,和着战士们的躯体,一下子飞向了空中。

火光,冲击波,到处横飞的弹片,巨大的烟雾,一下子就把中国军队的阵地搅了个底朝天。刚才还是一片临战前的寂静和平和的景象,瞬间被撕裂得粉碎。

212团的6门20毫米机关炮,一部分的重机枪,轻机枪也朝着天上怒吼起来,对着敌机的方向吐着一串串的火舌。

有一架敌机晃了一晃,显然是被打中了翅膀,歪歪斜斜地往远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