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175部分

权倾大宋-第175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然,这种做法让他承受一定的罪恶感,做为一名对历史熟悉者,他有去改变这段历史,但却更不愿这么做。对于他来说,等待是最痛苦的,很多次忍不住要出手,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一切。

牺牲一部分,或许是对大多数的一种责任,他用这个信念支撑着自己。

当最新军情传来,大将陈福战死,范琼、王师古等人被分割围困,战场形势危在旦夕。

邱福再也忍不住了,按住刀柄瞪着王秀,沉声道“大郎,再不出兵晚了。”

王秀看了眼邱福,冷静地道“再等。”

邱福见王秀仍然无动于衷,再也压不住怒火,厉声道“大郎,你到底想干什么朝廷宣抚司兵马危在旦夕,竟然还在犹豫。”

王秀见邱福称他大郎,明白对方已经火到极点,但他知道现在决不能退让,更不能有一丝软弱,沉声道“大叔,如果一定全军覆没,你可愿意”

邱福一怔,惊讶地看着王秀,胡须在颤抖,却说不话。

李宝冷冷地看着邱福,他知道邱福和王秀的关系,也明白封元、景波、邱云三员猛将,他们都跟随过邱福,但那又能怎样战场是残酷的,没有任何人情可言。取得最大胜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才是为将者要考虑的,邱福让他很失望。

同样,王秀的绝对理智,让他眼前一亮,这才是真正能力挽狂澜的人物,无论是利益还是危机,都能保持绝对冷静,他已经甘心服从王秀的命令,至少他能信任王秀。

“为朝廷扭转战局,哪怕全军覆没,我也在所不惜。”邱福脸色变了几变,还是坚持了自己信念,这是另一种决然。

王秀真的很失望,邱福对赵宋的绝对忠诚,已经到了不惜一切的程度,他心不再有任何犹豫,他看向李宝平静地道“传令造饭,各部饱餐一顿,然后携带干粮整装准备。”

“大人,万万不可。”李宝没想到王秀会妥协,想到七十八将可能的后果,他禁不住一阵恼怒。

他在王秀没有说话时,指着邱福厉声喝斥道“邱福,你这个老朽,真不知你怎样当正将的,明知道前面是死路,还要数千弟兄去送死,更不惜胁迫官。”

邱福显然没想到,李宝会突然难,他瞪大眼睛正要反驳,却听王秀厉声道“好了,二位不要再说了。”

李宝可不愿几千弟兄送命,什么狗屁皇帝,这么大的优势还打成这样,还让他们弟兄们殉葬,有没有天理了他眉头紧蹙,高声道“大人,现在双方都未投入全力,我军区区数千人,连人家牙缝也塞不,还望大人三思。”

“使副,注意你的用词,现在是友军危机,我们前去救援,算被打垮了也是值得的。”邱福很严肃地道。

“大人。”李宝不再和邱福说话,他们已经没有共同语言。

王秀目光冷峻,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他真正在考虑问题,考虑非常现实的问题。

开封城,大内福宁殿

朱琏神色惆怅地看着赵桓,这个倚卧在御榻、面色苍白、赢弱病态、昏昏入睡的男人。

是这个男人,在支撑着这个庞大而又虚弱不堪的帝国,面色对整个令人沮丧又不堪面对的局势,他显然力不从心。今夜的这场战役,让他本来易于波动的情绪,变的越不稳定,时而暴燥、时而萎靡,又时而兴奋不已。

福宁殿的宫人都心惊胆颤地小心侍候,生怕一个不留神,惹得官家龙颜大怒,朱琏的到来,使他们都暗自舒了口气,宫谁人不知能让赵桓退让三分的唯有娘子。

“官家,官家。”朱琏在赵桓身旁轻声呼唤。

“是娘子啊”赵桓睁开眼睛,艰难地坐了起甚至,望着朱琏的双眼,挤出些许温存的笑意,左右看了看,迷惑地道“朕怎么睡着了”

“官家操劳国事,实在是太累了”朱琏从身后青君手接过一碗莲子羹,轻盈地坐在榻,柔声道“臣妾炖了些莲子羹,官家快趁热喝些。”

“有劳娘子了,这么晚了还过来”赵桓接过玉碗,正想说些贴己的话。

却听朱琏笑吟吟地道道“官家这在说什么官家为国事操劳,妾身无以分忧,只能在此陪伴官家。”

赵桓闻言颇为感慨,喝了几口,玉碗由青君接下,握着朱琏的手,温声道“娘子自入我家,整日里为我担惊受怕,好不容易得以有出头之日,却又遭鞑虏入寇,没有一天安生日子。我真是无用,身为天子,却无法让娘子过安生几天。”

“官家这是哪里话,快别说了,再睡一会,养养精神。”

“好在今夜过后,大事将定,朕再好好陪伴娘子。”

朱琏淡淡地道“那也是明天的事,官家还是好生休息,别太操劳了。”

“禁军吏士在城外血战,朕岂能安心甘睡,娘子还是回去歇息片刻吧”

“既然如此,妾身陪伴官家,也好说说话解解乏。”朱琏勉强一笑,又道“若有战报,恐怕还要半个时辰。”

“今夜,我要看姚平仲擒拿擀离不,哼哼,朕绝不绕他。”赵桓一脸的愤恨,他惧怕女真人,不断输送金银财帛,但又把这些蛮夷恨到骨子里。

忽然,心又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气愤,急促地道“李纲,紧要关头非得朕三诏才肯出兵,真是持才傲物,太放肆了。”他对李纲极为不满,放在平时大臣们拒不奉诏,甚至驳回圣意,倒也是平常事,不仅皇帝不会怪罪,士林民间也会称赞,说他风骨甚佳,终为士大夫本色。

但是,正值国难当头,双方正在交兵之际,李纲的三诏才起来问事,无论什么原因,都无法让他心平气和,对李纲的好感仍旧大打折扣。

朱琏没有做声,也不想做声,只是对身边青君轻声道“青君,你先在外阁歇息一会。”

“圣人。”

“去吧”待青君下去,朱琏才望着消瘦的赵桓,默默地陪伴着他,时不时说些家常琐事,分散赵桓焦虑的心思,不时地能开心地笑两声。她也是尽皇后的本分,从内心深处很看不这位懦弱的皇帝,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这个男人手,每次想起都不吝而寒,实在太可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