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284部分

权倾大宋-第284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王秀那点恶趣,让他较喜欢节度观察留后,也无碍大雅,他笑眯眯地道“是有点多了,但我非常喜欢。”

“还有,先生奏,准许先设立西、北两大侍军司副都指挥使,是不是有点迁武官”宗良谨慎地道,他心里腹诽行了,绝不敢把这点小事摆来。

王秀脸色沉凝,在七八天前,为了平息两大都统制的不满,他了份奏章,先设立副都指挥使。

“毕竟宣抚司大将职责太重,让他们先任,也好多一份进取心,正任太高了,现任使副最好。”

宗良咂咂嘴,他对王秀的解释不满意,却又不好多说,轻声道“曲太尉、王太尉太过份了,先生断不能优容,既然让他们任使副,那把都虞侯也提议程。”

王秀笑了,很赞许地看了眼宗良,道“他们不过是贪恋功名,成不了大气候的,我所担心另有其人。”

“另有其人,何人能让先生重视”宗良一怔,王秀看是温尔雅,但手段他是最明白,绝对是缜密到了极致,不出手则已,出手则是果断异常,能让王秀重视的人,绝不会是简单任务。

他心闪过朝野重臣身影,忽然定格在某人身,脸色逐渐郑重起来。

永兴军长安县城

“恭贺太尉荣任副都指挥使”

新军制都校职事,新三衙和三大侍军司使副,全部是正四品,原三衙马步军都指挥使还高。吴艳羡地向曲端献好,在他眼,曲端是使副不假,都指挥却是铁板钉钉,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也有成为都指挥的一天。

曲端冷冷一笑,并没有消受吴的殷勤,毕竟使副没有正印来的实在,还是得受唐重、王庶的鸟气,尤其是王庶暂护都指挥使印,让他极为不爽。

他本瞧不起人治军,认为这帮人平时高谈阔论,以为读过几本兵书,凡事自以为是,将士浴血奋战是他们的功劳,败了却指责将士失职。要不是唐重还有些本事,算是勉强知兵,他早和这帮官起了冲突,至于王庶,他从未放在眼,一个儒生而已。

成立西方面侍卫亲军,统一调度川陕十一路诸军,增加将帅之间节制力,临阵更容易调遣兵马本是件好事。但宣抚司暂护都指挥职事,换汤不换药,定是这帮臣从作梗。

所以,他对调派将帅赴行在阴奉阳违,除李彦仙与徐徽言二人赴行在,其余各总管、统制官、正将都被他压了下来。

吴见曲端神色不对,暗叫不好,光盘算着怎样才能谋得好出身,竟然忘了曲端生闷气。

“这个时候,胜捷、骁骑两军将帅,快到行在了吧”曲端若有所思地道。

新军制从殿前司和侍卫水军司开始整编,但不代表别的部队不动,驻扎西、北两方面各成立两个架子军,先把各级将校选定,然后赴行在兵部讲武院训操。

陕西方面压力较轻,先定下胜捷、骁骑两军,都指挥使分别由李彦仙、徐徽言担任。胜捷军有一万七千人,战时可扩编两万三千人,骁骑军有八千人,属于侍卫马军司的部队,战事可扩编万余人,它们都是重点的主力,吴双眼闪过一丝艳羡,道“应当到了。”

“刘信叔,担任兵部讲武院祭酒,前程不可限量啊”不要说吴,提到刘,连曲端也是酸溜溜地。

兵部讲武院祭酒,绝对的从四品大员,担负都校和高等将校操训,意义非凡,可见前程远大,何况刘奉命组建衙门,那是日后元老级的人物了。

。。。

。。。

第583章权知杭州军州事26

吴何尝不羡慕,哪怕赴行在也可以,经过兵部讲武院培养的将帅,绝对领先一步,无论是资历还是别的,没有资格接受培训的将校,升迁必然吃了暗亏。网

新军制规定,未经讲武院的将校,无论任何理由,都不得升迁都校,也是说没有选拔,在下一批必须经过层层考试,有人一辈子要止步将校。当然,新设军都指挥使是都校,但也并非绝对让都校担任,也是说高等将校领遥郡刺史,也能担任军都指挥使,但他绝对没有再升的潜力。

他的资历够不军指挥使,但搞个统制官还是可以的,嗯,按照新军制,应该是旅指挥使才是。

当然,能去江南领略风情,也让这些西北汉子向往,那里的美酒、美人、美景令人向往啊他也不能免俗。

“胜捷、骁骑两军内定军指挥使、旅指挥使、营指挥使、队将全部赴行在。太尉,末将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曲端何尝不明白吴的失落,前途定然受到影响,他淡淡地道“但讲无妨。”

“太尉拒朝廷调遣将校,有三不妥。”吴急促地道,他把曲端当成靠山,自然不希望靠山出事,自己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

“三不妥,哦,说来听听。”曲端眉头一挑,他似乎察觉些许不妥。

“其一,连年战事,军制混乱,各地将校编制庞大,朝廷供养不足,改制是必然。各处大臣纷纷奉行朝廷旨意,新军制顺应将帅心意,不可违背。其二,朝廷新军制势在必行,无讲武院出身,将帅无法升迁,但没有侍卫马步军大小学校操训,也很难继续升迁,各地将帅纷纷前往行在。太尉只让两军将帅去行在,忽视侍卫马步军大小学校,误了陕西将帅前程,流言纷起,极易对太尉不利。其三,太尉身为朝廷大将,公然抵触朝廷旨意,使宣抚司不能节制都统制司,恐怕会引起两府猜忌,此非大将善终之道。”

吴见曲端沉默不语,认为对方听进去了,至于他能劝说到怎样的效果,只能听天由命了,一咬牙道“王相公推动军制,两府几乎没有阻拦,太尉以为两府会坐视先不说两府诸公,单单王相公的手段,恐怕不是常人能。”

“王相公,哦,在朝守丧五年,外放出自杭州。”曲端很不在意地道,他算是很客气了,要不是王秀有保荐的情分,他早直呼名讳了,他眼的王秀是个温尔雅的人,有点领兵的小手段,根本谈不尊重。

“太尉这样看王相公,那大错特错了。”吴的将才不如曲端,也不如刘,但政治眼光绝对不差。不然,历史也不会为吴家打下蜀川的江山。

“王相公自利国迹,哪一次不是赫赫战功,更兼杀伐果断,连碧眼相公也毁在他手。再说,王相公那是以退为进,精忠王事再尽笑道,居朝控制外廷,可以说名利双收,王相公声望如日天,又对太尉颇为赞赏。”

曲端吸了口凉气,这句话相当有杀伤力,他再看不唐重、王庶,也无法和王秀乃至两府抗衡。他心有很不情愿,却有点沮丧,寂落地道“唐卿,容我三思。”

他是准许两军将校前往行在,但分派去侍卫马步军大小学校的将校吏士,却一直压着不办,却没想到朝廷雷霆之怒,还有陕西六路将士的前程,万一闹大了,不用朝廷话,光是西军将士能让他喝一壶。

不能不说,吴的话如雷贯顶,王秀表面温尔雅,实则杀伐果断。从前他不愿去深想,现在细细品味还真是,从镇压方腊的狠毒到扳倒碧眼贼,又在危难斩杀折彦质,率十万大军征战,人家的能力绝对在他之,更兼对他颇为友善,要真是惹怒了王秀,那也是他自找没趣。

行在大内后湖泰和亭

“张相公的病情怎样了”朱琏坐在软椅品茶,黛眉间有一丝淡淡地惆怅。

张去为站在亭外,谨慎地道“娘娘,奴臣见张相公有好转,但气脉虚弱,仍旧不能下床,请罢枢密使差使,说是以免误了朝廷大事。”

“病的这么重,你都看在眼里哦,医官怎么说的”朱琏放下精致的青瓷杯,请辞差事,说明病的不轻了,她再也不能等闲视之。

张去为揣摩朱琏心思,慢悠悠地道“张相公年迈,殿省御药说,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朱琏若有所思,昨天王秀的密奏,说新军制推行阶段,张叔夜可能借病避事,但张去为带殿省御药探望,看来真的有病,她有点拿捏不稳了,道“明天,你带翰林医官去。”

御药和翰林医官是不同的,御药那是外官,翰林医官属于入内内侍省翰林院。是宦官系统的医官。

还去啊张去为暗暗叫苦,这可不是好差事,名为探病实为窥探,以张叔夜的老道,自然能悟出其道理,见面不免尴尬,想想张伯奋送他的表情,让人情何以堪啊

张去为下去,张泉请孙傅、秦桧到来。

“娘娘,各路禁军九百五十名将校,三千二百吏士全部到齐。”孙傅例行公事地禀报。

“嗯,陕西的来全了吗”朱琏神情怡然地道。

孙傅神情肃然,闭口不答,脸色却极为不满。

秦桧是主管兵部的,只得道“陕西曲端奏,虏人盘踞河东,党项对横山虎视眈眈,暂不能汇集将校南下。”

“曲端是腹背受敌啊孙相公如何看”朱琏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朝廷旨意,两府决断,岂容大将作梗。”孙傅决然道,口吻显露出杀机,他是优柔寡断不假,但对防范武将却异常坚决,没有半点犹豫。

是非,他还是很坚决的,不能容许将帅专横跋扈,由于牵连唐重、王庶,他提出大将作梗,掩饰唐重、王庶二人无力节制曲端,把非议推到曲端身。

。。。

。。。

第584章权知杭州军州事27

朱琏很不满,俏脸蒙一层寒霜,冷冷地道“难道宣抚司压制住一个使副,陕西还是不是朝廷的”

语气不善,已经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朝廷很少对率臣大将用如此严厉的措词,孙傅没有想过曲端造反,但曲端太过份了,显然为了宣抚司暂护都指挥不满,他也不能忍受。

“曲端目无法纪,数次公然违抗宣抚节令,对朝廷调派将帅阳奉阴违,竟然抵制两府政令,其心实是可诛。”秦桧阴阳怪气地道。

孙傅眼皮子懵然跳动,先前秦桧还说曲端在闹性子,为了名利而已,怎么忽然升到公然违逆程度,这可是要人命的啊他防范武将不假,只是要给曲端教训,而不是要置于死地,心下紧张地盘算,脸色木纳,静等朱琏的玉音。

“卿家所言,有些偏驳,却也有道理”朱琏显然认同秦桧的言论,口吻却委婉很多。

孙傅暗自苦笑,曲端也太不像话了,自己还是别说了,以免惹是非。

“臣愚鲁,但绝不坐视将帅违逆朝廷。”秦桧一副大义凛然模样。

“如何处置为好”朱琏淡淡地道,她绝不容许任何人阻碍新政,这关系到王秀下步的举措。

“臣以为新军制以枢密院主导,张大人卧床不起,谭大人难以服众,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不行的话,以尚书兵部主持,以免误了大事”

孙傅眼皮子一跳,什么由尚书兵部主持,分明是要把张叔夜拿下,你秦桧不是主管兵、刑二部吗那是想把功劳往自己身揽。但是,秦桧的做法无可厚非,张叔夜既然不能理事,也应当退位让贤,枢密院大臣换人只是时间问题。

朱琏对张叔夜早有不满,他与李纲等人处处制衡,让王秀难以放开手脚。尽管这种制衡,是整个制度的束缚,能让人理解,但她还是有股不解的怨气,秦桧提议恰当好处,张叔夜不能视事,更换枢密院大臣无可厚非。

但是,枢密院大臣更替兹事体大,尤其在推行新军制关键时刻,动一而牵全局,她还是犹豫地道“孙相公以为如何”

孙傅固然对枢密院强势不满,一直致力于消弱枢密院权柄,但李纲担任宣抚使,枢密院已无往日咄咄逼人。王秀是外放不假,但通过朱琏仍遥控朝政,张叔夜一但去职,恐怕微妙的平衡会被打破,他和唐格绝对无力制衡王秀。

可以说,一个不小心,会被王秀一家独大,搞不好真的没有还手之力。

“张大人病情。似乎已有好转”

朱琏黛眉微蹙,不悦地道“张相公年事已高,积劳成疾,非旦夕可以痊愈,哀家以为让他稍事调养,痊愈后再当大任也不晚,好了,二位退下吧”

秦桧嘴角翘,胡须微微抖,显然内心极为兴奋,孙傅则脸色很不好看。

杭州州衙

王秀合来自行在的邸报,又翻看几份前两日的小报,都是关于新军制的事,既然已经实行了,他也没有太在意,不触动人家核心利益,谁吃饱没事瞎闹腾,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曲端,这个刺头啊他并没有要处置的意思,甚至给曲端一定的优容。名将嘛哪能没有一点个性,你自个折腾去得了,反正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一顶都指挥帽子,曲端还是要折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今个,他接见了王吉,那满口生硬的官话,让他身子一阵硬,却不得不做出温尔雅的姿态,显示出礼贤下士,绝无轻蔑夷人的姿态。要知道,那厮一旦回国,肯定会宣传和大宋执政官阁下交往,他的形象很可能代表大宋官僚体系整体印象,影响绝对是深远的,不容半点马虎。

从王吉那自吹自擂,他判定对方是出身贵族,但血统淡薄很多,早沦为平民了。但是,王吉的描述加他的所知,让他对拜占庭、大食,南海各国等地有了大概的认识。

拜占庭已经没落,他也没有太多兴趣,算有那也是后人的事,大食也没有太多意思,伊斯兰教国家而已。倒是身毒、三佛齐各国,拥有规模不等的船队,对大宋水军海船有一定威胁。

他最感兴趣的是南海诸国,尤其是详细打听三佛齐,这可是他要最终征服的重点,无论是橡胶还是黄金,都是大宋最需要的,当然还有天然的港口,重要的战略要地。

但是,他甚至规划蓝图宏伟,目标也很远大,实施过程却非常的艰难,不要说礁石遍布,海象恶劣的南海,每次出海都要损失不少船只。是气候和水土不适应,能让一支远征军瓦解,移民也会伤亡惨重。

北方气候还好说点,人适应几年也能扛过去,南海各国气候潮湿,病菌滋生快,一点病患、一处伤痕绝对能要了人命,正常移民死亡率都能过半数,不要说军队征战了,那绝对是摧毁战斗能力的环境。

不要以为是玩笑,六死三留一回头绝非儿戏,征伐南海绝不是里写的那样容易。单说国历史的民族大融合,绝对是用人名填出来的。大江东南经过千余年不断移民,才逐步得到展,更远的广东南北路,至今还未曾完全开,很多地区属于烟瘴之地,客居人口死亡率很高,只能过了两三代人才会勉强安居,不然也不会有流岭南的处罚。

当年,大宋朝廷征伐刘汉,病死者是战死的三倍,进攻南唐也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