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92部分

权倾大宋-第39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私废公。”

王秀满意地笑了,史浩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却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如果,对方完全领受他的好意,不回明州参加解试,他肯定也会给予照拂,但相对来说印象分要少了三成。

他心情非常不错,又道:“哦,怎么就直翁一人在行在,虞彬甫怎么不在”

“彬甫本想留在行在,无奈去年闻老母病重,才连夜回乡,不想人未到而母丧,遂居家守孝。”史浩一脸的悲戚。

“原来如此。”王秀慢慢颔,如此出为将入为相的贤才,怎能白白丢失十年好时光那可太可惜了。

史浩哪里知道王秀的打算,也觉得甚是可惜,道:“彬甫至孝,恐怕三五年内不必参加贡举。”

“人才,始终不能忠孝两全,是应该改变一下了。”王秀合计着是不是能用征召方式,让虞允文提前进入仕途。不过,他需要考虑影响。

钟离睿淡然一笑,为他们各自斟了杯酒,说道:“大人,直翁兄,来,满饮此杯。”

且说大海之上,张启元的日子很不好过,他们并不是去经商,更不是去出使他国,一切就不能太讲究了。

海船也并非大而宽敞的福船,也就是中型偏小的近海商船,来往于沿海运送粮食和食盐等大宗货物,条件自然是非常简陋,甚至可以恶劣。

他已经很多日子没有洗澡了,潮湿的海上气候,让他浑身上下粘糊糊的,极为地不舒坦。到了这个时候,才明白大宋水军将士的买卖,并不是好干的,难怪王秀提高侍卫水军待遇,光凭这份洋罪就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一路上还是担惊受怕,还遇到过两拨大宋侍卫水军巡船,这种中小型商货船,是不可能进入深海的,无法完全避开宋军的巡逻,很容易被巡船现。

好在辖里的手下,对这条航线比较熟悉,两拨巡船的官长又认识。也算是张启元命大,这些侍卫水军将士,并没有把大宋朝廷的通缉公告放在心上,未对海船进行仔细搜查,在付出一些孝敬后,只是大概地看了下。

他自然化装成一名小厮,面对心不在焉地侍卫水军将士,也就转危为安了。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总算望到了一线6地,张启元是激动万分,却见辖里走了过来,还没等他问话,就笑咪咪地道:“还要恭喜张大人啊”

“喜从个来”张启元似乎意识到什么,竭力压抑这情绪,这鬼船一天也不想呆了。

“西北方向,那是京东东路登州文登县,大人看到的6地是成山,也是京东的东部尽头,海上颠簸让大人受苦。”

“哦,这么说,快到道目的地了”张启元心情并不愉快,也不在意什么受苦,反倒有些沉重起来,说不上来怎样的滋味。

“大人说的不错,是快要道目的地了,但也更加危险了。”辖里并没有任何喜色,反倒是一脸的郑重。

“哦。”张启元一怔,旋即想起了沙门岛侍卫水军大寨,不由地吸了口凉气,沉声道:“猛安在说沙门”

“正是,沙门岛上驻扎战船上百,平时莱州外海都有战船,大人能否得脱生天,还需要看运气如何”辖里是够拼命地,但在海上面对海船,还是没有底气。

要知道,大宋侍卫水军的战船,都带有犀利的远程床子弩,配备威力变态的铁砲弹或是药箭。这里算是边防的要地,可不是南面巡查海上会议巡船可比,要真遇上了那是十死无生,绝无幸免的道理。

“呵呵,你们通事司自诩神通广大,却也有是失算的时候。”张启元似乎想到了某件事,不由地呵呵大笑,他的笑声却非常惨然。

辖里眉头微蹙,却不知张启元缘何笑,似乎对即将面临的最艰难路途,一点也不担忧的模样。好不容易来到边塞海域,要真遇到大宋水军的战船,那也太背运了。

张启元见辖里欲问又止,心情好了许多,很轻松地道:“难道你们不知道,王文实的目光放在南海,侍卫水军集结五万大军,护送三万多生民正6续南下,沙门大寨海船被抽调近半啊你说的战船或许能碰上,除非我们走了大运。”

辖里恍然大悟,侍卫水军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知道的,却没有往这方面想,既然大宋水军主力南下,自然要从沙门调兵。既然抽调近半海船,防线肯定会缩小,只要偏离点航道,他们的危险将小了许多。

他正要松口气的时候,桅杆瞭望哨忽然大喊:“猛安,东北方向,大风帆两艘,正在不断靠近。”

张启元的脸色,当即变的非常精彩,难道真的走了大运不成

辖里眉头紧蹙,眼珠子提溜地在转。

。。。

。。。

第847第847章士人的支持

“哦,张大人放心,没事的。天籁『小说”辖里片刻的失神,却见张启元色变,即好笑又鄙夷,这厮还真是怕死啊

张启元惊异未定,千里路程到了九百九,可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对方竟然说没事,简直是笑话,他吸了口凉气道:“没事两艘战船过来,猛安竟然说没事,你就做战死的准备吧”

“咱们是顺风而行,几乎不用船桨,他们是侧逆风,必须要调整风帆,用船桨不断奋力才能行进。嗯,如果他们是敌人,必须擦肩而过大转弯,才能追击我们,那时早就是半个时辰后的事情了。”辖里嘿嘿地笑了。

尼玛,怎么不早说,害得老子差点吓死了,还以为真跑不掉了。张启元捏了把汗,尴尬地道:“原来如此,那我们还得加快度。”

“为何要加快度”辖里惊讶地看了眼张启元,那目光就像看白痴。

张启元眉头微蹙,感到辖里的异色,沉声道:“为了以防万一。”

“张大人,如果保持几天的风向,我们很有可能抵达复州化城,他们也就鞭长莫及了。”

“哦,如此甚好。”张启元懂了口气,心中总是不痛快。

“对了,大人有所不知,这个时节南来的海上大风帆,多是民间的大福船,并非南朝侍卫水军的战船。”辖里笑眯眯地道。

张启元翻个白眼,暗骂辖里真不是个东西,有话不能早说,让他白担心半天,但又不能说什么,现在形势差人强啊

“虽说是规律,却也不能不防备万一,我要知会做好战斗准备,还请大人回舱。”辖里隐去笑容,变的无比地萧杀。

张启元心情是大起大落,复杂地瞪了眼辖里,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却说,吕颐浩从尚书兵部回家,正要休息片刻,却听家人来报李纲来访,急忙出来相迎。

二人来到客厅奉茶,吕颐浩让家人退下,李纲当先笑道:“元直兄谨慎,此君子存身之道。”

“伯记匆匆来访,必有要事教我。”吕颐浩淡淡地笑道,他明白李纲无事不登三宝殿。

面对吕颐浩的开门见山,李纲摇了摇头,正色道:“既然元直兄坦荡,在下也就直说了。王文实自杭州卸任,提倡官制革新,开始倒也是流于形式,大家也喜闻乐见。只是,时下却要逐步推行所谓的立宪,虽说对外朝是有好处,但兹事体大,不知老兄有何看法”

吕颐浩眉头微蹙,他知道李纲并非反对王秀提倡的官制,相反非常热心地支持。作为吏部尚书的他,对新官制中内外朝分离,殿中省剥离外朝很清楚,绝对是一次大胆的改革,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点过,却让士人看到长治久安的希望,这绝不是流于形式的革新,而是真正平衡君臣权力。

平心而论,他也非常赞同,在吏部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李纲的忧虑却不能不考虑,有些人不放人放心啊

重臣们之间达成谅解,对新法实施至关重要。

“还有,公使钱也久拖不决,阻力实在太大。”李纲见吕颐浩犹豫,又抛出个大难题。

“怎么,伯记要全力支持王文实”吕颐浩感觉到李纲的变化,用李纲进入都事堂,也是为了制衡王秀,竟然生出全力支持的心思,委实让他吃惊不小。

人们是很看重内外朝分离,纠结点却集中在公使钱,这可不是小事啊

李纲看了眼吕颐浩,颇为感慨地道:“元直兄,王文实所谓二元君主制,的确是长治久安的上善法子,无论是内外朝分离,还是公使钱归公,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良法。哦,欧阳德明在成都府路做的不错,两银法短短一年时间,就让治下风气使然,官吏办事得力。”

“王文实,是难得的人才,他所用之人也多是干练之士,无论是何治也还是钟离明叔,都有可取之处,哪怕是戴罪立功的时子睦,在小小犍为也是有声有色,听说费解斋倒好,整个两浙路海事局,成了最拿钱的衙门,也是他的本事。”

吕颐浩作为吏部尚书,对天下官吏比较了解,尤其是关注王秀的亲信门人,这些人果然让人刮目相看,不能不让人羡慕,就算费苏言利之人,却不妨碍人家能套钱。

“那些都是外话,现在元直兄看怎样”李纲看明白王秀用意,也非常的赞同,他需要拉拢一批仁人志士。

吕颐浩绝对是选。不要小看尚书礼部,经过新官制的调整,尚书吏部权力空前,真正成为六部之,作为老臣的吕颐浩,又具备旁人不能比的资历,引以为援再合适不过。

再说,吕颐浩是老臣,在士人中威望不小。

“既然伯记说了,只要有利于天下苍生,不就是这副老骨头嘛”吕颐浩很爽快地笑了。

“哎,其中艰辛,断不能让王文实一人承担,我等也需要担待。”李纲见吕颐浩答应,不由地欣慰不已,他纵然防范王秀不假,也在暗中限制相权力,有些事还是要支持的。

官制的不断革新,明显有利于家国天下,他需要团结一批有威望的老臣,来力挺王秀实施。

不要看王秀已经是两府相,在某些事情上却不能率意,少了一帮实权派的支持,还是寸步难行的。

就在这两天,李宝、上官谦、邵青来到行在,因为随着李长昇率战队南下,大宋侍卫水军远征主力也准备得当,他们要做最后的准备。

此次,朝廷一共组建三个大型远航战队,战船二百余艘,转运船、辎重船、民船等千余艘,侍卫水军吏士五万七千人,其中两万人是虎翼军和沿海军州签乡军,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至少在南海是顶级的战力。

还有汇集在沿海杭州、明州、泉州、广州等港口的贫苦生民三四万人,光是民船的水手就有二万余人,他们愿意跟随大军讨生活,说白了就是为淘金。

甚至可以说,这是朝廷组织大规模移民的开端。

。。。

。。。

第848第848章我们来承担万世骂名

是因,数万大军海外征战,侍卫水军半数战力远征,朝廷无法全面节制,只能凭借信风往来,或是通过占城、交趾沿海传递消息,才召集三员大将来行在,召开临行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除了沙门岛派出一名都参军,其他各部都校全部参加。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会议就在枢密院举行,连枢密院都参军司、机司,殿前司、侍卫马步军司和兵部都虞侯司、职方司的都校、大员都参加了,一时间将星荟萃,大宋半数之上都校汇集,还有那些年轻的行军参军,邀请海外归来的将校参加。

别的不用说,可把行在大型酒店给高兴坏了,驿馆显然住不下那么多人,只能由礼部安排住进酒店。

他们在南海诸国山川海道地形沙盘上,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推演。兵部职方司、枢密院机司的使臣,拿出三佛齐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军事政治各方面的情报,枢密都参军司行军参军会同各衙都参军、副都参军、行军参军,共同解决几个紧要问题。

当然,主管征签、辎重的参军,也参加了推演,这场战争明显是后勤支援战。

此战,以何处为进攻顶点,是消灭占据都城三佛齐王室,还是歼灭其主力,迫使王室投降是直接占领其国土还是分国而治,两者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远征大军如何应对到底建立几个海外军州合适

大军出海后,朝廷是否在组织十万大军,借道交趾、占城沿海南下征战期间,一旦本土爆大战,是停止征伐还是继续征伐等等。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秘密的讨论话题,由枢密都参军会同殿前司、侍卫马步水军都参军会商,列为最高机密封存,课题赫然是,是否对三佛齐实施屠族策略,优劣反应如何应对绝对核人听闻的,传出去要引起轩然大波。

这是王秀秘密提出的问题,自在最高层讨论,禁军大将们竟然堂而皇之列为推演,绝非是偶然。

不要认为只有金军才动紥屠城,大宋自开国以来,禁军沿袭五季陋习,也很热衷烧杀抢掠,相比金军绝不逊色。

海外征战,凶险万分,大家背井离乡,甚至携带家眷,图的就是博取富贵安逸,烧杀灭族最容易得到现实利益,也能激励吏士奋向前。

王秀作为宰相,不可能每天都参加会议,倒是钟离睿作为都承旨,是整个会议的主持人,他对南海兵棋推演持中肯态度,时不时提出问题,也让一群将帅叹服。

让人耐以寻味的是,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文官,还有一位蓝衣青年参加会议,那文官赫然是持节总理南海各国事务盐铁干办。他们二人话不多,目光却格外精明,偶尔提一两句比较尖刻的问题,让那些将校难以回答。

钟离睿对他们的身份一清二楚,那文官就是任满归来,暂时在户部的时雍。

蓝衣青年却是王秀的骄傲,航海探险家薄章,他暂时跟随王秀,在钟山书院任教,顺便挑选一批有志向的队员,准备再次出征,去实现环球的梦想。

不能不说,王秀对此次出征,抱有极大的期望,派出时雍和薄章,他们的任务也不算复杂。

由玉泉山、钟山两大书院组队,数百名学子和来自民间的熟练工匠药师,跟随远征船队奔赴南海,对物产进行一次大规模勘探,并进行资源的界定,为将来大规模开采种植做好准备。

这也是他筹划展的一项举措,朝廷要展不能没有钱,又不能竭泽而渔,他的目光转到了大商贾和海外资源上,早就在心中定下了调调。

谷凉作为资深讲学,也会跟随大军南下,具体负责此次勘探,但他不喜欢那些繁杂事,才没有到来。

薄章也跟着大军前进,并在战争稳定下来,由远征船队调派船只,准备好一切的人力和用度,从三佛齐向西进,准备做环球旅行,顺便寻找王秀标注的第三新大6,寻找商人迁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