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28部分

权倾大宋-第428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34第934章王秀的汉联邦理想

王秀眨了眨眼,神色似乎一动,接了过来看去,脸色顿时大喜,也不去看火漆是否完好,立即拆开了去看,边看边欣喜地道:“总算是盼来了,好啊”

宗良呵呵地笑了,道:“先生不是惦记二哥他们,这不就来信了。不过,按照风信来说不应该啊应该是北风南下,大船怎能北上”

“说你不关心海外,还真是。”王秀瞪了眼宗良,淡淡地道:“要是在南海直接北上,那是肯定不行的,但要是从真腊或占城沿海北上,也不是不可以。”

宗良恍然大悟,是啊先生已经开始图谋交趾和占城沿海岛屿,上官谦的远征大军或许还没时间,但李长昇完全有时间派人北上,只是到了交趾艰难而已。

不过,船队要是走外海,交趾也就干瞪眼了,你那几条小破船,也敢和大宋的福船抗衡,简直嫌鱼虾太饿了。

“来的也不容易,交趾的李家狼子野心啊不,那就是个天生反骨的族群,真是浪费了大好的地方。”王秀悠悠地道,他的目光闪烁着精光。

宗良打了个冷战,每当先生有这种眼光时,恐怕就是有人要倒霉,显然是交趾。似乎,先生曾经提到交趾,在占据沿海岛屿的说法中,隐隐有大军灭国的意思。

交趾烟瘴之地,历来征讨无不是疫病横行,不得不放弃设置流官,加以安抚。不过,现在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能在南海站稳脚跟,不断展力量,水土不服的短板将会被克服,区区交趾不过是弹丸之地。

“先生,南侍军就是为了征讨交趾”

王秀一怔,旋即看着宗良笑了,让宗良摸不着头脑,不由地道:“先生,难道我说错了”

“也对,也不对。”王秀似乎有所思,语气尤为平淡。

“还请先生指教。”宗良大囧,作为王秀身边的人,搞不明白先生想些什么,那才是最大的不称职。

“南侍军是我寄予最大厚望的都司,区区交趾、占城哪有那么大的面子,搞定他们一个行营足够了,设置方向都司,太抬举他们。”王秀摇了摇头,他真的笑了。

只要能搞定了疫病流行,做好后勤保障和医疗服务,这些闹腾的猴子,在大宋武装到牙齿的禁军面前,简直就是一滩烂肉,不值一提。

宗良忽然明白点,却还是有些把握不准,只好眼巴巴看着王秀,希望能听下去。

“本来,西南夷很难征服,需要朝廷不断地渗透,以流官代替土官,没有几百年是完不成的。南侍军的设立部分是针对西南夷不假,但主要还是对南海的征战。”

王秀见宗良认真在听,又说道:“开始的时候,目标定的的确不大,甚至可以说保守,但事情要一件件去做,计划也是要不断完善。现如今,侍卫水军是要征战海外,要形成大片的海外军州,你认为如何管理”

“不外乎行政上是军州,甚至形成海外的转运路,军事上却不能放任,需要即统一军令,又要分割军政,侍卫水军不可能统辖马步军作战,最终只能用侍军司代替。当然,侍卫水军的南方海船舰队,是可以兼差侍军司的,但绝不能少了侍军司,南侍军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应付南海,甚至南州。”

“现在,我们的目光局限于南海,那百年后又如何南州,那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啊”

宗良算是明白了,先生的心很大,光是看先生描绘的地图,就能知道南州何其的广阔,设立南侍军的意图立现。人说侍卫水军征战海外,浪费钱粮财帛,要是看了南州的版图,那就不会再说话了。

有进取之心的人,必然会看到南侍军的作用,还有的是,大军在海外根本就是以战养战,除了精密的兵器制作,必须操纵朝廷手中,其它根本无需花钱。

“好了,现在说南州太远了,我们还是向看南海,好高骛远不好。”王秀一挑眉头,真正理解他的,还真的没有,宗良不是,李长昇不行,薄章差强人意,钟离睿算半个。

上官谦的能力毋庸置疑,数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数百艘强大的海船,再打不出一片天地,那真是废物了。

一旦在三佛齐彻底立足,下步就是扩张,以海船战队为纽带,在爪哇建立据点,最终再回头向北展,对占城和交趾形成战略合围,彻底解决大6和南海的交通联系。

他要求的并不多,哪怕灭不了交趾,征服不了占城,也要打通一条6地通道。确保南北6路交通,不单单依靠缓慢的海道。当然,最好是彻底征服交趾和占城,让他们融入华夏大圈子,一劳永逸地解决后世的问题,让汉家的触角在南海彻底成型,为真正的大航海时代奠定地缘基础,汉家的海船可以直接进出两大洋。

如果,没有6地的通讯,大宋行朝很难控制南海,至少在蒸汽时代到来前,主要依靠风信来往,是绝对不可靠的。

最终结果是,几十年后的对海外军州掌控的消弱,百年后海外军州彻底成为割据势力,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哪怕成为半独立的王国,也要在大宋行朝的影响之下。

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成为独立王国,只要是汉家人,那就能成为血脉相连的关系,按照汉家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传统,就算无法真正被本土控制,只要形成稳定的文化传统,就算形成割据势力,也会形成稳固的联盟纽带。

他已经对南海战略做了初步规划,南海的航道是大事,海船战队的威慑,还有大宗物资的来往,就决定侍卫水军必然还要展,南方侍卫水军海船舰队,还有不断地加强。

但是,6地通道的贯通刻不容缓,十年内必须要开始,南侍军在广南专门设置一个行营,也是唯一的行营,正在招募训练山民,编练成适应气候的部队,准备应付可能的征战。

第935第935章思想的微妙变化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的意图,有殿前司坐镇东南,侍卫水军在沿海有港口,南方根本不需要军一级的部队,占用本应用在北方的资源,简直就是浪费有限资源。

尽管,南侍军号称广南行营的第十一行营,下辖三个军规模并不大,有的军甚至不如上旅,但那些精巧的装备,还有大量山地、丛林技术性的配备,都是造价不菲的玩意。

不要说这些了,还有那些药品就让人心疼,还仅仅是训练用的,拉倒北方战场,这些步跋子能不能对抗马军,还是个揪心的未知数。

“可惜,很多人看不透啊”王秀轻轻一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宗良。

宗良颇为尴尬,他知道王秀的某些勾画,但要究其深层次原因,却还是力所不逮。

“好啊二哥在南海干的不过。哦,还有张改之,我真看不出来这小子是人才,平常不显山不显水的,看着是平庸无奇,缺点一大堆,放出去却是一条吃人猛虎。”王秀把官塘给了宗良,笑眯眯地道:“就是有点太狠了。”

宗良粗略地扫了眼官塘,事关张过的战绩,不过寥寥三十余字,却让人触目惊心,他也忍不住咂舌不已。

屠城,屡屡出现,动紥斩万级,他也不吝而寒,语焉不详额话点出,十万之众,这还是官塘上的保守数字,简直比王秀有过而无不及。

“这小子还真行,算得上杀伐果断。”王秀见宗良迟疑,不免笑着来了句。

宗良心下一颤,立即意识到残酷的现实,先生对张过非常的欣赏,甚至容忍张过的残酷杀戮,他不由地道:“先生,杀戮太甚,是否引起番邦的同仇敌忾”

“没有杀戮就没有臣服,杀完了更好,我倒希望他把南海犁一遍。”王秀并没有任何怜悯,殖民本身就是种族战争,说白了就是种族灭绝。他从前就提到过,抱着一颗仁慈的心去进行征服,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改之还挺有策略,有力有度,伸缩自如,真是大将风采,我看他要能坚持到最后,打通南海6路,终究要落在他身上。”

宗良一阵牙疼,区区数十字道尽张过的残暴,这种残暴之徒还能成为大帅,还能得到王秀那么高的评价,甚至李长昇也不曾得到的平级,简直没有天理。

不过,这个想法只能放到肚子里,他决不能在王秀面前提起,那是自取其辱。

“好了,不提海南海了,我们也无法插手,就让他们自由挥。西北战事还算顺利,嵬名家的人真要和朝廷较劲到底。估摸着,他们还要搞坚壁清野那套,这玩意可不好玩啊”

王秀也就不再提南海,他已经知道李长昇、张过组合,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判定上官谦到达之前无忧,也就放下心来,把话题挪到了西北。

宗良咂咂嘴,道:“各路大军稳妥推进,生羌不过是秋后蚂蚱,先生放心。”

“秋后蚂蚱,那也是咱们说的,人家可是老虎,就算是快死的老虎,也是要咬人的。”王秀摇了摇头,笑道:“嵬名乾顺打的好算盘,却没想到咱们动真格的,这还不算什么,哦,他们总算认可车兵。”

说着话,他走到窗栏边,看着窗外凋零的草木,淡淡地道:“看外面的草木,一岁一枯荣,无论春夏多么艳丽,总归要面临寒冬深秋。家国何尝不是如此,非人力所能为”

宗良认真是在听,似乎觉得王秀在说党项人,感慨朝代的轮回宿命,不由地道:“先生说的是,党项人窃取定难五州,趁朝廷力所不逮占据河西,至今百余年,他们的国运也消耗殆尽,不久就会烟消云散。”

“哦。”王秀怪怪地看了眼宗良,没有去解释并非针对夏,因为这个时代的党项人,始终没放在他眼里。

虽说,党项人依然有强劲的军事实力,他却有政和年间打下的良好底子,大宋是被女真人击败,西军却仍然守住胜利果实,形成对夏作战的有利态势。

现在,他的思想开始有了些许变化,应该说是某种升华,不再局限于延续家国和匡扶天下,随着各项新政的不断深化,大宋侍卫水军的南征,他忽然现自己的局限性。

说白了,那就是太过于计较家国,总想着通过挽救家国,达到匡扶天下的目地,却恰恰没有看到死结,走进了死胡同。

没有永远延续的王朝,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延续大宋帝国的统治,尽可能低拖延它的灭亡。

既然难免地灭亡,那又何必计较它的寿命用心的去做事,把一切可能扼杀汉家传承的危险,彻底地掐死在萌芽状态,只要不出现北方蛮族亡汉,就算中原皇朝轮回替代,那又有何妨,至少让汉家传统完整地继承下去。

有了南海再加上内政改良,就算数百年后有蛮族进入中原,至少汉家能完整地延续下来。

正在此时,徐中进来地上名帖,道:“大人,外面吴家的公子吴宣求见。”

“吴家的哥怎么来了”宗良疑惑地看了眼王秀,吴宣刻意交好他,两人的关系委实算是不错,只是在王秀面前,还是要拿出几分生疏。

“看来,他从扶桑鸟岛回来,得了不少的好处。”王秀呵呵地笑道,道:“让他来书房见我。”

宗良眼皮子一抖,来书房相见,看来先生对吴宣很重视,全然没有几年前的无足轻重。

“在下拜见世叔。”吴宣进来时,激动地两颊肥肉乱颤,能不激动嘛这儿可是书房啊能在书房里被接待,绝对是亲近的态度,他想都不敢去想。

“季叔一去数年,总算是回来了”王秀笑呵呵地虚抬,依旧坐在正中未动,他是宰相又是长辈,自然当得一拜。

宗良见吴宣留了美髯,身穿湖蓝色的上品丝袍,不变的是那眯眼微笑,还有那一脸的肥肉。

“见过大兄。”吴宣向宗良躬身行礼,态度非常谦恭。

第936第936章吴宣的机遇

“季叔无需客气。”宗良很矜持地道,显得尤为生疏。

王秀见了暗自点头,吴家的小子在海外三年,总算是洗尽铅华,看着稳重了许多,绝不是多年前钻营的嘴脸。他用新的目光审视吴宣,淡淡地笑道:“何时回来的”

“刚上岸,就听说世叔在开封,也就快马加鞭赶来。”吴宣眼珠子一转,四平八稳地道。

宗良撇撇嘴,鄙夷地看了眼吴宣,暗骂这厮真是马屁精,却没有说话。

“呵呵,看来朝廷的使臣已经回了行在。”王秀没在意小小伎俩,下位者恭维上位者,此乃人之常情,吴宣既然匆匆赶来,必然有好事。

“在下还要恭贺世叔,眼看可以光复定难五州,收复河西四郡。”吴宣是恭敬中带着讨好,他用古称也是精妙一笔。

“也就是顺天运罢了,大宋西陲百年之患,是应该候剪除了。”王秀笑了,他笑的很随意,他要的何止是河西四郡。

“世叔,朝廷用兵西北耗费巨大,假以时日世叔北伐,恐怕会需要更多的银钱。”吴宣是说了半句留半句,那是意味深长啊

“我倒想有个银山。”王秀的话戛然而止,目光闪闪地看着吴宣,玩味地笑道:“季叔下船没有回家”

“没有,小侄从登州下船,直接就来了开封。”吴宣老老实实地回答,王秀的目光让他有点虚,看来自己小心思,还是没有瞒过王秀。

“好啊难道你为公废私,看来真为我搬来一座银山。”王秀看向吴宣的目光温和,他不信吴宣无故巴巴跑来,人无利不起早,人家凭什么不回家拜会你。

为了两浙路的利益还是为了吴家的产业显然不足以让吴宣跑腿。

宗良嘴角一抽,似乎察觉到什么,双眼直勾勾盯着吴宣,差点被这厮瞒过去了。

因公废私吴宣知道王秀看出他的心思,也就老实下来,正色道:“世叔,小侄在扶桑待了半年多,有感其物产贫乏,尤其是缺少粮米,百姓吃的都是杂食。不过,他们那里却盛产白银,所谓有钱花不出去啊”

“生民困苦,藩国穷鄙,无时不期盼朝廷的宣抚。”

王秀明白吴宣的来意了,这是在献上进身的资本啊看来吴家的哥总算成熟了,几年的游历没有白费。明白地伸手向他要官来了。

不过,他非常欣赏这厮的厚颜无耻,无论怎样说,人家是真的有本事,也看到了机遇,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这就是本事,成功者是不应该被诟病的。

多年来,他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玩玩那个东方岛国,却是内忧外患,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吴宣若有那个能力,他绝对不会吝啬爵禄,正色道:“朝廷是需要大量的金银,如今市面上交易频繁,铜钱已经不堪重负,交子不足以通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