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432部分

权倾大宋-第43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真人的要求很简单,大宋教训党项人可以,却不能灭亡夏,必要时他们可以牺牲党项人的利益,满足大宋的条件。当然,无论是兀术还是张通古,乃至整个女真高层,都不相信大宋行朝有能力灭亡夏,不外乎从西北捞取好处,迫使党项人开放战马。对于大宋能得到战马,组建起强悍的马军,经过女真人的分析,就算大宋能获取胜利,只要夏不亡国,大宋能够得到的马匹,也不可能组建可以和女真对抗的马军。购买和饲养完全两个概念,只有大规模饲养马匹,不断积累的强大马军,没有购买形成的强大马军。金军强悍的马军,虽说也通过和党项人交易,还有掠夺草原战马,北方本身也产马。但是,宋军数十万大军征讨,张启元又提供大宋灭夏意图,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张通古转达女真高层意思。本书来源品&:

。。。

。。。

第944第944章李仁孝继位

“文实,虏人的确很过分,竟然要咱们打打党项人,出口气就算了,他以为他是什么人简直欺人太甚。天籁『小说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沈默一提到张通古,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厮太狂妄了。宇文逸也脸色难看,目睹张通古的嚣张气焰,根部的杀了那贼厮鸟,沉声道:“简直就是小儿游戏。”王秀瞥了眼宇文逸,莞尔一笑道:“本来就是,邦交如儿戏,从古到今无不如此,一切都要建立在力量均衡上,要跟着张通古学,这厮可是一个好手。”宇文逸惊讶地看着王秀,却无法去反驳,王秀说的一点没错,盟好刚刚签订不久,这会又大军压境。大宋举兵西进,又说什么沾点便宜就行了,这不是儿戏又是什么还说张通古是邦交好手,那简直就是无赖。“行了,跟他们扯皮就是,西北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反正咱们做好准备就是。”沈默翻个白眼道,他知道王秀胸有成竹,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识之兄说的好,你说你的,我打我的,想必到了最后,他们也不得不趁机捞一把。”王秀畅快地笑了。沈默摇了摇头,叹道:“是不是要散布消息,让士民也知道真相,咱们也好有个托词。”“也是个办法,不过还要谨慎控制,以免生不良反应,物极必反。”王秀犹豫半响算是同意,心中却还是不顺,总是觉得似乎有点事要生。不过,他也没往心里去,盘算着道:“待稳住兀术,陕西战事也要到了转折。”“那就要看曲正甫的本事了,希望不要让我们失望。”沈默淡淡地道。“将兵十万,曲正甫能直驱贺兰。”王秀抚掌大笑。西北战事仍在继续,夏军连连战败,宋军各路进展顺利。但是,他们遇到的抵抗也不断增强,尤其是东路大军,遭遇夏军拼死抵抗,度要慢了许多,夏军主力并不和宋军决战,他们以坚壁清野拖延宋军进攻,不断地汇集力量。天有不测风云,李乾顺在不断败坏的形势中,终于走完可人生历程,不甘心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是在看到萧合达固守夏州,不愿南下阻拦宋军的官塘,这说明什么问题萧合达开始有了异志,现在又不能公开征讨,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讨伐,意味着东部局势不打断恶化,夏军很有可能从内部崩溃,想想严重的后果,再也承受不了打击,一口气没有接上来。李仁孝危难中完成权力交接,并没有任何的波澜,平静的令人惊讶。也是,当此家国存亡之际,无论是察哥还是擀道冲,都不希望节外生枝,他才成为最好的选择。在继承大统的那一刻,他在悲愤之余,未尝没有松了口气的庆幸。但是,他面临的不是安稳守成局面,而是岌岌可危的家国,如何顺利渡过难关,保住祖宗留下的基业,成为他要处理的要大事,断不能有任何的大意。夏主新丧,在外人眼中很不是时候,你不早不晚,非得要战事开打了才死。真不是个时候啊如果,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宋军动战事无可指责,不要说是李乾顺先打平羌城,单单说李乾顺死在宋军进攻后,那就不用担心承担乘人之危恶名,名正言顺。第三天,李仁孝披麻主持军事会议,晋王察哥、舒王李仁礼、国相斡道冲,还有刚刚回到兴庆的李仁忠、任得敬。“现在,我数万大军困顿平羌城,南朝几乎形成合围,只能后撤博乐城。”李仁忠毫无忌惮,说的是非常无礼。当时,李乾顺想要撤围,他却坚持拿下平羌城,现在面临宋军的夹击,再加上心情不顺,父皇走的那么快,让他一点准备也没有,错过了大好的机会,自然没有好态度。李仁孝面对强势的李仁忠,却不能不压低态度,甚至有些低声下气地道:“南朝攻势锐猛,困守城外数万大军不能不救,有何良策”察哥长长叹了口气,道:“不要光看着李良辅,南朝奇袭西凉府,恐怕把我东西截断,那时才是真正的危机。”“就算他们截断东西也不妨,那不过是暂时的,只要左厢能顶住压力,女真人肯定会出兵,断不会让南朝猖獗。”斡道冲淡淡地道,宋军来势汹汹,他没有丧失冷静,判定以夏国的实力,左厢各军司能够和宋军抗衡,关键在于女真人态度,绝不会让大宋行朝灭夏,这是底线问题。任得敬却眨了眨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让李仁孝看在眼中,当下问道:“都统军有何话要说”任得敬一副恭敬模样,沉声地道:“陛下,以目前时局来看,南朝把重点放在夏州一带,虽说萧合达态度暧昧,却也能支撑得住。关键就在于,能否顶住他们三个行营,只要能够顶住,我们就能在盐州重组防线,他们就算抵达西凉,也无法改变战局。驻扎在三源地的大军进退,能拖延就拖延,至少能争取时间,让他们无法冲出瀚海,我大夏就能够在东部充分调动兵力,袭击他们的转运道路。”李仁孝默默颔,萧合达态度不明,就让左厢神勇、祥佑与嘉宁三个军司不稳定,不敢放手和宋军决战,第二道防线设在盐州是稳妥的,至少能避开夏州。西凉的安全他也不过分担心,那里的牧民随时能组成大军,宋军袭击兵力并不可能太多,不会形成决定性胜利,只要东部取得大捷,进攻西凉的宋军将不战自退。袭击转运道路是良策,历次战事,夏军无不是断了宋军粮草,才夺取了战争的胜利,宋军大多是步军部队,对辎重粮草依赖性太大,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还真能找到战机,任得敬的策略还算不错,让他觉得很受用。“陛下,如今前方事情紧急,老臣愿率擒生军主力上阵,也叫南朝不敢窥视兴庆。”察哥也是老帅,自然要说话。本书来源品&:

。。。

。。。

第945第945章党项贵族的矛盾

“令公万万不可。”斡道冲急忙出言劝止,无论怎样说,晋王察哥是,新王登基万事待兴,断不能领兵外出。万一,有人趁机生事,恐怕没有德高望重的宗室弹压,对李仁孝是非常危险的。不要质疑这种可能,新君登基,无论是外朝还是卫戍军,都没有绝对的掌控,任何状况都能出现,他绝不愿出现内讧的苗头。“萧合达贼子心怀异志,他要和南朝勾结,我左厢必然糜烂。为此,我要率擒生军主力,一举袭杀萧合达,挽回左厢不利局势。”察哥颇为豪迈地道。他的话也有道理,夏州是夏东部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有事震动全局,夏军必然退入铁门、盐州。“我看,解潜的大军兵力雄厚,轻易不可与之争锋,陛下初登大宝,应该取得一场大胜,鼓舞人心才是。不过,此时还应该稳妥为上,集结大军在盐州一带,待内部肃静在出奇兵,或许可以派兵增援西凉。”斡道冲作为饱经风霜的老臣,瞬间就抓住了关键。正值李乾顺驾崩,李仁孝新立的时候,夏国上下人心不稳,不要说那些吐蕃、汉人了让,就算是党项的各大部族,也是人性惶惶,观望的人多啊要是李乾顺还在,他必然建议轻兵袭击夏州,解决了萧合达,再集中兵力反扑。现在,人心不稳的情况下,绝不能轻举妄动,聚兵盐州是稳妥的办法。察哥吞了口气,冷眼扫过斡道冲,暗骂措大不懂军务,胡乱说话。你拿什么打胜仗宋军奇袭西凉还是未知数,夏军主力绝不可能西调,只能分出卓啰城部分兵马。至于泾原一代的宋军,人家还没有出兵,吴玠对韦州的进攻,不如说是对刘延亮的掩护,创造机会会歼李良辅。数万大军撤不能撤,进不能进,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时机,也只能利用当地的险要,尽可能拖延宋军,最少不让南朝释放接近四个军的强大兵力,为调整布防赢取宝贵的时间。至于稳妥更是句屁话,你就坐视萧合达三心二意,宋军不断攻城略地,简直是在找死。李仁礼不言不语,轻轻叹了口气,眼看这些重臣明争暗斗,就有一种虚脱的感觉。一切都太突然了,他几乎没有时间去掌控,看样子南朝也不会给他时间。不过,他静下心来考虑,却倾向于斡道冲,新君初立稳定压倒一切,他慢悠悠地道:“国相言之有理,现在应该稳住阵脚,争取时间,决不可轻言决战。”李仁忠猛然转,狠狠地瞪了眼李仁礼,厉声道:“南朝数十万大军,马军实际只有三万余,只要集中主力,以铁鹞子担当军锋,擒生军、质子军两翼展开,必能破他行营。我愿率大军东去,必然能破南朝。”李仁礼毫不退让,淡淡地道:“是灭了南朝一个旅镇,但人家一个车旅,就能杀透七万大军重围,任大人来说说。”任得敬身份低微,不过是防御使而已,要不是女儿是皇太后,他连参加会议的资格也没有。李世辅的五十二旅镇,把他打的屁滚尿流,被他引以为生平大耻,李仁礼当中提出来,让他老脸顿时透红。察哥很不满地瞪了眼李仁礼,任得敬是汉臣不假,却也是国丈,不能太过于羞辱。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之所以没有说话,那就是败就是败了,没什么好说的。李仁忠却再也按耐不住,指着李仁礼狂怒道:“你这措大,根本没上过战场厮杀,人云己云,懂个什么鸟。”尽管,这次会议还是定了稳妥调子,任得敬还得去安抚皇太后,这也是李仁孝的意思。自从李乾顺驾崩,任氏是日夜茶饭不思,日益消瘦,他正好让任得敬劝说,不然皇太后要真有点事,还不知外人怎样诽谤他。不过,这让任得敬看到机会,李仁孝尊重皇太后,虽说表面的东西多,却是某种可以进身的资本,有太后的帮衬,都统军的大权,未尝不能到手,想想就一阵兴奋。李仁忠很不满,做为当年皇位有力竞争者,李乾顺意外地驾崩,让他失去了一切可能,怎能心服口服。现在,又被从军前调回奔丧,可以说是去了兵权,彻底成为宗室亲王,恐怕无法再出兴庆。他的恼怒可想而知,今个又被李仁礼公然羞辱,其中难道没有李仁孝的影子打死他也不信。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当他离开李良辅的大军,就成了光杆监军,常年在外领兵,竟然无大臣可以托付大事,心中大为悔恨,早知道结交这些重臣。可以预见的是,夏战败亡国,他作为嵬名家族近支藩王,绝对逃不了好,最好的结局也是个环卫官,一生寄人篱下,忍气吞声的生活。要是大宋战败了,他的结局会更惨,李仁孝绝不会容忍他,很好理解,他曾经是皇位的竞争者,又在军中颇有威望,任何一个帝王,在没有绝对控制权下,会容忍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亲王恐怕没有这个可能,就算他想成为奴隶,安度残生的可能也没有。何去何从,他不是傻瓜,该怎么办也不得不陷入沉思。当夏国高层各怀鬼胎,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时,高平意气风地巡视战场。神卫军刚刚歼灭三千夏军,这场仗打的极为漂亮,封元亲自指导作战,刘惟墉也颇为配合,神卫军两翼展开,以两个车营环绕,把夏军包围,那是关门打狗啊压根就没有动全力,三下五除二把夏军分割,一队又一队的吃掉,轻松到了极点。无论是谁指挥,这场仗是打胜了,既然打胜了那就是他的功劳,高平是相当的高兴,对封元也不吝褒奖。对此,封元风淡云轻是应付,他是枢密都参军司的将校,高平是殿前司大将,两人不过是合作关系,他面对高平完全是平等处事,没有半点谦卑。本书来源品&:

。。。

。。。

第946第946章两种战略分歧

再说,此战不过小试锋芒,让他的战术稍稍运用,验证实战型得到成功。

要说,他劝说高平转兵北上,高平的采纳是大将正确选择,并非信任不信任的问题,平静地道:“太尉,现在三大行营进展顺利,下步我们不应该西进,而是由我行营稳固战线,解太尉率军夺取夏州。”

高平眉头微蹙,按照他的想法,打下古乌延城,三大行营会战长墙。然后,殿前司和第五行营齐头并进,向西快挺进,对盐州动猛烈进攻,彻底扫清兴庆府东面关隘,第六行营牵制夏州、石州等处兵马。

以第六行营三个军,应该可以牵制左厢夏军,至少能让这群生羌闹腾不起来,让他建功立业。

封元见高平神色不对,显然对他的战略指导不满,又道:“夏州都统军萧合达有异志,肯定不会拼命,甚至有投靠朝廷之心,这是天赐良机决不能失去。快西进固然能达到出其不意,但生羌主力仍然存在,对我后方是极大威胁,就算拿下盐州,我们还得越过沙海,再面对西平翔庆军重兵,容易形成前有阻碍,后有重兵的尴尬局面。”

“只要解决左厢主力,盐州东部自然不战而下,所以我军应当团结主力,捕捉生羌主力决战。”

“适逢生羌贵酋嵬名乾顺死讯,正是我大军破釜沉舟,一举抵达兴庆府城下时,转向夏州、石州用兵,必然会耽误时间,让他们在盐州重新布防。”高平也有自己的主张,他是急于立功不假,却依然有判断力。

封元默默颔,他承认高平的战略有可行性,甚至是西侍军的主流观点。他们普遍认为,李乾顺突然嗝屁,党项人面临新君继承,人心不稳的尴尬境地,再加上萧合达闭门不战,摆在宋军面前是好机会,让他们不用苦战定难五州,就可以轻兵西进,直接对兴庆进攻。

这厮一个不错的际遇,只要有强大的兵力稳住左厢,再用强悍的大军火西进,是有可能达成目标的。

但是,他却看到其中的危险,萧合达闭门不出,并不代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