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14部分

权倾大宋-第514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哀怨的眸光一闪而过,朱琏苦涩地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时下士人也很支持,就是委屈了官家。”

“一点也不委屈。”王秀摇了摇头,惋惜地道:“当年,他能坚持下去,不放弃张启元,或许还能有所作为,毫无担当的君主,永远不可能成功。”

第1143章落子高丽

朱琏想反驳却又无法,面对强势的老爹,儿子乱了阵脚,说起来也是能理解的,权柄下几乎没有亲情,坏就坏在儿子提前丧失斗志,哪怕是你坚持几天,士大夫的看法也会不同。

最终,她还是放弃了想法,委婉地道:“算了,总得把事一件件做起来,宝钞、地方、两银法,有你操劳的,还是一件件来,不要急于求成,官家那我会周全。”

“娘娘,大长公主来了。”青君谨慎地进来道。

“哦。”朱琏看了眼王秀,似乎有话要说。

王秀感觉到朱琏的不忍,坐在椅子上挪挪身子,懒散地笑道:“让她过来,好久没见了。”

青君一怔,瞥了眼朱琏就退下去,就知道朱琏不会反对,何必再多问一句。

朱琏见王秀懒散模样,忍不住幽怨地道:“十二姐来了。”

“那又怎样,难道让当爹的,站着迎接他?”王秀翻个白眼道。

朱琏一阵无语,却也懒得反驳了,以王秀的身份,就算是坐着也无可厚非,就算是韩氏也当不起他望尘之礼。

不用说,要办的事是够王秀操劳的,那么大的国家,那么多的人口,那么多的坛坛罐罐,每天要生多少大事?两府就那几位,他这个宰相都需要知道。

他倒是想无为而治,天下形势为大争,你是想做甘泉之饮也不能。

这不,刚刚看完来自成都府路的官塘,又要处理边事,刚刚见完高丽回来的使臣,又请挞懒过来。

时下,大宋行朝加紧对高丽渗透,北方机局使臣不断展势力,暗中挑动高丽国主和公卿势力矛盾。

不要说吴宣他们的船队,就是大宋侍卫水军的海船,也时常出现在高丽近海。就在去年,吴宣等人去倭国时,一支强大的海船战队尾随其后,直接在开城西部最大的岛下寨,名义上是租借岛屿,等候大宋出使倭国船队回归。

不能不说,侍卫水军的姿态强横,高丽的君臣目瞪口呆,还没有反过味,就迅筑起了堡寨,利用深水出搭建港口,并把岛屿命名为江华,成为大宋侍卫水军营寨,美其名曰晾晒货物。

不过,大宋的机使臣挥巨大作用,多年的钱财费有了效果。高丽的亲宋派大肆宣扬,宋军驻扎并非坏事,不仅能够较好大宋行朝,还能对女真人形成威慑,加上大宋行朝实质上的援助,一批精良甲仗还有大批奢侈品的到位,当然还有私下的贿赂,让高丽主流沉默了。

不就是个区区岛屿嘛!每年还给他们五万贯租借费,作为商人转运商品和补给水源的据点。

既然土地还是自己的,又能得到一笔丰厚收复,还能威慑金军,一举三得啊!就算你不想给人家,却早就被占领了,没本事夺回来,还不如顺水推舟,甚至有人提议,希望大宋朝廷选择江边海口驻扎。

毕竟,此时的大宋行朝,在高丽、倭国还有占城等方国眼中,绝对是华夏正统,需要他们仰视的存在,朝廷不过是驻扎外海,还给了那么大的便宜,即给了好处又全了面子。

或许是有些人的无心之举,却绝不是王秀愿意的,要真是驻扎江口海岛,那才是真正刺激女真人,在朝廷完成准备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算是宋军驻扎几千侍卫水军,也让女真人很恼火,来书质问大宋行朝,兀术组织两万余人,就在东部国界阅兵,那股子耀武扬威的味道,公开对亲金势力进行支持。

王秀回复的也很简单,高丽已经同意租赁岛屿,大宋行朝并没有占领高丽,而是为了保护海上贸易,你总不能不让保护贸易吧?那也太霸道了。

反正,大宋行朝压根不在乎女真人,一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对方恨的牙痒痒,却又无可辩驳。

兀术和张启元也明白,大宋行朝实质性占据外岛,形成对开城的遥控,金军绝对鞭长莫及。一旦有变,宋军绝对有能力控制开城,形成对高丽的实际控制。

就在宋军驻扎消息传来,张启元分析是对的,他非常肯定地道:“南朝夺取开城外岛,是蓄谋已久的,只是没想到他们那么快,看来灭党项人时已经实施。”

“现在,他们驻扎已成实施,断无可能撤离,一旦形势危急,他们能在沙门岛支援下,一举夺取开城。”

兀术也非常担忧,却没有太好办法,只能再次问计张启元,最终得到全力扶持亲女真势力的论断,只有让亲金势力壮大,才能有效控制高丽局势,夺取侧翼决胜先机。

其实,对于南北而言,多山贫瘠,粮食产量低的高丽,无论是王秀还是兀术,都没有太过于关注,也就是落下一颗棋子,当成了的侧面,都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合剌、兀术采纳张启元的建议,开始加大对高丽的影响,沿江驻扎各族士卒一万七千余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竟然让亲金势力有所展,形成了王廷两派的对峙局面。

只是,高丽的政局展,还是倾向有利大宋行朝,毕竟大宋行朝是天下正统,连亲金势力也不能不承认,先天的理论就有了差别,轻松派无论是在士人中,还是在生民中,都拥有广泛的支持力量。

王秀之所以选择高丽,也是有特殊打算的,至少能在北伐时才能显示出重要作用,现在仅是力量存在和护航。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棋子落下去需要一系列的动作,不然就要废了,挞懒的正式登场成为必然。

经过两府的商议,挞懒被任命为权诏谕高丽、倭、渤海诸国大使,前往江华赴任,有专断的权柄。

尽管,挞懒是女真王族中人,王秀依然给了他重用,至少表面上地位是很高的。原因也很简单,挞懒在女真人中有威望,旧部也有不少,他的任用不仅能争取女真人心,还能彰显大宋行朝博纳四海的宏大胸怀,道义上就处于优势。

第1144第1144章大用史浩

权诏谕高丽、倭、渤海诸国大使权力极大,还拥有诏谕司大军,有权力招募女真、渤海、奚族等部的兵马,应该说是让他成为一方藩镇。

挞懒也明白王秀的用意,虽说他早就没有雄心壮志,却也顶不住,何况还有两个儿子,他们都被授予官职,大宋行朝并没有把他们养起来,而是真正授予使职。

事关大局,王秀、李纲、秦桧和挞懒谈了半天才散去,三位宰相同时到场,可见重视程度。

送走了挞懒,他们又重新在王秀的公厅商谈,宰相也不是好做的,至少精力上要付出很多。

王秀特意交代,都事堂官吏不得接近他的公厅,由徐中守在门外。对此,李纲个秦桧并无异议,换成他们也会这么做,缘由很多小报买通胥吏打听机密,好来个哗众取,那些胥吏中也有人,出些内部消息,换取私人财富增加。

由此而生专门的行当,包打听朝廷机密,他们出的金钱足以让很多胥吏动心。那问题就来了,大臣们上午议论的事情,晚上就可能传到别人耳中,被有心人所利用。

要是商贾为探听消息,摸清朝廷日后的政策或是获取商机,这还有情可原,那也是自己人内部的事。

要被女真人用间可就不利了,通事司也不是吃干饭的,刑部缉捕使臣破获不少据点,也斩杀不少密探,牵扯出一些胥吏,甚至中低级官吏。

为此,朝廷专门细化律法,就算不是间谍,最重泄密者也要被斩,但还是有些亡命之徒,不择手段窃取机密,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

“文实好警惕,都堂宰相公厅,他们再大胆也不敢偷听。”秦桧笑眯眯地道。

“还是小心点好,别说咱们这里,就是大内的消息,也被传得满天飞。”王秀对包打听是恨的牙痒痒。

秦桧摇了摇头不再辩驳,王秀说的是实情,容不得他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再说也没有多大意思。

王秀打住话题,看着李纲问道:“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纲淡淡地道:“虽说,金富轼伏诛,任元、李之却在王庭如故,我看这位高丽国主,手段颇为高明啊!王楷、崔濡亲近,未必不是为高丽牟利,他们的心思很难揣度。”

王秀了然于心,那位国主王楷用心良苦,应该是利用大宋行朝渗透,抬高亲宋势力,平衡日益强大的亲女真势力,并非真心认同大宋行朝。

也是能理解的,一个被压抑已久的小国国主,尤其被北方蛮族压迫,必然有偏激的思维,极力想证明自己的尊严。

如果,大宋行朝是一统的庞然大物,高丽哪还敢有异样心思,早就把亲女真势力铲除,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能以势压人,彰显大宋行朝的国力。

区区高丽小邦,他还不放在眼中,要不是为了女真人和倭人,这种破地方连看也不想看,一座王宫连大臣府邸也不如,有什么值得关注的。

小国也有小国的难处,无论是女真人还是大宋行朝,相对高丽来说,都是庞然大物,决不能得罪的力量。

当年,女真人聚兵南下后方兵力空虚,又要监控契丹人,对高丽采取忍让迁就,造成高丽国主王楷的误判,不断在边地惹是生非,最终被女真人重拳出击,打的是屁滚尿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高丽精锐为之一空,总算明白蛮族也不是自己能惹的。

两面讨好,平衡南北势力,不能不说此人极为精明,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不过,王秀却知道,高丽的储君王晛,是个精明的人物,这厮和几派势力关系都非常融洽,王楷也鼓励王晛这么做,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高丽王世子,态度似乎很不明确。”秦桧悠悠地道,味道让人揣摩三分。

“我有一人可堪大用,使副可属。”王秀看了眼秦桧道。

“哦,何人?”秦桧有点兴趣。

“进士及第史浩史直翁。”

“不过是去岁的新及第,就让他担负重任,不太合适。”秦桧摇了摇头,对于某些问题,他还是能反驳王秀的。毕竟都是为了朝廷。

王秀默然无语,无法反驳秦桧之言,史浩自玉泉山书院执教,就参加了去岁贡举,殿试赐进士出身第四,可以说是新人一个,要遽然担负大任,会让众人不服的。

诏谕高丽、扶桑诸国副使,虽说是临时差遣,却也属于位高权重,让新科进士去担任,实在说不过去。真是强行主张,任谁也阻拦不住,却还是口服心不服,他需要得到李纲、。秦桧的支持,有了三位宰相为后台,不会有人明面上区非议,能不能干出点成就,就要看史浩自己了。

“文实,史直翁是有名望,却不能一蹶而就,以免天下士人议论,倒是干办官合适。”李纲淡淡地道。

王秀对李纲的善意报以笑容,这是委婉地支持他,温声道:“史直翁是资历浅薄,却胜在有邦国之才。如今,高丽国主鼠两端,几大势力几乎平衡,我们需要彻底去打破,用持重稳妥的重臣,恐怕会瞻前顾后,让朝廷丧失时机。”

“用这些血气方刚的新人,很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局面,就算失败了也不放,一个可有可无的棋子而已,驻扎江华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虏人,更不是为了区区高丽。”

李纲捻须笑了,目光蕴涵深意,他自然明白王秀用意,淡淡地道:“文实家大哥,那门大妾刚刚行了礼,却没有少出力,真是难得啊!”

王秀不屑地笑了,李纲口中的大妾,就是高丽亲宋领人物崔濡的幼女,宗良的侧夫人,朝廷为了平衡,给崔氏县君的外命妇册封,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不过,朝廷的老狐狸岂能不明白,这位崔家小娘子原定给他的,却被委婉地推辞,转给了宗良。或许很可笑,现实确实如此,区区一个女子而已,只要大宋行朝给予体面,就算是给了宗良做妾,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本书来自

第1145章应对危机

“外面都是小事,关键是内政,钱钞替代铜钱势不可免,第一步需要走好。。”王秀把话题转变,说到了大家关心事。

李纲眉头微蹙,秦桧亦是脸色沉凝,面对家国财货大事,哪怕他们有龌龊,也会暂时压下。

“文实说的不错,那些奸商毫无节制地操控民生,谋取钱财,朝廷却无力进行约束,再这样下去势必引起动荡,宝钞行蜀川,就是对会子的打压,那帮商人绝不愿看到宝钞试行成功。”秦桧淡淡地道,他颇有经营手段,看出蜀川利益所在,自然不希望会子受到冲击。

王秀听的不住颔,暗叹秦桧不愧是人才,看问题一针见血,比他想的还要深,看到了商人的层面。解决办法他是有了,却不防听听秦桧的说法,当下松了口气道:“好在是小规模试行,以会之兄高见,如之奈何?”

“看是千头万绪,实际破局不难。”秦桧欲言又止,大大地了个关子。

王秀忍不住翻个白眼,恨不得给这厮一巴掌,终究忍了忍道:“还望赐教。”

李纲也是无奈,暗怪秦桧关子,不得不温声道:“会之有法子,不妨说说。”

“其实,文实是当局者迷,良方就在大作中。”秦桧捻须而笑,神色颇为得意。

“哦。”王秀颇为诧异,根本不用秦桧再说,他也明白这厮和他的想法相近,不由地笑道:“愿听赐教。”

“治标不如治本,我看那些苗头,与其说需大于供,不如说展极不平衡,如此就造成上层供大于求,真正关乎国计民生的却是需大于供,导致奢侈品日益饱和泛滥、生民日用品却奇缺。宝钞行于蜀川,本就是和当地商人争利,被排挤也是正常,只需要出了蜀川,危机自然解除。”

“还有两个要点,一则是市面假冒仿造,影响宝钞的市价,二则是朝廷如何控制滥,是关键所在。”

王秀心下感叹不已,秦桧不愧是搞经济的高手,他已经明显意识到,经济危机的苗头初现端倪。

可以说他犯了错误,没有认真分析展形势,选错了时机和地点,再加上某些既得利益者的谋划,才让宝钞试行出现了波折,最终牵引出经济危机。

这还是小事,要是无动于衷,不积极转变经济结构,把大量生产资料向低端倾斜,恐怕不久将来,就要爆规模不低的危机,造成生民对朝廷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