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92部分

权倾大宋-第59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培养士人议政的传统,那是一条主干,王秀并没有缘木求鱼,看看玉泉山书院和研究院的貌合神离,在看书院内部形成两个主流思潮,导致了几乎分裂边缘,甚至影响到学院派出身的官僚,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团体,她能体会王秀的坚持和权谋,即支持士人评论时政,又进行分化瓦解,一切往好的方向去引导。

“行了,男人们的事,就让他们去头疼,咱们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成。”

“娘娘说的是,秀女书院还需娘娘取个名号。”李清照见朱琏主动岔开话,也就赶紧顺水推舟。

既然是朱琏推动的书院,索性连名字也让出去,某种程度是保护,成为书院站稳脚跟的资本。

朱琏何尝不知,有皇家题名的书院,的确能省了很多麻烦,也就乐的做个好人,道:“江宁古称金陵,那就金陵秀女书院,却不知如何?”

“六朝别号金陵,金所谓雍容华贵,秀女汇集天下清幽,培养天下仕女才藻,却要和男儿比比,却是十分的贴切。”李清照再三品摩,感觉确实不错。

“怕那些大儒们,又要说话了。”王氏却来了句,既然她的目的达到,自然要去帮衬。

李清照却很矜持,傲然道:“那又怎样,谁说才操非女子之德?男人能做的学问,妇人一样能胜任。”

“呵呵,书院各堂斋设置,章程的制定,也不能照搬钟山,只能大家集思广益。。。。。”朱琏自然赞同妇人有才操。

“娘娘放心,妾身定然加紧办理。”李清照自然是晓得。

正说话间,一名女官进来,轻声道:“娘娘,韩魏国大长公主到。”

“她怎来了,宣。”朱琏的一双美目眯起,若有所思地道。

别人看来很平常,听在王氏耳朵里,可就如同晴天霹雳,皇太后竟然用了个她,来说最宠爱的女儿,眉宇间似乎有些不予,这可是绝对重要的细节问题。

李清照就要起身,轻声道:“妾身还要回避。”

“用不着。”朱琏很随意地道。

却见一身火红褙子的赵柔嘉,风风火火地进来,当先就道:“娘娘,居士,郡国夫人也在。”

朱琏含笑看着赵柔嘉问道:“怎么,今个出来,没把孩子们带来?”

赵柔嘉不自然地一笑,又哼哼地道:“这两个哥儿不让人省心,缠着驸马去看海船,哎,这不大早就出城去了,父子三人整日里不务正业,现如今都会拿钱买卖了。”

“孩子们不就是顽皮嘛!驸马带他们去江边看船,也是爱子心切。再说,能挣钱不好?看看哪家没有海船,哪家不在银行经营钱财?”

朱琏不以为意,现在有制度大臣不得经商,只是人家是一个家族,你总不能让家族都闭门自守,难免有子弟在外经商,只要你不明目张胆以权谋私,朝廷还是优容的

赵柔嘉有几分郁闷,朱琏一直帮着范离起话,作为皇室的驸马,有着优厚的俸禄,却不务正业地干起了商贾勾当,丢了皇族的脸面还不说,竟然让两个儿子学经商。

当真有些恼火异常,不由地道:“娘娘,驸马自己不务正业也就罢了,还要教孩子做营生勾当,难道也和他一样没出息,不是计较几枚骚铜,就是琢磨着下海远行?”

李清照、王氏和王卿苧脸色不予,当今天下大展,工商业利益不言而已,已经占到国库收入七八成,哪家子不趁机捞钱,除了那些酸措大,有谁还说工商不好。

当然,就算有些穷酸奚落,那也是没本事的表现,某些有本事的人,一边用礼仪谴责,一边用制度捞取好处。

朱琏脸色顿时不好看,沉声道:“你可知今岁太府国库收入多少,殿中省内库又有多少进项?”

赵柔嘉生涩地点了点头,却不知就里所在,她一个大长公主,怎么知道朝廷大事。

“今岁,户部的已经做了统计,赋税能够去岁四千万贯,这些钱中又有多少是农桑所得?我说了多少遍,你也是知道驸马不得预政,难道让驸马整日里纵情山水,与那些风尘女子厮混一起?”朱琏淡淡地看了眼赵柔嘉道,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赵柔嘉压根就听不进去朱琏的规劝,却也决定不再争辩,除了白费口舌毫无用处。

她也非常明白,朱琏对她爱护备至,大是大非上却没有多少让步,当下轻声道:“也罢,不问驸马要做什么了,随他就是了。”

“我那外孙整天泡也不是个事,还需要物色大儒,沉下心读书才是。”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朱琏态度是坚决的。

第1333第1333章北侍军都指挥争端

“娘娘说的是,小家伙太不像话,孩儿正在物色一位大儒,让他们安心读书学些道理。天籁小说”赵柔嘉松了口气道。

“好了,让他们来宫中伴读,有王家的哥,也算是汇聚一堂。”朱琏淡淡地道,还有层意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大家都是亲戚关系,多亲近是必须的,亲情要从幼年抓起。

“娘娘说的是。”赵柔嘉倒是很满意,表兄弟一起读书,能够增进双方感情,为自家孩儿创造更多机会,就算王家的哥参合进来又能怎样,难道比得了血亲不成?她所理解的不过是重臣子弟伴读,增添君臣之间情份。

“好了,难得来一回女斋,咱们出去看看。”朱琏也不想说太多,那样挺累人的,不如四处的逛逛。

“娘娘,孩儿倒是有些事。。。。。”

“等回去再说。”朱琏白了眼赵柔嘉,今个兴致不错,她可不想早早回宫,更不想听烦心的琐事。

“那就听娘娘的。”赵柔嘉显得极为听话,目光转到王新真身上,却又笑道:“十四娘,我们出去逛逛,如何?”

“自然是好。”王新真和赵柔嘉熟络,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说出去就出去。

“好了,你们去吧!”朱琏想她们姐妹多亲近,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姊妹,当然是无不可了。

却说,王秀并没有停留,他带着宗良一路日夜兼程,抵达开封已经是晚秋时节,第一道宣抚处置司令就是,北侍军各部谨守各处关防,无处置司帅令,不得妄自出战。

陪他一同北上的,还有参知政事范宗尹,因宣抚处置司权力极大,甚至可以说是枢密院行台,需要一名执政制衡,更需要执政总各路的民政和军需调度,这厮自然的当选。

宗良不愧为丞相长史,再次卸任职事,成为跟随王秀北上成为左膀右臂。不过,这次他没有任管勾机宜文字,而是直接担任宣抚处置判官,是可以分衙管军的,相当于独立处置事务,应该说是王秀给他的考验。

管勾机宜文字是重中之重,绝不能由不信任之人担任,王秀请虞允文充任,也算是平步青云。、

宣抚处置副使竟然是辛炳,这位老伙计从枢密都承旨时,就和王秀有了交集,其一心国事不抱政治观点,被王秀所看重,屡屡被委以重用。

知河南府赵鼎、知开封府陈东,自然要来拜会,北侍军的韩世忠、岳飞两位副都指挥,都参军张宗颜自然来拜见。

宣抚处置司设在宣德门外原尚书兵部,王秀依然在老宅院力办公,今个,也是在这里和诸位大将会面。

“各位,大军北上划分三个战区,东部侍卫水军自成一路,以沙门岛为行营,节制驻扎高丽的各部。”

“第二路由第一、第二、第十一行营组成,沿河北向北推进,第三路由殿前司、西侍军各部,连同第四行营组成,由第四行营节制进军太原。当然,河北是主要战场,三个行营分成东西两路,作为正奇两兵。”

“第四路为偏师,由西侍军组织行营,收复乌剌海城,联系乞颜、克烈人,对虏人侧翼。。。。。。”

随着张宗颜面对地图的开讲,在场几位大将脸色郑重,尤其是封元,更是眉头微蹙。

他已经正式就任第十一行营都统制,这个行营和别的行营有所不同。别的行营都统制,同时兼差一军的军都指挥,他却没有兼差军司,三个军司各有都指挥。

十一行营的都参军司由车兵都监司构成,可以说是最年轻的行营级别大将。

王秀听的也很认真,目光却不时扫过韩世忠、岳飞,这两位主可都是在较劲,眼睛盯着都指挥不放,让他有几分为难,却在权衡两人谁最合适。

北侍军的都指挥,可不是随意就能任命,王彦在昨天终于递上辞呈,以宫观官回家养病,不甘心却无可奈何,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任命一位有权威地都指挥。

好就好在,刚刚接任第二行营都统制的刘錡,那是个老好人,从中斡旋几次,让他减轻了不少压力,无论是韩世忠还是岳飞,都不是壤茬,让人头疼的所在。

随着,北侍军管勾行军参军杨从仪,再把敌我双方军情补充完毕,大家陷入了沉默。

“既然形势都已经清楚,各位就说说,也好拾遗补缺。”王秀没有客气,直截了当地道。

“阃帅尚未就位,怎能节制各军。”岳飞当先来了句。

王秀眉头微蹙,心中很不悦,感情还真的来了,争夺都指挥也不分场合,好大的权力。

韩世忠脸色尴尬,他是想担任都指挥不假,却没想过在王秀面前提起,哪想到岳飞会当众提出,让他也有些坐不住,可不能让王相公认为他也急不可耐。

王秀并没有在意,反倒是道:“此战,本就是以河北为主,两翼进行侧翼,然后会师燕山决战。战事之浩大,地域之广漠,非北侍军大帅所能掌控。”

在场众人皆是一怔,他们万没想到,王秀会否认岳飞,言下之意更是连北侍军都指挥,也不是唯一的全权统帅,这是什么意思?是不再设置北帅。

尽管,封元认为任命北侍军都指挥妥当,却很认可王秀的话,先不说行营了,就是军也有十六七个,再加上乡军土兵,足足有三十余万大军,这才是第一波的部队,规模绝不是将帅所能控制,就算是北侍军都指挥,也不可能节制那么多兵马,过了个人的能力。

将兵十万已经是历代大将极限,数十万大军让人情何以堪啊!

当年的西北战事,也是分为三路兵马,西路实际就是独立战区,中路也是相对独立,东路由解潜率领突击,打的最为艰苦,那是吸引夏军主力来的。

所以,无论是韩世忠还是岳飞,都不可能有效节制大军。实际上,北伐的大军也是相对独立的,并不可能完全实现统一指挥,无人能让三十余万大军令行禁止。

第1334第1334章王秀破局

岳飞可不那么认为,确认为王秀有私心,想要实际统率北侍军,建立不朽的功业,甚至连韩世忠、张宗颜等人也是这心思,你本来就如日中天,干嘛非得跟我们抢。

不能不承认,王秀以往昔的战功,绝对有实力和资历把持北侍军,才是让别人担忧所在。

王秀见众人脸色古怪,要不明白那就白混了,不由地摇头苦笑道:“阃帅自然要任命,却只能坐镇开封调度,河东、河北、海上自成战区,会师燕山再做决定。”

话,已经很明白了,北侍军都指挥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控制那么大的战区,只能在开封坐镇遥控,充其量也就是总大略,调度粮草辎重,成为朝廷和前方之间的中转,相当的没意思,有点血性的大帅,都不会甘愿困守后方。

率十万兵直捣黄龙,这才是有为大将所愿。

岳飞和韩世忠的眼皮子,几乎同时抖动,脸色又是一阵复杂,显然听进王秀的话。

人家说的也不错,北侍军都指挥地位独特,是整个北方战线的最高统统帅,必须要坐镇节制全局,几乎不可能抵达前线,这就让他们生出犹豫,似乎和自己打算有些出入。

倒是作为副都指挥,能够节制一个战略区域,亲身参与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河北就是不错的选择,那可是有三个行营,足足十二个军的兵力,是绝对的主力,能分到三五个军,就能叱咤风云。

“相公所言极是,在下负责京东防务,自然会担负河北重任。”韩世忠当先表态,既然他本就处于不利境地,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把河北争取过来,那可是主战场,汇集北侍军最精锐的精华。

“哎,在下身为知杂,理应主持河北军务。”岳飞也有些意动,坐镇后方可不是他所愿,就算是犹豫,也不能让韩世忠占了先机,他早就今非昔比,也有一番考虑。

既然,能够拿下都指挥希望不大,何不把重兵集团掌控手中,待重创金军于河北,都指挥还能跑了?就算希望不太大,王秀也不会公然不设都指挥,这是和军法违背的。

大军汇集燕山,还是需要北侍军都指挥节制,可以说谁掌握重兵,打的功绩显著,谁就机会笑到最后。

无论是争夺都指挥,还是得到河北主战场,他都占据着优势,因为他的副都指挥后面,挂着知杂的头衔。

何谓知杂?就像是御史台的侍御史,资深且德高望重者,加知杂事,所谓侍御史知杂,公厨会食坐在位,或是御史中丞对面,地位是相当的崇高。

北侍军和西侍军各有两名副都指挥,为了排出高低班位,防止两位使副闹出蛾子,才用知杂来抬高一人身份地位,凡担任知杂,有权过问军中事务,其它副都指挥只为作战。

王秀见韩世忠、岳飞松动,心下也是大喜,自从他来到开封,最难办的就是都指挥人选。无论是韩世忠还是岳飞,都是上佳的人选,他真的有些举棋不定。

王彦也是闭口不言,两人面对千秋功业,自然是互不相让,导致北侍军分成两派,要不是都参军张宗颜资历深厚,又在岳飞之上,恐怕连都参军司也要分裂,对大军北上影响极为恶劣,不能不让他有所忌惮。

平心而论,他对另一时空后世诟病宋代兵制,那真是嗤之以鼻,说什么大宋朝廷任用资历浅薄者为将,又要三年一轮换不妥的狗屁言论。

亲临其境才让他感触到,资深者为将让上位者为难,更不利于军中团结,三年一轮绝对是绝妙一笔,压根不存在将不知兵,或是兵不知将,还能减少很多的弊端。

大军征战,最忌讳的就是内部分歧,两位大帅的矛盾,足以毁去大好的战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朝历代血淋淋的现实例子,不能不让人引以为戒。

给韩世忠或岳飞都指挥,都会让另一个人心存芥蒂,平时还没有打的瑕疵,战时关键时刻,那可是足以致命的。

落下一个层次,让他们争夺主战场兵权,那就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