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599部分

权倾大宋-第599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为夏主服丧三年,不愿受大宋行朝官职,经过王秀的劝解,才被刘仁凤聘入玉泉山。

教了两年书却深感大宋行朝蒸蒸日上,看到杭州的繁荣,还有不断扩大的港口,南来北往的商船,还有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是曾经大夏所未曾有的。

更让人震撼的是,玉泉山研究院的明,简直就是冲击他的思维,看到百姓忙忙碌碌却又安居乐业,有感自己犹如井底之蛙,逐渐转变了思想,接受士人为天下非家国的论调。

去年,他接受了大宋行朝的封赐,以宝文阁直学士,出任礼部侍郎,当王伦垂垂老朽之际,学院派官员尚在员外郎阶层,他填补了邦交的断层,这不正要又对上了张通古,也算是两对冤家。

王秀没有理会张通古,理由非常简单,他已经卸任两府,不过是朝廷的率土节臣,怎么能私自会见女真人的使臣?理应由礼部侍郎迎接洽谈才是。

这个玩笑开的实在有趣,还让别人说不出道道。

不过,他也没有完全的放松,开始就把文章做足了,让公济领着张通古,一路路过大宋精锐防区,那是第十一行营的驻扎地域,还有正在北上的校阅乡军各部,兵甲尤为鼎盛。

张通古眼看一列列庞大的战车,一件件精良的器械,目光炯炯的将士,神色尤为复杂,暗叹大宋行朝今非昔比,恐怕这场战争绝难避免。

他是坚决的南下派,历来主张抓住机会灭了大宋行朝,现在却心思淡薄,全在于力量的悄然改变。

“却不知王相公何在?”张通古是明白人,王秀才是真正能说话的人,要是见不到王秀,恐怕他就白来了。

公济也不是壤茬,既然已经决定服务这个蒸蒸日上的帝国,他也想做一番事业,毕竟现在已是老朽,再不奋恐怕就没机会了。

王秀的意图非常明白,他决定好好演这出戏,打着马虎眼道:“王大人总领北方事务,公牍如山啊!再说,他是宣抚处置使,并不能承担两府重任,范大人有去了河南府,还要请贵使稍待才是。”

张通古翻个白眼,肚里腹诽这位老家伙,当年那股子宁死不屈哪去了?这才短短年,就成了大宋的忠臣,把旧主子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只是形势差人强,不得不低声笑道:“也是,王相公担负家国重任,自然不是我等闲人所能比。”这话说的,连自己也觉得很酸,牙一个劲地打怵。

公济淡淡一笑,岂能不明白张通古酸,道:“张大人,你也是常客了,王大人的秉性也是知道的,我看要是不能等范大人,还是由在下陪大人去行在。”

张通古又翻个白眼,这时候去行在,有没有病啊!最有实权的人物就在眼前,让他去找傀儡谈?范宗尹明显的躲起来了,要是跟这老匹夫南下,恐怕还没到南京江宁府,南北就开打了,兀术占据道义上风的打算,可就是落了空。

当年,你公济不是没有吃过亏,来回还是那拖字诀,累不累啊!他撇着嘴,一脸为难地道:“王相公再忙,恐怕也有功夫见我,路过不拜会相公,我心难安啊!”

这厮还是明白人,好过我当年一头雾水,想起当年执意南下面见大宋天子,反倒是落了下筹,公济想想就有点脸热,可不就是放着眼前正主不去找,反倒是白走几千里路。

他收拢心思,慢吞吞地道:“这个,我倒是可以代为禀报,只是王大人忙碌,就不好说了。”

“只要大人代为禀报,在下感激不尽。”张通古是低声下气,心中憋屈的要命,曾几何时,他是趾高气扬地出使大宋行朝,王秀虽然讽刺挖苦,大多数官吏还是奉承的,唯恐招待不好他惹了祸,哪曾想到今天的落魄,还是在原夏大臣面前,人生际遇反复如此,当真百感交集。

“这几天恐怕不行,高丽的使团也来了。”公济漫不经心,似乎无意中透露个大消息。

张通古双目精光一闪,却没有继续接话,轻声道:“在下来时,倒是带了几根白山的老参,倒是能补补身子。”

就在两人磨磨唧唧,各自玩着心思的时候,王秀却接见了高丽的使臣,着手准备处理高丽问题。

第1350章给狗几根骨头

根据机司最新的消息,高丽国主王楷已经病故了,世子王晛继承了王位,虽说高丽国主的王位,班次在大宋行朝国公和开国公之下,恰在此时南北形势紧张,战争是不可避免,高丽的新国主,必须要做出抉择,大宋行朝也要善加利用形势。天籁小说

王晛本就是鼠两端,比他老爹更加势利,尤其是金军增加边地兵力,让他隐隐感觉不太妙,向南北双方派出使团。

高丽使团几乎涵括国内各派力量代表,这也是在面临选择何去何从的困境之下,各派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他们要亲眼看一看,再做一番精确的评估,毕竟这南北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起的,一站错队的结果,绝对是毁灭性的。

无论是大宋在外岛的驻军,还是金军的边军,都能肆意蹂躏高丽军,这是大家的共识,也让他们很无奈,小国就是小国,永远要站队正确,才能勉强存活下来。

原本,王秀对高丽参战与否并无多大兴趣,多个外岛水军营寨的设立,不过是保护贸易航道,避免海盗的劫掠,占据战略要冲,对高丽施加影响力,也是无关紧要环节,文化上的影响就足够了。

高丽国土太小,人口稀薄,兵力单薄,经济不能支撑大规模战争的,就算调动数万大军,也会让国力不堪重负,挞懒所部不过是棋子,用于扰乱金军后方,配合宋军主力。

就算高丽被女真人占领,对于外岛来说威胁也不大,女真人没有像样的海船舰队,无法对各岛形成实质性威胁,反而会受到侍卫水军的牵制,无法真正控制高丽国土。

当然,大宋行朝也不能任由女真人肆虐,你的狗要是被人无故打了,你会怎么样?

大宋侍卫水军的虎翼北方行营一部,也驻扎在高丽外岛,尤其是江华侍卫水军大寨,驻扎虎翼第二军的虎翼第八十七旅镇,一旦战争爆,虎翼第八十七旅镇将乘船登6。

他接见高丽使团,也存有安抚亲宋势力,给他们鼓鼓劲,让狗汪汪几声出个力,总得给几块肉骨头。

当然,还要给崔家个体面,毕竟崔家的女儿是宗良的侧夫人,地位不算高却也是家里的媳妇。不然,他根本懒得浪费精力,亲自去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

会谈是务实的,更是简短的,使团大臣正是崔家长子崔真,宗良作为宣抚处置判官,自然迎接了这位大舅哥,他只是作为宣抚处置大使,简短地说了两句就走开了,对待一个院判级别的藩属国国公子弟,他出面安慰两句,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想要面对面谈判简直就是笑话。

当晚,一直到夜半仍在处理军务,连宗良进来也是打个招呼,并没有抬头去看。

“先生,看情形兀术要对高丽动手。”宗良见王秀还有两份官塘没有处理,却不得不先把会谈要点说出来。

“哦。”王秀放下笔,伸展酸麻的手臂。

“当如何应对?”宗良有几分关心地道。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挞懒、史浩,朝廷也不是白给他们俸禄的,你这个宣抚判官也主持东部事务。”王秀漠不关心地道。

宗良听的一阵牙疼,敢情高丽在先生心中,比他想的还要不堪,大舅哥的一番心血算白费了,也就不往下面说了,一切都推给他了,这才是最棘手的地方,大舅子的请求总不好拒绝,只是朝廷大方向绝不能更改。

“对了,这是沈识之来的官塘,你看看。”王秀拿起手中的官塘,给宗良递了过去。

“先生,这是。。。。朝廷金银来源向来稳定,就算有人提着脑袋,也不足以撼动。”宗良吸了口凉气,眼睛瞪的老大。

“不全是。”王秀摇了摇头,并不认可宗良的判断。

宗良沉吟半响,一阵牙疼地道:“难道是本身有了毛病,或是市场出了问题?”

王秀瞥了眼宗良,似乎是自言自语道:“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工商业不断展,又不是掠夺式的,银行也逐渐完善,应该说快增长才对。就拿时下南北决战,军用拉动工场生产,各地商家该大量生产才是,为何会有波动产生,许多商家还在观望,难道他们没有信心?”

“这些人都是取巧之辈,自然是观望不定,他们满足海外贸易,有侍卫水军为他们博取利益,早就赚个钵满盆溢,南北决战实在悬念太大。”宗良并无显才,却经验丰富,很清楚现在的富豪阶层,已经有些故步自封。

“终于开始出现了,当展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危机,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么多年,我恰恰忽略消极一面,商人趋利,也是士人鄙夷所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王秀叹了口气,又道:“就算是所谓儒商,赚取更多的钱才是目的,回馈行善是手段。既然能从海外低风险获取利益,何必要冒很大的风险。南海固然是必须,却带来不少弊端,让他们有了动力,又失去了动力。”

“从家国经济角度去看,展到一定程度,各项技术设备更新,雇工的成本增加。都需要不断地金钱投入,既然能够从海外获取廉价利润,必然会放弃高风险和高成本产业,直接影响了家国,银行也会陷入尴尬境地。”

当然,他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应该说是隐藏在话中,暂时不能公开说。

宗良深以为然,他也是看在眼中,工商逐利是现实,在有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前提下,很难让他们尝试高成本、高风险的营生,朝廷集结数十万大军,又有很多士人的支持,本应是举国支持的收复故土,却意外生了意外。

不过,通过王秀的话让他认识到,海外军州的弊端开始体现,直接影响国内展。长此已久下来,本土依靠海外掠夺,必然是展缓慢,只能依靠海外财富供养。

如此,海外军州被侵扰,或是本土和海外离心,定会造成本土展的停滞,甚至是灾难性崩溃。

第1351第1351章大国的邦交利益

沈默的官塘上写的明白,这位大少也是明白人,很多工坊主宁愿压低生产规模,也不更新技术扩大生产,他们更热衷于买船出海,去博取更大的利益。天籁『小说

那是因为大宋的侍卫水军横行海上,大宋的海外军州保护他们,他们就是南海的第一等级,只要你不胡作非为,影响到国策,就尽量地去赚取利益。

“信心,其他都可以缓缓,唯独让他们相信,收复的故土,绝不会拖了他们后腿,不会成为包袱,这些人啊!为了自家利益,他们敢和朝廷翻脸”王秀正色道。

其实,北伐最大的阻力,应该说人们消极的主要缘由之一,就是现在展的太好,让人们生怕收复被破坏地区,安抚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又要加重他们的负担,让他们的利益受损,简而言之就是加重赋税。

这可不是他凭空想的,而是近年来现实存在的,自从灭亡夏政权,驱逐侵入河西的金军,平添了灵夏、河西两个路,几百万的生民啊!这些人都是要吃饭,还需要展民生,钱从哪里来?

当百姓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却现两路的恢复生产,需要取用大量钱财,封山育林更需要大量钱财,就像个无底洞,不断吸收财富。、

虽然,他尽可能让民间资本介入,王纪百货、沈家万事兴还有江右的大家族纷纷出钱,却依然需要大量的投入,就让东南的百姓逐渐厌恶,毕竟影响他们的生活,谁也不愿意为了别人的事,让自己受到委屈。

那些商人工坊主是真切体会到了,朝廷新修正山泽水草律令,明确提出保护环境重要性,在前人基础上增添条款,赋税加收千一税,营业额达一千钱收一钱,用于保护水土环境,是保护而不是建设。

你给他们一文钱,自然是皆大欢喜,从他们手里抠一文钱,那就不是个事了,总是惹人不高兴的。

道义上的支持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民间对北伐的实际支持,从购买战争债券,还有从事生产就能看出来,热情是有的,大道理满天飞,实际却不咋地。

就算买了,那也多是趁机博取利益,大战争财。

怎么办?王秀对这个问题也头疼,道:“无利可图的事,很少有人去干,关键就在别空喊口号,要让人看到希望。”

宗良想想都牙疼,王秀说的是现实,别看口号喊的震天响,要是付诸行动,一个个观望不前,这也是先生卸去宰相,亲自披挂上阵的重要原因,别人恐怕是玩不转啊!

指望李纲李大相公,固然是正统士大夫的领袖,可惜有相州之败,增援太原的两次大溃,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这群混蛋,有利可图时你就是大爷,看不到前景就是孙子,不能再娇惯下去了,是该好好整治一番了。”王秀想着就生气,连爷孙也骂了出来。

宗良彻底无语了,他还是次见王秀激烈骂人,骂的是那么新鲜,咬咬牙道:“先生,为今之计是破局。”

“好在我有所准备,就让这帮孙子出血,别以为能占朝廷的便宜,该让他们付出时,必须要为家国牺牲。”王秀恨恨地道。

宗良眨眨眼,自己怎么不知道?作为王秀身边的人,竟然不知反击措施,实在是让人心里没底。不过,看情形王秀真的恼了,某些人要倒霉了,他果断地决定不提高丽。

“哦,你给崔真去说,让他回去盯着,情况不对立即离开开城,前去海船上避难。”王秀思维天马行空,没来由说了句。

“哦。”宗良愕然,失声道:“先生,不看好高丽?”

“那里注定成为战场,让挞懒收拾残局妥当。”王秀稍加沉吟,又道:“把虏人部分主力拖住,未尝不是好办法。”

“哦,我考虑的悲观了些,虏人要是奔袭,高丽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挞懒、史浩他们不是傻子,谁不会主动迎击。”

宗良才吸了口凉气,此时他才算明白,王秀精力都放在本土,解决人们的收复失地信心上,对高丽没有哪怕一点关注,注定成为战场,显然要把高丽当成鱼饵。

想明白了就很简单,无非是利用高丽,让金军抽调主力征讨,侍卫水军和挞懒联合,趁金军势如破竹之际,来个雷霆一击,让这支金军彻底陷入泥潭,迫使合剌、兀术不得不投入力量,形成了死循环,间接支援正面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