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77部分

权倾大宋-第677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秀摇头苦笑,真是自家事自家明白,他就是再有权势,面对女儿到了谈婚论嫁年纪的女儿情,也是毫无办法的。

“怎么,平时看你怪有主张的,轮到自家女儿就蔫了?”王卿苧恨铁不成钢地道。

第1538章 意料中的战败

“那个夏玮,还是不错的。天籁『小说”王秀说的有几分心虚,任谁都知道王卿苧,那是对王新真看的女儿都严。

“那也是今后的事,现在一个小娘子,缠着个男子,传出去算哪门子事,不成。”王卿苧当即就否决了。

王秀点了点头,正色道:“如今,渊圣小大王南下,行在正是多事之秋,能不回去尽量在外面。”

王卿苧一怔,马上被吸引过去,低声道:“怎么,要有事了?怎么就出了个小大王,真是怪了。”

“没什么,不过是小大王回去,多大的事。”王秀翻个白眼,对王卿苧的疑问不置可否。

行在,对前线的情况掌握还算及时,各大小报的录事不断传回消息,像是财大气粗的江宁日报,专门拨出快船良马,安排专人南北递送消息,甚至比朝廷驿马还快,真是让兵部的舖递羞死了。

一次次大捷传来,掀起一股股狂潮,大家的目光兴奋地关注下场精彩的会战,希望宋军给他们编织一幅精彩的画卷,当然,兴奋中平添着不安的焦躁,他们经受不了败仗。

事情总没有人们期盼的那么美好,竟然传来草原乞颜、克烈人惨败的消息,距上次报送大捷不过一个月。

撒离喝设伏反击,乞颜、克烈人三万余骑战败,阵亡上万人,被打的灰头土脸,对临潢府路的进攻被迫停止,似乎北方牵制策略失败了。

尽管,草原上的失败对河北主战场影响不大,一些有识之士也不屑一顾,民众却一片哗然,战争中的士民是玻璃心。

当然,两府又是别样的议论,大家同样对草原战败心知肚明,这是有目地的战败,并非派驻的行军参军无能,应该说是那些行军参军指挥的战败。

秦检和李纲、蔡易、李光、沈默、洪皓、钟离睿等人汇聚都事堂,会议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火药味,并非单纯为了前方战局,还有关乎渊圣小大王赵训的回归。

钟离睿作为枢密直学士,嘴角挂着招牌式地冷笑,平静地介绍着占据,道:“。。。。乞颜、克烈大败,虏人西部危机解除半数,我部却围攻乌剌海城,成功的话将会对燕山侧翼进行威慑,虏人就算战败草原,也无济于事。王大人已经决定,亲临前线捕捉兀术主力,可见决战之日不远。”

原来,以段守钰、梁渊为的使团,真的实施了个几乎没有破绽的手腕,导致克烈人陷入重围,要不是乞颜人拼死相救,恐怕全族要黯然退场,就算是杀出生天也元气大伤。

不过,西边不亮东边亮,高丽的官塘终于来了,这是用快船直接送到登州,又快马加鞭而来,几乎已可没有耽误。阿赖的部队果被拖住,挞懒、史浩、陈庆孝忠实执行国策,打的还真是不错。

面对大好局势,还有王秀官塘上的寻找决战,李纲却没有说话,秦桧也眯着眼睛,他们静静地品味王秀的意图,轻兵冒进强出头不是王秀性格,善于妥协、联合,做事迂回谨镇才是其风格。

如今,朝廷还没有把战略优势,完全转化成战场优势,兀术的主力依然未遭到重创,王秀为何要急于决战?有时候,人就是很可笑,最坚决的主战人士李纲,也出现临战迟疑,认为尚不具备决战条件。

钟离睿可不管大家的看法,继续道:“乞颜、克烈惨败,却没有让虏人腾出力量。河东自然不用说,第四行营已经进入太原,十一行营逐渐接近真定,按照既定战略,有第七旅镇加入,他们可以向东不断挺近,压缩虏人主力回旋空间,迫使他们在燕山南部决战。”

“话虽如此,怎么能捕捉到兀术主力?”李光提出心中疑惑,尖锐地质疑道:“西侍军要不能出飞狐,十一行营东进将无后方保障,燕山南部决战是无稽之谈。”

钟离睿冷冷地看着李光,淡淡地道:“第四行营围困太原,完全可以分兵直驱,至于拿下飞狐,水无常态、兵无常势,兵家论战岂能纸上淡兵,一层不变?以目前态势来说,何太尉能够拿下太原、忻州二地而就算是大功告成。”

“就算无法再北上,第四行营以拱圣军北出井陉,也能确保第十一行营,完全不用担忧。”

“兀术果断放弃河北,推入燕山山麓,如之奈何?”洪皓作为新任兵部尚书,自然可以表疑问。

众人无不点头称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利用战争消弱草原的力量,随着临潢府路威胁暂时解除,金军回旋余地加大,兀术完全可以退入燕山或是西京,跳出宋军的战略合围,再寻机打上一仗,最有可能的就是对张过的虎翼北方行营来次迎头痛击,彻底拔出这颗扎在软腹上的钉子,侍卫水军虎翼北方行营虽甲仗精良,毕竟兵马太少,难以防御金军主力。

秦桧看了眼李纲,饶有意味地道:“兀术退入燕山,占据山脉便利,这场仗可就难打了。”

沈默眉头微蹙,似乎是自言自语道:“要是相持太长久,恐怕朝廷财力不支。”

钟离睿早有心理准备,平静地道:“河北富庶,虏人贵酋岂能甘心吐出?届时就算拼光虎翼北方行营,也能拖住兀术北退。”

“王文实亲自上阵,恐怕也难以捕捉到,再说宰相亲临节制大军,要那些大将何用?”洪皓不以为意,就算王秀上阵又有何妨,人家又不是傻子,眼看情形不对,还傻愣愣的等你包围,最玩味的却是最后一句话,充满了淡淡的忧虑。

钟离睿看了眼蔡易、沈默,他们都明白洪皓实际怕王秀领军,彻底控制禁军出征兵马,这位兵部尚书真是多事。

平心而论,他非常主张王秀黄袍加身,曾经在王秀面前表露心急,却被其隐晦地回绝,王秀要亲自前出河北是何意?作为天下瞩目的人物,一举一动都会让人揣测,他宁可理解成掌兵,这就让他心思活络了。

第1539章 王秀要去前线了

蔡易不想洪皓过分难堪,抢先说道:“王文实知兵,我看他本非要指挥各部。而是节制诸位大帅行止,协调各部进退,宰相在前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能束缚大将意气用事。”

钟离睿何等聪明人,立即听出蔡易言外之意,立即道:“蔡大人说得是,北帅职事空缺,各大行营无重臣节制,恐怕会误事。”

洪皓看了看蔡易,意味深长地一笑不再作声,任谁都明白,北侍军都指挥并非不能任命,而是某种势力阻挠,朝廷一直就未下定论,宣抚处置司实际代替北侍军都指挥司。

“好了,前方大事还有时间商议,现在渊圣小大王即将入行在,诸位还是快去垂拱殿,”李纲不想再过多议论,直接站起身来道,在他眼中有王秀亲自控制,也未尝不能接受,北帅的任命不可能越过对方,别人和王秀没有两样。

此话,让众人心情沉重,大伙默默起身跟在秦桧、李纲身后一路向垂拱殿而来。

赵炅作为天子,自然在御座上听着众人禀报,朱琏和韩氏端坐帘后,静静地听着众人诉说,当然开头是北方的国事,这可是排在第一的头等大事。

朱琏早就接到王秀的密信,对其意图把握的非常清楚,却只是在听,没有表任何建议。

“王公要伺机决战,并亲自入河北节制各部,也是宣抚处置司的责权,此朝廷关键之战,断不可为些许小事废公务,诸位卿家当对王公策略多给遗补缺才是。”赵炅听完众人诉说,适时地表自己的意见。

尽管,天子的权柄已经大大消弱,不再是有一言决定去留大策,却依旧有着最终决策权,换成另一时空后世的标准说法,那就是改革的不彻底,尚存浓厚的封建制度,绝对是标准的二元君主制,天子除了被分割财权和内外府库,依旧掌控很大的权柄,不过却让政权运行更加健康,最大可能避免了赵佶时代的弊端。

对天子的话众人听的清清楚楚,洪皓眉头微蹙,忍不住道:“陛下,宣抚处置进入河北节制诸军,恐怕和制度相悖。”

蔡易立即接过话茬子,淡淡地道:“洪大人,没听到陛下说关键一战吗?”

“嗯,关键时刻,绝不能有任何的差池,还望陛下明鉴。”沈默自然附和蔡易,支持王秀总揽军政大权。

“朝廷的重点打击对象,还是在兀术的主力,如今各路大军的态势,相信诸位大人都清楚,晚打不如早打。”钟离睿环顾众人,把话题转到具体事务上,又说道:“不惜一切代价,以第一二行营正面北上,虎翼北方行营横断,十一行营东进,三面压缩虏人主力,集中所有力量迫使虏人决战。”

“王文实能有多大把握,能捕捉到虏人主力?”洪皓提出核心问题,你要跟人家决战,那还得看人家跟不跟你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既然战场相当紧张,把他的关注吸引过去。

钟离睿瞥了眼洪皓,淡淡地道:“要是一切顺顺利的话,有七成把握。”

抛开出现不可预料的天时,七成把握几乎肯定能够捕捉到金军主力,话多少有些孟浪,连沈默也非常惊讶,要是能战决固然非常好,能减轻多大的财政压力啊!

洪皓冷冷地一笑,目光如刀子般瞥着钟离睿,沉声道:“这是王大人的断言?”

“大人自然有办法,七成恐怕还要高。”钟离睿怎能不明白洪皓意图,却直接来个将计就计,你不是说七成是王秀说的,那就是我说的,换成王秀的话恐怕更有把握。

从战略上去判断,金军失败成为必然大势,关键在于能否歼灭其主力,这里面就有个关键的猫腻,成败是一回事,能否全歼或重创又是一回事。

“现在,我们不能空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战场的变化是持续的,不断地变化完全可以影响整个时局,王大人的意思就是主动捕捉战机,决不能放任虏人主动撤退。”

最后一句话,说的大家暗自颌,兀术绝不会坐等被包围,要么主动出击要么撤退,宋军主动抓战机是必须的,这是兵家的常识。

“虏人会撤还是主动南下?”秦桧担忧地说了句。

“难道还用再说?”钟离睿对秦桧可没好气,不免鄙视其问的愚蠢,进退战和全在形势,谁又能保证?。

秦桧相当尴尬,他对钟离睿是恨到骨子里,却又无法进行报复,只能咬了牙不再言语。

赵炅觉得火候差不多了,道:“诸位,还有何建策?”

李纲没有被说服,却不想再多说,多年和王秀的合作,他隐隐感到其绝不会孟浪行事,看来真的抓住了机会。

朱琏见众人不再说话,道:“算算大军开拔许久了,官家看办一次大庆,能不能动民间募捐。”

“娘娘说的有道理,商人们赚的钵满盆溢,也应该让他们出钱支持朝廷。”赵炅眼前一亮道,一批批人随着政策富裕起来,商贾和工坊主屡屡诞生,是让他们出点血的时候了。

沈默倒是频频点头,尽管国家正在用兵,他也是震天价地叫穷,财政还没有到调敝程度。反倒是近期随着王卿苧动,众多具有实力的商贾北上,一起去分果果去,带动了民间对战争的热情。

大批的战争债券被抢购,仅仅生在这几天里,皇宋银行大门前,就汇集不下千人排队购买,江宁府不得不派公人维持秩序,到了昨天为止,太府已经收入四百万贯。

四百万贯是何等概念?足以支撑一两场大规模的战役。

秦桧眼珠子一转,高声道:“娘娘说的是,数十万将士用命,朝廷给予鼓舞也是必然。”

“让那些商人捐点钱,也是应该的。”李纲捻须认同,那群铜耗子也该刮下几层铜锈了。

朱琏和韩氏悄悄地商量两句,韩氏认为朝廷鼓舞士民得体,却认为办的太奢华,会引起不好传言。

朱琏深以为然,道:“沈大人,今年度支如何?”

第1540章 廷议琐事

“今岁户部、太府库入各色税赋钱、帛、布、米粮并海外各色收入折钞四亿二千九百二十五万贯,足金五十二万两、银五百三十七万六千两,殿中省库入钱、帛、布、米粮折钞千三百万贯,金十万两、银八十二万两。太府审计院核实,官用、军费、民政支出折钞三亿儿百七十二万贯。”沈默作为主管财政的执政,枯燥的数字信口而来,简直就是如数家珍,不是一般的熟悉。

“看来还不错,还能支撑今年北方使用。”朱琏也挺惊讶的,都说打仗花钱给流水一样,看看国库盈余颇丰,算是放下了心。

沈默嘴角微抽,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外朝固然是颇有盈余,却还要作为储备预防灾荒瘟疫,地主家余粮也不宽裕啊!能省着点用就省着点。

秦桧青了朱琏的话,立即明白意思,献好地道:“娘娘,历年封桩钱,足以应付两年战事。只是王大人不断催促转运,恐怕靡费又要增加许多。”

朱琏暗笑秦桧滑头,不忘先把万一支的责任抛开,先把自己洗的干净,道:“相公主持北伐时中兴大业,既然巳经开打了,纵然付出再大代价也要进行到底,朝廷也不是没钱,既然可以支撑两年,那就办了吧!不要怕花钱,花出去才能挣回来。”

话说的相当有底气,很大部分金银财帛,都是从海外得到了,朝廷的储备颇为丰厚,战争打到三面开战份上,竟然为了更换常平仓粮食,鼓励民间用旧粮酿酒,导致酒价越来越便宜,再看看户部、太府官员哭穷,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你们为国守财那是好的,却不能太吝啬了,有出才有进,天下升平的时候,仓禀的粮食绢帛不能放的太久了,更换的勤快点也无妨,至少还能卖个好价钱。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快到元旦了,此事就请蔡大人主办,为前方将士募捐,就让户部和江宁府操持,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

话说,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半年,在场重臣却觉得朱琏提议决策很不简单,这是要扭转江右民心,让他们知道朝廷并非无钱,更不可能增加他们的负担,至于为前方将士募捐,就是为了稳定民心,你为朝廷出点力,朝廷还好意思加税?

“陛下,渊圣小大王已经到了江北,不知朝廷要以何种礼仪迎接。”秦桧作为相,既然国事说的差不多了,就把赵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