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82部分

权倾大宋-第68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敏低下头掩饰喜色,易县开国候?以他挑动女真贵酋内讧。恐怕不是区区开国县公能打的,恐怕唯有开国郡公了。不过,他也有自知之明,一切都是秉承王秀意图办事,道:“都是先生谋划,我不敢居功。”

王秀知道秦敏兴奋,也能够体谅对方心情,功名利禄人之常情,笑道:“你也该回朝廷了。”

秦敏心下感慨,二十年的生生死死历程,刀口上添血、油锅边跳舞的日子,总算要告一段落了,就是不舍得也得回去,不喜欢行在也必须任职,总不能长年累月在外,何况还有更重要的担子等他。

“机司居功丰伟,却还要加强,以草原、西域和海外三个方向为目标。当然,机司以草原、西域为主,职方司以海外为主。”王秀把想法说出来,又道:“两大衙门,不能没有统一的节制。”

秦敏眼前一亮,心下升起炙热的火焰,王秀分明给他机会,这可是大手笔啊!

“这些日子,你就坐镇开封节制机、职方使臣,最后的决战也快了。”王秀淡淡地笑了,是那么的舒畅自信。

当然,迪古乃并不是傻瓜,他在派出萧裕的同时,也派人安抚兀术,这就是两面三刀把戏,即拉拢王秀又讨好兀术,如果兀术能够支持他就再好不过了,大军退入燕山和大宋行朝讨价还价,其他的事二十年后再说。

如果兀术执意勒王讨贼,那他只能牺牲一部分利益,借王秀的手消灭这个最大的敌人,因为他相信大宋行朝不会对北方苦寒之地有兴趣,至少短期内不会,只要能安稳控制北方局面,他的皇位就能稳定下来,一切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他年依旧可以挥军南下。

现在,撒离喝、阿懒的支持,很容易让四辅军帅归附他。

应该说他是幸运的,换成了战前,由兀术提倡成立的五忒母,有两个在会宁附近,那可是绝对忠诚大金郎主的本族精锐,没有女真郎主的命令,没有任何人能调动。

随着战争的展,五忒母中的一个跟随撒离喝,忒母孛堇仆散菱仁归附了他,三个握在兀术手中,另外一个是预备队,那是裴满家族的中间裴满图鲁虎为忒母孛堇,他对合剌恨之入骨不假,却更狠迪古乃弑君。

当使臣抵达他的营寨,立即被他斩杀并宣告迪古乃弑君犯上,把上万骑拉到宋瓦河南岸,占据了隆州利涉县,这里是金军的中转的辎重地,储备大量的粮草甲仗,利用这些物质摆出决战架势。

但是,他并没有对会宁进攻,因为那是自寻死路,四辅军帅可不是吃素的,而是利用利涉的粮草补给,要求率军南下投靠兀术抗击宋军。

迪古乃没奈何,不要说他的地位还没有稳固,就说裴满图鲁虎有上万本族战士,强悍的战斗力也足以让他三思而后行,一旦打起来必然引起混乱。

只能同意裴满图鲁虎的要求,准许这支精锐部队南下。明知道裴满图鲁虎要投奔兀术,但也只能这样做,只要上京、临潢府路少个隐患,他愿意接受这种代价。

同样,挞懒也接到迪古乃的传信,根据王秀布下的策略,很快有了决断。

他和史浩、陈庆孝商议,率军跟随阿懒火抵达边境,以曾经都元帅的号召力,迅对渤海、契丹各部整合,进入婆路,拿下边地重镇婆城。

不过,宋军并没有越过边境,只是暗中给予挞懒支援,反倒是挞懒派出使团奔赴会宁,遵从迪古乃为大金皇帝,史浩前所未有地默认,简直就是一地狗血。

晋阳,也在何藓几次强攻下死守,金军战死两万余人,不过他们的精锐走脱。

何藓没有浪费时间,西侍军的两个军火北上,拱圣军向东走乐山,直扑真定府井陉县,一个对兀术的半包围圈,已经开始快收口子了。

代州之战是西侍军的独唱,广锐、控鹤二军对战阿里,这场战没的规模和意义却不同凡响。

阿里已经不能再撤,当太原府失守就明白,他必须要守住雁门,不然宋军会进入西京路,乌剌海城防御将彻底瓦解,大金的西线再也没有办法挽救。为了尽可能牵制宋军,给兀术创造时机,做最后挣扎了。

为期两天的会战打的非常激烈,宋军的兵力并不算多,禁军两个军,外加校阅乡军共计五万人。

双方都尽了最大努力,阿里利用天险组织防御,没有一丝的松懈,金军早就是惊弓之乌,面对宋军迅猛的进攻,各寨不断被攻陷,就算是反攻也疲软无力。

第二天黄昏到来前,阿里终于失败了,两万金军全线溃散,大将胡兰战死沙场,他匆忙中不得不北逃金城。

自阿懒、撒离喝拥戴迪古乃后,兀术的日子更加艰难,他对于会宁的新政极保持沉默,但这份沉默并不是归顺,所以不可能得到会宁有力的支援,只能利用手中资源和强大的宋军作战,回旋的余地日益狭小。

军中已经出现厌战情绪和心存观望的苗头,汉军部队和部分契丹部队成建制投降宋军日益增多,准备用现有兵力打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

此时,王秀正式宣布北上。

第1551章 文武意见冲突1

一直以来沉稳的岳飞沉不住气了,永宁镇的失守,也让兀术无法等闲视之,活女率军不断反扑,实施了几次中等规模反击,双方互有胜败,谁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天籁『小说

当然,迪古乃没有坐视宋军迅猛展,他初步稳定上京、临潢府路东北部,竟然和挞懒达成协议,形成了奇怪的联盟。

挞懒竟然很认真地答应,名义上归顺了迪古乃,名正言顺占据了婆路部分军州,甚至想辽阳府渗透,占据了几个县城,大宋禁军不再越过边境。

迪古乃有了大宋行朝的配合,初步了东部和南部的局势,立即宣召前方将帅退守大定和大兴,凡不尊诏旨按谋逆论处,绝对是针对兀术而来。

在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金军高层再次生分化,阿里几经犹豫,还是遵照迪古乃的诏谕,率残部退出河东路。

对迪古乃**裸的威胁,兀术并没有退让,他手中仍然握有金国大半兵力,尤其是精锐女真族部队,还有几个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控制权,显而易见他还有相与的份量。

他的沉默让迪古乃也毫无办法,毕竟人家有兵有钱,要不是阿懒、撒离喝的效忠,还有大宋行朝约束乞颜、克烈的进攻,临潢府路可能就是一片糜烂。

何况,兀术在河北、燕山奋战,能够消弱宋军的攻势,要是真把王秀打痛了,对于今后的盟好也有很大好处,所以才没有对兀术下狠手,甚至没有为难辽阳、大定守臣的向背。

面大好的局势,岳飞再也沉不住气了,极力主张采取攻势,宗良却坚持稳步北上,等待王秀的军令。

两人的意见始终不和,岳飞直接和宗良生冲撞,他忍不住心头怒火,厉声道:“宣抚判官,如今大势对我极为有利,虏人主力就在前方,已经是穷途末路,但须一鼓作气就能毕其功于一役,还要犹豫作甚。”

实在没办法,如果没有宣抚判官监督诸军,他根本就不用那么憋屈,实在不明白朝廷为何让文人监军,这些人压过就不动军旅,只能耽误可以利用的战机。

徐庆也是持进攻主张,毕竟大好形势,放弃了太可惜,尤其对方有了北退的趋势,要不痛打落水狗那才叫怪。

宗良岂能不体谅岳飞求战心情,他何尝不想一鼓作气,王秀主张的战略明确指出,不能贪一时便宜,导致行朝总体战略的缺失,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决不能主导政治走向。

现在,还不是打歼灭战的时候。

徐庆在岳飞开口,眼看宗良迟疑不决看,认为是文官的优柔寡断,万一兀术牺牲部分,主力退守燕山固守,凭借险要的地形,骨头就难啃多了当下高声道:“大人,两大行营每日糜费数万金不说,万一兀术向燕山逃遁,在险峻之处组织关防,朝廷大军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末将认为,不能再等十一行营消息,我们应该立即出击,还有极大胜算,就看大人选择了。”

王贵的目光热切,他是坚决主张进攻的,却被徐庆夺了话,只能看着宗良,希望对方答应。

按照宣抚处置司的条例,宣抚处置副使、宣抚处置判官自成体系,有战略上的决策权,没有宗良的决断,岳飞也不能做出全线进攻的决策,这就是文官治军的原则,绝不可以逾越的底线。

“诸位心情我可以理解,只是征战非简单地交兵,还要考虑天下大势,不能图一时之快,对整个大策产生不利影响。”宗良摇了摇头,依旧是坚持王秀的战略。

徐庆不鸟什么天下大势,他做为北侍军副都参军,就是主管作战,怎样歼灭敌人是他先考虑,天下大势是两府的鸟事,当下道:“末将不懂天下大势,只知道如今形势对朝廷有利,不果断抓住,恐怕会失去良机。”

对面徐庆的咄咄逼人,宗良大为不悦,他是宣抚处置判官,是天子任命的节臣,区区侍军司副都指挥和副都参军敢质疑他,还真哔了狗了,当下生硬地道:“禁军征战维系邦国万载,策出两府庙算,岂能是贪图些许小利,就算兀术退却,我们也是紧紧尾随。”

他的言辞相当生硬,相对于历来不温不火,待人宽厚的形象,连岳飞也为之侧目。

好在王贵比较维护体面,生怕岳飞恼羞成怒,闹出不好收拾的场面,连忙道:“宗大人谅解,我等武人求战,也是为了家国,并非图个人私利。”

宗良听着舒坦,露出宽慰的微笑,王贵作为军中重要大将,能够体谅他的心情,他自然记下这份心意,温声道:“太尉过谦,此战正如王相公所料,干系天下格局,虏人必须要削弱,却还有强悍潜在对手,岳太尉说呢?”

对于侍军司以下将帅,甚至行营级别大将来说,草原绝对是模糊话题,很多人私下讨论,都认为草原历来是行朝大敌,却没有更好的应对策略。

只有侍军司之上的大帅,还有那些顶层的都参军才知道,朝廷对草原各部早就谋划,而且还是大手笔,乞颜、克烈部就有行军参军协助作战,岳飞作为大帅是知道部分的。

面对宗良的质问,岳飞无法保持沉默,从开始他持稳健策略,就是因为遵从王秀的战略,却因为怕兀术撤退,才打永宁而不是乐寿,就在于直接威胁河间县,动摇金军整个防御体系,让对方不得不出兵反击,显然目的达到。

不过,反作用是明显的,随着金军的不断反扑,宋军占领永宁是有点过火,直接让金军主力侧翼,暴露在第一行营利刃下,要是再奉行稳步推进战术,恐怕会被凶猛反补的金军摧毁,主动进攻寻求决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以他掌握的力量来看,绝对有和兀术叫板的可能。

宗良显然看穿他的用心,不得不道:“如今态势,我们要不采取进取手段,恐怕会丢弃河间占领据点,很有可能虏人乘胜追击,对我两大行营进行分割。”

第1552章 文武意见冲突2

这可是一记重拳,直接让宗良不自在,要是真顶不住金军反击,丢弃河间府南部还能忍受,要是被活女打下南皮,把第一、二行营分割,将是一场溃败性的灾难,真会影响整个战局,导致行朝北伐大业的失败。

他不免有几分心虚,沉声道:“还没到那种程度,南皮是我们的辎重要地,虏人不会主动碰硬地。”

“他们有六万骑,什么事干不出来。”徐庆生硬地道。

六万骑放在平原上,那就是铺天盖地,让人魂都丢了的壮阔景象,几乎没有任何能阻挡的东西。

岳飞瞥了眼徐庆,又看宗良有些惨白的脸色,不悦地道:“不得对宣抚判官无礼。”

徐庆咂咂嘴一脸的寒霜,王贵把话接过来,道:“大人,第二行营主力在南大树西,很难对第一行营支援。”

别看宗良是文官,长期跟随王秀征战,军事素质还是有的,立即就蛋疼了。要是稳妥地拿下乐寿,不引起金军的强力反弹,第一行营还能缩短百里战线,就有了雄厚本钱抗击。

现在,金军已然加强乐寿,要是永宁失守的话,第二行营将被强大的马军牵制,无法全力东调,只能让第一行营应付反击,宋军就是去了合力,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

要是先拿下乐寿,战略姿态会非常稳固,金军敢反击乐寿的话,第二行营主战,第一行营为增援,还能做出进攻永宁的姿态,让金军投鼠忌器,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有何良策?”他看到了已经形成的弊端,不得不求解。

“还有何良策,只能积极进取,拿下河间县,我们两路大军就能彻底联合。”徐庆很不高兴地道。

岳飞拈须不语,攻取永宁就是他的小伎俩,你不是不让打,十一行营取得真定决定性胜利,拱圣军也开始东进,再不火北上,兀术就有可能跑了,他这是看准机会,迫使宗良乃至王秀同意他火北上。

现在,危险和机遇同时存在,他的意愿是勇往直前抢夺机遇,硬生生杀出一条道路。

“那就让相公来决断,在此期间必须要守住永宁,第一行营不需一切代价,第二行营也要延缓行动,建立东进的通道。”宗良非常厌恶徐庆态度,他只是没有战场指挥能力,并不代表看不透,既然你玩伎俩,那我也跟你玩玩。

“在没有十一行营的支援下,我们能否击溃虏人?虏人惊疑不定和一触而去,孰轻孰重?”

岳飞无言以对,丞相长史真心不好对付,第一、二行营多是步军部队,只有骁骑军为马军,要真和金军硬碰硬,最多是顶住或是击溃对方,绝不会形成歼灭战,不得不承认道:“宣抚判官言之有理,只是如今不得不战。”

宗良心头顿时生出怒火,造成今天局面的是你,就是挟大势迫使朝廷不得不提前决战,如此行径是触碰朝廷底线,要不是眼看大战在即,他真的会下令都虞侯拿人。

王贵眼看宗良脸色变幻不定,眼珠子一转道:“大人,此战非同小可,所幸我们的行军很慢,伤病救治及时。”

话题是战场的后勤保障,也是宗良非常重视的,自从西北战事以来,朝廷就针对暴露的弊端,进行了一系列变动,使前方部队的生存得到很大改善,他作为王秀身边执行人,自然是非常重视,平时没事就盯着辎重勤务。

对王贵的话深以为然,很多吏士都被成功救治,甚至连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