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85部分

权倾大宋-第685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为,更是无可奈何的举措。

五百余骑如五百条猛虎,毫无惧色地对金军马队动进攻,战斗即将打响的那瞬间,场面尤为壮烈。

高升几乎不敢相信,区区数百人竟敢对他进攻,立即分兵反击,要把这支胆大妄为的部队歼灭。当然,他还得到军情,一支数千人的宋军部队,正在缓缓地尾随而来,才决定留下部分兵马解决问题。

石庆奉命率军镇压,他很看不上这支部队,反倒把注意力集中在步军身上,轻敌下派出的猛安千余人,连战斗队形也没展开,仍然是行军的队列,阿里喜也没有后置,依然跟随主力前进,这个是战场上的大忌讳。

每次进入战场,阿里喜都要单独列寨,为战斗部队提供必要的支援,混在一起很难让正兵展开。

正是这种托大,让他们吃了苦头,迎面三百骑旋风般地杀来,二百骑侧翼迂回,把他们打糟了。

杨再兴当先冲入金军马队,一把镔铁大枪舞的虎虎生风,遇者无不惨叫落马,一人一骑直透深入,如虎入羊群,几乎如无人之境。

主将如此骁勇善战,麾下将士哪个不奋勇异常,当他们动进攻那刻,都明白九死一生,无不拿出生平本事来格斗,金军被冲击的人仰马翻,转眼间就有数十人被杀。

当马队冲击到相当纵深,冲击力逐渐磨平时,真正的战斗才到来,宋军并非轻骑而是披重甲,面对上千金军的左右围困,依旧保持着战斗队形,竟然不落下风,外为还有两百骑游斗,以弓弩不断造成金军的骚乱。

石庆大为惊怒,自从仼人山溃败,再次遭到羞辱,竟然被人家几百人打的抬不起头,对方还能保持队形,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严令各部定要战决,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

在他的严令下,金军各谋克轮流上阵,当他们压力剧增,宋军的伤亡开始上升。

尽管,这群剽悍的京东大汉装备精良的铁甲,有犀利的兵仗,是一支战斗力令人生畏的马军。

但是,他们人数毕竟是太少了,刚才只是打了金军措手不及,利用了对方没有展开的机会,又有阿里喜混杂,凭着一腔热血冲杀,时间长了在金军兵力优势不断挥,宋军人数少的劣势暴露无遗,你就是再骁勇,杀了一个两个甚至七个八个又有何用?

石庆的部队足足有三千,就算主要要对付正开来的步军部队,却可以凭借机动性不断调兵,这就是马军的优势,人家比你快。

杨再兴左右冲杀,死在他枪下的金军不知有多少,他只知道迎面就刺,左右就扫,把身旁的敌人挑下马去就行了,别的他也问不了许多,身上已经有两处枪伤却浑然不觉。

这支小部队左右冲突,如惊涛骇浪上的一叶扁舟,不断地被狂奋的浪潮所淹没,又倔强地冲出即将覆亡的瞬间。

但是,他们实在是太单薄了,战死一个人就少一份力量,注定了没有任何援军来营救他们,当然即使是有援军到达,能不能杀透重围还是两说。

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杨再兴身旁的人剩余不到了百人,已经被限制在一个不大的地域,想冲出去已经不可能,金军在四面都以弓驽射杀敢于靠近的宋军,战斗似乎进入了尾声。

第1558章 壮哉杨郎

仗打成这样,对于石庆来说绝对是耻辱,几百人就公然叫板,一个猛安竟然吃不下去,双目几乎要冒出火来了,他立即又调了一个猛安,誓要灭掉这支部队,否则就解甲归田。

杨再兴的压力是增大了,正面步军军阵压力减少,能够相互配合缓缓推进,逐渐向观津城方向前进。

此时,王秀和徐中率千骑出城,观望着远处的战场,他显然观看了这场悲壮而华丽的绝地冲锋,这场几乎看不到宋军身影的战斗,实实在在生在他眼前。

“大人,我们如何是好?”徐中双目流淌战意,几乎耐不住要冲下去的杀机。

“是杨再兴的队伍,他的步军军阵正在开来,这是我们最需要的。”王秀答非所问,隐隐透出并不在意杨再兴的马军,反倒是对步军很有兴趣。

诚然,马军战斗力很强却太少了,他又不缺少马军,宣抚处置司的备身卫队,几乎全部是马军精锐。

几千步军对防守观津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就地驻扎牵制金军,也能形成战场上的优势,没有希望做到的事情,他绝不去考虑,至少他不会以千骑和高升硬碰硬。

当他再次眺望战场,看到金军几路纵队正在开来,冷冷地道:“派遣几名将校持我符节,要步军以辎重车为屏障就地驻扎,不要再冒险开进,等待战场机会。”

徐中明白王秀意思,面对优势的金军马队,几千步军不太可能进入观津,只能在外面设立营寨,牵制金军的兵力,这是挥优势。不要小看几千步军,有了轻型辎重车的拦截,只要箭矢粮草充足,有观津城作为犄角,完全可以坚守下去。“以队为单位,来回骚扰虏人,尽可能争取时间。”王秀再次眺望战场,无奈地道:“我能做的只有这些,希望能破围出来。”

战斗时间太长了,纵然杨再兴武艺高强,气力精神充沛,也有消耗殆尽的时候,当马军持弓下马,他已经感到气力不支了,只能咬紧牙关纵马左右冲突,竭尽全力多杀几个敌人。

一名金军谋克,会同两名将校从三个方向杀来,此时杨再兴身边没有几个人了,他抱着战死的决心迎战三名金将。

正是和谋克双马交错间,还没有让人看清楚什么回事,他大喝声中手中大枪一抖,那谋克应声落马,连反击的机会也没有。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转枪,就刺向奔到面前的将校,瞬间就挑飞百户手中的狼牙棒,跟着枪尖就刺入胸膛。

又一声大吼声中,一杆大枪上挑,把第三名将校整个人挑到了半空,生生地抛了出去。

一连贯地动作一气何成,连杀三人,如此勇猛的路数,让周围金军士卒大惊失色,斗志瞬间崩溃,再也不敢和他搏斗。

一名想要趁火打劫的骑兵,正要策马回转逃命,却被大枪横扫砍中脖颈,随着颈动脉被锋利地刃尖划断,汹涌而出的鲜血喷出一二尺之远,一个人徒然倒落马下。

周围再也无人上前,只能用弓箭不断射击,杨再兴身边再也无随行将士,孤身一人一马在人群中穿梭,不断制造出点点的血光,他浑身上下也钉满了箭矢,好在身上甲胃精良,箭头仅仅刺在皮肉内,受创并不是致命,他还能够勉强支撑。不过,随着血流的过多,气力也逐新消耗殆尽,意识逐渐模糊,要不是凭借着一口气支撑,他早就无法再坚持了。

石庆再也无法忍受,他派出最精锐的弓弩手,手持神臂弓对纵马冲杀的杨再兴袭杀。

杨再兴拼死冲杀,身体已经对外界迟钝,冷不防致命的一箭射来,毫无防范更无法躲避,被射中脖领,一腔热血顾时飞溅而出。

当中箭的那一瞬间,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摸他的脖颈,却哪里还有力气堵住泉喷的鲜血,眼前的景象渐渐地模糊了,竭尽全力策马狂奔,再杀一个人。

整个战场是混乱的,宋军不断以小队骚扰金军,让高升非常恼怒,而且石庆为了对付杨再兴,竟然动用两个猛安,造成阻拦步军的部队严重不足。

当王秀的命令抵达,宋军就在观津十八里处扎下营寨,轻型辎重车环绕,强弩四面设防,不是轻易能攻克所在,也让金军陷入两面受敌境地。

王德和牛皋也得到了官塘,他们个个大惊失色,再也不保留力量,集结全军力量,连辎重营也上阵了,疯的对合鲁索反击,打的金军苦不堪言,合鲁索不断催促高升加快行动。

王秀已经回到城中,他站在城头观望铺天盖地的金军,心中也是颇为沉重,缓缓地道:“各部撤回来了?”

“除了一队去了城外营寨,其他人都回来了,阵亡三十二人。”徐中镇定地道。

王秀点了点头,道:“看虏人规模有六千人之上,这就是说他们应该有万余人,应该没有多少攻城器械,有了城外的那支步军,我们只要坚守就可以了。”

“大人,杨中举可能已经战没。”徐中嗓音很低沉,杨再兴是军中勇将,那是英雄惜英雄,心下尤为的凄凉。

“意料之中,哪怕没有小商河,宿命还是。。。。。。”王秀轻轻低吟,最终没有说下去。

另一时空历史,杨再兴三百骑战两千金军,最终在小商河战没,看来今天依旧是宿命,逃不过战死的结局,死得其所,壮哉杨郎。他有机会去营救,却没有去做,并非是他避战或是怕事,而是面对金军不断压迫,实在不能把精锐陷入城外混战。

如果,他真的投入兵马营救,八成之上是人就不出来,自己就被高升围困在城外,结局会是全军覆没。

“大人,城头风寒,还是下去歇息,一时半会不会攻城。”徐中见王秀脸色凄凉,他又何尝好受。

王秀的确是感到疲倦了,昨夜几乎没有合眼,眼皮子一个劲地打架,也就顺水推舟地道:“让大家都休息好,下面的战斗会很艰苦的。”

第一五五二章 岳飞的妥协

第二行营都统制刘錡也得知王秀被困,他是相当的恼怒,没想到金军明着进攻南皮,妄图分割第一、二行营是假的,实际上是为了创造战机,为袭击王秀而来。

现在倒是好了,他手中可用兵力只有王德、牛皋,刘正彦的振武军东调,还要留有备征军和一个上旅防备乐寿,实在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是在尴尬的境地,他也没有浪费时间,亲临前线指挥两个军反击,又抽调校阅乡军万余人火速南下,能做的只有这些,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此时,以观津为中心,乐寿、南皮为两个支撑点,南北双方进行主力的接触,大有爆发决战的可能。

王秀被围困,河北战场前方最高指挥官,显然成就岳飞,宗良作为最高文官,坚持宣抚处置司的决策,竭力避免主力决战,他们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岳飞敏锐地捕捉到战机,决然道:“兀术剑指南皮实在观津,这是我们的好机会,立即以南皮为支撑点,趁着他们主力投入观津,调动四个军反击,必然能一鼓作气败活女。”

不可否认,他的观点很有创意性,更有实战的可操作性,金军声东击西看是诡异,其实也把兵力分散,只要宋军坚持牺牲部分,完全能集结主力正战,把金军分割为三大块,哪怕无法歼灭对方,也有希望给对方重创。

宗良的目光冰冷,如果目光可以杀人的话,岳飞不知要死多少次,完全把王秀当成诱饵,甚至是牺牲品,借着牵制合鲁索、高升重兵,全力向北迎战活女,就算打赢了又能怎样?王秀绝地必死无疑。

他咬了咬牙,厉声道:“太尉,大人困守孤城,难道太尉不去营救,反而借机北上贪功,让大人凭借区区两个军支撑,难道朝廷会坐视不理?”

话说的相当尖锐,直白地指出岳飞有篡权之心,并隐晦地指出岳飞不要做太出格的事情。

岳飞脸颊突然变色,他内心深处不愿文官节制,甚至不愿武官凌驾他之上,王秀亲临前方节制诸军,已经令他感到非常不快,每每都有排斥的念头。

但是,天地良心所在,他并没有置王秀于不顾的念头,根据不断传来的官塘,金军看是兵力浩大,实际大多集中在合鲁索手里,突入观津的不足万人。

王秀拒城而守,外面又有数千禁军列寨支援,短期内根本不会有失陷的危险,相反拖住了金军半数以上主力,坚守下去不是太大的问题。

既然,兀术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想要力图扭转战局,他何不将计就计,以观津为稳固的中心,在外线发动一场大规模反击,至少能重创活女,死死咬住金军迫使兀术决战。王秀的安危很重要,相对整个家国的大势,那就轻了许多,哪怕是无法救出,也算为国尽忠。

他深深吸了口气,决然道:“原计划出兵不便,我将亲率大军北上,必须要击溃活女。”

宗良咬了咬牙,实际他也明白,岳飞的作战计划正确,兀术两线突击的目的,就是要搞乱宋军战线。

如果,宋军全力救援王秀,南皮恐怕会失守,两大行营会被斩断联系,第一行营就要向海边或运河收缩,第二行营将成为主力,团结在王秀身边,独立对抗兀术的反击。

如此,可以说宋军最大的军事集团,被金军所瓦解,就算十一行营达到了作战目的,也无法对金军构成致命威胁。要是确保整个战场不陷入被动,只能果断地集中兵力迎战,真正击退金军,才有可能稳定整个战局,说句实在话,要是排除观津被围困的因素,岳飞执行的军事行动,才是最原版的王秀策略。

王秀的策略无非是集中,分化北方势力只是比较现实的策略,也是最适合大宋行朝发展的。不过,要是能够抓住机会歼灭金军主力,绝对不会有丝毫的客气。

“太尉,再犹豫恐怕会失去战机。”徐庆见岳飞和宗良相持不下,果断地递了句话。

“如果太尉反击,能有几分胜算?”宗良敏锐抓住关键,只有迅速击败活女,才能让王秀尽早脱险,也就是说第一行营是关键所在。

岳飞没有任何犹豫,朗声道:“不能限定时间,一切要看战场变化,我要尽可能集结力量。”

宗良陷入沉默,第一行营三个军,加上靠近的振武军,禁军兵力达到六万余,单方向上应该说略占优势。只是,金军活女部主力多是马军,宋军虽依靠轻型辎重车列阵,也有一支齐装满员的马军,却形成不了绝对优势,还要在西线进行作战,叹了口气道:“把后方两万乡军拉上来。”

“地域有限,粮草也不足以支撑,让他们分成几路护卫粮草,向第二行营供给粮草。”岳飞明白宗良做了最大妥协,既然人家做出了妥协,自已也顺着坡下来,毕竟宣抚处置判官,有着单独上奏的权力。

话说,并不是说你兵多就能占优势,战场的空间就那么大,投入的兵力是有限的,就算你分层次投入,有可能前方打的热火,后方在十几里外看热闹,要是超出预备兵力的极限,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正常情况下十万人每日用度万金,要是打仗的话,可就不是这个数字了。万金并非简单的钱财,而是要换成粮草、柴炭、草料、饮水、甲仗等等,外加上辎重转运部队的分层次供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