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692部分

权倾大宋-第692部分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长昇也不赞成拿下燕山,当然,虎翼北方行营也不具备独立拿下燕山力量,还是需要打通和主力联系,协调步伐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行了,三哥,想的太远不现实,先看看如何拿下渔阳,这可是重镇啊!”张过掂量着机速司所绘制地图,上面赫然有渔阳的城防图,还非常地详细。

李长昇显然是知道的,渔阳绝对是关键,拿不下来的话,根本不要奢谈兵抵燕山,他看也没看城防图,道:“渔阳守军并不算多,几千人而已,关键他的地形不利我,要是师老城下就不妥了。”

渔阳,自汉唐就是重镇,一直作为北方抵挡蛮族据点经营,唐代又是卢龙节度使治地,契丹人也把渔阳作为幽州的后方,在城池防御上没有半点松懈,造成他们今天的不悦。

怎么回事?缘由渔阳城太坚固,就算守军不多,他们也可以组织居民防御,想要拿下城池要付出很大代价,他并不主张进攻坚城,白白地消耗力量,问道:“你非得要强攻?”

“不拿下渔阳,我们东进不安心,那么多的签军,也要好好消耗,不能让他们出乱子。”张过很干脆地道,用心却是充满了狠辣,根本没把那些降兵当人看。

李长昇点了点头,渔阳不拿在手中,他们贸然进攻通州,会被牵扯很大的精力,万一对方击败围困兵马,后果就不堪设想,有可能导致虎翼北方行营退回宗州,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精锐围困,凭借那些人心不稳的签军,不能让人放心,这些人在困境中随时能够反击。

既然不能让人放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或弱化,那就好办了,无外乎在战争中不断消耗,攻坚战无疑是最好手段,近两万人不断低消耗,绝对能消弱城池的防御,也能让这群签军物有所值。

不能不说,在他们这些高等都校眼中,人命真的就是数字,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工具,尤其是那些俘虏。

“三哥,你看渔阳的城防,历来都是重视北方,哪怕契丹人增加南壁堡垒,也是极其有限,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张过指着城防图,凝重地道:“吸引他们出战不太可能,我决定实施强攻。。。。。。”

正说着没完,李长昇不悦地道:“强攻,不要说时间问题,这点人根本不够消耗的。再说,渔阳是南北重要道路,不少粮队都在此歇息,他们的粮草储备非常丰厚。”

有粮草才能坚守,贸然进攻粮食充足的大城,并非兵家之道。

“呵呵,我又岂能不明白,强攻自然是一定的,不拿下燕山可以,要不占了渔阳,我们不可能在通州伸缩自如。”

张过看了眼李长昇,目光又转到城防图上,道:“前唐五季时代修筑城垣很完善,可以说是攻防兼备,还真不是太好打。契丹人就不成了,他们重视是不假,却仅把渔阳作为屯兵所在,并没有对破败的壁垒进行完善,有些甚至为了驻扎兵马方便,拆除了部分防御壁垒,这就是机会。”

这些都是机速使臣提供的军情,契丹人重视渔阳不假,却当做屯兵场所,并不认为大宋能打到渔阳。

城池防御是定期维修,但某些关键防御设施,在修建军营是被拆除作为物料使用,那些战防器械更是十不存一二,导致看是依旧雄壮大城,实际是漏洞百出,要是能突然袭击其弱点,很有可能事倍功半。

李长昇疲惫地捏了捏鼻子,无奈地道:“虽说有军情支撑,他们临战必然加固城防,有老底子在啊!”

第一五六八章 饥荒瘟疫严峻

张过点了点头没有否认,各地城池防御都有图纸,哪个地方是什么,该配备何种战防器械,都明显地标地标记上,守军按照图纸仓促间临时修筑,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过,他显得信心十足地道:“三哥,就算他临时增设了,我也有信心攻破。”

“哦,看来你是胸有成竹?”李长昇了解张过,这厮说是张狂,却对战场把握到位,没有经过周密的算计,绝不会说那些狂话,看样子有了至少八成胜算。

“还需要三哥的配合才行。”张过阴险地笑了。

“我,呵呵,说来听听。”李长昇被勾起兴趣,这厮打仗一向有刁钻套路。

“佯攻通州,实取渔阳。”张过惜字如金地道。

对于李长昇来说,并不难以理解,三河是通往燕山府的主要通道,当年郭药师的常胜军曾和金军在此交战,那时常胜军集天下财货供应,军容相当的整肃,以至于粘罕、斡离不等人相顾失色,认为常胜军不可战胜,金军差点就撤兵了。

没想到花架子就是花架子,郭药师首鼠两端,导致了常胜军的临战投降,本人荣辱就不用说了,三河的失守造成燕山府门户大开,可以说夺取了三河,就建立进攻燕山府,也就是大兴府的阵地。

如果,大军佯攻三河的话,吸引城内守军出战,完全可以在野战中歼灭其主力,只是计策比较老套,不知对方能否会咬钩,心动下道:“你有把握调动对方。”

“有你配合的话,七成把握。”张过玩味地道。

李长昇沉吟良久,显然在权衡厉害,张过也没有打扰,自己斟了杯茶水品尝,等待对方的同意,他非常有有信心,哪怕把其当成了棋子利用。

“我来总全军,你来策应。”李长昇下了决心道,大好机会不去争取,那他可就真傻了。

“噗嗤。”张过刚吃一口茶,差点就吐了出来,连连咳了几声,噎的自己直翻白眼,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种无耻的家伙,你好歹来个待价而沽,这会直接霸王硬上弓。

“怎么,很可笑?”李长昇见状,心中颇为恼怒,好不容易开口争取,竟然被张过耻笑,里子面子都没了。

“不、不,三哥这话说的,我只是不小心呛着了。”张过放下杯子连连摆手,笑道:“三哥说怎样都成,反正你是船队都统制,名义上统辖北方行营。”

话说,李长昇还是老脸通红,什么叫名义上?北方海船队统辖虎翼北方行营,那是在登陆战才有的,现在是陆上作战,北方行营打通和主力联系,就自动归宣抚制置司和北侍军节制,这话说的相当损人。

话又说回来了,为了面子问题提出总全军,实际同意以自己为饵,张过自然心知肚明,面子而已,他是现实主义者,只要能打胜仗,你总全军就是,当下又笑道:“三哥,夺取渔阳还要快,咱们好去三河。”

占据三河才真正掌握主动,李长昇是非常明白,当下也不去磨叽,很干脆地道:“你打算怎样干?”

“我率第一军东去,第一旅镇在帮军店东,做出支援第一军的架势,你在城南设置行辕,以部分禁军督签军攻城,不出三天他们必然出城反击。”张过信誓旦旦地道。

“你把主力都带走了,这仗可真的很玄乎。”李长昇撇撇嘴,不以为然地笑了,这招果然有点料,让守军认为主力不在,是有可能出城打击牵制部队。

“不然,城内虏人怎能出来捡便宜?”张过嘿嘿地奸笑。

“有你的刁嘴,准备去吧!”李长昇占了大便宜,危险点就危险点,没有大不了的,那些签军死光了,只要能拿下渔阳,绝对是物有所值。

正当李长昇、张过定策时,河北的瘟疫蔓延,宇文逸作为都转运使,真是忙晕了头,按照他的话说,那是比谋划草原各部族还要累人,里里外外都需要照顾,都转运使简直不是人当的官。

此时,王秀的行辕也到了莫州长丰镇,对宇文逸再次发来的官塘,他也看到了严重性,却因大战在前不能分心,只能让其竭尽所能安抚。同时,严令沿河各军州把守渡口,决不允许灾民渡河向南,以免瘟疫扩散。

虽然,相对于家国大事来说,河北民众的生命轻如鸿毛,却不能不善加安抚,想要安抚别出乱子,粮食就是头等大事。

自古战乱缺粮,河北来回征战,壮丁多被签发从军,妇人被迫下地耕田,战乱地区连妇人都被抢掠。从偏师出征到决战的时间,河北几乎没有产粮食,战争的折磨让瘟疫蔓延,人口大量的死亡,以至于白骨相望,百姓纷纷逃离家乡,希望能远离战火吃口热乎饭。

王秀自然知道河北饥荒疫病危害,尽管他做出了决断,却更知道其中的危害性,搞不好真的会种下仇恨种子,让河北和朝廷离心离德。

这种仇恨是看不到的,却能通过思想文化来体现,产生地方抗拒中央的民粹,让朝廷统治长期得不到稳定。

放粮是最好的办法,他真的也在做了,可惜要保障几十万大军的供应,近二百万民夫,数十万匹牛马全力以赴,仅能勉强保证各路大军的供应。

不仅将士要吃饭,战时的伙食供应标准也很高,这是王秀规定的,前方的吏士每天必须有肉吃,还需要热水沐浴,这就增添了后勤的压力。

“先生,河北疫病和饥荒,的确不能轻视,搞不好要出大乱子的。”宗良对内政比较关心,他敏锐地察觉不对,要是河北的饥荒和战乱处理不好,恐怕会出影响长远的动荡,决不能等闲视之。

“河北那么多郡县,粮草补给数目太大,军中肯定承受不了。”虞允文的态度很明确,一切着眼军事,竭尽全力歼灭兀术,其它都得给我让步,沉声道:“现在不到春耕,留守的家中多有些粮食,他们能坚持下去。”

第一五六九章 生民和边事同重

“战事不可避免伤害生民,我们却要去尽可能挽回,决不能因小失大。”宗良很不同意虞允文观点,昨天就说过,饥民用少许米粮,加上树皮研磨熬粥,让他极为愤慨,三十里外就是禁军粮草转运点,莫大的讽刺啊!

“兀术正在撤退,我军正四面合围,辎重压力那么大,岂能为了些许事,造成前方的不稳定。”虞允文很愤怒,宗良也是历任军州大路的重臣,为何目光如此短浅?一战可定乾坤,旁枝末节随着时间流逝,必然会化为历史尘埃,就算稍有瑕疵也无碍大局。

民众生死固然是大事,却不能和灭强敌复失地相提并论,为何宗良就看不到?

“虏人早就是秋后寒蝉,河北生民苦于战乱,嗷嗷待哺,朝廷怎能图一时全功,种下无边怨恨。”宗良气愤地道,他也很不理解虞允文,为何看不明白天下大势已定,就算晚些女真也必然败退,何必争一时长短,坏了河北民心。

不顾百姓生死,会造成很多的暴乱,又直接增加战后的负担,此时赈灾灭瘟,要比彻底爆发代价小的多。

王秀嘴角上翘,虞允文从家国大势角度看问题,自然是不让女真人有喘息之机,完全是大势下一切服从国策,可以说是上策的选择。

宗良考虑的比较全面,侧重于朝廷统治的稳定,作为上位者并非全然怜惜生民,而是两害取其轻,在全面取得优势的情况下,消除对内政有着长远影响的流民问题,减轻民间对朝廷的愤恨。

很显然,宗良的主张是稳健有远见的,虞允文还不算太成熟。不过,他自己考虑问题,也暂时偏向边事国策,对饥荒瘟疫并不太在意,随着问题的不断扩大,倒是让他有了别样考虑,慢悠悠地道:“放任流民扩散,终究不是办法。”

虞允文诧异地看了眼王秀,有感态度的变化,不由地道:“大人,当下大好机会,绝不应该错过,朝野上下因齐心协力,不能让旁枝末节坏了大事。”

王秀又深以为然,却逐渐偏向中和他们建议,淡淡地道:“可以分出几万民夫,调运沿河的粮草,至少用加肉盐的米粥赈灾,还可以调派些医官给药。至于前方军务,可以酌情退下些非战斗部队,逐步压缩战场。”

压缩战场固然是逼迫金军鱼死网破,却也有减少人力投入的作用,一定区域内排兵布阵有最大限度,超过这个极限,不仅形成不了战斗力,反而会增加协调指挥困难,造成各部队的混乱,被敌人有机可乘。

当下不可能有无线电通讯,也没有有线通讯,只能依靠急脚子和五方旗、狼烟通讯,能够掌控万余人征战,那就是经验丰富的大将,行营都统制无不是大将中的精英,能节制十万大军的人,朝廷诸将中还真不多。

原因无它,就在于无法协调各部行止。

就像另一时空的伊拉克上空的制空,制空战斗机最多只能达到三十六架,不可能再多了,否则在空域内要防备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友军,防止飞机碰撞。

虽然,压缩战场不利宋军优势兵力,却也不是全然一无是处,至少宋军有技术上的优势,又能限制金军马军的大迂回,何况限制兵力投入不代表不能投入,宋军庞大的行营可以在战场边缘待命,作为随时补充的预备队。

宗良恨恨瞪了眼虞允文,朗声道:“先生,前方是重要,河北饥荒瘟疫更加重要,大河太长,防备的再严也不可能都堵上,万一蔓延到河南各路,如何是好?”

王秀看了眼宗良,心下升起些许念头,别看宗良处理军务不算高明,连岳飞的小手段也无法制止,民事庶务上确有两把刷子,至少不会像哪些精英士人,明里表里都以大策为先,无论出发点是怎样,至少其能够考虑到生民。

短暂的沉吟,缓缓地道:“大哥,由你来负责河北饥荒和疫病,一切都以先稳住为上,我分出五万民夫,五千乡军给你,不够的话,你只能自己想办法,朝廷已经无力了。”

“多谢先生。”宗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知道边事非常重要,内政同样很重要,自己的份量自己明白,五万五千人不算少了。

虞允文看了眼宗良,瞬间领会王秀意思,也不再纠结得失,他和宗良发生意见冲突,没有私利全为公事,既然宗良能不动用大量资源条件下处理内政,他也没有必要争执。

他果断地放开饥荒和瘟疫问题,话题一转道:“大人,既然要压缩在场,却不知要怎样?恐怕云骑军不够。”

“自然不够,我已经传令龙骑军加快行程,务必在三日内赶到,消耗是大点,却能够让我们和虏人马军抗衡,死死咬住他们。”王秀很有信心地道。

不能不说,你配备的技术兵器越多,行军打仗时耗损就越大,马军就不用多说,战马长途奔波肯定有损耗,这是毋庸置疑的,五万马军就需要二三十万战马供应。

就拿十一行营车兵来说,他看到了封元的官塘,两个军征战到今天,彻底损毁战车二百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