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魂 >

第238部分

乱世英魂-第238部分

小说: 乱世英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昌城,曾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故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迁都于此。后来此地还发生过汉献帝与曹操“许田射猎”的历史故事。相传后来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东征,俘获关羽,拜为偏将军,并以礼相待,赐宅院一府。关羽则把一宅分为两院,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他秉烛夜读《春秋》的楼房一直流传至今,被后人命之曰“春秋楼”。然而,关羽虽被曹操所获封为汉寿亭侯,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关将军仍念念不忘旧主,思兄心切,欲往谷城寻找刘备,曹操便追项羽至许昌城西郊的灞陵桥(这却不是长安东郊的灞水桥即灞(霸)桥、销魂桥,要区分明白。),赠其锦袍,关羽恐有诈,立马以刀挑之而去,留下了著名的历史典故——灞桥挑袍。

清清小湖畔,“河水清且涟猗”,堤岸花柳掩映,水中鱼戏莲藕,景色青红相映,绿叶层叠,好一个湖水莲池,恰似“毕竟西湖三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尤其是那淡红色和白色的莲花,更是让人想起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这莲花,是莲这一草本植物的一部分,当然它也就成了莲的代名词。莲便是生在浅水淤泥中,“生于池泽,色彩艳丽,翠叶如盖,亭亭玉立,晨雾夕烟,带露迎风,君人之态。”其地下茎叫藕,是良好的蔬菜之一,其种子叫莲子,也可以吃。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叫莲蓬,里面的果实便是莲子,乃是可口的小食品。这就是亭亭玉立、君人之态的莲,也叫荷、芙蓉、芙蕖。

小湖之上,青水绿叶,可见红衣少女正在泛舟采莲;湖岸,游人花间漫步,或登高览胜,或临亭瞻古,莫不使人情趣盎然。这就是许昌城郊的小西湖。据说它是在东汉末年因挖土筑城而形成的坑洼,后又导入异水,汇聚成湖。如此美景佳地,常引得天下名士到此相聚赏游。据说太邱陈是与朗陵侯相荀父子常游于此地。太史奏称“德星聚”,敕建德星亭。后来北宋韩持国修展江亭,欧阳修建欧阁。文人学士如眉州眉山苏氏,洛阳二程,朱熹(南宋人),范仲淹(北宋人)等纷纷慕名云集。苏氏昆仲卜居于此地之时,书酒自娱,并建造了听水亭、读书亭、鼓琴台、梅花堂。文彦博治理许昌时又建了曲水园。以后屡经扩建,浚湖引水,亭台楼阁,石桥曲径,风光尤为宜人,为历代诗人墨客咸集胜地。苏轼为官杭州时曾致书许州州官赵德邻,建议将许州(与徐州、宿州的读音要区分开。)西湖更名为小西湖,这许州的小西湖便流传至今。看来,苏轼做了件好事,不然,一说起西湖,简直要不知东南西北!不知要说哪一个?然而,“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有杭州最有名。”一说到西湖,人自然会想到或是首先想到杭州西湖,那么,其他地方的西湖,你可曾联想过几多?所以说,同名的人名、地名、水名、物名,最好还是要分大小、分高低地“划清界线!一刀两断!”

此时此刻,耶无害已牵马走在岸边游人之间,但面对这风景绮丽、美妙勾人的湖光绿叶,他已无心再去用心赏阅,他只愿尽快找家酒店打点一下,接下来他还要继续赶路!他岂能和观光的游客一样的悠哉悠闲?然而,走在这三五成群的人流之中,耶无害感觉自己就像一位陌生人,他踩踏着似乎还再陌生的土地,自己仿佛还是从前牵着小毛驴的他乡游子。记得那还是在四年以前,他按着他按着儒学名师曹吕庄为他指引的路线曾经游学此地。时至今日,他故地重走,虽然此地依然还是四年前的老模样,但是,他仍然感到——到处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土地、陌生的湖光山色!

饥饿、饥渴正在他的心窝里翻滚,他仿佛已听见千年之后的一曲电视连续剧《虾球传》的《游子吟》和台湾歌手齐豫所唱富有天籁之音的《橄榄树》——

“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辛酸。遍体的伤痕,满腔的仇冤,啊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脚印啊,血泪斑斑。

历尽了人间的风暴雨寒,踏遍了世上的沟沟坎坎。人情的冷暖,世道的艰难,啊游子的心中啊,盼望着春天。啊流浪,流浪,流浪,流浪,游子的心中啊,盼望着春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涧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此曲只为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听?空寂静寞人何处,人在旅途愿相随。

其实,这正是处在早春三月,但是,它依然还是春寒料峭,让人感到“乍暖还寒。”你可知道,“乍暖还寒时候,人最难将息!”

耶无害依旧还在默默地行走,他没有去注意路旁的行人,更没有去留意眼前的景色。但是,他的行踪早已经被人暗暗观察得一清二楚。

路旁的一个老叫花子,头戴破草帽,手拄烂拐棍正向游人躬身乞讨。但见此人面黄肌瘦,干瘦如柴,简直是按吧按吧不够一碟子,掐吧掐吧不够一碗,副老态聋钟、弱不禁风的臭乞丐、臭要饭的!在这风水迷人、景色丽人的小西湖畔,他简直是有煞风景、影响市容!然而,谁也不知道他竟是名列“四大丐主”及“四大帮主”之一的西丐帮(丐)主公西骆。他之所以在此沿路行乞,并非是没有钱,没有地位,而是极其有钱、极其有地位,简直可以说是百万富翁、位及人臣!实不相瞒,他所领导的西丐帮乃是晋王麾下的一支绝秘力量!与其并驾齐驱的东丐帮主东郭清、南丐帮主南宫秋、北侠北丐帮主洪七公、罗刹帮主罗旋风则分别是梁王、楚南王、长安天子、蜀王的幕府高参、江湖大客。至于这等军机绝密以及江湖密笈(籍),也许只有“天皇密使”一人发掘得最清楚。咱们在此无非是抖露了“天皇密使”秘笈之中的一星点而已!话又说回来了,这等人物既是如此的卓越不凡,却又为什么还干着那破破烂烂、乞乞讨讨的勾当呢?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无人不有!很多时候表面看到的东西都是假的,都是虚伪的。更何况是这些爱让人捉摸不定的江湖奇人呢?就拿这位老叫花子公西骆来说,他明地里是在要饭乞讨,但他暗地里却是奉少主人之命前来注意着一个人!你别看他干瘦如柴、弱不禁风,可此人的双睛却是闪亮有神,而且是一个藏而不露的一流顶极武林高手,据说他精通“日月神功”和铁砂掌!我的个乖乖!如若这传说是真的,可想而知,其武功必是深不可测、咱不敢言。

游人还是游人,行者还是行者,谁也没有去留意这个倚拐行乞的老叫花。然而,他那一双神光闪亮的眼睛却在透过草帽的破缝边寻视着岸上走动着的一人一物。更何况,目标早已在他的眼前出现,而且早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出了眼线。

许都酒馆,耶无害要一些酒菜,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片刻已是酒足饭饱。

“店家!结帐!”耶无害喊声刚过,只见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员外走过来轻声说道:“这位小客官,你的帐已经结算!”

“什么?……”耶无害不由一怔,老员外却接着说道:“我家少主人有请!”

“你家少主人?!他是谁?”耶无害甚觉疑惑。

“客官请前去一见便知!”

“这!……”耶无害不禁暗思道,“我还要急速赶路,这前去一见岂不耽误时间?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家盛情请我,我岂好回拒?料想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我去,又何惧?”

想到这,耶无害转而说道:“好吧!老先生请带路!”

于是,耶无害便随着这位老员外穿街绕巷,进入一家深宅大院。又经过庭院、小桥、流水、亭榭、草坪、园林,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座大堂之内。然而这一路之上尤使耶无害不解的是,这样大的一座庭院,他们竟然没有碰到任何一个闲杂人员。仿佛这是一座静悄悄的庭院,宁静、安祥、自然,却又不失一丝的冷静和威严!

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耶无害正在琢磨之际,却听见耳侧传来一阵节奏沉稳的脚步声。待他转过脸来,老员外早已向他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家少主人!”说完,老员外便转身离去。

此刻,耶无害眼望这位少主人,但见此人中等身材、身着青色素衣,但其貌却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大耳,眉宇之间透露着一股正气,一派英姿风发的大家气度。看其年纪,也仅是二十岁刚出头,与自己年龄倒是相差无几。不难看出,此人少说也得是位阔少,但他的装扮却是一般,也许这其中便深藏着奥妙之处。

“耶大侠!你请坐!在下是久闻大名,所以特来请你相见。”

“请问阁下是……”

“哈哈哈!你不知我,而我知你!我姓李,名存勖。”

“啊!李存勖!”耶无害顿时惊异道:“莫非令尊大人便是晋王李克用,你就是王子殿下!”

“不错!在下正是!”

原来,这位微服素装的少主人便是晋王李克用的亚子李存勖,其先为突厥沙陀族人,赐姓李氏。乃是梁帝朱晃与之连年交战的死敌!你别看李存勖如今是青衣年少,但他实则是一位“善骑射,胆勇过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一流武林高手!此时叫他李大侠已毫不过份。然而,他虽说是一介桓桓武夫,但他为人却是好排优,善知音,喜度曲。流传于世的佳作有《一叶落》、《忆仙姿》、《阳台梦》诸阕。据新旧两部《五代史》都说庄宗习《春秋》,通大义,洞晓音律,《五代史补》还说:作战时,士卒齐唱他自撰的曲子词,“人忘其死”(此语见《旧五代史…庄宗纪八》注。)只可惜那些鼓舞士气的壮词,都没有留(流)传下来,如今所存其词,柔情细腻,显然并非用于战场之上。此处所说的庄宗,即李存勖李大侠,他在后梁龙德三年即公元923年称帝,史称后唐庄宗。然而令世人为之痛惜而又遗憾的是,他虽然好排优、善知音度曲,但他却在后唐同光四年即公元926年为伶人所杀,成为史籍上的一烈英魂!这当然是后话,在此暂且不加祥说。有兴趣者可以查阅《资治通鉴》及《五代史》可见斑斑血迹。

“王子殿下!”只见耶无害肃然起敬地说道:“在下也曾是久闻殿下英名,只是苦于难以相见而已。”

“惭愧!惭愧!耶大侠乃是当今英雄,一流勇士,我只恨相见太晚。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如果不耽误你时间的话,大侠可否与我从下细谈?”

“殿下这是说哪里话?”耶无害并不推辞,道:“在下愿听殿下赐教!”

“不是赐教!”李存勖却略带忧郁之色,说道:“我与你直说了吧!其实我这次是奉父王之命微服出行,让我广罗天下英才,招贤纳士,以图灭梁及诸方乱国。当然,像你这样的文武奇才,我实在难敢奢求。因为我知道,你现在是在长安天子的京师内位极人臣!”

耶无害闻听此言,心下会意,不由解释道:“其实如今世道混乱,群雄逐鹿,为士者都希望天下能够得以长治久安而最终融为一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论在哪做人做事,无非都是想让天下太平、和乐久安,目的都是一样!”

耶无害的这样一席话,虽然含沙射影、弦外有音,但这么聪明的李存勖李大侠难道还听不出来么?所以,李存勖叹口气道:“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看来,我李存勖还没有能力让天下归心,坏就坏在这纷纷乱世难成一统,争王争霸、各据一方,如何才能恢复我大唐社稷?”

闻听李存勖的一番肺腑之言,耶无害顿感义愤膺填,道:“唐李社稷,人人向往。所以我誓愿不离开故都长安,以此报效朝廷以示忠诚。”

“不错!故都长安,东都洛阳,都是大唐天下的遗迹,但是自从朱三做得了大梁皇帝,但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并且废掉了故西京长安。真是把唐李天下搞得乌烟瘴气、乱不可收!大梁朱家,乃我李家世仇。父王常教导我,我们李、朱两家不共戴天,希望我将来能够除仇觅恨、一统大业!这也是我李存勖的平生夙愿。”

“殿下胸怀大志,决心已定,在下甚是佩服。所谓‘乱世出英雄’,我相信殿下必能平定诸乱、一展鸿愿。”

“咳!”李存勖不由叹口气,道:“耶大侠请坐!”说着,他也慢慢坐了下来,接着说道:“平定诸乱,实在是难啊!如今梁王称帝,南有弘农王杨渥、吴越王钱镠、闵王王审知、南平王高季昌、楚王马殷、西蜀王王建、岐王李茂贞、长安王,北汉王刘宠,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还有什么日月神教、阴阳教、法轮教等等,这些都堪称天下枭雄,谁又会服得了谁?谁又不想一统天下、坐稳江山呢?可想而知,使天下归一,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天下归一,这是大势所趋。殿下发誓要恢复大唐社稷,此乃人心所向。顺应民心者生,逆天道者死。我相信经过大浪淘沙,那些离群之雁、害群之马终将会被淘汰出历史舞台,真龙天子必将稳坐皇帝宝座。”

“嗯!但愿如此!”李存勖很是赞同耶无害所言,道:“去年四月,梁王称帝之后,蜀王与弘农王曾经联手移檄诸道,文称欲与岐王、晋王会兵恢复大唐宗室,但最终无人响应。无奈之下,蜀王便谋划称帝,先是通知了统内官吏和百姓;随后他又送晋王书信说:‘请求各自称帝一方,等到平定朱温再访大唐宗室后裔立帝,俯首称臣归藩。’但我父回信并未答应他,说:‘发誓此生不敢失节!’然而,未过半年,王建还是在西蜀称帝。再说岐王李茂贞虽不敢称帝,但他开设岐王府,置百官,命其所居为宫殿,妻称皇后,将吏上书称笺表,鞭、扇、号令多拟帝制,实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