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588部分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88部分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好了,也只有斯泰基人和北萨迦人都不识大体,不顾场合就打了起来。”舍阿有那么点鄙视的说完,换上了慎重的表情:“其余的使节团不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毕竟我们是在您的帝国。”

换句话说,各个使节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格,尊重规则的一般都是相对意义上的强国,毕竟也就强国之道次序的重要性,越是次序混乱的国家才会不将规则当一回事。而不守规则的国家绝对难以强大,哪怕是强大也会像是昙花一现那般,瞬间绽放光芒然后消失在历史长河。

事实也就是那样,有次序也就代表着有一套合理的行政管理班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将潜力挖掘出来。历史上有自己大王的部族,他们都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不管是本国都是其他国家都会留下记载,这个记载还会是相对的详细,没有大王的部族哪怕是在历史上有记载,估计也只会是简单的某某蛮族之类模糊的记载。

吕哲的帝国强大吗?生活在帝国本土腹地的平民估计很难说什么。他们只知道吕哲崛起并将所在区域纳入统治之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边塞的平民感受会更加清晰一些,能亲眼见证到之前多多少少会遭遇到的侵袭已经断绝,认清国家强大的一面;文武官员,地方官对于国家强大与否的认知可能会模糊,但是他们也能知道自己效力的国家强大,武官却是比较清楚国家强大的一个群体。

国家强大与否让自己的人去判断或许很难说清楚道明白。但是由外国来进行判断却是相对容易的事情。在于很多外国人来看,东方的这个强大,十分的强大,这里的印象来自于所看见的帝**队,也是从帝**队不断与草原族群战争中获胜得来的判断。

若说之前仅是知道帝**队对外战争不断获取胜利来判断是否强大,这一次前来南陵的各支使节团所知道的也仅是帝**队的实力,军队实力固然重要,可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总不能只是因为武力吧?

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武力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面,但武力的强悍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今次各国使节团到来,他们基本是从靠近陇西郡的那边来到帝国,走的是两汉乃至于隋唐时期的“河西走廊”,因此一进入帝国就是陇西郡地界。

吕哲接收陇西郡已经有将近两个年头,不过要说将近两年的时间陇西郡有什么改头换面的发展基本是在开玩笑。

各国使节团进入陇西郡看到的是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幅相对荒凉的画面,一切只因为生活在陇西郡那边人很大一部分是维持游牧状态,没有来过帝国的几支使节团也就纳闷地得出东方帝国会是一个游牧形式的大帝国。

越是靠近秦地,之前的印象就不免被推翻,陇西郡的东面坐落不少的城池,那是与游牧完全扯不上关系的画面。陇西郡本身是大郡,但是算不上多么繁华,郡县的城池最大规模也就是五六万,这在有些使节团看来已经算得上是大城市。

进入到内史郡地界,路途上看到的景象也是越来越繁荣。出现的村庄数量也惊到了各支使节团的一大帮人。

很多人得出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大有很多概念,但是必然离不开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众多的依据,一个国家的人口越是多也就越有强大的基础,使节团中有人向已经去过帝国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寻找答案。得到的回复是那个东方帝国至少有四千万人口,那么一瞬间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差点惊掉了下巴。

秦地实际上谈不上有多么繁华,吕哲接收秦地纳入统治也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要说一年的时间能对秦地产生多大的改变是假的,不过路上来往经商的商贾队伍的数量却是激增。商贾运送长江流域乃至于是长江以南的商品来到秦地,又从秦地购买物资回去贩售,内部的互通有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从路途上来往的商队进行判断,初次来到东方帝国的使节团不免又有了新的感慨:“这个国家不但人口众多,商业上也十分的繁荣,看路途上来来往往的商队也能看得出这个国家生活很稳定。”

那可不是什么废话,说道路上商队多代表稳定绝对不假,也只有在治安良好的土地上才会有经商的环境,若是路途上到处充满了强盗、匪徒哪怕是能经商也必然无法让商业繁荣起来。

使节团在秦地观看到的不止是来来往往的商队,他们不时还能见到军队。那是一些收到调令移动前往某处的部队,他们也不知道秦地是近一年才被纳入吕哲的统治之下,将军队的调动视为帝国又有了新的征伐目标。

舍阿向很多友好的使节团介绍,说是帝国现在正进入扩张期,不断在北面攻击草原部落,南方也在针对一些丛林部落进行战争。他特别强调了一点:“你们所进入的这个国家,她有至少三百万的军队。君王要是愿意的话,随时能够将军队增加到五百万。是的,就是五百万,只会多不会少!”

一群人听得目瞪口呆。几个使节团之中,他们所在国家的人口都没有三百万,甚至是商百万的都没有。这个东方帝国常备军就是三百万,随时随地还能将军队扩编到五百万?他们脑袋里最先冒出来的想法是“开什么玩笑!?”。随后就是忍不住浑身的颤栗“真是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啊!”之类的感慨。

他们很清楚一件事情,一切的所见所闻都在清晰的告诉他们:东方帝国武装起来的士兵能够武装到牙齿,这从路上看到的任何一支军队都能明确肯定!

进入到长江流域地界,很多人总算是明白舍阿之前所说的繁华是个怎么回事,那不止是所看见的一座又一座城市,也不是看到路上的商队多少。是全面认知到东方帝国几乎全方位的强盛。

知晓自己要前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至少是已经初步知晓,那么他们赶到东方帝国首都见到帝国统治者的心情也就越加的急不可耐。

得说一次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的话题,那就是首次来到南陵的人都被高达十五米以上的城墙震撼到了,然后是知道南陵的人口接近二百万时再次惊掉了下巴。

进入南陵,笔直的大道再加上井然有序的城市规划,看上去简约中带着几乎偏执的次序感,文明程度越是高的人越明白那一切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文明的野蛮人也会被自己所见下意识约束自己。

中亚各国派遣来的使节团不少,规模上也是有大有小,规格也是有隆重也有随意,他们当然也携带着礼物,可是搞笑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很想要购买东西,但是帝国的市面货币只接受规范的铜币,金币与银币并没有真正地流通于市面,金币、银币目前是作为一个高价值的金属被用于大宗交易或者勋贵来回赠送被使用。

各国的使节团当然没有帝国的铜币,看到好东西不能买,是在有贵重金属的条件下无法购买,那简直是令人伤心欲绝,没有比这个更加折磨人的地方了。

后面,由舍阿与景驹交涉,景驹得到同意后向各个使节团接纳贵金属交换,帕提亚有自己的金币,巴克特里亚是银币,其它几个国家大多也是银币为主要货币,而部族们没有货币却是携带着天然黄金。

景驹其实不怎么懂得贵重金属的等换价值,最后还是娩杓派来了人帮忙,针对各个使节团的贵重金属进行测试,用以确定金属纯正度和价值,再按照帝国货币价值换以铜币。

置换货币,鸿儒馆所在的地方出现了交通堵塞,一切只因为装载铜币的马车数量太多,卸货的各个使节团又快不起来。

得到首肯之后开始游玩南陵,又有了帝国流通的货币,那可真的是一帮乡巴佬进了大庄园,他们先是到各处的公园看稀奇,对于公园内的喷水池有着出乎意料的喜爱,然后是跑到北市和西市挥洒着货币狂热地购买自己所需要和所喜欢的一切。

有人向吕哲进行汇报,各国使节团仅是在三天之内就挥洒出至少一百七十万贯,城内的个别商品直接被购置一空,其中市面可卖兵器在两天之内完全卖空,丝绸也仅次于兵器最紧俏的商品,其次是瓷器、茶叶和其它一些商品。

“让你过来,是需要你尽快与各国使节团熟络起来。”吕哲看着看上去略微有些紧张的刘邦:“他们派来使节团,我们也需要派出使节团回访。经过讨论,你是作为出访使节团主官合适的人选。”

刘邦就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听得一时间彻底傻了眼。

第八百七十四章:魑魅魍魉

吕哲说刘邦是唯一最合适的人选绝对言过其实,某件事情在一个国家只能找出一个人去干,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极度缺乏人才,不会出现在欣欣向荣的国度之中。

那么,刘邦又怎么成为合适人选的?一切只因为有贵族身份的贵族除了刘邦之外就没有无所事事的。

说来也是啊!帝国贵族不算多,因为是高速开扩期只要有点才能的都有任职,帝国有足够的职位来唯才是用,偏偏刘邦一无军事素养、二无治民才能,他已经长久待在家中混吃等死很长一段时间。这人能说会道,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与人相处成为朋友,鸿儒馆现在极度缺乏人手,很多人也就想起了有这个人的存在,也该是时候拉出来“物尽其用”了。

知道自己要被任命干什么,一瞬间刘邦整个人都不好了。他有点开心自己能够被看重,可是时机好像不是那么对劲?他们正忙着外封的事情,差不多是到了紧要关头,结果中枢派遣任务?

“最远要抵达亚美尼亚那边,阿特洛帕特内距离我们该有二三万里,一路上要穿越西域和数个国家。路途中的巴克特里亚、帕提亚、克什米尔、阿拉科西亚、帕勒帕赛麦斯等等很多国家和部族都需要回访,用时该会是将近三到四年。”

“王上,我、臣……”

刘邦实在记不住吕哲所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一听要走个二三万里脸色苦得和榴莲似得,再听用时至少三四年彻底欲哭欲泪。

二三万里啊,路上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帝国对遥远的西面一无所知,天晓得要爬多少山涉多少水。三四年?那该是路途顺利的时间表,不顺利走个十来年都有可能!刘邦内心里是个什么想法?第一个念头就是君王不想自己带人出去外封打拼,然后是自己被发配了。

事实上吕哲真的不愿意刘邦去和魏王那一家子搅合在一块,但是要说发配刘邦那绝对是没有的事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当然是祭祀。戎就是军事,很多时候外交礼节也是“祀”的一部分,更是“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吕哲若是单纯地想要将刘邦与魏王那一家子分开。不会拿外交大事出来开玩笑,既然将刘邦用在外交上面任职,自然是有其它的理由。

吕哲非常严肃地说:“这一次是帝国首次出访外国,你需要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刘邦难以掩饰哭丧的脸:“臣明白,臣非常明白。”。似哭似笑,反正脸上表情非常难看:“可是臣、臣没干过这种事情,怕做不好哇!”

“是吗?”吕哲似乎出现了一丝丝的迟疑:“帝国需要了解中亚那些国家,路途上也要进行地形探勘,为帝国与中亚通商打前哨……”

“臣不懂地形探勘,真的不懂。”刘邦露出讨好的笑容,一张老脸的皱纹挤成一堆:“怕耽误了王上的大事。”

“那可惜了,”吕哲似乎是打算放弃,扭头的时候低声像是在自言自语:“白身出使,回来至少会是一个五等子爵。真是可惜了。”

刘邦只是长相看上去苍老,其它器官是不清楚健不健康,耳朵却是非常好使,呆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非贵族,出使回来就能得到一个五等子爵的爵位?”

“唔?”吕哲砖头看到的是刘邦有点期待再上忐忑的表情:“帝国十分重视这次出使。”

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是话里已经非常的清楚加明白,答案已经再清晰不过。

“那……那、那臣出使回来?”刘邦控制不住开始紧张了:“臣是说,那臣出使回来爵位……爵位能提升多少?”

吕哲先是一脸的愕然,然后没忍住一阵“哈哈哈……”大笑。抬手指着刘邦:“你啊,太市侩了!”

“呵呵、呵呵,您清楚的,臣就是一个市井无赖。没有多大的本事,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抓住每次机会,呵呵……”刘邦是在自揭其短吗?算是吧!他没半点尴尬或者不好意思,很认真又诚恳地说:“因缘际会,臣有了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可是臣一不懂打战。二没有牧民的才能,相续去试了文武院校,武只够格当一名军侯,文只能作为小吏。臣再怎么没有用都是堂堂帝国三等男爵,没有那个脸用三等男爵的身份去做一名军侯或是小吏,只能另图蹊跷。臣最近一直想着外出奋斗,好歹也在对付那些野人中占一些便宜,为帝国攻取疆土,力所能及的地方立些功劳,好能有匹配于三等男爵的功绩,不再被人视为出卖人获得贵族头衔的反复小人……”

吕哲在倾听,他不知道刘邦话里有多少可以信的,但是真的不妨碍他认真倾听。

“担负反复小人的头衔是臣自己找的,怨不得谁。那种天下大势中,臣像是江海上漂浮的柳萍,没有能力控制大势,只有随波逐流。”刘邦说到后面声音越低:“臣也就只有那样的本事了,又想要过人上人的生活,所以……。”低下的脑袋重新抬起来:“他们被虚无的天大野心蒙蔽了双眼,臣却是有自知之明。不是臣不知道情义,也不是臣想当反复小人,不过是为了求活,臣很怕死的,真的非常怕死,原本也没有想过会得到王上的优厚可以成为帝国的贵族。”

此刻吕哲的心里有点怪怪的,要是历史没有出现变动,刘邦可是一个强大帝国的开国之君来着?且不管刘邦现在说的那些是真是假,有多少人能够倾听一个开国之君的心声?

“成了贵族,过了人上人的生活,但是臣又在文武事情上难有建树,一直以来很是担忧。”刘邦直立起腰杆:“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无法在文武上担负帝国贵族的责任,现在终于有点可疑为王上、为帝国效力的地方了!”

“……”吕哲很强制才忍住长大嘴巴的冲动,心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脑海中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