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678部分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678部分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不是一个刻板的人……或者说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刻板的人,毕竟人生之大起大落实在是有点波涛难平,曾经其意风发到攻楚不利,再尖锐的棱角都随着罢官辞爵给削平了。可是呢,他听到楼兰国是用“靡靡之音”迎客。又有众多穿着曝露的舞娘摇摆身姿,不免也会蹙眉。

“叔父,蛮夷之邦的迎客礼节罢了。”李任轻声说道:“晃眼则过。”

实际上在华夏文化中,用靡靡之音来迎接客人是一件非常没礼貌,甚至是轻蔑的表现,因此李信也才会蹙眉不悦。

华夏讲究的是堂皇大气,也就是正乐、雅乐……也能称呼为“鲁乐”,毕竟春秋时期的鲁国曾经是周王室的“管家之国”嘛,鲁国还是诸侯公国,只除开周王室、宋公国之外唯独拥有全套雅乐班子的诸侯国。

这一趟李信等人是假冒帝国使节而来。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追究黄河源头之战前来西域找一些西域国家麻烦的。李信身为“使节团”的正使,蹙眉还是比较平常的事情,没有一到来就颐指气使在楼兰国出城迎接的一帮人看来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乃勿都是用着极大的谦卑在欢迎来自帝国的贵客,弯着腰行礼,随后又是一阵“叽叽哇哇”不知道说什么。

经过麦麦牙的翻译,李信才知道乃勿都在说一些客套话,无非还是欢迎一类的言辞。

“端上来!”乃勿都对帝国来人不苟言笑没有什么态度,依然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吩咐随从过后又对李信说道:“请饮了这碗迎客酒。”

端上来的是一种琥珀制成的酒杯。里面装的是一种紫色的液体,其实就是葡萄酒。

李信不是帝国的什么达官显贵,可是也知道帝国有葡萄酒的存在,只是因为葡萄酒在帝国还算是稀缺之物的关系没有喝过。一尝之下。他对这种喝起来酸酸甜甜的葡萄酒感觉不怎么样,只是心里鄙夷楼兰人财大气粗竟然使用琥珀酒杯。

酒喝罢,乃勿都又是一阵叽叽歪歪,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地引荐一些人给李信认识。

李信对付某某什么贵族什么商人一点都没兴趣。

西域贵族嘛。其实在帝国那边就是一个乡长之类的存在,极可能封领之内的人口和财富还比不上帝国的一个乡。

西域的大商人倒是比那些贵族“有料”许多,家财万贯那是帝国几年来的新词。在扜泥东城门外欢迎的西域商人之中,不少是家财超过万贯的大商人。

之所以知道商人富有,那是负责翻译的麦麦牙特别提起,如一个叫木库勒的疏勒商人的财富在西域就是出了名的富可敌国。

“有多富可敌国?”李任像是好奇。

“他们号称半城之主,是好多个城市的半城之主。”麦麦牙一脸的羡慕,说道:“堆积起来的财富可以漫成一座金子的小山,为之效力的人以万计数。”

这就难怪了,乃勿都介绍木库勒的时候,木库勒是一脸的矜持,矜持之中又带着隐隐的讨好,说了一些什么互通往来之类的话,想必是有意与帝国那边经商,只是苦于没有门路,这一次来扜泥城是牵线搭桥来的。

鉴于西域和中亚有了两次大规模的商路往来,帝国那边已经开始设置关卡,来自西域和中亚的商旅想要进入帝国经商,需要的是得到一种叫“路引”的凭证,不再像前两次可以随意进入。这当然是处于一种必要的监视和监督,也是一种商业控管,简单而言“路引”就好像是针对异族的一种护照之类的玩意。

城门口的寒暄有点漫长,互相引荐,然后各形各色的人献上礼物。按照道理李信等人也该是需要回礼,可是他们除了必要的物资什么也没有带,符合军队前驱,但多多少少失了一些礼节。

麦麦牙在这个时候就有用处了,他可是一支商队的首领,拿出了在帝国那边购买的商品,作为回礼返赠给了那些献礼的人。

“你很够意思!”李任虽然不觉得是多大的事,可是喜欢麦麦牙的有眼色,承诺道:“你的路引归我办理了。”

麦麦牙之前求的就是得到路引,现在他不但得到有路引的承诺,还得到了来自帝国“高官”的好感,心里美得很。

客套完毕,乃勿都也就邀请李信等人进城,说是国王已经在宫殿备下宴会,就等着尊贵的客人过去享用。

扜泥城看上去比伊循大了不少,听闻这座城市已经建立足有一百多年,里面有着五万多人的居民,楼兰凡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会在扜泥城内置办产业。

冬季下的扜泥城是一片雪白,不知道是因为欢迎贵客的关系,还是本来就是那样,这里比起依循城来说热闹了许多,李信等人进城之后看到的是夹道欢迎的各种西域人,街道两旁的房屋上也会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布匹充当喜庆。

拥挤的人群,吵杂的说话声,偶尔会发出来的一阵吼叫,那是楼兰人出于好客的迎接吗?李信等人大多有心事,才懒得去管街道两旁迎接的人群是出于本心还是被强制出迎。

站在街道上围观的人,他们看李信等人的时候是好奇居多,看到帝国制式戎装的华丽,议论纷纷中充满了赞赏,而这是麦麦牙听到之后翻译了一些过去。

来自帝国的武士们,他们淡然的脸色上是一双正在观察的眼睛,看似瞧风景,其实是将城市布局尽可能地记在心中。

“去到王宫就动手,还是……?”李任声音很轻。

“不!”李信知道随着越来越靠近楼兰人的王宫李任心里产生了紧张感,他说:“我们是来杀人,不是来找死。”

他们需要知道扜泥城的布局,需要等待乌大起和另外一些国家的反应,甚至是需要得到来自蒙恬率军进入西域的消息,毕竟谋而后动才是干大事的根本,不管不顾没有留有后路是死士才会干的事情。

“虚与委蛇上一段时间。”李信沉吟了一下,说道:“所料不差的话,会有不少人来找我们。”

借势行事是李信这一伙人一开始的打算,帝国那边的势可以借,西域本地人的势何尝不是助力之一?

第九百七十三章:斩其王,灭其国!

势为成大事之根本,不懂审时度势在一些变革之中会成为牺牲必要的齑粉,懂得了观察大势才能有力可借,有了更多成事的把握。

李信戎马一生,虽然是近期混得不如意,可是他好歹也成为过显贵,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各种经验,并且十分的丰富。

李氏祖上为魏国大夫出身,大夫在当时是卿以下的官职,卿为各国最重要的官职,因此大夫这个官职其实已经不算太低。

在春秋时代,大夫其实就是一地的领主,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家臣、属民。一些强大的大夫,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一点都不会比卿的家族少,甚至是国君召唤的时候集结起来的军队能够组成“周王室建制”下的一个师,那时候的一个师大概是二千人。

全副武装的二千人之师,看着人数少,但是考虑到春秋时期只有“士”才能成为士兵,那么至少是二千个拥有恒产的“国人”才有资格成为士兵,足以说明能够组成一个师兵力的大夫是多大强大。

李氏在魏国经历过什么事情才迁徙到秦国没有记载,但是考虑到“楚才晋用”的相关成语的典故,估计是魏国的国局动荡和贵族倾轧太严重了,李氏的祖上才会从魏国搬到秦国。他们搬到秦国之后又迅速发展起来,李信的祖父李崇,后面成了秦国陇西的太守,被封南郑公;李信的李瑶,奋斗成了秦国的南郡太守,被封狄道侯;李信自己也一直是秦军的高级将领,被封为陇西侯。

李信攻楚失败之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可是他后面又参与了秦灭燕和灭齐,按理说应该是将功赎罪又该成为显赫人物之一,可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导致被削掉爵位,一度也消失在一统之后的秦国官场之上。

此次前来西域,李信是抱着重建荣光的心思而来。他还记得自己的儿子李超问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李家虽然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可是未必就在秦国混不下去,父亲为什么不争取,反而自我选择沉寂。到了帝国建立之后,父亲又为什么突然有了出仕的念头?”之类的话。

李信当时的回答在目前还一字不漏地牢记着。他告诉自己的儿子李超,始皇帝在世的时候秦国的辉煌不会有什么改变,可那是建立在表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破涛汹涌的局面。他还说“始皇帝一生伟业,对子嗣的教育却是失败。扶苏看似仁厚,实际上任人唯亲,独候蒙氏;看似爱民,却没有半点施政谋略;看似英武却没有实际战功”,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又说“除了空有其表的扶苏,其他公子更加不堪”,基本都是在表明始皇帝一旦驾崩,秦国必将陷入大乱,到时候或许会有许多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更大的可能会船覆人亡。

对于帝国的观感,李信是在暗中观察了很久很久,他能看出吕哲统治国家与之前任何的统治者都不相同,吕哲懂得让利是其一,最最最重要的是吕哲有与勋贵共富贵共治天下的心胸。

说得有些虚幻,但是与李信有相同看法的人不少,与现如今的思维有绝大的关系。现在可不是那种有并有权就想着反叛自己当家作主的年代,华夏文明里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没有南北朝,没有五代十国。血统论还大行其道,基本上思维就是“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君”的传统思想。

因此呢,李信这么告诉儿子李超:“宫城竖立起功臣的雕像之日起。这个帝国已经注定百世。各地竖立起功臣雕像时,这个帝国注定千秋万世。”

其实很多人认为秦国之所以会崩溃那么快,与“中央集权”事件脱不开关系。另外就是秦国有太多的黑历史了,变法期间的老旧贵族成了被打压的对象,许许多多祖辈不偷不抢建立起来的基业被充公。

人一生的努力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传承子孙后代嘛!中央集权是变相了的再次“商鞅变法”,一切又要再次归于统治者。谁能甘心?谁乐意自己为之拼命的基业最后不再属于自己?!

当时与李信有共同看法的人太多太多了,才会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辞官的辞官,隐退的隐退,其中退的最干净利落的是尉缭子,王翦本来也想退个干干净净可惜办不到。

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付出多少获得多少,该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这样才有了努力和奋斗的价值,吕哲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有了这样的基础,正是这样才能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我们这一次西域之行并不是出于我脑袋一拍下的决定。”越来越临近干大事的时间点,李信将队员集中起来,说道:“很多人认为我是为了建立奇功才有了私自集结和招揽你们前来西域。”

包括李任在内的二十八人都是看着一脸严肃的李信,他们之中有李氏宗族,有李氏原本的部将、家臣,有各地的游侠。

“我们就是为了建立奇功。”李信伸出手,松开的手掌紧握起来:“可并不是私自行事。”

没有人插话,他们都安静地等待李信接着说下去。他们愿意跋山涉水前来西域,为的就是建立功勋,或者是获得财富。李信在出发前已经均出一些财富,足以让队伍中的任何一人家里享用一生,现在缺的就是功勋。

李信将伸出去的收回来,从腰间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卷起来的卷轴。

卷轴大概是八厘米左右的宽度,推开之后上面写了一些字体,李信将里面的内容念了出来,大意是将军府着意李信有权集合多少武装,到了西域之后也能便宜行事。

李信将摊开了的卷轴公示给众人看,上面盖着将军府的大印。他重新将卷轴卷好,放回口袋,又说:“出发前我被陛下召见。陛下对我说‘明犯帝国者,虽远必诛’,这是对我等的期许,亦是何等的霸气。此行,我们便是秉承陛下之意志,前来诛杀出兵敢于出兵与帝国为敌的支兀另。将楼兰双手捧着奉给陛下的前驱!”

“斩其王,灭其国,大丈夫一生有这样的机会是何等的荣幸!”李任不失时机地吼道:“杀死支兀另,将楼兰变成帝国一县!大丈夫。荣耀就在今朝!”

其余二十七人像是被话感染得难以自控,纷纷紧握拳头,先是各喊各的,后面统一喊着“帝国万岁!”。

李信是等气氛被调动起来,觉得差不多够了才吼了一声“诸君!”。等待所有人再次将目光落在他身上,他说:“征西将军的大军已经从敦煌郡开拔,不日就会开进西域;乌孙领地内的西域派遣军也有一万骑兵转道南下。”

每个人听到两个消息都是激动不已,个别人甚至是激动得脸颊满是潮红和眼珠子变成了红色。

“支兀另也知道了这两个消息,他已经派人前来通知,晚上会举行大宴会,邀请我等前往王宫与宴。”李信目光炯炯地扫视着众人,“唰”地一声抽出腰间的斩铁剑,斜指向天:“当夜,诸君便与信。一同在楼兰王宫斩杀支兀另,替帝国、替陛下诛杀此僚!”

所有人都是“唰”地抽出兵器,齐喝:“灭此朝食!”

一声声的吼声传出去,本来想要过去的麦麦牙听到吼声停下脚步,他能听出那吼声里的杀气腾腾,心里不解的同时有些心惊胆战。

跟在麦麦牙身后的是尉杜梨和四个服装各异的人,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邦或王国。

“这个……”麦麦牙一阵迟疑,说道:“诸位停在原地稍等,我前去求见?”

远处传来的吼声,不懂帝国话的人也能听出确实是太过杀气腾腾了一些。可是除了搞不懂状况的麦麦牙有些胆战心惊之外,尉杜梨和另外四人听了非但没有害怕反而一个个有些兴奋。

敲门声过后,麦麦牙是得到首肯之后才推开房门,看到的是一帮抽出兵器的人。吓得他腿不敢迈进去,只敢停在门外。

“是麦麦牙啊?”李任将长剑放回剑鞘,走向麦麦牙,一边走一边问:“尉杜梨他们来了吧?”

“是、是……”麦麦牙是强忍着才没有退后,他转悠着眼珠子:“是为了晚上的王宫宴会而来。”,讨好地笑了笑:“楼兰王已经找来了会帝国话的翻译。晚上……晚上小人就不用跟着一块去了吧?”

“你很聪明,我们一向喜欢聪明人,可是嘛……”李任直接伸手在麦麦牙肩膀上拍,也没有多么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