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110部分

晋霸天下-第110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三会意,上前几步,与华安驾着张育,快速向后院走去。

虽然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腹中饥肠辘辘,但张育在饭桌上的表现依旧是极其斯文,绝没有因为饥饿而失去礼仪,这一点极其的难能可贵。

酒足饭饱之后,张育渐渐的恢复了神气,并多次表示对华安的感谢,华安对此皆是一笑置之。

“张育,你游历天下,一定有不少见识,都跟本将说说各地的风土人情,也让本将也长长见识。”华安看向张育,轻声问道。

张育闻言,抱拳道:“将军客气了,在下才疏学浅,游历的地方并不是太多,也谈不上多少见识,不知将军想了解何处的情况?”

华安思考了一下,自己出身江南。对那里的情况,只怕比张育还要熟悉,蜀中、南疆、辽东、中原,这些地方自己也都去过。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有张育曾游历过的关中,华安不曾去过。

“就说说关中吧!那里的情况如何?”华安开口问道。

张育顿了顿。说道:“关中乃王霸之地,东有潼关通河洛以虎视中原、西北萧关端倪陇西高地,西南散关连通巴蜀汉中,东南武关控带河南南阳。震慑襄汉,东北蒲坂津气血连通河东。可谓‘山河四塞、百二秦关,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关中内部有八百里秦川,地势平担,足以养活百万雄兵。自古得关中者,可以得天下。”

张育背书似的,一口气介绍了关中的地理形势,不过。这些华安早就从地图上得知了,无需张育再介绍一遍。

“张育,本将感兴趣的是,关中如今的情况怎样,有多少百姓,兵马多少?”华安期待的问道。

“将军,如今的关中,人口足有百万,胡汉各占一半,赵国在此驻守大军足有十余万,可谓兵强马壮。”张育如实回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赵国在关中驻守十余万大军,胡汉百姓各有五十万左右,看来关中情况很不乐观,只怕还要等上几年,本将才有实力攻取关中。”

见华安有攻取关中的打算,张育抱拳道:“将军,恕在下直言,将军仅凭梁州一州之力,只怕再过几年也很难攻取关中,必须有朝廷的援兵配合,方为上策。”

“哦,何以见得。”华安有些不服气,轻声问道。

张育思考了一会儿,抱拳道:“将军,梁州地广人稀,人口最多三五十万,成军人口肯定不会超过十万,征召五万新兵便已是极限,加上将军原有的几万大军,数年之后,将军麾下的兵力当不足十万,而且还要留下数万兵力留守汉中,能用来进攻关中的大军最多也就五六万,而关中却有赵国的十余万精锐,况且,汉中进入关中的道路崎岖难行,关卡极多,更是增加了攻取关中的难度啊!”

华安点了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事在人为,本将仅凭数万精锐,便可大破关中的十余万赵军。”说完满脸的自信。

张育笑了笑,轻声道:“将军用兵如神,在下相信,不过关中人口复杂,诸胡百姓足有五十万,而胡人是擅长全民皆兵的,将军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十万赵军,还有五十万诸胡百姓,没有足够的兵力,是无法弹压这些凶悍的胡人的,多一支兵马,便多了一分胜算啊!”

华安闻言,觉得张育说的很有道理,关中的情况确实是太复杂了,这么多的胡族百姓一旦作乱,仅凭五、六万兵力,只怕很难控制住关中的形势,而一旦关中的形势不能尽快的控制住,下一步东出潼关,进攻中原的计划便无法付诸实施,也许为此会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遗憾终生。

“张育,你说的很对,若是本将可以有更多的大军就好了,这样也就不用麻烦友军了。”华安无奈的说道。

张育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道:“将军,梁州南部便是益州,益州人口足有梁州两倍,征兵十万不成问题,将军何不取之。”

华安闻言大惊,斥道:“张育,话可不能乱讲,如今益州刺史周抚,负责镇守益州,周抚为桓温属下,益州兵马算是归桓温总督,都是大晋的臣子,本将岂能犯上做乱,你说这话,可以要掉脑袋的。”说完瞪向张育。

张育连忙解释道:“将军莫要误会,在下岂能让将军犯上作乱,只是如今,荆州军主力早已离开益州,交广二州的大军,在上个月也离开了,益州全境只有周刺史的一万荆州军偏师,益州初定,如此大意岂能久持,将军接手益州的机会只怕不远了。”

“什么意思,你说清楚一些。”华安没怎么听明白,连忙焦急的问道。

张育顿了顿,轻声道:“将军,实不相瞒,在下一个月前从成都离开的时候,就有一种预感,益州李势的旧部可能要煽动百姓造反,而一旦益州出现反叛,就凭周刺史的一万荆州军,是无论如何也弹压不了的,桓驸马的荆州军主力还远在襄阳、武昌一带,根本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唯一能够救援成都的,只有将军麾下的人马。”

华安闻言不禁大为吃惊,思考了片刻,正色道:“你觉得李势的旧部会造反,为什么,你从哪一点看出来的。”

张育抱拳道:“在成都的茶楼,在下就曾听说,益州刺史周抚用人唯亲,凡是荆州军的校尉都提拔为将军,各种重要的岗位,全都由周抚的亲信担任,益州原有士族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如此一来,他们岂能不反,至于何时造反,那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一个月前邓刺史的大军刚刚撤走,估计此时,叛乱已经开始酝酿了,将军要随时做好准备才是啊!”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若益州真的发生叛乱,也真的只有本将可以出兵救援了。”华安意味深长的说道。

张育点头道:“待将军击破叛军,重新收复益州,朝廷便会看出,只有将军有能力保护益州,而桓驸马对益州却是鞭长莫及,这时候,只要将军主动请缨,朝廷便会以将军总督益州兵马,如此一来,数年之后,将军当有十余万大军,可供驱使,击破关中的压力将大减。”

华安激动的握住张育的双手,正色道:“张育,真是多亏你提醒,否则,本将还不知益州已经酝酿叛乱了,对了,刺史府正缺幕僚,你就安安心心的留在刺史府,与马当等人一起,帮助本将处理公务如何?”说完期待的看向张育。

“将军,在下年纪尚轻,才疏学浅,只怕不能胜任啊!”张育忐忑的说道。

见张育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华安心头大为高兴,大声道:“你见识如此广阔,足智多谋,幕僚之职完全可以胜任,你就别推辞了,就这么定了。”说完不容张育反驳。

张育见华安真心挽留,笑了笑,抱拳道:“既然将军如此信任,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好,真是太好了。”华安点了点头,回头看向王三,问道:“王三,铁牛和李奕最近的情况如何?”

“大哥,铁牛麾下八千大军屯驻梓潼城,李奕麾下九千大军屯驻阆中,目前,并无任何异常。”王三立刻回道。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王三,你待会传令给他们二人,让他们立刻征兵,各自凑足一万大军,一个月后,向西南方向的涪城进发,并在涪城汇合,以等候本将的命令,还有,让他们多派斥候,前往益州方向探查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来报。”

“大哥放心,我记住了。”王三点头应道。

“将军,仅凭两万大军击破叛军,只怕压力很大,汉中人马是否也需提前做好准备。”张育开口建议道。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汉中乃是梁州的核心,亦是紧要之处,况且,来年的春耕一定非常繁忙,雷暴和赵武的两万大军留在这里,既可以守卫汉中,同时,也可以帮助农忙的百姓耕种,以尽快发展农业,本将只需率领三千骑兵,快速增援过去即可。”

第四百七十九章密谋起兵

此刻,在张育的分析下,华安对益州危机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做好了初步的应对准备。

一旦叛乱真的发生,铁牛和李奕的两万大军,将作为平叛的主力,立即剑指成都,消灭蜀中叛军,而华安自己也将亲率亲兵营、无当飞军和陈霆新组建的一千梁州军,共三千精锐,快速增援前线。

虽然叛军的规模暂时还未可知,但以华安对益州的了解,在几个月之内,叛军的规模不会超过五万,而且,大部分都是新组建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肯定不会很高,而铁牛和李奕麾下的兵马,却是常年作战的精锐之师,兵虽少,但实力却肯定高过叛军。

铁牛跟随华安多年,是个极为勇猛和可靠的将领,李奕麾下的蜀中旧军,虽然新归附不久,但华安给予重用,并在其军中安插了眼线,对李奕的情况是了如指掌,并未发现李奕有任何的反叛迹象。

让他们两支部队作为平叛的主力,华安还是比较放心的,况且,华安会亲自率领三千精锐增援过去,平定蜀中的形势,当是轻而易举之事。

此刻,年关临近,在成都原尚书仆射王誓的府邸,正在进行着一场事关蜀中命运的阴谋。

在王誓的密室之中,邓定、王润、隗文等将领,与王誓在一起密谋反叛的具体流程。

邓定首先开口道:“王大人,如今,邓岳的数万大军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估计已经回到广州了,现在的成都,只有周抚麾下的一万晋军。和我蜀中的五千降军,这正是我们举义的时候,末将认为,我们当立即准备起事。夺取成都并全歼城内的晋军。”

“邓将军说的对。晋军在益州只有一万人马,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至于那五千降军,末将会想办法将他们拉拢过来,并让他们在晋军背后插一刀,从而彻底击溃晋军。夺取成都。”隗文开口附和道。

“如此良机岂能错过,大人,我们行动吧!”王润也蠢蠢欲动了。

见三位将军都已经急不可耐了,王誓的一颗心也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他嘴角挤出一丝笑意,轻声道:“各位将军真是好气壮啊!老夫在想,只要我们控制了成都。而后,便可拥戴范贲为帝,并借助范贲的威望,一鼓作气。迅速控制整个益州,然后,老夫便会写信与赵国结盟,约定赵国精锐之师,出关中两面夹击梁州,只要攻取梁州,整个蜀中便是我等的天下了,最后,我蜀中精锐之师,配合北方强大的赵国,可一举灭晋,江南半壁江山当为我等所有。”

听了王誓的设想,邓定、隗文、王润等人,都显得极为亢奋,并更加的跃跃欲试。

“大人,不如我们现在就起事,我等三人,数日之内便可召集三千勇士,配合城内的五千蜀中旧军,当有很大的希望夺取成都。”隗文迫不及待的说道。

“没错,只要说服五千蜀中旧军投靠我们,便可对晋军发动两面袭击,一战大事可定。”王润接着说道。

“此事的成败全部系于城内的五千蜀中旧军,是否会投靠我等,不过,只要我等给予极大的承诺,相信他们多半会同意投靠我们的,是生是死,不如就赌一把。”邓定自信的说道。

王誓听了三人的回答,内心也是碰碰直跳,不过立即起事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且不说已经投靠晋军的五千蜀中兵马,会不会反戈一击,就算这五千蜀中兵马反戈一击,与自己临时组建的三千人马共同打击晋军,但晋军毕竟有一万之众,胜负并不能完全把握,胜利了自然一切都好,万一吃了败仗,后果便是九族被诛的下场,失败的代价实在是有点太大了,王誓是个稳妥的人,没有足够的把握,他是不愿意走这步险棋的。

“各位将军的迫切心情,老夫也是感同身受,不过,立即起事的风险太大了,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一旦事情有所泄露,晋军先发制人,我等岂不九族尽灭,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积聚实力,周密部署之后再起事为好。”王誓思虑再三,轻声说道。

邓定等人闻言,便明白了王誓的意思,那便是各自返回州郡,招兵买马,而后率领数万大军四面而来,将成都团团包围。从而可以更有把握的夺取成都。

“大人的意思是让我等尽快返回各州郡招兵买马,那我等明日就上表称病,以返回家乡的理由离开成都,尽快前往各郡。”隗文正色说道。

王誓摇了摇头,轻声道:“你们三人同时称病离开,岂不遭人怀疑,还是多找几个借口,一个一个的离开比较合适。”

隗文闻言,点了点头。

邓定思考了片刻,抱拳道:“大人,所谓兵贵神速,我等只需一两个月,便可召集四五万人马,到时候,便可向成都逼近,不如我们约定,两个月后,同时向成都进军,如何?”

隗文和王润听了,都不住的点头,而王誓却蹙起了眉头。

“王大人,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要不我们可以再快些,一个半月后起兵。”邓定大声说道。

王誓摇了摇头,轻声道:“老夫的意思是,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太急了点,两个月后正是春耕之际,妄动兵戈是有违农时之举,不妥啊!不如,三个月后,待百姓春耕完成后,再起兵好了。”

邓定一听就知道这是书生之见,连忙抱拳道:“大人,我们起兵反晋,一旦事败乃株连九族的大罪,岂能顾忌这些事情,所谓兵贵神速,起兵耽误的越久,我们被发现的几率就越大,这对我们将是大大的不利啊!”

“是啊!大人,起兵宜早不宜迟啊!”王润也跟着附和。

王誓捋了捋胡须,蹙眉道:“各位将军,你们担心的事情,老夫岂能不知,但春耕更是大事,万一由于提前起兵,耽误了农时,秋天便没有收获,蜀中的老百姓便会饿肚子,让老百姓受苦,那我们起兵还有什么意义,你们放心好了,桓温的主力还远在襄阳、武昌一带,邓岳的大军也返回了广州,梁州的北伐军主力更是在汉中之地开垦荒地,做起了农民,只要各位将军小心一点,自然不会很快被发现,就算晋军提前一个月发现,以上诸路晋军对救援成都也是鞭长莫及,我等有数万大军,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说完自信的看向身前的三位将军。

邓定等人听了王誓的分析,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一旦蜀中因为战事而缺粮,后果将不堪设想。

“既然大人已经思虑周全,那我等便在此约定,三个月后,率领大军向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