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214部分

晋霸天下-第214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备战,大晋朝廷也已经在建康城定都,修缮皇宫,是否可以缓一缓呢?”王三轻声建议道。

正文第六百四十五章建设洛阳城

华安闻言,觉得王三的很有道理,在这种时候,积极备战才是最重要的,投入太多精力修缮洛阳的皇宫,的确有些不妥,自古以来,大兴土木都是亡国的征兆。。。

但华安同时也觉得,洛阳城毕竟是大晋建国时的国都,在几十年里遭受了外族的多次蹂躏,如今,自己麾下的大军收复洛阳城,就应该对城内的设施,以及皇宫进行必要的修缮,以此来显示大晋收复故土的决心。

思虑再三之后,华安下定决定,在不影响备战的情况下,投入一定的精力和人力,对洛阳城的设施,以及城内的皇宫进行一番修缮,至少,皇宫内的各种垃圾,要尽快清除完毕。

华安一行人,在皇宫的废墟内走了一圈,而后便返回了宫门外的中军大帐。

在中军大帐之中,华安开始思索如何稳定洛阳周边的治安,以及该如何修缮洛阳城和城内的皇宫,维持治安倒是容易,凭借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完全可以震慑住周围的山贼和土匪,而修缮洛阳城以及皇宫,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要知道,在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各种工匠人才并不多,毕竟,到处都在打仗,谁还有心思盖房子啊!

华安思来想去,觉得必须借助关中方向的各种人才,否则,洛阳城的发展无从谈起。

修缮洛阳城,需要关中方向的工匠人才,改善洛阳周边的农业设施。则需要水利方面的人才,刀剑等军用物资都是从关中方向远过来的,若是可以在洛阳城建设一座兵器作坊,就可以省去运输的麻烦了。

为此,华安下定决心,要将部分关中方向的人才调往洛阳城,各种生产设施也要一并运过来。

华安的目标,便是将洛阳城建设成为和南郑城、长安城一样的大都市,并具备各种功能,诸如兵器馆、医学馆、文学馆。市场等等。一样都不能少。

从进入洛阳城的那一刻起,华安就已经决定,要将建设的重心从长安城,转移到洛阳城。各种物资和人才。都要优先满足洛阳城的需要。

在与麾下部将商议一段时间之后。华安下定决心,要将蒲铁、张育、皇甫家族众人才,以及各种重要的设备。全部运往洛阳城,并立即下达命令,让留守关中的王猛全权负责调配。

“大哥,若是将如此多的物资和人才调入洛阳城,只怕洛阳城还需扩建啊!另外,洛阳城附近的兵马,似乎有些不足,是否还需调拨一批兵马前来。”王三开口建议道。

华安了头,大声道:“扩建洛阳城是大势所趋了,在洛阳城的西门外是一大片空地,足以满足扩建需要,另外,关中依然非常重要,我军兵马不足,可以在洛阳附近招募新兵,无需从关中调拨兵马。”

“大哥的是,那我军明日,便开始招募新兵,如何?”王三正色问道。

华安了头,轻声道:“洛阳与荥阳一带,足有百姓几十万,招募五万新兵不成问题,新兵战力不强,全部编入后备军团,并严加操练,几个月后,要将这五万新兵,训练成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

“大哥放心,这件事就全部交给我好了。”王三大声道。

“好,招募和训练新兵,就全权交给你们亲卫军了,一定不要让我失望啊!”华安正式下达了命令。

“大哥放心,这件事交给我,一定万无一失。”王三慨然领命。

招募和训练士兵,需要粮草和钱财的支持,不过,好在这些东西,华安有的是,为此,可以毫无顾忌的征兵,而不用担心养不起。

随后的几日,王三带领麾下的亲卫军,在洛阳和荥阳一带招募新兵,并很快招募到了五万新兵,并分布在洛阳城的郊外进行严格的训练。

为了增加亲卫军将士训练新兵的积极性,王三将五万新兵分成五支队伍,每支队伍都是一万人,而后,从亲卫军之中挑选五营士兵,让每个营的一千亲卫军,负责训练一万新兵,每过半个月,对五支新兵队伍进行比武考核,对于最差的一支队伍,要惩罚负责训练的亲兵营将士。

如此做法,的确极大的激发了亲卫军将士训练新兵的积极性,半个月之后,五支新兵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战斗能力。

对于亲卫军训练新兵如此的富有成效,华安大为满意,并鼓励亲卫军将士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训练新兵,争取在几个月之内,将五万新兵训练成傲视天下的精锐之师。

新兵的训练进步很快,同时,关中方向的动作也不慢,在王猛的调拨下,关中数万工匠,在护卫士兵的保护下,乘坐运输船,从长安顺流东下,很快便抵达了洛阳城,并开始对洛阳城进行一定的修缮。

数万工匠抵达洛阳城没多久,城内的设施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洛阳城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辉煌。

紧接着,长安城的各路人才,也先后乘船抵达洛阳城,并带来了各种急需的设备,洛阳城一时热闹了起来。

为了安置各路人才,华安从军中调拨了众多的军帐,让众人先委屈一下,而后,便安排工匠,紧急修缮城内的空房子,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府邸。

为了建设兵器馆等需要许多空间的馆舍,华安让一半以上的工匠,紧急扩建洛阳城,并在洛阳城的西门外,先用木棍和绳子围成了一座简易的城墙,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墙的建设。

为了提高建设的速度,华安同样采取了用黄土筑墙的方法,仅仅在城墙的最外层包裹一层石块,如此方法,既省时又省力,防御力也减弱不了多少,可谓是性价比最高的筑城方法了。

洛阳城方向,备战与建设同时进行,可谓到处一片热火朝天,新招募的五万士兵,战力在一天天的增强,洛阳城的建设也是一天一个样,破损的房屋越来越少,新建的城墙也渐渐高了起来。

洛阳城的建设能取得如此卓有成效的成绩,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并对有功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奖赏,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长安城的各种物资和钱财在源源不断的运来,这让华安的心里有了底,在强大物资和钱财的支撑下,洛阳城的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当年大晋建都时的标准。

此时,长安城方向的各种人才,都已经进入了洛阳城,为了更好的建设洛阳城,华安召集众多人才在中军大帐内商议,并根据众人的提议,调整了一些部署,直到深夜,各路人才,方才先后散去。

华安揉了揉惺忪的双眼,正准备进入后帐休息,张育走了过来,轻声道:“将军,洛阳城曾经是大晋的国都,如今,既然将军发了这么大的力气,对洛阳城进行整修,是否有迎接大晋皇室进入洛阳城的打算啊!”完看向华安,想从华安的眼中寻找答案。

华安闻言,不自觉的愣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没有想过,在华安的潜意识里,大晋的国都是江南的建康城,而洛阳城只是大晋曾经的国都,让皇室从建康城迁往洛阳,这个问题,对于华安来,是个做梦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毕竟,大晋朝廷已经偏安江南几十年,就算自己上书请求,皇室成员和朝廷的众大臣也多半会极力发对的,同意迁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且,此时洛阳城的皇宫还没有整修完毕,看上去仍旧破败和萧条,若要完全修缮完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日,让大晋皇室前往破败的皇宫之中,显然很不合适。

当然,华安最担心的是安全的问题,此时河北的大片土地还没有收复,洛阳城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让天子置于危险之地,不是臣子应该做的。

还有一个隐秘的问题,那便是,皇室一旦迁往洛阳城,很有可能对华安的作战行动造成影响,毕竟,此时,华安可以随时率领主力大军渡河北上,但若是洛阳城有皇帝和一干大臣在,且不,会不会给华安使绊子,仅仅要留下来护驾的兵力,都不是一个数目,这对前线的兵力是一个很大的牵制,将很有可能造成渡河北伐的失败。

不过,此时,既然已经收复洛阳城,而洛阳城又是大晋曾经的国都,华安觉得若不请求皇室迁都,似乎有些不妥,毕竟,只有要求皇室迁都洛阳,才能表现自己为了大晋朝廷北伐中原的愿望,才能体现自己的忠诚。

“皇宫正在修缮,还是等修缮完毕,再上书朝廷,要求迁都吧!”华安看向张育,声道。

张育闻言一惊,抱拳道:“将军真的打算上书朝廷,要求皇室迁都洛阳城?”

华安闻言,正色道:“洛阳城原本就是大晋朝廷的都城,只不过被胡人暂时占据罢了,此时,本将收复洛阳城,自然要上书朝廷,要求迁都。”

正文第六百四十六章魏将降晋

张育闻言,拱手道:“将军,此事万万不可,朝廷一旦迁都洛阳,我军的行动将会受到极大的掣肘,渡河北伐的计划,很有可能被全面打‘乱’啊!”

“哦,有这么严重,本将想听听你的高见。”华安故作惊讶,连忙问道。

张育进言道:“将军,此刻,我军以洛阳为大本营,集结和训练大军,随时可以放开手脚的渡河北上,收复河北失地,而一旦朝廷迁往洛阳城,我军就必须留下数万大军负责守卫洛阳,各种粮草物资,也要优先供给朝廷,这对我军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让我军不能随心所‘欲’的行动,而且,朝廷之中,众世族大臣贪图土地,他们进入洛阳之后,还指不定要将洛阳城周围搞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在下以为,在收复河北和辽东之前,还是让朝廷呆在建康城毕竟稳妥。”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说的这些,本将早就想到了,此时,让朝廷前往洛阳城,的确有诸多的不便,但你想过没有,洛阳毕竟是大晋建国的国都,此刻,本将收复洛阳,并修缮皇宫,若是不上书请求朝廷迁都,朝廷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怀疑本将,觉得本将有异心呢?”

张育思索了片刻,轻声道:“将军可以向朝廷上书,说明洛阳城周边形势还未稳定,让朝廷暂缓迁都,待洛阳城稳定下来之后。再迁都不迟。”

华安笑了笑,大声道:“洛阳城周边的情况,本将会如实向朝廷汇报的。不过,是否立即迁都洛阳,还是让朝廷自己下决定吧!本将作为臣子,无权干涉朝廷的决定。”

张育闻言,无奈的点了点头,轻声道:“但愿朝廷不会立即迁都,否则。对我军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啊!”

“哈哈!你也不用担心了。洛阳的皇宫仅仅是简单的打扫了一下而已,若是朝廷决定迁都,我们还要‘花’大半年的时间,对洛阳城的皇宫进行彻底的修缮。没有个一年半载,朝廷是不会迁都洛阳的,而在这一年之内,我军必然可以收复河北失地,到时候,我军将大本营移到黄河北岸,而后继续向北进攻,朝廷便可以放心的迁都洛阳城了。”华安大声说道。

张育点了点头,轻松道:“原来将军早就‘胸’有成竹了。害的属下白担心一场,哈哈!”

“将军,斥候回报。黄河以南的魏国将领,全都上表投降我大晋朝廷,如今,黄河以南,已经尽数我大晋了。”就在这时,一名小校大声汇报道。

华安闻言一怔。忙问道:“都是那些魏国将领,真的都投靠我大晋了吗?”

小校抱拳道:“回禀将军。投靠我大晋的有魏国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荆州刺史乐弘、豫州刺史张遇、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还有洛州刺史郑系,以及所部数万兵马。”

“将军,如果这是真的,那么,魏国在黄河以南的将领,就算是全部投靠我大晋了,被魏国占据的兖州、青州、豫州、徐州就算是全部收复了,而且是兵不血刃。”张育兴奋的说道。

华安闻言,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是冷静,他从魏国众将投降大晋,可以看出,此时的魏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也就是说,燕国大军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并具备了灭魏的实力,魏国诸将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对抗燕国根本没有可能,而大晋朝廷因为冉闵称帝一事,也是完全不可能增援魏国,为此,魏国诸将为了保存自己,为了对抗燕国,只得选择投靠大晋朝廷,毕竟,大晋也是华夏正统,投靠大晋朝廷之后,与晋军主力一同对抗燕国大军,方有胜算。

“将军,这么好的事,你怎么还这么不高兴啊!”张育小声问道。

华安定了定神,轻声道:“魏国众将投降我大晋,这说明冉闵已经是强弩之末了,魏国也许支撑不了多久了,而一旦冉闵败亡,燕国大军就会兵临黄河北岸,现在燕国还是大晋的属国,与我们是友军,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燕国随时有可能背叛大晋,到时候,我大晋就要独自面对燕国的威胁了。”

张育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将军说的也是,燕国与魏国彼此厮杀,我大晋才能坐收渔翁之利,不过,魏国粮草不能自给,这么快的处于劣势,也是情理之中啊!。”

“魏国粮草不能自给,我关中粮草不是大批量的卖给魏国了吗?魏国此时还会缺粮吗?”华安惊讶的问道。

张育抱拳道:“将军,魏国有几十万将士和数百万百姓,每日对粮草的消耗都是极为巨大的,但他们却几乎不生产粮食,如此巨大的粮草需求,仅靠购买是很难维持的,况且,自从我军主力兵出潼关以来,关中方向运来的粮草就优先供给我军了,而且,最近将军又在洛阳一带募兵五万,关中方向调来的工匠等人才也有数万,近二十万人马都需要吃饭,我军对粮草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因此,不能再将粮草卖给魏国了。

“原来如此,难怪魏国将领主动投靠大晋,原来,河北一带已经严重缺粮了,没有粮草作为后盾,就算冉闵与乞活军再怎么英勇,也不是燕国二十万‘精’锐的敌手啊!”华安正‘色’感慨道。

“将军,魏国即将崩溃,我军主力是不是该渡河北上了,若是慢了一步,河北大片土地,就都被燕国占去了。”张育轻声问道。

华安摇了摇头,开口问道:“我军还有多少粮草,足够二十万人马消耗多久?”说完看向张育。

张育连忙回道:“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