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242部分

晋霸天下-第24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恪的想法很现实,毕竟,在邺城和襄国之间,基本上全是开阔的平原地带,而在平原地带,骑兵的威力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燕国大军以骑兵为主,只要以襄国为基地,利用骑兵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将以步兵为主的晋军阻挡在襄国和邺城之间,从而形成拉锯的态势。

听了慕容恪的分析,燕国众将皆明白襄国的重要性,并立即加速备战,以尽快攻下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襄国城。

同时,慕容恪也将魏国向大晋朝廷称臣一事,向远在幽州蓟城的燕王慕容俊作了汇报,并请求慕容俊的下一步指示。

在汲郡方向,邓羌麾下的三万主力骑兵,已经抵达汲郡最北端的林虑城,并扎下营寨,随时准备奉命增援邺城,而在汲郡最东端的朝歌城,华安与麾下的三万人马也抵达了这里,并扎下营寨,以等候正在赶来的梁州军团兵马,准备汇合之后,再继续向邺城方向行进,以增援岌岌可危的大魏国。

在中军大帐之中,各军部将正在向华安汇报各自兵马的状况,以让华安确认麾下的兵马,是否进入了可以作战的状态。

“报,将军,张大人押运数万旦粮草,已经进入了大营。”就在这时,后方的粮草也运到了朝歌城。

华安闻言大喜,并大声道:“如今,我军兵粮齐备,阻挡燕军南下,是胜券在握,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是啊!我军已经胜券在握,此战,必能阻止燕军南下。”帐中部将也是同样的观点。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各位将军,各自回营,一定要做好将士们的训练工作。”

“是,将军。”各军将领抱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众部将刚刚离开,负责押运粮草的张育便走进了中军大帐。并略微抱拳,轻声道:“将军。”

见张育走进中军大帐,华安微微有些惊讶,忙问道:“张育,你怎么来了。”说完才意识到,刚才小校说张大人押运粮草进入大营,原本华安还以为是一位普通的张大人,却没有想到是张育来了。

“属下在洛阳城呆的闷了,见将军向邺城进军,所以擅自做主,前来看看。”张育轻声说道。

“哦,仅仅就是看看这么简单?”华安自然不相信张育说的话,他认为张育此来,一定有重要的事情。

张育笑了笑,轻声道:“将军,属下前来,就是为了弄明白,将军增援邺城之后,下一步有何打算?”

“下一步?那也要等增援邺城之后,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决定啊!”华安轻声说道。

张育闻言,忙道:“若是我军大胜,燕军大败,将军打算如何?”

“若是我军大胜燕军,我军自然是乘胜追击,收复整个河北了。”华安轻声。。。

说道。

见华安如此回答,张育心头大惊,忙道:“将军,此事万万不可啊!就算我军大破燕军,将军也万万不可乘胜追击。”

“哦,这是为何?”华安蹙眉询问原因。

张育思索了一下,正色道:“第一,魏国向我大晋臣服,与燕国上表臣服是一样的,皆非是其真心,一旦我军主力深入追击燕军,魏国大军未必不会截断我军的粮道,从而让我军主力承受两面夹击的恶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军就追悔莫及了。第二,据可靠消息,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的主力人马已经南下,我军已经失去两支重要的援兵,在河北一带,我军将是孤军作战,就算取得一时的胜利,并占据河北的大片土地,但在根基未稳的情况下,未必守得住,后盾不稳,孤军将身处险境。第三,将军应该听说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燕代二国的几十万大军,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同时,将军麾下的几十万大军,也让朝廷颇为忌惮啊!有燕代两国的几十万大军存在,将军与麾下兵马的存在才更加合理,一旦燕代亡国,魏国消亡,将军岂不就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了,所以,将军就算取胜,也万万不可乘胜追击。”

听了张育的分析,华安认可的点了点头,其实,无需张育提醒,这几种情况,华安早就思考过好多遍了。

在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华安最大的愿望,便是收复大晋的失土,但距离目标越近,手中握有的兵马越多,华安就越是担心,担心有一天朝廷会给自己使绊子,就像当年对待祖逖那样,让一个毫无打仗经验的无能之辈,骑在自己的头上,掣肘自己的行动,甚至,像对待苏峻那样,以一个闲职剥夺自己的军权。

正文第六百九十一章传国玉玺

华安自然不愿意步祖逖的后尘,为了收复故土,最终忧愤而死,为此,不得不为自己多做考虑。

好在这么多年来,大晋朝廷经历了王敦、苏峻之乱,已经不敢随意处置边关大将了,而外敌的频繁入侵,也需要有军事统帅能力的将领来维持大晋的统治,为此,华安这么多年来,才得以平安无事,并逐步扩展实力。

但华安的平安无事,并不代表朝廷对他已经完全放心,恰恰相反,朝廷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华安的一举一动,以防止华安生出异心,只是华安从未做出不利于大晋朝廷的事情,为此,仍旧受到朝廷的重用,况且,桓温、殷浩的实力也是极其的强大,华安的存在,便可以与这两位将领相抗衡,从而维持大晋将领之间的平衡,对大晋的长治久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至于张育提出的三个不可追击燕军的理由,华安仅仅在乎最后一个,也就是兔子狗烹鸟尽弓藏,毕竟,这一条对华安当下的威胁是最大的,而第一个原因,华安完全就不会担心,因为,魏国最强悍的主力大军已经覆灭,冉闵本人也被燕军生擒,一个没有冉闵和精锐乞活军的魏国,根本就不足为惧,至少,华安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制住他,从而不必担心魏国的突然倒戈。

至于第二个原因,华安就更不在乎了,在渡河进攻河内郡的时候。华安就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北伐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桓温和殷浩是靠不住的。为此,从来就没有指望过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会前来帮忙。

华安倒是觉得,在自己进入河北的这段时间,殷浩和桓温之间也不会消停,桓温的实力原本高于殷浩,但蒲洪和姚襄两支大军,全部投靠了殷浩。因此,如今的扬州军团是兵强马壮。实力决不在荆州军团之下,只是蒲洪和姚襄皆是异族,是否真心投降殷浩,很值得怀疑。

“张育。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军目前在河北一带,根基还不是很稳定,的确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先帮助即将覆灭的魏国稳定邺城以南的数郡,而后再徐图良策。”华安轻声说道,算是认可了张育的分析。

张育闻言大喜,抱拳道:“将军英明,如此属下就放心了。”

华安看的出来。张育对自己很是忠心,这种忠心甚至超过对大晋朝廷,也就是说。在张育的心中,华安比大晋朝廷还要重要,为了华安个人的安危,张育可以不考虑大晋朝廷的利益。

“报,启禀将军,魏国使者团队已经抵达朝歌。就在大营外面。”就在这时,魏国使者的团队抵达了大营之外。

华安闻言大喜。忙道:“快请,快请。”

“是,将军。”小校应了一声,前去传令。

很快,魏国使者带着冉闵的儿子冉明进入了华安的中军大帐。

“下官拜见华将军。”使者抱拳向华安行了一礼。

华安微微扬手,轻声道:“不必多礼,使者请起。”说完看向使者身旁的少年。

“敢问魏使,这位公子是?”华安自然知道这个少年一定是冉闵的儿子,但为了确认,还是要问一句的。

“回禀华将军,这位便是我大魏的彭城王冉明,作为我大魏归附大晋朝廷的诚意送往建康城为质。”魏国使者抱拳说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并仔细的打量眼前的少年,只见这个冉明一脸的稚嫩,毫无让人畏惧的霸气,这与其父冉闵有着天壤之别,也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吧!

“敢问魏使,传国玉玺可曾带来了。”华安再次问道。

魏国使者连忙应道:“带来了,自然是带来了,来人,快呈上来。”说完示意身后的仆人,将传国玉玺献给华安。

很快,一名魏国仆人拿出一个方形的包裹,并当着华安的面打开了。

“哦,这就是传国玉玺。”华安轻轻拿起传国玉玺,轻声问道。

“回禀将军,这便是自秦始皇以来,被历代君王奉为至宝的传国玉玺。”魏国使者正色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并仔细的观看手中的传国玉玺,只见整个传国玉玺,做工极为精巧,方圆四寸,上面纽交五条龙,正面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另外,在玉玺的一角镶嵌着黄金,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右侧更是加刻‘天命石氏’四个大字。

如此精雕细琢,并在一角镶有黄金的玉玺,当为传国玉玺无疑,华安早就听说过关于传国玉玺的各种传闻,而眼前的传国玉玺与传言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镶嵌黄金的一个拐角,更是足以证明这一点。

“将军,这的确是传国玉玺,一定错不了。”大帐之中的张育,看向眼前的传国玉玺,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问道:“怎么,你对传国玉玺也有了解。”

张育回道:“不瞒将军,属下只是略知一二,相传这传国玉玺取材自和氏之璧,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取得了赵国的和氏之璧,秦始皇命令李斯转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并让咸阳最好的玉工对和氏之璧进行精研细磨,雕琢为玺,自此,传国玉玺便横空出世,秦亡之后,传国玉玺落入汉高祖手中,而后,西汉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向汉朝太后所要传国玉玺,太后愤怒的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并崩坏了玉玺的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从此传国玉玺便多了一处镶金的拐角,而后曹丕篡汉建立魏国,乃使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了‘大魏受汉传国玺’的字样,以证实其并非‘篡汉’也,石勒灭前赵,得到传国玉玺,更是别出心裁,在玉玺的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个大字,如今,眼前的传国玉玺,与传言的一模一样,自然是假不了了。”

华安闻言大喜,看向魏国使者,笑着说道:“魏使一行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本将第一次见到传国玉玺,当把玩一夜,明日便派遣大军护送魏使一行和传国玉玺,一同前往建康城。”

魏国使者犹豫了一下,抱拳道:“下官告退,说完带着冉明离开中军大帐。

魏国使者走后,中军大帐之内就只剩下华安和张育二人了,华安坐在大帐的尊位上,仔细的欣赏着眼前的传国玉玺,并时不时的感慨一二。

张育见华安对传国玉玺颇感兴趣,抱拳道:“将军可知这传国玉玺所代表的意义。”

“意义,代表什么意义?”华安随后说道。

张育思索片刻,小声说道:“传国玉玺乃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自古以来,便是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失之则国必亡。”

“哈哈!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只怕没有这么夸张吧!现在传国玉玺就在本将的手中,难道本将现在就可以得到天下吗?”华安打趣的说道。

张育闻言一惊,抱拳轻声道:“以将军目前的实力,只要善加经营,得天下并非难事,若有传国玉玺相助,就更加名正言顺了。”说完小心的看向大帐外。

华安闻言,神色一紧,轻声斥道:“张育,你休。。。

得胡言,本将对大晋朝廷忠心耿耿,岂能做此不忠不义之事,此事万万不可再提。”

“将军,如今大晋朝廷已经名存实亡,有如战国之周天子,为了天下百姓的生计,将军不必拘泥于君臣之礼,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张育接着小声说道。

张育说的都是实话,如今的大晋天子仍旧是个孩童,根本不具备驾驭边关大将的能力,大晋朝廷的各路边关大将,完全都是处于半独立状态,仅仅是在名义上归属大晋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华安也绝对不会私吞传国玉玺,并与大晋朝廷相抗衡,因为一旦自己私吞传国玉玺,一定会引起桓温和殷浩的不满,若是两路大军联兵讨伐,华安是难以应付的,况且,北方还有燕代联军,西北还有凉国和吐谷浑,华安实力虽强,但却无法同时对抗如此多的势力,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受苦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了。

在华安的心中,传国玉玺完全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自己若是私吞传国玉玺,便会成为众矢之地。

不过,华安看得出来,张育对自己非常的忠心,为此,也不在指责他,而是看着传国玉玺,笑着说道:“传国玉玺只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魏国拥有传国玉玺,不还是落了个国君被生擒,国运岌岌可危的下场,况且,你想过没有,若是本将私吞传国玉玺,朝廷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想,到时候,全天下的人都会认为本将是叛逆之辈,桓温和殷浩都会借此机会率军讨伐我军,另外,燕代等国的国君,也会为了得到传国玉玺,率军猛攻我军的,到那时,我军四面楚歌,不还是得乖乖的交出传国玉玺吗?”

正文第六百九十二章护送玉玺

听了华安的解释,张育觉得有些道理,便不再劝说,不过,从华安的态度,张育也发现了一些端倪,华安对他的进言,并没有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和愤怒,反而冷静的分析这么做的不利情况,由此可见,华安对大晋朝廷并非完全愚忠,而是,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了。

见张育不再言语,华安看向手中的传国玉玺,轻声道:“虽然这传国玉玺是天下至宝,所有觊觎皇位之人都想得到他,不过,在本将看来,这不过就是一块做工精美的石头罢了,冉闵得此宝贝却被燕军生擒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本将绝对不会为了一块精美的石头,而使自己成为众矢之地的。”说完将手中的传国玉玺放在身前的几案上。

在华安的心中,所谓的天命与一块石头是不可能有太大关系的,若自己真的可以取得天下,那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得来的,而不是因为偶然间得到一块精美的石头,天命归于一块石头是非常荒谬的。

张育闻言,不禁为自己的草率献计而汗颜,顿了顿,抱拳道:“将军说的是,传国玉玺的确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