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266部分

晋霸天下-第266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为了防止雷暴和铁牛这两名优秀的将领,真的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华安派遣张育前往蜀中,对他们进行劝说,并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当然,为了防止张育心怀不轨,华安暗中在张育的身边也安插了眼线,并派遣多路聪士紧盯他的一举一动,一有异常情况,立即回报。

安排了如此多的眼线,监视自己麾下的重要属下,华安突然觉得自己,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了,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派遣眼线监视这些部下,也是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是做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手段。

几日后,蜀中方向传回消息,张育已经与铁牛、雷暴联络上了,并成功劝说二人继续支持自己,而后不久,华安便收到了张育的亲笔信,信中将蜀中的情况,详细的向华安介绍,并表示经过一番努力,雷暴和铁牛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华安称王,并随时愿意听候调遣。

又过一日,华安受到了铁牛和雷暴的亲笔信,他们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持自己为王,并在信中称呼自己为北王大哥,口吻非常亲切,似乎多年的感情丝毫没有变化一般,直让华安觉得,在他们身边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过,为了预防万一,华安仍旧不会撤出自己对二人的所有监视,就当保护他们好了。

得到雷暴和铁牛的全力支持,华安的心里又稳定了不少,此刻,蜀中、关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足有三十余万,兵力不再燕国之下,若是紧急动员百姓参军,组建五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关中的粮草供应,没有必要组建如此多的部队,以防拖垮经济发展。

放眼当今天下,华安甚至觉得,若是自己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单以兵力来说,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与燕国大军,当在同一水平,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股势力,除此之外,桓温的荆州军和拓跋什翼键的代国大军,兵马皆有二十万左右,亦不可小觑,殷浩的扬州军团,也有二十万人马,不过,蒲洪、姚襄、张遇、魏统等人全部难以控制,除去这十余万兵马,扬州军团的兵马只有十万左右,在大晋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国、凉国兵马皆有十万之众,高句丽、扶余等其余势力的兵马,则没有超过十万兵马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小。

但燕国与代国已经结盟,两国的大军加在一起足有五十万以上,若是把燕代两国看成一体,则必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而且,燕代联军全部南下对付华安,这还是让华安承受很大压力的,而华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于自己的魏国大军,魏国与燕国是死敌,魏国大军可以为自己分担来自燕国大军的压力,而代国大军的压力,就只要靠谢艾独自承担了,好在晋阳城附近山地多,代国的大漠铁骑无法发挥最大的威力,这就给谢艾挡住代国大军提供了便利。

不过,如此一来,华安麾下的主力兵团全都被燕代联军牵制了,因此也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突发的威胁,比如、桓温军团、殷浩军团、蒲洪、姚襄等势力,这些势力的兵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万之众,比华安全部的兵马还多。

为此,华安做事也只能适可而止,比如为了摆脱大晋朝廷的掣肘,只能暂时选择表面效忠大晋朝廷的称王,而不能直接称帝,否则,这些势力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华安知道,自己的实力虽强,但也不能应对百万大军的威胁,至少目前还没有如此大的实力。

而为了应对日后,可能更加严峻的天下形势,华安必须加紧发展农业,并以关中为核心,囤积更多的粮草物资,并在合适的时候,在关中方向训练一支十万人马以上的精锐兵团,做为战略预备队,而这支重要的部队,由王猛全权负责训练。

。。。

正文第七百三十章正式称王

半个月后,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在襄国城集结完毕,主将慕容恪让麾下大军立即开始准备,一日后,便开始向邺城方向进军。

在向邺城发起进攻之前,慕容恪自然要详细的了解邺城方向,晋军和魏军的具体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并为此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前往邺城。

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与慕容恪料想的情况基本一致,晋军的军心已经逐步稳定,并与魏国大军一起,开始布置防守。

如此情况,让慕容恪颇为忧虑,在一个多月之前,本有很好的进攻机会,结果慕容俊却让他们进攻鲁口,如今,鲁口城算是顺利的被攻破了,但却也让邺城的晋军恢复了士气和军心,此时进攻邺城,纵然是增加了兵力,但相比之前,还是困难了不少。

在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将刚刚绘制好的邺城周边地形图,摊在眼前的案子上,并仔细的观察邺城周边的地形和地貌,寻找攻破邺城的办法。

“四哥,邺城紧靠漳水,我军若要攻破邺城,就必须先渡过漳水,而渡过漳水之前,必须渡过滏水,滏水和漳水是我军必须逾越的两条障碍,为此,我军必须先攻占武安、易阳等数城,而后直逼滏水北岸的临水城,只要攻破临水城,我军便可顺利的渡过滏水,而后直逼漳水,渡过漳水之后,邺城便是我军的囊中之物了。”慕容霸大声分析道。

慕容恪闻言。轻声回道:“武安、易阳唾手可得,临水城在滏水北岸,也不难攻取。只是漳水宽阔,适合大军渡河的位置并不多,若是晋军沿河布置防守,我军短时间内,只怕很难攻破漳水防线。”

“四哥说的是,我军以骑兵为主,的确最怕河流了。不过,漳水绵延数千里。晋魏联军不可能处处设防,我军总能找到突破的位置。”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二哥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取邺城,就算有再多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命令各军加紧准备,明日一早便向邺城进发。”

“四哥放心,我会安排好的。”慕容霸点头应道,并转身离开。

慕容霸走后,慕容恪看着案子上的地图,将斥候探查到的晋魏联军布置的位置标在地图之上,并根据邺城的周边的地形,思考破敌之策。

就在襄国城的慕容恪,准备率领麾下主力大军向邺城进发的时候。在邺城方向,朝廷派遣的官员,已经抵达华安的中军大帐。并正式传达朝廷的恩典,册封华安为北王,全权负责都督区域的所有事物。

华安正式称王之后,麾下诸将以及魏国各军将领,全都前来祝贺,并聚集在华安的中军大帐之中。

“恭喜大哥称王。不对,以后要称王上了。末将拜见王上。”王三高兴的说道。

“王上,恭喜王上。”众将领全都抱拳祝贺。

“恭喜北王,恭喜北王。”魏军将士则称华安为北王。

华安连忙摆了摆手,大声道:“各位就不用恭喜了,眼下慕容恪的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云集襄国城,随时有南下进攻邺城的可能,本王现在要做的,便是带领各位将军,阻挡燕军主力的南下,守住邺城。”

“王上,我军将士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燕军前来送死了。”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北王,我魏国大军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听候北王的调遣。”蒋干大声表示服从华安的命令。

华安闻言,很是满意,看向众将,大声道:“各位将军,燕国大军不日即将南下,我军必须立即做好迎敌的准备,燕国主力皆是骑兵,因此,我军必须依托漳水和滏水防守,将燕军主力彻底堵在漳水以北,让燕军主力不能渡漳水一步。”

“北王,您就直接下命令吧!我军该如何布置。”蒋干大声问道。

此刻,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南下在即,华安的晋军主力是守住邺城的关键,因此,蒋干愿意听从华安的调遣,以彻底挡住燕国的南下军团。

见蒋干愿意听从自己的指挥,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并立即下令道:“邓羌将军,你率领所部三万骑兵,前往邺城西部的合漳渡口驻扎,蒋干将军,你亲自率领魏军五万主力,前往邺城东部的泊口驻扎,王午将军麾下的近两万人马留守邺城,我军主力布置在邺城北门外的渡口,各军立即回营准备,明日一早,各军立即到位。”说完看向众将领。

“末将遵令。”众部将一同抱拳领命,说完离开中军大帐。

众部将离开中军大帐之后,华安与慕容恪一样,也研究起了邺城周边的地形图,并思考如何挡住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不久之前,在大晋的交州和广州一带,由于士族官员的逼迫,众多夷族百姓不堪忍受,在酋长的带领下,开始反叛大晋朝廷,并杀害朝廷派遣的官员。

反叛逐渐出现燎原的趋势,江州和宁州也被波及,在众多夷族势力的反叛之下,大晋的后方岌岌可危。

为此,桓温带领大半人马,从襄阳城出发,向交州和广州方向行进,准备扑灭交州和广州和叛乱,并顺势将交州和广州纳入麾下地盘,殷浩麾下的一支人马,也浩浩荡荡的向江州出发了。

很快,南方陷入叛乱的消息,便传入了华安的耳中,得知桓温和殷浩的主力,皆向南进军,华安放心了不少,这样一来,至少在自己与燕代联军厮杀的时候,背后不会有人捅刀子,如此,华安便可以更加安心的阻挡慕容恪的主力大军。

第二日一早,慕容恪率领的二十万燕军主力,便离开襄国城,浩浩荡荡的向邺城方向杀去。

而与此同时,华安麾下的晋军主力和魏国大军,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随时准备迎击燕国大军。

为了了解邺城渡口的状况,华安带领一支亲兵,亲自前往邺城渡口视察,并监督将士们搭建沿河箭塔和足以安装霹雳车的高台。

“王上,我军准备充足,料想燕国大军兵马再多,也不可能飞渡漳水。”王三大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即便如此,我军也不能掉以轻心,慕容恪是燕国第一名将,此人的厉害,你我都是亲眼见识过的,当年,他可以以两千精锐,击败石虎的十万主力大军,这便足以显示他的实力,我军一定要格外小心才是。”

王三点头道:“是啊!当年我们与燕国还是盟友,还在一起并肩作战,想不到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居然成了敌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没错,世事总是难料,以前我们与慕容恪的确是朋友,而如今,我们却是彼此最大的对手,造化弄人,造化弄人啊!”华安轻声感慨道。

“王上,我们真的要放弃前方的所有防线,只守漳河防线吗?”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听出了王三对自己的决定,似乎有些疑问,于是,解释道:“燕国主力大军皆是清一色的骑兵,而漳水以北,除了滏水之外,皆是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有利于燕国的骑兵军团发挥优势,而我军的骑兵却很是不足,若是贸然在漳水以北与燕国主力决战,一定占不到便宜,滏水是漳水的支流,宽度不过数丈,绵延不过百里,根本无法阻挡燕军骑兵的进攻,我军实力不如燕国大军,只有谨守漳水防线,才是最好的办法。”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燕国主力大军,数日之后便会抵达漳水,真不知他们会选择从何处发起进攻,漳水绵延数千里,若是被燕军钻了空子,就非常的不妙了。”

“你担心的很有道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燕军主力,会从何处发起进攻,所以,才要沿着漳水多处布置防线,并派遣斥候,严密监视燕军主力的调动,只要燕军主力向某个方向调动,我军便也要相应的调遣一支大军,前往堵截,漳水足有百丈宽,水深亦有数丈,骑兵不能飞渡,必须依赖船只,或者在水面上搭建浮桥,而不论是大规模的造船,还是搭建浮桥,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我军斥候便可以探知这些情况,从而让我军可以洞悉燕军的企图,并立于不败之地。”华安大声说道。

“王上说的对,眼下,燕军急着渡河攻打我军,而我军却没有渡河攻打他们的打算,因此,我军完全占据了主动,着急要渡河的是慕容恪。”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漳水北岸不知是什么情况了,不如,我们率领数百骑兵,过去看看。”说完看向王三。

“王上,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南下,其前锋兵团随时有可能抵达漳水北岸,王上亲率数百士兵,以身犯险,实在是要不得,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不就麻烦了。”王三开口反对道。

华安摆了摆手,正色道:“怕什么,本王只是过去溜达一圈而已,很快就回来,不会出事的。”

。。。

正文第七百三十一章北岸探查

见华安执意要前往漳水北岸探查一番,王三无奈,只好同意带领两百亲兵,护卫华安一同前往。

在华安看来,燕军主力距离漳水还有很远的距离,先期抵达的前锋不会有太多的兵马,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况且,只要发现危险,随时可以撤回渡船,而后快速退回漳水南岸。

没过多久,二十艘运输船便驶向渡口的边上,华安与王三,率领二百精锐亲卫军骑兵,奔上运输船,并下令立即出发,向漳水北岸行去。

在运输船驶向北岸的过程中,华安看着宽阔的漳水,轻声道:“漳水足有百丈宽,若是在上面架设一座浮桥,至少也要大半日的工夫吧!”

王三闻言,点头道:“燕军以骑兵为主,并不善于架桥,只怕给他们一日的工夫,他们都未必能架起一座贯通漳水南北的浮桥啊!”说完看向华安。

王三说的没错,漳水不仅宽阔,而且水流的速度也不慢,这都给架设浮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只有在相对宽阔、水流缓和的地方,才是利于架设浮桥的位置,而这些地方,自然都在晋魏联军的控制之下,燕军想要架设浮桥,很难躲过晋军的耳目,从而引来大批的晋军防守。

华安看向金光闪闪的水面,正色道:“建造战船费时又费力,燕军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邺城,就必须在要漳水之上搭建浮桥。这是慕容恪最好的选择,而我军只要发现燕军搭建浮桥的位置,便可以作出应对之策。让燕军横渡漳水的企图无法得逞。”

“王上说的是,我军只需紧盯住漳水河面的动静,便可以获悉燕军的企图,从而让燕国大军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