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344部分

晋霸天下-第344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斥候回报,石虎主力大军,已经悄悄的撤出西曲阳,向正北方向进发,意图不明。”王三如实回道。

铁牛闻言,皱着眉头,插嘴道:“向正北方向行进,大哥,那里有淮水阻隔,赵国大军去哪里干什么?”

“大哥,难道石虎大军要泅渡淮水?”王五跟着插嘴道。

听到这个消息,华安的脑中一时间也有些莫名其妙,顿了顿,看向诸将,道:“走,去大帐商议。”说完大步向大帐方向走去。

“咔嚓。”华安刚走了几步,脚下一滑,便差一点摔了一跤。

“大哥,大哥。”王三等人见华安要摔倒,连忙上前将华安扶起。

华安站稳身子,凝目向脚下一看,原来自己踩中了一块结冰的地面,冰面易打滑,华安差一点被摔倒,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厩里都结冰了,天气真的是太冷了。”铁牛随口说了一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华安闻言,愣了片刻,突然眼睛一瞪,大呼道:“糟了,石虎大军应该是溜了,都怪我一时大意啊!”说完在马厩里踱起了步子。

见华安一副懊悔的表情,众将都有些莫名其妙,连忙惊问其故。

华安指着脚下的冰面,蹙眉道:“你们看,马厩里都结冰了,那么,淮水会不会也结冰呢?”

众将闻言,皆是大吃了一惊。

铁牛首先说道:“大哥,我们在江淮之间生活了这么多年,淮水可从来没结过冰。”

“没错,都听说过黄河结冰的,从来没听说过淮水也能结冰啊!应该不会吧!”王五跟着说道。

华安看向王三,问道:“王三,你的意见呢?”

“大哥,虽说淮水从来没有结过冰,但淮水岸边也从来没这么冷过啊!既然石虎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向淮水岸边行进,似乎在告诉我们,淮水已经结冰了。”王三皱着眉头分析道。

见王三说的合情合理,诸将都认可的点了点头。

“将军,赵将军麾下亲兵校尉前来,有要事汇报。”就在这时,赵武麾下的亲兵校尉急匆匆的前来。

“让他进来。”华安命令道。

很快,赵武麾下的亲兵校尉便走了进来,这个人,华安认识,确实是赵武麾下的亲兵营营主,而且是来自雷云堡的老兵了。

“你急匆匆的赶来,有何要事?”赵武亲兵校尉刚刚走进来,华安便开口问道。

亲兵校尉连忙抱拳道:“禀将军,末将奉赵将军之命,率领军中水性好的五百将士,乘坐五十艘小船,逆流而上,埋伏在西曲阳赵军北渡淮水的必经之地,不料,昨夜寒风一起,五十艘小船全部被冻住,将士们全都躲在船舱里避寒,今日一早,有十几名赵军骑兵策马直接横渡淮水,末将原本也没放在心上,可后来仔细一想,既然赵军十几名骑兵可以策马横渡淮水,那么赵军主力两万人马自然也能横渡淮水,所以,末将便带着几名亲兵,赶来向将军汇报,不过晚了一步,末将上岸的时候,已经看到赵军主力,正黑压压的向淮水岸边压来,末将马快,才逃过一劫,一起来的几名士兵都被赵军射杀了。”

“什么,石虎大军已经逃了。”顿时,华安身旁的将领都面面相觑起来。

华安暗叹口气,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我军已经对石虎大军进行了合围,就连石虎北渡淮水的退路,都在我军的掌控之中,全歼赵军,活捉石虎,本是十拿九稳之事,却没想到天气突然便冷,让石虎大军有了一条生路啊!”

“大哥,也许是天意如此,石虎命不该绝吧!”王三小声的安慰了一句。

“哼,石虎残暴无道,作恶多端,他的命早就该绝了。”雷暴大声吼道。

王五看向华安,道:“大哥,石虎大军刚走不久,我军现在追击,或许可以追上。”

华安摇了摇头,道:“积雪这么厚,不便于大军追击,况且,我军将士衣着单薄,还是算了吧!这次算赵军命大,下一次见面,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大哥,既然西曲阳已经是座空城了,我们何不将大军开进西曲阳,城池里肯定比这荒郊野外暖和啊!”铁牛开口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大军分批开拔,进军西曲阳。”

“是,大哥。”雷暴等人,慨然领命。

半个时辰后,铁牛麾下的一万步兵,首先向西曲阳进军,并非常顺利的占据了整个西曲阳。

随后,雷暴军团也进入西曲阳,紧接着王五和王六麾下的人马,全都顺利的进入了西曲阳,整个西曲阳,可以说,已经被华安的北伐军站满了。

成功的占领西曲阳之后,华安连忙派遣亲兵,前往扬州军团,告诉扬州军团的将领,石虎大军已经成功逃脱的消息。

得知石虎大军全部逃离,而西曲阳又被北伐军收复了,扬州军团将领心头微微有些失望,商议片刻,便率军后撤,进入南面最近的城池休整。

赵国两万大军,冒着鹅毛大雪,踩着一尺厚的积雪,在石虎的率领下,终于越过了淮水。

在抵达淮水北岸的那一刻,石虎的一颗心终于是放下了,而麾下的将士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他们终于可以活着回到自己的故乡了。

在淮水北岸,石虎策马立在岸边,看着身旁陆续走过的将士,眼中露出了一丝心酸。

这一次南征,石虎本想一举踏平江南,没想到不但没能如愿以偿,还损失了大批的兵马,这是他数次南征中,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然,之所以损失特别惨重,并不是石虎麾下兵马的战力不如晋军,而是由于连续两次遭受火攻的原因,若不是连续两次中了晋军的火攻之计,凭实力列阵厮杀,石虎还是有很大胜算的。

正文第三百八十二章国库赏银都不够了

“王上,晋军主力随时有可能追过来,我们快些走吧!”候霸小声劝道。

石虎闻言,回头看向候霸,轻声道:“本王老了,这一次回到邺城,终此一生都不会再南下了,就让本王再多看几眼吧!”

“王上。”候霸见石虎对征讨晋国失去信心,想要劝说几句,却有不知从何说起。

很快,石虎麾下的骑兵人马已经全部上岸,后面的步兵也在陆续登岸。

石虎最后向南看了一眼,调转马头向北方行去,候霸等护卫紧随而去,保护在石虎的周围。

第二天一早,西北风终于停止了呼啸,鹅毛般的大雪,也不再漫天飞舞,天空可谓一片晴朗,只有地面厚达一尺的积雪,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由于气候依旧寒冷,赵军渡过淮水之后的具体情况,也还不是很明朗,华安的北伐军便在西曲阳驻扎了下来,并派出大批斥候,前往淮水北岸探查,以判断石虎麾下大军是否真的返回邺城了。

石虎主力大军溃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左右两翼的赵军大营中,得知中路大军已经溃败,赵军左翼的兖州军团和右翼的豫州军团,纷纷放弃对峙,主动向后撤退。

而大晋的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则抓住战机挥师向北进攻,以求扩大战果。

正驻扎在成德的扬州军团近三万兵马,立即向西进军,意图堵住赵国豫州军团向北撤退的道路。不过,由于积雪厚达一尺。大军行动极为不便,当扬州军团的三万人马抵达六县的时候。赵国豫州军团的数万人马,已经撤退至安丰一带。

由于道路严重积雪,士兵行动缓慢,后勤物资的运输就更加困难重重了,而安丰向北已经是赵国长期控制的区域了,为此,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在六县会师后,便没有继续向北追击,而是就地驻扎。伺机而动。

徐州方向,赵国的兖州军团也放弃广陵,向彭城方向撤离,大晋的扬州军团追击了一阵,由于积雪的限制,并没有追击太远,仅仅追击了几十里,便撤军返回广陵驻扎。

三日后,天气渐渐转暖。而赵军主力也全部返回国内,边境地区一时相安无事,两国的老百姓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见无仗可打,华安便率领北伐军主力向江南行去。大军抵达历阳城的时候,将王五和王六的兵马留在江北,而后率领剩下的主力大军渡江南下。抵达京城以北的北伐军大营。

在晋军各部队的共同努力下,石虎南下踏平江南的计划。被彻底的粉碎了,尤其是北伐军主将华安。连续两次用火攻之计,将石虎的十万精锐烧掉大半,最终仅两万赵军主力死里逃生。

各军将士打了胜仗,朝廷自然要论功行赏了,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非华安莫属,其余各军将士,功劳自然也不小。

只是论功行赏,首先要各军将领汇报战果,而后,朝廷还要派出使者前往前方调查,看看将领汇报的是否属实,再经过一系列的手续,最终的赏赐方案才能确定下来。

因此,华安刚刚返回京城,是无赏赐可拿的,不过,赏赐对于华安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华安的北伐军是不缺钱的,自从有了数千顷的屯田,华安手头就变得异常的阔绰,甚至,不需要朝廷的军饷,自己都可以供养麾下的人马。

在北伐军大营一切安排妥当后,华安便将大营的事物全权委托给王三,自己则策马返回自己的府邸。

连续打了一个多月的硬仗,华安此刻最想做的事情,便是返回府邸与亲人团聚,一个多月不见,自己的妻儿是不是特别想念自己呢?华安带着这份憧憬,策马向乌衣巷自己的府邸奔去。

京城皇宫之中,众大臣正在太极殿商议国事,前方不断传来的捷报,让这些大臣兴奋的合不拢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神色。

皇太后褚蒜子抱着年幼的小皇帝司马聃,坐在大殿之上,聆听着前方传来的捷报。

司马聃年幼,自然是什么都听不懂了,但褚蒜子却是听的很明白,见大晋军队势如破竹,将不可一世的赵军驱赶回淮水以北,她的一颗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

“大晋王师驱除北虏,真是社稷之福啊!”褚蒜子在心下暗暗感叹。

就在褚蒜子感慨的时候,前方又一次传来了捷报,大晋王师再一次斩杀近百名,躲在江淮之间的赵军残余。

“一日之内,捷报频传,我大晋自渡江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胜,真是列祖列宗保佑啊!”大臣何充在大殿上,激动的直接喊了出来。

“是啊!真是社稷之福啊!”大殿之上的众大臣,齐声附和道。

褚蒜子闻言,看向众臣,正色道:“诸位爱卿,我大晋能一雪前耻,击溃北虏,完全是各位爱卿运筹帷幄,将士们作战英勇换来的,哀家,在这里,要感谢各位爱卿,以及还在前行英勇作战的将士们。”说完,站起身来,微微点头,向殿下的众臣行礼。

“太后,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众大臣连忙躬身行礼,摆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褚蒜子缓缓坐下,轻声说道:“前些日子,国舅告诉哀家,我大晋一定会战胜北虏,如今,我大晋王师真的将北虏击退了,可惜,国舅爷没能多等几日,没能看到,这大殿之上,捷报频传的景象。”

“太后,国舅一生为大晋操劳,乃我辈之楷模,所谓人死不能复生,太后不必太过伤心。”大臣何充,抱拳劝道。

褚蒜子点了点头,看向众臣,轻声道:“各位爱卿,所谓有功必赏,如今,前方将士凯旋而归,国库可有足够的赏银。”

“回太后,前方我军战果极其辉煌,若所有将士全部赏赐到位,国库银两只怕不够啊!”一名负责掌管钱粮的官员,蹙眉说道。

褚蒜子闻言,心头一惊,忙问道:“前些日子,国舅曾告诉哀家,京城国库充溢,不缺银两,如今,真的连赏赐将士都不够吗?”

负责掌管钱粮的官员闻言,顿时一脸苦涩,忙道:“太后,国库确实比较充溢,只是,这一次,我军战果太过辉煌,按照以前的赏赐规矩,银两很是吃紧啊!”

“哦,那你说说,按照往年的规矩,朝廷应该如何赏赐。”褚蒜子连忙问道。

官员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抱拳道:“太后,微臣只举几个例子,这次,石虎屯兵乌江渡口,人马足有十万之众,但华将军策划的一把火就烧死了三四万赵军人马,就这份功劳,若是按照人头算,足有千万金,而放火的士兵来自京北渡口,京北渡口的将领,和执行火攻任务的士兵,至少都要万金的赏赐,还有,霸王谷的一把火,又是烧死了近三万赵军士兵,参加放火的北伐军屯田人马,和指挥作战的王将军都是大功啊!负责运筹帷幄的华将军更是首功,总的来说,华将军功劳最大,仅华将军一人的功劳,就应该赏赐数千金,这就占了国库的三成了。”

“嗯,哀家知道了。”褚蒜子听到要赏赐华安这么多的金钱,心头很是高兴,不过,国库没有这么多的银两可以赏赐,这让她有些着急。

由于想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褚蒜子一时蹙起了眉头。

退朝之后,众大臣都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大殿,褚蒜子将小皇帝交给宫女伺候,独自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太后。”见褚蒜子回宫,韩雪雨连忙打招呼。

“你们都退下吧!”见韩雪雨拜访,褚蒜子将身旁的宫女都给打发了。

之所以要打发宫女,那是因为,褚蒜子和韩雪雨投缘,二人年纪相近,很快就成好姐们了。

但宫中规矩多,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韩雪雨仍给褚蒜子叫太后,完全是两个人独处的时候,韩雪雨则与褚蒜子姐妹相称,后宫寂寞,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个知心的姐妹在身旁说说知心话,对褚蒜子而言,可以大大的缓解内心的压抑和情感的空虚,对韩雪雨而言,情况亦是如此。

几名宫女走后,韩雪雨见褚蒜子眉头微蹙,轻声问道:“怎么了,姐姐心里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啊!”

褚蒜子嘴角微微一笑,看向韩雪雨,轻声道:“前线打了胜仗,将士们都立了大功,可国库却没有足够的赏银,姐姐正为了这是发愁呢?”

“哇!前线打了胜仗啦!那我的华安哥哥怎么样了,他有没有受伤?”韩雪雨一听前方战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华安。

见韩雪雨如此的关心华安,褚蒜子淡淡一笑,轻声道:“没有,你的华安哥哥,不但没有受伤,而且立了首功,姐姐都不知道赏赐他什么比较合适。”

“哇!华安哥哥这么厉害啊!太好了,太好了。”韩雪雨高兴的手舞足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