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39部分

晋霸天下-第39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虎此令一出,历阳城周围的百姓可就遭殃了,无论男女老幼全都被赵国士兵赶入历阳城,而后统一残杀,烹食,尤其是女子最为悲惨,被杀之前,往往受尽凌辱而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的百姓,在历阳城晋赵血战之前都已经逃到江南了,剩下的百姓都是老弱和不愿意离开家乡的人。

历阳一战,石虎的部下阵亡高达一万,此时他的手中仍有五万龙腾卫士,而从历阳城附近抓捕的百姓还不足一千,从历阳城到淮河以北,最快也要七八日的路程,这么点‘双脚羊’自然无法满足大军的要求。

为此,石虎再次下令,将历阳之战中战死的敌我双方的士兵尸体,以及被杀死的晋国百姓的尸体全都放到沸水里烹煮。

为了减少负担,增加食物,石虎甚至下令将重伤的士兵杀死,同时,随军的几十名舞姬也被烹杀,做成可口的美食,专供石虎自己和几名心腹爱将食用。

傍晚时分,全椒城内,华安和北伐军近三万将士正在歇息,辎重营的士兵忙着准备晚餐。

“大哥,历阳城据此只有一日的路程,明日一早出发,傍晚便可抵达历阳城下。”王三坐在华安身旁,指着手中的地图,说道。

“听说石虎有五、六万大军,明日必是一场血战啊!哈哈!”雷暴有些兴奋。

“终于可以大杀一场了,歇了几日,俺都手痒了。”铁牛也跟着附和。

华安抬头看向历阳城的方向,沉默了起来,他总感觉历阳城似乎出了什么事情。

“驾驾驾……”一名派出去的斥候,策马奔了回来。

“情况如何?”华安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斥候翻身下马,将历阳城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向华安做了汇报。

得知历阳失守、恩师战死、石虎屠戮百姓,华安彻底愤怒了,他恨不得立即率领大军直扑历阳城找石虎算账。

“大哥,雷暴愿为先锋,发兵吧!”

“大哥,我军连夜突袭历阳,为主将报仇。”

“如此大仇,不能不报,夺回历阳、斩杀石虎。”

几名部将大都在气头上,全都力主出兵。

华安深深的喘了几口粗气,静下心来思考对策,他对历阳城的坚固程度是很清楚的,对韩潜的一万北伐军的战力也是了如指掌,唯独对石虎麾下的数万龙腾卫士不太了解。

韩潜乃大晋名将,又坐拥精兵坚城,面对石虎的数万龙腾卫士,居然只坚守了一个多月,这足以说明石虎麾下的数万龙腾卫士战力之强。

此时,石虎占据坚城,手中握有五万龙腾卫士,华安相信自己贸然出击,必定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那就不但报不了仇,反而赔上了自己。

华安思虑再三,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等候时机,与赵军主力血战。

“大哥,你还在想什么,出兵吧!俺咽不下这口气。”铁牛喘着粗气,催促道。

“大哥,哀兵必胜,我军一定可以大破石虎。”赵武也鼓舞华安。

华安抬头看向王三,王三犹豫了一下,也点了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这让华安犯难了,部下将士都急着要出战,自己若是一味的避战,很难让部下心服。

“大晋军法,主将有失,三军挂孝。”华安报出大晋军法,随即下令道:“诸将听令,连夜置办白旗白甲,孝冠孝袍,明日一早,三军人马,奔袭历阳,为主将和百姓们报仇。”

第二百七十六章雪地伏击

北伐军将士在华安的命令下,连夜置白旗白甲、丧服孝袍,由于军中白布不足,华安让士兵将贴身的白衣褪下,披在盔甲外面。

夜半的时候,三军的丧孝之物已经准备完毕,华安命令士兵回营休息,他自己则和王三在军营中巡视了一番。

“大哥,明日大军便要出征,我们还是早些回营歇息吧!”王三陪着华安在大营转了一圈,见一切正常,便建议回营帐歇息。

“嗯,好啊!”华安应了一声,抬腿向中军营帐方向走去。

“呼呼呼……”就在这时,突然从东北方向吹来了一股寒冷的风,让华安和王三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大哥,好冷的风啊!”王三噫吁了一句。

华安点头道:“是东北风,都十一月了,时间真快啊!”

“咦,大哥,好像下雪了。”王三惊奇的看着手中的雪花。

华安自然也看到了,雪花越下越大,越下越快,很快就将华安脚下的地面,铺成了洁白的颜色。

“此时下雪,真是天助我也,石虎恶贼,你完蛋了。”华安突然攥紧拳头,恨恨的自言自语了起来。

王三连忙问其原因,华安附其耳边小声的说出了缘由,王三大喜,与华安肩并肩回到了营帐之中。

黎明时分,大雪仍没有停,地面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足有半尺高,华安命令将士们立即用餐,而后全军集结向历阳方向开进。

从历阳城通往淮河以北,有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在历阳和全椒之间,距离全椒只有十余里,华安打算让大军埋伏在这条道上,静候石虎大军的到来。

北伐军只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便抵达了目的的,在对路口的地形进行一番研究后,华安发现这里的地形原本并不适合伏击,路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地和零星的树木,大军很难掩藏。

但此时却不同,天上正下着大雪,地面的积雪已经足有半尺之厚,况且,将士们全是披麻戴孝,白色的孝袍和地面的大雪完全可以融为一体,让敌军不易发现。

北伐军进入各自的埋伏阵地后,全都偃旗息鼓,士兵也都放下兵器,蹲坐在雪地上,远远望去,丝毫感受不到这里有数万大军埋伏。

“大哥,石虎有五万精锐,而我军不足三万,这一仗必然惨烈啊!不知大哥有几成胜算。”王三看向华安,小声问道。

“八成,至少八成。”华安抬眼看向大路的对面,淡淡道:“你看,右军人马埋伏在对面,我们丝毫都看不到,石虎的大军也一定发现不了,待石虎大军经过之时,我军突然发起攻击,石虎大军必然溃散,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王三点了点头,补充道:“是天降瑞雪帮了我们的大忙啊!大雪不仅便于我军隐藏,更让野战实力占优的赵军,发挥不了骑兵的优势。”

“没错,我们只需养精蓄锐,静候石虎大军到来即可。”华安对王三的透彻分析很满意。

历阳城北门外,赵国大军的前锋已经出发,主力人马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开拔。

前锋五千人马,全是清一色的骑兵,负责开路和探查敌情,以保障主力大军的安全,后续的主力人马为全军的核心,最后,还有五千人马负责殿后。

赵军三拨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北而行,几个时辰之后,其前锋便抵达了北伐军埋伏的位置。

见赵国大军逼近,北伐军将士的神经都绷紧了,所有将士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只等华安一声令下,便会向赵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大哥,赵军果然来了,打不打。”王三小声问道。

华安抬眼仔细的观察了片刻,见敌军人马只有五千骑兵,主力人马还没有抵达,于是决定放过敌军的骑兵,继续埋伏,等待后续敌军的主力人马。

赵军前锋人马,在经过北伐军埋伏之地时,并没有看出任何异常,而是,放心的继续向前赶路,毕竟,这里的地形一马平川,并不是伏击的好位置,敌军将士大意了。

大约过了两刻的时间,赵军的主力人马才姗姗来迟。

华安抬眼看了看,足有不下四万人马,正浩浩荡荡的进入伏击区,这让他的内心生出一丝紧张,毕竟,眼前的大军是石虎麾下精锐的龙腾卫士,真的打起来,北伐军的伤亡一定也不会小。

“大哥,石虎的主力大军来了,出击吧!”王三的语气中,也有一丝紧张的气息。

华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伏击石虎大军的时机就在眼前,但真的要下令攻击时,华安的内心也免不了一阵紧张,毕竟,石虎的中军有四万精锐的龙腾卫士,看着都让人发憷。

但一想到北伐军也是精锐之师,尤其是自己亲自训练的一万将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面对石虎麾下的龙腾卫士,北伐军战力究竟如何,华安很好奇,而只有真正厮杀一场,才能检验北伐军面对强敌的真实战力。

“大哥,再不出击,敌军就跑掉了。”王三提醒道。

华安猛然一惊,强定心神,猛的举起右手,向前一挥,下令道:“传令,击鼓进军,斩杀石虎。”

“击鼓进军,斩杀石虎。”王三跟着大吼传达下令。

“咚咚咚……”顿时,埋在雪地里的数十面大鼓,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鼓声。

紧接着,蹲坐在雪地上的近三万北伐军将士,拿起身旁的武器一跃而起,大吼着向石虎大军杀去。

华安握紧手中偃月刀,双腿猛夹马腹,策马向包围圈中的石虎大军杀去,王三和亲兵营将士,紧紧的跟随在华安的身后。

“有埋伏,有埋伏。”见北伐军黑压压的冲来,行进中的赵国大军一下子发生了骚乱。

“不要慌,都不要慌,保护王上,保护王上。”赵军将领声嘶力竭的呵斥部下,虽然有一点效果,但队伍已经散乱了,摆成阵型迎敌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风水宝地

中原大乱之时,身为石虎养孙的汉人冉闵,将率领中原汉人绝地反击,与北方各胡族展开血战,而这正是大晋收复中原的良机。

此时,大晋军力有限,根本无力收复中原,只有等待十年后,中原大乱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而在这十年之中,晋军应该采取守势,并秣兵厉马,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从而一步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当十年后机会来临的时候才可以抓住。

华安仔细的对大晋的国情进行了一番设想,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大晋必须固守江淮,发展生产,稳定内部,以待天下之变。

有了这个结论,华安觉得班师之后,有必要向朝廷禀明利害,让朝廷不要再有北伐的念头,对于朝廷能否接受,华安是丝毫都不担心,毕竟,朝廷之中热衷北伐的志士寥寥无几,而反对北伐的士族却多如牛毛,如今,国舅庾亮病重,韩潜阵亡,大晋已经无人能撑起北伐的大任了。

两个时辰之后,战场完全打扫完毕,华安率领北伐军主力向历阳城进发,同时派遣雷暴、赵武、铁牛三人,各领所部兵马,向北缓行,监视石虎主力兵马的动向。

进入历阳城后,看着满目疮痍的城池和满大街的森森白骨,华安倒吸了一口凉气,命令麾下士兵打扫城池,将城中的尸体全部运到城外好生掩埋,并立碑纪念。

在得知韩潜的遗体被运回江南之后,华安连忙将大军交给王三,带领一百亲兵渡过大江,寻找韩潜的遗体。

刚到大江南岸,华安抬眼便看到沿江的一座小山峰上插满了白色的旗帜,并且隐隐约约的有哭泣之声。

华安一怔,随即带领亲兵向山顶奔去。

山顶之上足有数百人,个个披麻戴孝,华安随意扫了一眼,大部分是京北大营的水军将士,只有最前方的一老一少是平民百姓。

一座简易的墓碑上刻上了韩潜的生辰,虽然略显寒酸,但这里的风景却是不错,向北一望便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江对岸的树木和城池都清晰可见。

华安走向墓碑前双膝下跪,抚着墓碑,伤心的哭拜了起来,良久才抬起头来。

操办丧礼的水军营主安慰华安几句,并发自内心的赞扬韩潜的英勇,自责自己没能劝说韩潜上船。

他自作主张将韩潜下葬于此,是觉得此处地势优越,符合韩潜的身份,而且,当时韩潜身旁的北伐军大将都阵亡了,而华安还远在江北,为了让韩潜早日入土为安,他便狠下心自作主张了。

华安对水军营主的做法很是满意,此处面朝大江,用风水宝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在这座山峰的旁边还有几处略矮的山头,陈雄等北伐军大将的遗体都被安放在此,他们围绕在韩潜的周围,陪伴着自己的将军。

华安祭奠完韩潜,便向四周走去,将陈雄等北伐军大将都祭奠了一遍,而后再次返回韩潜的墓碑前,扶着韩潜的墓碑诉说着心里话。

此时,祭拜的人群都回去了,韩潜的墓碑前只有华安、水军营主、以及各自的几名亲兵,华安诉说心里话的时候,也就没了多少顾忌,他在韩潜墓碑前,一吐心声,将自己对当前天下的形势都畅谈了一遍。

就在华安畅谈天下形势的时候,身后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华安闭上嘴巴,下意识的向后看去,却见刚才祭拜韩潜的少女走了回来,手里捧着满满的一束梅花。

这位姑娘面色略为发黄,似乎身体不是很好,但五官清秀,是个地地道道的美人胚子,对于姑娘的行为,华安充满了好奇。

姑娘走到韩潜的墓碑旁,将手中的梅花放到韩潜的墓碑前,真诚的说道:“将军,我和爷爷就住在山下,以后我每天都会来看你的。”说完向华安抿了抿嘴,转身离开。

华安心头大为诧异,他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少女,为何对自己的师傅这么好。

身旁的水军营主看出了华安的疑问,于是,一五一十的将韩潜救下这对祖孙的英勇事迹诉说了一遍,华安这才恍然大悟。

看着年轻少女离去的背影,华安心下感叹其知恩图报。

当涂城方向,韩晃和马雄的兵马挡住了淮河北岸赵军的进犯,让豫州的赵国大军无法增援石虎,有力的支援了华安主力人马的作战。

此时,石虎主力人马在遭受华安的重创后,重新集结向当涂城方向进犯,早一步得到消息的韩晃和马雄,决定听从华安的建议,放弃当涂城,率领大军返回二龙山躲避。

二龙山的兵马在韩晃和马雄的率领下,仓促撤走,石虎率领大军不费吹飞之力便占据了当涂城。

占据了当涂城,后续的粮草便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至,石虎仍可以再次动员麾下兵马向南进攻,但经历了数月的鏖战,尤其是被华安击溃后,赵军将士普遍厌战情绪严重,而且石虎本人也受了不轻的伤,诸将皆劝石虎返回邺城,日后有机会再南下不迟。

既然部下都极力劝说返回邺城,石虎在当涂城歇息一夜后,第二日一早,便率领主力人马渡过淮水,向邺城方向进发。

石虎离开后,当涂城再次回到晋军的手中,负责监视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