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霸天下 >

第692部分

晋霸天下-第692部分

小说: 晋霸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将军。”部将大声接受了命令。

显然,姚襄之所以选择在黑夜进军,是为了掩人耳目,从而达到快速撤离是非之地的目的。

“五哥,我们就这么贸然向高句丽方向进军,万一高句丽王不接纳我们怎么办?到时候我们一定会进退两难的。”姚苌看向姚襄,担忧的说道。

姚苌的这种担忧。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姚襄此时对撤往高句丽非常的迫切,为此,根本就没有时间从容的向都丸城派遣使者。

姚襄想了一下,正色道:“你不用担心,高句丽兵马并不多,我军有近五千兵马,若是加入高句丽,一定会大大增强高句丽的实力,我想,高句丽王是不会拒绝的。”

“五哥,还是提前打声招呼比较好。”姚苌轻声说道。

姚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你带领一队亲兵,立即前往高句丽的都丸城,向高句丽王表达我们的立场。”

“是,五哥,我这就出发。”姚苌大声接受了命令,并立即转身前去准备。

很快,姚苌便带领一队亲兵,离开北丰城,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近千里外的都丸城,准备向高句丽投降。

正文第九百四十六章慕容俊心情很糟

天黑之后,姚襄带领麾下的不足五千兵马,悄悄的离开北丰城,走偏僻小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高句丽的都丸城方向奔去。

在蓟城的燕王宫中,燕王慕容俊的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自从慕容恪的主力大军战败以来,谢艾麾下的兵马就一直在向北推进,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复了整个冀州,而慕容恪与麾下的十余万燕国大军,则退守易水以北,准备隔着易水,与谢艾大军对峙。

如今,谢艾麾下的兵马与慕容恪麾下的大军,已经在易水的两岸,展开了激烈的对峙,慕容恪麾下的兵马明显已经处于劣势,但凭借易水的地理优势,还是可以支撑的,而谢艾麾下的兵马,虽然已经占据了优势,但这些优势并不具有压倒性,为此,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攻破燕国的易水防线,毕竟,慕容恪的指挥能力还是很强的,想要突破燕军的易水防线,绝非易事。

不过,双方紧张对峙的易水,距离燕国的都城蓟城并不是很远,为此,燕王慕容俊显得非常的紧张,并不断派遣心腹前往易水方向,查看最新的战况。

而根据这些心腹所探查的情况,目前的形势对燕国大军还是非常不利的,燕王慕容俊则得知前线不利的情况后,心头非常的担忧,他害怕谢艾军团会攻破易水防线,并长驱直入,威胁蓟城的安全,而蓟城是燕国的都城,一旦蓟城落入谢艾军团之手,燕国将不得不向龙城方向迁都,如此,大燕国的所有雄心壮志就都无法实现了,后果将极其的严重。

慕容俊深深的叹了口气。看向大殿之中的大臣,正色道:“各位爱卿,如今谢艾军团的兵马已经打到易水了,距离蓟城已经没有多远的距离了,而根据前方传回的消息,我军的处境岌岌可危啊!若是易水防线守不住。我军将不得不退守治水防线,而我蓟城就在治水的北岸啊!”说完一副非常焦急的表情。

“王上,易水防线易守难攻,微臣认为,我军一定可以守住治水防线。”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王上,谢艾军团一连向北进攻了千余里,可谓是强弩之末,微臣也相信我军将士。一定可以守住易水防线。”又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显然,这些燕国的大臣,还是非常相信慕容恪的,当然,易水防线确实是易守难攻的防线,守住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见麾下的臣子,皆对守住易水防线充满信心,慕容俊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只要麾下的臣子都能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他就会非常的满足。

慕容俊看向麾下臣子。大声道:“我大燕国在蓟城附近,一共募集了多少兵马?”

“回王上,初步募集了五万人马,不过,新兵的装备还不齐全,所有的将士。基本上都没有铠甲,手中的兵器也都是简易的兵器,还未形成战斗力啊!”一名臣子,抱拳回道。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新兵的装备要尽快准备好,还有,这些新募集的新兵,要立即进行严格的训练,要让他们随时具备上战场厮杀的能力。”

“是,王上。”部将大声应道。

此时,慕容俊觉得,有了这五万新兵,手中的力量便进一步增强了,就算慕容恪无法守住易水防线,退守治水防线之后,便可以得到这五万兵马的增援,守住治水防线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报,王上,辽东传来急报。”就在这时,辽东方向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尽管慕容俊对辽东的局势不是非常重视,但基本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见传来了急报,他下意识的认为,是关于五百悍匪的消息,并连忙问道:“辽东传来什么急报,快说。”

“启禀王上,据辽东守将汇报,姚襄将麾下五百兵马,伪装成敌军的模样,在我辽东境内大肆劫掠,并杀害我辽东百姓,蹂躏我辽东妇人,此后,为了掩人耳目,姚襄派兵全歼了这五百兵马,不过,有三个漏网之鱼侥幸逃脱,并投靠了敌军,如此,事情才得以败露。”小校如实向慕容俊汇报道。

慕容俊与大殿之上的臣子闻言,皆是非常的愤怒,他们皆没有料到,姚襄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王上,这或许是王午故意栽赃陷害,微臣觉得姚襄不会这么做的。”一名臣子抱拳说道。

“是啊!王上,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或许姚襄并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是王午故意陷害也说不定啊!”又一名臣子,选择支持姚襄。

显然,在燕国的大殿之上,还是有大臣对这件事提出质疑的。

慕容俊闻言,仔细的想了片刻,正色道:“姚襄已经归附我大燕,而王午却是我大燕国的敌人,若非证据确凿,我辽东守将怎么会认定是姚襄做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呢?所以,姚襄做了这些事情的可能性极大啊!”

“王上,若是姚襄做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饶了他,一定要将其擒获,以给辽东的百姓一个说法。”一名臣子愤怒的说道。

“王上,姚襄麾下兵马仅有不足五千,新招募的兵马都是辽东的百姓,我们要想制服姚襄,根本就不是难事。”又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显然,在得知姚襄确实做了这些坏事之后,大殿之中的燕国臣子,还是非常愤怒的,毕竟,这些被害的人,都是大燕国的子民,他们作为大燕国的大臣,自然要为百姓讨说法了。

慕容俊蹙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本王若想制服姚襄,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如今王午麾下的主力大军已经进入辽东,若是本王下令制服姚襄,则势必耗损兵马,如此,就更加难以抵挡王午军团对辽东的进犯了。”

显然,慕容俊还是非常理智的,他很清楚的看到了辽东的大局,并认为,在这样的大局下,他不能贸然治姚襄的罪过,毕竟,此时,大燕国已经处在了非常危急的时刻,抵挡敌军的进攻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至于如何为辽东的百姓讨回公道,他认为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王上的意思,是饶恕姚襄,让姚襄继续统领麾下大军,为我大燕国抵挡王午军团的进攻?”一名臣子轻声猜测道。

慕容俊认可的点了点头,轻声道:“姚襄的做法的确让本王生气,不过,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为了抵挡敌军的进攻,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待击退敌军之后,再想办法惩治姚襄,这样,岂不是更好。”

“王上圣明,王上圣明。”众燕国臣子,一同恭维道。

“报,王上,辽东加急。”就在这时,辽东方向又传来了更加急迫的消息。

慕容俊与大殿之中的臣子闻言,皆是一愣,他们刚刚才收到辽东方向的急信,如今,时间才过去没多久,辽东方向就再一次传令紧急的消息,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意外。

“快速,辽东方向又出了何事?”慕容俊连忙问道。

“启禀王上,辽东守军急报,姚襄与麾下的大军,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北丰城撤离,并向高句丽都城的方向奔去,好像是要前去投靠高句丽,另外,我军在北丰城之中,发现了大量的粮草和各种财物。”小校抱拳汇报道。

慕容俊与麾下臣子闻言,顿时皆是大为惊诧,按照辽东守军的汇报,姚襄军团已经从辽东撤离了,并向高句丽都城的方向奔去,这显然就是要去投靠高句丽,而北丰城之中发现大量的粮食和各种财物,则完全可以证明,横行辽东的五百悍匪,就是姚襄麾下的五百兵马伪装的,这些脏物就是最大的罪证。

“王上,如今物证已在,五百悍匪是姚襄麾下的兵马,已经是确凿无疑了。”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是啊!王上,这一点已经是毫无疑问了,而姚襄率部逃离北丰城,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又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显然,在强大的证据面前,燕国的臣子对五百悍匪是姚襄麾下兵马伪装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疑问了。

慕容俊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显然,他对这件事也早就认可了,并早已确定是姚襄麾下兵马干的,不过,他没有料到姚襄会率领大军逃向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已经被大燕国给打服了,但嘴服心不服,高句丽王表面上对燕王毕恭毕敬,也不敢侵犯大燕国的疆土,但暗地里却在积聚力量,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一定会向大燕国方向发起进攻。

慕容俊一直对高句丽不放心,如今,姚襄与麾下的近五千兵马,前去投靠高句丽,这就更加让他担忧了,若是高句丽接纳了姚襄麾下的兵马,实力必然会增长不少,相对的,大燕国的实力就弱了一分,这是慕容俊最为担忧的情况。

正文第九百四十七章慕容德

慕容俊看向大殿之中的臣子,担忧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燕国面临严重的威胁,而姚襄又打算投靠高句丽,若是此时高句丽王突然从背后进攻我大燕国,后果不堪设想啊!”

显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慕容俊得知高句丽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而且,高句丽王非常自大,始终以本民族血统高贵自居,怀有非常大的野心,是最有可能向燕国发起进攻的国家。

“王上不必担忧,高句丽早就被我大燕国打怕了,相信他们根本不敢向我大燕国发起进攻,况且,若是高句丽真的这么大胆,我大燕国宁可放弃幽州,也要率领举国之兵,彻底灭掉高句丽,以让这个国家彻底的消失。”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王上,对高句丽我们不得不防,不过,如今我大燕国兵马不足,还是应该安抚高句丽,若是能与高句丽结成联盟,对我大燕国是大大的有利啊!”又一名大臣说道。

显然,对待高句丽的问题,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俊自然倾向于第二名大臣的意见,打算与高句丽修好,并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高句丽与自己辽东的兵马共同抵御王午军团的北进。

“本将觉得,高句丽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已经大大的增强了,若是在这个时候与高句丽翻脸,我大燕国面临的压力就太大了,还是尽力拉拢为好。”慕容俊正色说道。

“王上,微臣愿意前往都丸城,说服高句丽王与我大燕国结盟,共同对抗王午军团。”慕容德大声说道。

此时的慕容德年仅十几岁。还没有完全成年,不过已经颇有威望,而且,他还是燕王慕容俊最小的叔父,在辈分上高于慕容俊。

慕容俊闻言,看向慕容德。正色道:“王叔真的有把握说服高句丽王?”

显然对于这个年纪还很小的王叔,慕容俊心下不是非常的信任,毕竟,年龄小意味着经历少,而经验不足的人,自然很难完成重要的使命。

慕容德抱拳道:“只要王上给我这个机会,微臣一定可以完成任务,请王上相信微臣。”

显然慕容德虽然年近很小,但志气非常充足。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慕容俊闻言,高兴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王叔明日就出发,前往高句丽,说服高句丽王与我燕国结盟,还有,若是遇到姚襄。可以告诉他,本王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并且一点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让他力促我大燕与高句丽的结盟。”

“是,王上,我都记住了,这个任务,我一定可以完成。”慕容德自信的说道。

随后。慕容俊又与麾下臣子,商议了其它重要的军情,并派遣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亲兵,让他们保护慕容德前往高句丽。

经过一夜的准备,第二日一早。慕容德便率领一队兵马,离开蓟城,以最快的速度向都丸城方向奔去,为了尽可能的加快行进的速度,队伍配备了双马,这样轮换着骑,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行进的速度。

在易水北岸,慕容恪的中军大帐之中,主将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全都聚在一起商议重要的军情,昨日,谢艾麾下的大军,发起了两轮规模中等的强渡易水的作战行动,不过,被燕国大军给击退了,但这一行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谢艾军团已经打算攻破易水,并长驱直入了,而这自然也引起了慕容恪等燕国将领的极大重视,毕竟,若是易水防线被攻破了,幽州的门户就洞开了。

“将军,敌军昨日连续发起两轮强渡行动,虽然被我军击退,但这已经完全表明了敌军的态度,看来,敌军不攻破易水是不会罢休了。”一名部将看向慕容恪,正色说道。

“是啊!将军,敌军对攻破易水防线是志在必得啊!”又一名部将,大声附和道。

显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深深的担忧了起来。

慕容恪思索了片刻,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各位将军不必担忧,敌军主力长驱直入千余里,后勤压力已经逐渐变大,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敌军若想攻破我军的易水防线,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军有足够的实力守住易水防线。”

很显然,慕容恪对守住易水防线,充满了信心,并认为只要努力经营,易水防线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将军说的对,只要我军将士上下一心,完全可以守住易水防线,确保幽州不落入敌军之手。”一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