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楚霸王 >

第184部分

大唐楚霸王-第184部分

小说: 大唐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样,杜荷?你的这些小弟实在是不怎么样啊!就这么把你这个老大给抛弃了!”豫章站起身,小小的身段已经显露出一番青涩的韵味。但是小脸上却是带着戏谑的表情,小脚上的绣花马靴轻轻的在青石板上踏着,嘴角带着坏坏的笑。这丫头这些表情和动作已经和她二哥李宽有着六七分相似,看来李宽对她的影响实在是有些大。

“你们,将这家伙给我从地上拽起来,然后嘛……嘻嘻……”豫章笑得越发灿烂让杜荷心中越发的发毛了:“给我将他的衣服给扒了!不许给他留一丝一缕在身上!然后丢到昌化坊的大街上去!”

豫章这话出口,杜荷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可不行啊:“豫章公主,这不行啊!这样我杜荷以后还如何做人啊?”杜荷是真的怕了,他现在心中那种大难临头的感觉,在这瞬间他觉得这天塌了。他虽然是一届纨绔,可是却从未丢过这样的人啊,要知道他现在还处于服丧其间,要是闹出这样的笑话,整个杜家都要被人戳脊梁骨,要是杜家因他而蒙羞的话,那么他只能以死谢罪了。这是一点生路都不给他,而且昌化坊,那是什么地方啊?那里是教坊司,在那里是无数官妓的训练场所,在那里出丑就是将杜家的列祖列宗都扔进粪坑里了,在这个重视门楣孝道的时代这样的罪过就是他死上十次也不足以弥补。

“现在知道求饶了?刚才不是要认识美女么,现在本公主就让你去昌化坊认识认识,保证所有的那里的姑娘们都会认识你呢!”豫章背着小手嘴里说着这样的话,寸步不让。

第五十四章物是人依旧

杜荷出名了,在整个长安城,在大唐所有的权贵圈子里,同时出名的还有豫章这丫头,当然,杜荷是没脸在长安呆下去了,而豫章却也没有讨得好去,被李二教训了一顿,用以安抚杜荷受伤的小小心灵。至于这位小魔女公主救下的那位女子,却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悄然的离去了,消失在茫茫人海,不见踪影,这让豫章很是伤心。

当然,事情还没有到达最坏的地步,豫章这个丫头虽然喜欢胡闹,可是毕竟还有些分寸。杜荷虽然被扒了衣服,但是还是留了一块兜裆布,并且也没有没送到昌化坊,道政坊离昌化坊还是很远的,在那些小世家子弟押送着杜荷前往的时候,就在半路上被长安府尹长孙顺德截住了。怎么说这位长安府尹和杜如晦也是交情匪浅,同朝为官,于是这件事情被压了下来,没有达到最坏的地步。豫章被禁足在小小的藏玉斋,而那条助纣为虐的大狗,却是被李二让李丽质拴了起来,圈养在长安城中李宽的小院子里,每天有差人送去吃食。只是大唐长安又少了一个祸害,杜二公子到别的地方祸祸去了。

灞桥,这座长安城迎来送往的最繁忙的地方,只要是走水路的,多数都会在这里启程活着归来。这一日,一艘小船正缓缓地沿着灞水驶进了长安城外的码头。小船不大,长不过三丈,只有一个小小的船舱,也没有什么雕栏画栋,甚至连简单的花纹装饰都没有几个。这样的船在这个天下堪称最繁忙的码头上是那么的不起眼。甚至没有谁注意到它的靠岸。

小船靠岸之后,一个身着红裙的女子从船舱中走出。顿时吸引了在岸上无数干活的大老爷们儿的目光。他们看着着走出船舱的女子,有些目瞪口呆这个女子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诉说。一袭红衣像是那远处山上的那整片的红枫一般。在秋风中轻轻飞扬,面罩薄纱,但是眉目如画,让人更想看看那面纱之下的那绝世风情。

“主子,已经到长安了!”红衣女子怀抱一张古琴,走下船来,在岸边转身微微一福,轻声说道,声音很低。但是却带着一种难言的娇媚,让靠得近的几个人听得浑身骨头都有一种酥了的感觉。但是女子话中的含义却让他们心中一阵可惜:这样的女子居然是别人的侍女。

“嗯!”船舱中传出一声轻哼,然后一个身穿天蓝色绫罗长衫的少年走出船舱,剑眉星目,斜飞的眉毛微微向天庭处飞扬而去,鼻若悬胆,高挺而显得笔直。轻抿的嘴唇有些浑厚,但是却又轻轻地翘起几分,显露出一种洒脱之感。身材修长。猿臂蜂腰,长衫罩在身上,恰到好处地被他如若刀削的肩甲撑起,衣摆飘飞。长发简单的扎住一缕,在脑后随风飘荡,显出另有的几分不羁。

在这少年的身后。是一个小小的女孩儿,身穿和少年一样的宝蓝色的衣裙。小小的脸蛋上带着动人的笑脸,两颗小巧的虎牙微微的露出一分。两个浅浅的梨涡在腮帮子上,红彤彤的脸蛋像是天边夕阳下的晚霞。这是一个可爱的小丫头,她落后少年半步的距离紧紧地跟着,小手中握着一张丝绢,走起路来还带着一点点蹦跳的感觉。脑袋上梳着两个山羊辫子,很是可爱。

“主子,我们回来了呢!不知道小灰灰还好不?有没有刷牙,臭臭的?”小丫头嘴巴里嘟嘟的说着这些琐碎的事情,亦步亦趋的跟着少年的脚步。

就在主仆二人走下小舟,来到岸边的时候,十几骑骑士从远处带着滚滚黄尘向着码头而来,他们身着铠甲,领头的背上还插着一面小旗,上面鲜红色的朱砂写下一个大大的‘急’字,到了人群密集的码头都没有停下一丝,让码头上的人不得不纷纷躲避起来。

骑士没有在码头上停留,留下滚滚黄尘席卷而过,他们径直穿过这里,然后向着更远处而去。只有那渐渐远去的急促马蹄诉说着这些人定然身负的使命,还有那空荡的跟随者骑士一骑疾驰的马匹说明了这道命令的急切。

“唉!不知道这是这几天第几拨了,你说这些命令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今年入夏之后就一直这样,这几天更是急切的很!”一个老者对身边的说道,他们好像这已经是很多次这样的急报了,他们这些小老百姓都在猜测。

“谁说不是呢,你看看那些骑士背着的令旗,还有他们头顶的红翎,这说明这些事儿都是缓不得的,前些日子老王庄那几个小年轻不是被这些骑士给撞了么。被撞了不仅没有获得赔偿,反而被官府抓去巡查了一番,这又是多事之秋了!”另一个老者回答道。

“这刚过上几年的安生日子,这又要被搅和了!希望不是打仗吧!我们这些老百姓就像过点舒心的日子,怎么这天下就不见得太平啊!”先前的老者长叹一声道。

李宽听着这样的对话,穿梭在人群中,虽然红袖一身招惹眼球的红色衣衫,让他们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但是却没有让他们停下脚步,这里离长安已经不远,他们就这样走回去也要不了多久。说到这走路李宽还是挺佩服的,这大唐的百姓无论到哪里去,只要不是上百里的路程,基本上少有坐车乘船的,全都是靠着两只脚走着去,这比起后世去菜市场买个菜都要开个车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远远的看见了长安城高耸的城墙,还是那么的巍峨,就似那太古的神山一般耸立在大地的尽头,城墙长得很,李宽的眼力都没有看到其转角的地方。城墙上士兵们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着光芒,一个个站得笔直,就像一尊尊雕塑矗立在城楼上。城墙下是一个大大的城门洞,无数的百姓正在进进出出,或是担着一捆柴火,或是提着一个篮子,也有赶着牛车和马车的,不过这样的基本上都不是纯正的庄户了,多数是匠户人家和商贾之流。

看着人来人往的明德门,李宽长叹一声,又回到这里了,这一次出去走了一遭虽然几经波折但是却也做了不少的事情,可是却似乎没有达到他最初预定的目标,五姓七望还在,而且在这归来的路上他就接到线报,那些在他意象中本该死在扬州城外九重塔里的人,此时都已经回了各自的家族,也只有太原王氏死了一个,范阳卢氏死了一个,其余的大人物多数都只是受了一些伤而已。这让李宽一路上都没有什么兴致,只是这些人回到家族之后做的事情却是让李宽觉得没有必要再去理会他们了,因为他们全然收缩了起来,各大世家都将自家老一辈的在朝堂中的代表人物召回了族中,然后几大世家老一辈都开始不再掺和朝堂之事,甚至在当地他们将自家的土地也都充公了不少,这样一来,大唐世家兼并的土地又回到了官府的手中,百姓有了更多的官家配发的土地耕种了。

这一切对大唐皇室都有无尽的好处,朝堂中世家抽身而走虽然让李二一时间忙得手忙脚乱但是却还是很是高兴,因为没有世家把持住朝堂中的那些要害部门,李二要做些什么事情就简单多了。至于还在朝堂中的各大世家的年轻一辈,李二也没有为难他们,毕竟这些人还是朝堂中很重要的一环,不然世家全部抽身而退那么那些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们定然会犯起嘀咕,所以有这些人在朝堂就还能维系一个平衡。

这些李宽都不是很在意,他回到长安城的消息李二定然会第一时间知悉,所以他回到府中之后就先洗漱一番之后就等着李二传召。毕竟这一次他出去弄出的事情也是不小,李二定然是要找他谈谈的。甚至在后面他有那么一种抗旨行事的情节在里边,李二定然不会放过敲打他的机会,李宽对这位父皇有了很大的认识,恩威并施,打一棒子给一甜枣,这样的手段李二用的是炉火纯青,让人死心塌地的给他办事情,并且还对他感恩戴德。

果不其然,刚回来洗漱好没多久,一个小黄门就踏进了李宽这个小小的院子,然后传旨说李二要见他了,让他随着一起入宫。

李宽给还在给小灰灰那个大狗洗澡刷牙的小丫头说了一声,便跟随着小黄门一起向着皇宫而去。一路上两人没有丝毫的言语,就这么低头走路。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李宽对这些李二身边的亲信都不愿多加深交,因为和这些人走得很近的话,有很大的弊端,李二心中肯定会犯嘀咕,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了李宽对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可求的,毕竟有所求才会去结交这些人。

沿着曲折的甬道,李宽不多时就已经到了立政殿的外面,等着李二的传召。

此时李二正在面带微笑的看着一份密折,他笑得是如此的舒心,眉梢上挑,嘴角的胡须被他轻轻的捋着:“这个小子,哈哈……他定然不会想到这事儿其实是朕的手笔!哈哈……”

第一章宫中

“宣楚王李宽觐见!”一声高亢尖锐的声音从立政殿传出,小黄门带着李宽走了上前,伴随着沉闷的开门声,立政殿广阔的大殿空间呈现在李宽眼前。一根根粗大的庭柱被朱漆包裹,全都需要两人合抱才能环抱得过来,这样的树木无不是千百年大自然造化而成。建造宫殿的庭柱选材是异常的苛刻的,稍微有一点弯曲就不合格,当初要找这些粗大的树木可是费了一番功夫。甚至最后去刨了前隋的大兴城的遗址才找齐这九十五根庭柱。当然这是因为当时大唐实在是很穷,为了不给百姓造成难以承担的负担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李二雄踞宝座之上,像是一条俯视苍生的神龙一般,一个无形的威严气质在他的眉宇间闪发而出,整个立政殿都被他强悍的气场笼罩,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它无形无质,却是让人在心底发出一种自己在这宝座上的男人面前是那么的渺小的感触。他一手拿着一本泛黄的书册,这个时代的宣纸可不像后世那般洁白无瑕,反而全都泛着淡淡的黄色,更多的是使用绢帛丝棉来书写,这样的习惯在那些高官显贵之间一直延续着,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就曾在她的词里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正是一种另类的写照。

李宽来到立政殿当中站定:“儿臣拜见父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这一声父皇也算是叫得习惯了,哪怕他的心理年龄和李二一般大小。李二还是一手持书。一手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的敲击着,不言不语。似乎被吸引在手中的书本里。李宽就这么躬着身,保持着这个姿势。他不是不想动。而是他感觉到了李二正在用眼眸的余光不是的扫视着他,那看是无意的眼神却像是要刺进他的心头一样,让他不敢妄动。这个时代最大的就是李二了,虽然李宽不在乎,甚至还曾当庭和李二顶撞过,但是那个时候他有着非硬气不可的理由,现在嘛,就有点底气不足,毕竟这一次他出去可谓是搞风搞雨。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烂摊子。甚至李宽还猜测在他的行动中给了另一个势力一个机会,将触手安插进了那些世家之中。而他自己却是难以收拾这个残局,对李二硬不起来。

“来了?站直身吧!”李二不闲不淡的说道,很是平静:“这一次出去,弄出不小的动静啊!你这小子就是个惹祸精!”

李二的语气让李宽心底舒了一口气,要是李二责怪起来,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看现在这个样子,是挺过了这一关了。于是他站起了身子。看向了宝座上的李二:“父皇传召,不知所为何事?”

“你现在回来了,那么那件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朕决定再次册封你们这几兄弟。毕竟又有了几个小子长大了,没有个封号说不过去!”李二说着:“别人朕都已经决定了,就只有你小子。不知道该封你什么封号好!宽儿你现在还小,不过十四岁。但是却也建立了马上功勋,这一点像朕!”李二说着这句话的时候。面带微笑。

“儿臣不要封赏!愿保留现在的封号!”李宽回答道。

“哦!楚王虽然不错,但是却不是最好的亲王封号,你可想好了!”李二说道,狭长的双目看着站在台阶之下的李宽,还是那么平和的说道。

“儿臣已是王爵,什么封号不是一样?而且在楚之上那几个封号儿臣都不甚喜欢!”李宽也是不卑不吭的回答。这话是大实话,在楚之上不异只有秦,晋,魏等几个封号,其中秦王李二是决计不会赐下的,而魏王,晋王那是嫡系的老四,老九预定了的,那么李二现在说这些话其实就是废话,不过是在试探他的野心而已。

“既然如此,那么朕就依你,不过这一次册封之后,你们这些年满十四的亲王就要就藩了,没有朕的传召不得入京!你可想好了!”李二说道。

“儿臣明白!”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