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楚霸王 >

第238部分

大唐楚霸王-第238部分

小说: 大唐楚霸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多的土地掌握在世家的手中,百姓的利益严重受损,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么离大唐亡国就已经不远了,这一切萧爱卿当得起么?”李二沉声问道,他此时不见喜怒,可是却让任何人都听得出来他的声音中饱含的怒气。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在自己的帝国之中还有着很多个割据一方的大势力,这简直就是最不能被容忍的事情,和谋反相差仿佛,这些世家就是大唐帝国之内的一个个的小王国,大唐的正式统治在他们盘踞的地带,就要打上一个折扣。这样的事情李二如何能忍?所以他才在这个时候将一切挑明,

“圣上,世家根基雄厚,一直都在为大唐治理这个国家,这么多年下来没见到出什么乱子,那么为何不沿袭下去?这样擅自更改,朝堂之上寒门崛起最终有损的都是大唐的国力,这样大唐陷入内斗,那么国力衰败即将国将不国啊!|”箫瑀之后,魏征也站出来了,他毕竟还要为山东世家谋取利益,这个时候,他是怎么也不能无动于衷。山东士族在之前就已经被李二给打压了一次,这一次各大世家派出来的青年一辈的小字辈在这一次的科考之中居然被寒门压在底下,实在是让人不解。在这些世家子弟之上的那些寒门士子,没有一个想这些世家子弟一样不用为生计奔波,只需要读好书就能在将来有一份好前途,他们每个人都要为生计而忙碌,学习圣贤书的时间不足这些世家子弟的七成,这样还能力争上游,实在是难得的人才。

“怎么,世家还有功于社稷了?那么那些世家官员在上一次离开京城的时候一车车马车带走东西到底是什么想必魏卿比朕都清楚。这些人就是这样帮朕治理这个国家的!那么朕要他们来又有何用?”李二声音彻底的不带一丝的伪装,冰冷得像是西伯利亚千古不化的寒冰。上一次世家同意了撤离朝堂,然后在之后的科举之中家族小辈在和天下寒门士子进行一次争夺。这是李二和他们之间达成的协定。但是在他们离去的时候,整个长安城差点被他们搬空了。朝廷的国库比起那一次世家的迁徙所带走的东西相比都要逊上一筹。这是怎么一个状况?世家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甚至比起大唐所有的税收都要多,也就是说大唐李氏对于国家的掌控还没有这些世家的巧取豪夺来得多。李二就赶到了深深的寒意,像是芒刺在背一样不得安生。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在这朝堂之中将一切都敲定。不然寒门官员到了世家的地盘上那就是寸步难行,甚至生死都要操控在这些世家的手中。那么寒门子弟谁还敢前来参加科举?

“陛下,世家已经做出妥协让步,为何还要这般赶尽杀绝?要知道世家的力量还是那么的强大,大唐经不起这样的动荡!”魏征还是没有退缩,据理力争。

第三十章不了了之

“朕知道这些事情,但是朕还知道,这其实都是世家刻意做出来的,让朕忌惮他们的力量,可是这江山终究是朕的,不容他人染指,哪怕他们没有那个心思,可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魏卿你也应该知道,那些世家在各自的地盘上是怎样的一个角色,那还是大唐的国土么?为何别处的百姓十五税一,而世家的地盘上却是五成抽一?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去哪里了?他们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和比起大唐国库一年的收入都相差无几。这样下去,大唐才会国将不国。他们才是祸乱大唐的根源,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煽动百姓,这些事情才是世家最拿手的。当年蝗灾,世家大族可是没有一个站出来赈灾的,当初淮河水灾,为何没有一个世家站出来?这些人都只会在蝗灾的时候囤积粮食准备赚取差价,水灾的时候明哲保身。这样的世家是大唐的毒瘤!”李二慷慨陈词,他说的都是实情,这些世家大族在这些年做的事情确实在损害着大唐的国之根本,这是李二无法容忍的,甚至他们这些在朝堂上的官员都看不过眼。但是因为蝗灾那一次楚王李宽及时地运来了粮食,淮河水灾楚王李宽也是迅速的堵住了决堤的淮河,所以才没有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所以在大唐,世家却是已经做得超出了李二的底线,他不会再对世家容忍,哪怕这一次还有着近半数的世家子弟从科举之中脱颖而出。

“陛下,此事还是慢慢推行的好,这些世家大族实在是不宜轻动。一定要有足够的把握的时候,不会损伤大唐的元气情况下才能动手!不然世家反扑将是大唐的一场灾难。而且那些世家和隐世的那些学派也有着不浅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朝野之中于世家有关连的官员也不在少数,这样下去大唐定然会元气大伤,四周还有无数的异族在虎视眈眈,不能在这个时候内耗啊!”长孙无忌也站出来说道,这也是在向世家传递一个消息:我长孙家也是被逼无奈,大家别记恨在心啊!

“罢罢罢……既然如此,此事暂且压下,现在接着说这一次的殿试。长孙冲!”李二出声道。他现在心中也是非常的无奈,在这个时代。世家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决的,千百年来这些大家族在这一片土地上经营,早就将触手伸到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彻底拔除,恐怕整个大唐都将陷入其中,泥足深陷脱身不得,那个时候周围的高句丽,吐蕃,薛延陀。甚至南方那些土人都会跳出来,这是李二绝对不愿见到的场面。所以这件事情恐怕还是只能徐徐图之,但是这一次借着长孙冲的嘴巴将这件事情挑明了,那么事情的发展就已经不受控制了。

“微臣在!”长孙冲躬身应诺。

“既然世家和寒门的矛盾不可调和。那么大唐该如何做?想要国力昌盛百姓富足才是根本,这样做势必会有损世家的利益,该如何做。希望你为朕好好想想!”李二说出了这一句话,让长孙无忌心中感到无尽的欢喜。因为这意味着长孙冲算是彻底的进入了李二的视线,不再是之前那样靠着两家人之间的亲戚关系才被李二看在眼里。

“微臣遵旨!”长孙冲也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也想到了这一层,现在算是真的高枕无忧了,李二都对他青眼相待,那么谁还敢说他是一个草包纨绔。虽然这些时日早已改变了许多,但是周围的人还是在用以前的认知在看待他,这让长孙冲很是无奈,当初纨绔成性现在后悔莫及。这一切都是自己做下的事情,岂能不认?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敢作敢当。这一点担当他长孙冲还是有的,只是该怎样改变自家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才是他最苦恼的事情。现在他看到了一束曙光,这是李二的赏识,那么说明他长孙冲还是有着真才实学,并非是传言那样不堪。

之后李二对于其余的学子的考量就没有长孙冲这般用心了,所以殿试很快过去,后面出的题目都是很简单的,没有多少难度。之所以给长孙冲的题目是那么的尖锐,不仅仅是因为长孙一家和皇室的关系,还有凸显出长孙冲的意思,其中长孙无忌的面子占了很大的分量,所以说不管在哪朝哪代,有一个好爹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次的科举之后,即将再一次旧事重提,那就是长孙冲和长乐公主李丽质的婚事,那一道考题虽然显得刁难,可是却也展露出长孙冲的学识与胆魄,给之后的事情做下了最好的铺垫。

殿试结束,新近登科的学子们此时都骑着高头大马去游长安了,这些人要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走上一大圈,然后才会各回各处,之后等待吏部的传唤,并且通过考核,查漏补缺的到大唐各地成为为政一方的官员,他们将会是大唐今后治理一方的最坚实的基础。这些人或许有的出生世家,有的起于微末,但是现在他们的起跑线是相等的,哪怕在之后世家会有资源相助自家的这些人,但是出生寒门的学子却也会得到朝廷的支持,还有百姓的爱戴。毕竟这些人是深知民间疾苦的,他们就是从那一步一把汗水,一脚一窝血泪的荆棘丛之中走出,所以百姓们需要什么他们最为了解。他们只要不被官场上的那些浮华迷住了心眼,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也算是拉近了和世家子弟之间的差距。

李二走回了自己的寝宫,长孙皇后早已经在这里等待,这是长孙皇后每天都会做的事情,只要朝会之上李二有什么烦心事,那么他都会到这立政殿后边的这一个小小的寝宫来休息一会儿。作为最了解他的人,长孙皇后自然知道他的这个小习惯,所以她会在朝会结束之前来到这里,要是李二来了的话,就说明这一天的朝会上有什么烦心事使得李二心力憔悴,她希望在自己的夫君最为脆弱的时候,自己能在他的身边陪着他。见到李二走了进来。长孙皇后莲步轻摇迎了上去,素手纤纤,清清的为李二解下了身上的玄色大氅,然后扶着他来到了这不足方圆一丈的小小的寝宫。这座寝宫是李二特意吩咐建造的,虽然小,但是却设计的非常的别致,一张睡榻,还有一张小小的案几。墙上装饰着一些精美的图案,这是花费了无数人工,一个个能工巧匠在一整块的大石头上面雕刻而成,然后在将这些石头相互之间拼接而成的小小屋子。

绕过门口的屏风,长孙皇后挽着李二的手臂走入了房间之内,此时在房间中的小巧的案几上面,一碗还在微微泛着热气的银耳莲子羹正放在上面。

“陛下,来,喝一口解解乏!”长孙皇后将李二的大氅挂在一旁的衣服架子上,然后对已经坐在案几边上的李二说道。

“观音婢的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李二端起碗,微微的摇晃了一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就这样散发了出来,夹杂着丝丝的莲叶的清新,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清幽之感。于是还没喝下去一口,李二就开口称赞起来。手中的汤匙轻轻搅动,一粒粒早已熬煮得柔若无骨的莲子就这样随着他的动作微微的在碗中滚动,像是在一汪清泉之中随着水流升腾翻滚的珍珠一样。

“陛下,今日有何烦忧之事?如此愁眉不展?”长孙皇后十指纤纤轻轻地在李二的头上揉着,双目之后双耳之前的太阳穴是重点照顾的部位,檀口微张问出了这一个问题。虽说后宫干政是每朝每代的大忌,但是长孙皇后更不愿看着李二这样愁眉不展的样子。她的夫君是着天地间的伟男子,但是却也是背负了太多的东西,让他哪怕是在睡梦之中也不的舒展眉头。这让长孙皇后很是心疼。

“观音婢。你说这天下到底是朕的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李二享受着发妻温柔的服侍,闭着眼睛问道。

“陛下,这样的问题,你不该问臣妾这样的妇道人家,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在朝堂之上那些陛下的肱骨之臣考虑的。”长孙皇后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但是马上恢复了该有的动作与力道,她没想到李二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些东西她和他都知道这不是能随便说出口的,而且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在无数人的眼中有着无数的答案,众说纷纭之下,到底是什么才是标准?

当年,汉高祖高唱着大风歌,手中提着斩蛇剑,回归家乡的时候,向自己老父炫耀:“父亲大人,你看看儿子置办的这一份家业怎样?”这天下就是他的。可是不管是哪一个朝代,百姓都是绝对的主角,没有百姓的拥护,不管是在辉煌的皇朝,都会在顷刻间分崩离析,彻底的被甩进历史的尘埃之中。所以整个天下其实是无数百姓的,是天下人的天下。

第三十一章旧事重提

午后的风终是让人变得慵懒,时间已是中秋时节,长安城的午后已经不在酷热,微微的秋风让人总想打个盹儿。李宽闲着无事在园中搬弄着院子里的一个个石锁,这些东西是这个时代练武之人必不可少的家当,靠着这样简陋的家伙,造就了一个个悍勇三军绝世武将,技巧可以靠练习来提升,可是这打熬力气就只有石锁这样的笨办法,在这长安城中居住着大唐最顶尖的一干武将,也有着大唐最多的石锁。每一个武将的家中都有着这用石头雕琢的东西,或大或小,但是绝不会少。因为打熬力气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小的十来斤重到最大的一两百斤,可谓是一应俱全。

李宽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虽然有着自带的内家拳作为提升媒介,但是还是置办了大量的石锁用来训练。一个个石头雕刻成的大锁,就在院子的一角静静地躺着,李宽手中此时正提着两个在挥舞着。两个重达百斤的石锁在他的手中像是轻巧的塑料制作而成的一样,只有挥舞之中带起的强烈的劲风显示出这两个不大不小的石头疙瘩的分量绝实不清。

汗水顺着李宽的脸颊往下淌着,他轻抿着嘴唇,面上全是刚毅的神色,胳膊上的肌肉像是一条条的钢丝,紧紧地拧在一起,在这一刻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石锁带着呼啸的风声在他的身边扬起阵阵尘沙。远远望去就像是在他身边升腾起一团黄褐色的火焰一样,整个人就像是在火焰之中缓缓走出的烈焰战神。一身短衫此时已经被汗水湿透,紧贴在他身上。一身匀称的肌肉在这个时候显露无疑,猿臂蜂腰。整个上半身呈现出一个倒三角,后背上的背阔肌显得更是凸了起来。肩膀微微上凸,那是肩膀上的三角肌,此时在竭尽全力的鼓胀。

不仅仅是在锻炼打熬力气,要是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透过身体的表象看见李宽的骨骼的话,定然会更加震惊,因为此时李宽的上半身的骨骼此时都在微微颤动,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后背的脊椎,这一条人体的大龙。此时李宽的背脊就像是一条活过来的大龙一样,随着他的运动。在不断的起伏,颤动,随着某种规律在不断的律动着,像是一条活生生的神龙在盘旋。渐渐地这一条大龙不断地震颤,带动着后背的背阔肌,然后再是肩膀上的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之后是小臂上的肌肉,这一切都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不断地循环往复着。伴随着这种规律越来越明显,李宽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大,两个石锁被舞动的虎虎生风,强烈的劲风不仅仅将地表的灰尘扬起。渐渐地那些细碎的落叶,还有小小的石子也被搅动起来,而那阵阵黄尘也像是受到了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