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698部分

大明武夫-第698部分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个,李老海一行人先是一愣,随即就来了兴趣,这边摆出来的铠甲兵器、船上铁件之类没什么新奇样式,可比起常见的那些却多了分规整,李家子侄先上去观看摸弄,而李老海却转向朱行书说道:“你倒是把大帮里的底细说个干净。”

朱行书也不害怕,笑嘻嘻的回答说道:“我这是一直记着大帮的恩情,看着能帮上忙,这才摆出来给各位看。”

李老海和朱行书打趣两句后没有多说,他的心思也全在那些铁制的兵甲器具上,而先前他那几位子侄各个看得两眼发光,不时的拿下来摸弄,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这刀口真不错,比那些成捆的握刀好太多了!”

“你看看这甲,像不像番鬼那甲,我觉得比番鬼用的那个还要轻便,搞不好火器都奈何不得!”

“胡说八道,要是番鬼那火铳什么甲破不了,倒是洋面上那些装铁砂的恐怕打不动你。”

“说起来咱们那些船上的钣件锈蚀的厉害,也该换新了,这次可以带点回去,龙头和几位叔伯看了肯定会高兴的。”

李老海的子侄们议论纷纷,满脸都是兴高采烈的神情,李老海却很沉稳,他拿起一柄四尺刀,这刀比倭刀的刀身要略宽,刀背要略厚,大概形制上却不差,这样的兵器正适合船上跳荡厮杀,同时又比易折的倭刀结实,别看李老海独臂,可用刀颇有心得,随手向前一挥然后一摆,手腕转动间刀光闪动,仓库附近几名徐州义勇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这两下没有十年二十年的厮杀用不出来。

把刀放回架子上,李老海又看了眼不远处的朱行书,微笑着开口说道:“你还真知道咱们大帮要用什么家什,这刀是你造的?”

“知道海叔你这边还要过来,我就琢磨着造了一批,怎么样,入手合适吧!”朱行书笑嘻嘻的问道,李老海点点头,却颇为肃然的说道:“难得这曲柄造的这么规整,抖动手腕的时候不累不脱,真是不错,我倒是后悔送你过来了。”

没等朱行书开口,李老海又是问道:“这一把刀卖多少银子,一次百把千把的要呢?”

朱行书和身边的徐厚生对视一眼,徐厚生点点头,朱行书笑着说道:“海叔您要不把我送过来,还真就造不出这么好的刀,海叔要喜欢这把刀那就送您了,要是大批量的买,这一把要三两三钱银子。”

“你直接说三两,我也不和你砍价,还特意留个余数给我向下讲,是不是?”李老海笑骂一句,大家从前就是熟识,相处起来的确很随便,不过下一刻李老海和他的子侄们都是愣住了,齐齐愕然的看向朱行书,然后又看向他身边的徐厚生。

“我们要的这百把千把,钢口刀身都要和这把刀一样,可不能拿出个好样子来,其他的用糟烂货来糊弄?”李老海的眉头一下子皱起来,他却是盯着徐厚生说话,他知道这边谁人做主。

徐厚生看了看,上前开口说道:“做不到每把刀和这把一样,但稍差点稍好点都不一定,李叔你若是想买,到时可以一柄柄验看,有一把不好,咱们退换就是。”

刚听到第一句,大家脸上都露出恍然和不屑,心想摆出来的门面样品总归好一点,却没想到对方这么说,这是有十足的把握提供好货了,李老海没有出声,他身边一位年轻子侄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个……徐公子,老朱,成捆卖的倭刀都要三两五钱银子一把,低过这个价钱的就只能做摆设了,你们这刀用料这么好,却卖这么便宜,赚什么呢?你要是卖烂货给我们?不对,没骗我们的道理。”

这位说话直接,说到一半被李老海瞪了眼这才改口,不过的确没有骗的道理,各自都是一方豪雄,百把千把虽说要不少银子,可也不在彼此眼里看着。

“郑四弟,倭刀是倭刀,我们徐州的刀是徐州的刀,进爷什么场面你也看到了,他能为这点小事败坏自己名声吗?再说了,刚才徐公子说得很明白,你们挑拣就是,烂货退回来,拿好的走就行。”这次朱行书的笑容里带了几分郑重。

话说到这里,就是个买不买的问题了,质量上最起码现在不必担心太多,李老海还在沉默,他的子侄们却兴奋起来,拿起架子上的各项物件询问,朱行书一个个价钱报出来,都比他们估计的要低,而且质量要好甚至超过,这让李老海的子侄们好像进了宝藏一样。

“进爷想让咱们大帮做什么呢?居然搭这么大的人情下来?”李老海自以为找到了原因,沉声问道。

那边徐厚生听到这个却是笑了,摇头说道:“李叔,这些铁件我们只要赚你们银子的,就算这一批白送,你们海上这损害大,一批批的要,我们也送不起啊!”

李老海又看了眼朱行书,他知道海上用铁的关节十有八九是这朱行书说的,海上风大潮湿,风里和湿气里的盐分也多,铁器很容易锈蚀损坏,加上航行海上,自保或者抢掠,动武的时候不少,战斗中的折损更大,但取得补给却不容易,李老海所在这个大帮是福建为主,福建不产铁,想要补充兵器只能去往别处。

广东佛山是大明徐州之外第二大的产铁中心,可福建海主和广东海主从来都是敌对,福建大帮很难在这边取得铁器的补给,倭国和南洋那边则是质次价高,好货不是没有,但价钱往往极高,高价花出去却没有好用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要把朱行书放在南洋那边,就是为了行个方便和打算以后自己打造。

所以徐州陈列出这么多铁器之后,李老海这边就动心了,知道价钱之后更是如此,这样的价钱即便乘船来到这边装运也是大有赚头,要知道在广东附近洋面,想要取得兵器差不多要比原价多花几倍,广东很多小海商就靠着这个发财,甚至话说回来,来这边贩卖都是暴利,这样质高量大的铁器,大明内外不知道多少人需要。

只是这李老海经历事情多了,知道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宴席,这么低的价钱还能维持这么高的品质,据说还要赚钱,这怎么可能,大家再怎么不懂行,和别处取得的价钱一比就知道了,事物反常必为妖,肯定有什么不对,可对方所说的那些条件等于把自己的退路都堵住了,以他短暂几次结束,这徐厚生可不是弄虚作假的人,那朱行书虽说嬉皮笑脸,可也不是做生意的人,两人眼下都是很真诚的态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老海犹豫半响,还是咬咬牙说道:“既然都这么讲了,老夫再矫情就不是汉子了,等走时候劳烦备齐一批货,数目晚上就给你们!”

徐厚生脸上露出兴奋神色,笑着连连答应,这份热切让李老海和子侄们又是心生疑窦,不过这时候却不能讲出来了,只是继续观看询问。

一样样仔细看过,一样样仔细问过之后,徐厚生他们早有准备的拿出了单子来,可惜李老海几个子侄,只有一个知道数字怎么写,其他是看不懂的,尽管没有当场定下什么,可谁都知道买的肯定不会少。

在这边看完之后,又要带着李老海一干人去徐州的集市和盐市上看看,徐厚生和朱行书落在后面,徐厚生低声笑着说道:“我姐夫总说这技艺手艺就是银子,当时我以为说得是工钱,没想到却是这种。”

赵字营匠造厅自然知道外面的价钱,有清江大市和余家通报消息,赵字营对天下间各种货物的成本和卖价是最了解的,自然不会做赔钱的生意,事实上赵字营匠造厅在这次的铁器生意上同样有暴利,虽然是匠造厅的人出面接待,价钱却是云山行的人确定,以后同样的铁器放在市面上卖,不会比这个价钱高太多。

如果李老海一行人知道这个他们以为很低廉的价钱就是市价,肯定会更加惊愕,根本想不到赵字营在这上面居然还有厚利在,特别是他们走南闯北,大明外洋的价钱心里都有数,这更让他们想不到……

第1109章互通有无的谈判

有了水力和畜力驱动的机械,有了可以大量生产优质熟铁的炼铁炉,加上徐州本身煤铁中心的地位,和徐家以及赵字营收罗来的工匠,这方方面面结合,就会产出质优量大的各种铁器,同样一件器物,赵字营匠坊做出来的成本只有别处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价钱自然也就能压下来,利润自然高起,其实织场的那些也是一样,匠造厅几个主管都有计较,等织布能赶上纺纱的进度,产量还会暴增,成本还会压低,到时候利润很高。

“技艺和手艺就是银子。”这句话被匠造厅很多人牢记,工匠们比更多人理解赵进神奇的点石成金,这不是什么宿慧和神仙法子,只要你经验丰富,做得多想得多,肯下功夫琢磨,那么也会有这等点石成金的法子出来。

不过大家也知道,只能在赵字营才能做到这点,在别处根本不把工匠当体面人看,哪会白给这么多耗费,那里会让人有心气去琢磨,整日里做牛做马才是正常。

在集市和盐市上,李老海他们看得也很用心,不过却没什么惊讶,各处汇集而来的大宗货物被他们一一记录,让贸易厅那边诧异的是,李老海他们对棉布关注最多,问得很仔细,难不成进爷神机妙算,早就想到这个才安排的,不少人有这样的猜测。

赵进没有耽误太久,第四天的时候,赵字营在议事堂的客厅内见了李老海,只有李老海和最亲信的侄子郑大才被允许进入,在徐州转悠这些天,李老海的这几位子侄已经被震撼多次,把自己的身份姿态放得很低,对这个没有任何的意见。

“李大哥在澳门帮了厚生好多,那炮和工匠对我们都有大用,这朱行书更是良才,已经帮上了大忙,徐州欠李大哥一个人情,这次的兵器和铠甲,五百件以内就是奉送了。”赵进开门见山的说道。

别人会笑赵进做得小气,如此大豪,几百件兵甲算什么,不过李老海却觉得很正常,大家的商货营生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白送出去被人说个豪气爽快,那是败家子,而且赵进这句话点明双方该有的态度,让彼此都省下麻烦,李老海觉得很舒服。

“多谢进爷的好意,老李代我家龙头谢过了。”

“我想要海船,想要能航海操船的水手,这船和水手要是我自己的,现在我还想要用船,要海船和船上人手替我做事,还想要懂手艺的番人,还想要各种番人的火器,这是我想要的,李大哥你们想要什么?”赵进直接的说道。

对赵进的直截了当,李老海和他那个侄子都有些错愕,随即觉得一阵轻松,谈事就是这么谈才容易,刀尖舔血的人物实在不适应场面上的客套。

“进爷果然豪气,我家大帮没别的,船多,海上人多,都是风力浪里闯出来的好汉子,不怕死不怕王法,但也明白按规矩做事的,进爷若有需要,我们大帮尽可以提供,我们大帮想要的……”李老海先是干脆的答应,然后沉吟下来。

这么安静一会,李老海转头看他那个侄子说道:“我要漏了什么,你直接提醒,不要担心失礼什么的,进爷豪杰,不会在意的。”

“进爷,我们大帮想要的东西很多,这几日在贵处看到的兵器、铁甲和铁件,这些每年的需求都是大宗,除了这个之外,生丝、棉布和木材都是急需的,进爷这边若能提供,价钱一切好说。”李老海先说了几项。

王兆靖和如惠都是在座,听到对方报出来的几项需求,大家都觉得奇怪,这几样放在大明也算不得什么稀罕营生,洋面海贸都是暴利生意,怎么和这些东西相关,那边李老海的侄子低头耳语,这边如惠却对赵进耳语说道:“木材这一项我们也是只够自己用,生丝需要去江南采买,棉布倒是可以供应。”

他这边说完又去对王兆靖耳语,生丝要是去江南采买则是要通过余家,木材这个看着随处可见,可运送到海港那边提供给海船的批量赵字营一时还凑不出来,实际上徐州这边的木材都是从各处输入的。

“……若是贵处方便,我家大帮想在清江浦安排几个买手,采买货物直接上船,这个也请进爷给出规矩来,我们按照规矩办事……。”李老海又是说道。

在清江大市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到时上船出海就没有赵字营什么事了,不过这李老海也知道清江浦在谁的控制下,愿意缴纳规费,但这些对于赵进来说都没什么意义,棉布就算不卖给对方也不愁销路,而做生丝和木材的二道贩子赵字营没必要去参与。

这些在清江浦发生的交易,赵字营都从某种意义上在其中抽成,自然不必去和这李家大帮斤斤计较,可拿不出让对方动心的东西,就没办法让对方来做事,铁器相关的生意肯定不小,但这个不是频繁的买卖,也是抓不住人的。

“……进爷若能租给我家大帮一处清江浦东边的港口,那就感激不尽了,如果不行的话,能在那边的码头上有几个位置也不错……”李老海来这几次没有白来,他一定将各种消息收集回去,他们那边商议决定后才再次过来。

对于海上人来说,有个大陆上的港口,而且还是靠近商业都市的港口,价值极为重大,余家所在的蛤蜊港是所有海上势力梦寐以求的宝地,也多亏余家在陆上背靠赵字营,在海上又把持着盐货生意,借此和海主们拉近关系,这才没有什么大事上身。

不过这蛤蜊港肯定被很多人看在眼中,平心而论,李老海提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李家大帮能拿出的东西远比余家给得多,刚才那要求里之所以不提“蛤蜊港。”的名字,无非是想要做得体面些。

“蛤蜊港不能给你们,余家为徐州做了很多,现在还在出生入死,这个是他们该得的。”赵进直接说道,余家那边有自己的小心思,可大义大节对赵字营不亏,现在去辽东那边也是冒着大风险,在这样的情形下,自然不能釜底抽薪。

李老海对这个回答不怎么意外,脸色很平静,他身边的晚辈脸上却有遗憾和失望,等赵进说完,李老海那边笑了笑,开口说道:“既然如此,日后就请进爷这边关照了。”

“棉布这边好说,生丝这块我会尽量给你们方便,木材这个就没有办法了。”赵进也是实话实说,不过他也纳闷,江南丝绸是大宗在那边海贸很是兴盛,李家大帮这样的规模怎么就拿不到生丝的货源。

“按说初次拜见进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