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22部分

大明武夫-第922部分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口中的文华殿其实是一群宫殿的统称,前殿即文华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开六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均为槛窗,各开四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东西山墙各开一方窗。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后殿曰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略似而进深稍浅。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

而丞相召见他们,则就是在东配殿本仁殿。

这座偏殿十分宽敞,里面本来有很多前朝皇室所用的御制物件,但是丞相怕被弹劾僭越于是都命人搬走了,重新布置了一番,只作为召见所用,陈设十分简朴。

周璞先被孔璋留在了外面,他一个人独自走了进去。

“下官参见丞相。”一见到丞相,他就躬身行礼。

第1463章海那边的详情

自从新朝建立后,为了整饬前明已经颓废堕落的官场习气,皇上就明令废除了官员之间行跪拜顿首的礼节,因此哪怕是见到了当朝首辅,孔璋也没有下跪顿首,只是躬身行礼而已。

“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吧?”一见到孔璋,丞相也没有多说废话,“这都已经几天了,想来你们应该有些主意了吧。”

“回丞相,自从被丞相面授机宜之后,下官自然不敢怠慢,一回去就和专人进行了商讨,经过了几天的商议之后,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条陈。”孔璋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袖口里面拿出了周璞编写条陈,“撰写这个条陈的人我也已经带来了,他多年来一直都是负责对日本的事务,所以很精熟。”

“好,去把他叫来吧,我一起问问你们两个,省省时间。”丞相点了点头,然后将这个条陈也拿了过来。

正当侍从出去传唤周璞的时候,丞相微微凑近了孔璋,然后放低了声音,“孔司长,这次的事情,意义有多重大,上次我跟你说的时候你就应该已经明白了吧?”

“下官明白。”孔璋连忙点头。

“你明白?”丞相打量了一下他,然后笑着摇了摇头,“你还不太明白。”

“丞相此言……何解?”在丞相这种犹如能把整个人都看透的目光面前,孔璋稍微有了一些动摇。

“你想的没错,这次是你们外务司大放异彩的好机会,但是同时……”王丞相的脸上微微露出了一点笑容,“这也是我们整个丞相府和内阁出风头的机会,你要站得高一点,把全局看清一些……”

站得高一些,把全局看清一些……因为必须顾及到影响,所以丞相的话有些不尽不实含蓄深沉,所以孔璋一时陷入到了沉吟当中,思索他的真意。

“丞相的意思是,这次我们要为丞相和内阁,把日本的差事给办好?”片刻之后,孔璋试探着问。

“对,你要借着这件事,好好把外务司的名头打出来,别让他们老说你是跟在大军后面吃灰的。顺便,也要用我的名头,来约束一下那些军兵,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不要一味喊打喊杀。记住,这次攻伐日本绝不是为了要杀人放火,而是为了达成别的目的,这一项便是只有我们能够做主的地方,他们只能听我们的。”

“以我们为主……”孔璋沉吟了片刻之后,微微露出了一些了然的表情。“下官大概明白了。”

新朝文武殊途,为了避免过于崇文抑武所以刻意规定内阁不管军,军队只直属于天子。这种安排虽然可以维护军队的地位,但是自然也会带来一些隔阂,军队和政府之间都存了一些互相较劲互相表功的心思。

因为丞相没有直接管军队,所以军内对他颇有一些不在意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还有自行其是的。虽然平常从没有人在他面前表现出来,但是哪怕防微杜渐起见,他也不想让这种苗头持续——他有资历有名望,军内的人就算心里不听,表面上还是得对他客客气气,但是他后面的丞相呢?那时候可未必会如此了。

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后继者,丞相也希望借一些机会敲打敲打军队,让他们明白自己虽然是必不可缺的刀,但是毕竟还是要靠笔来维持天下。

“这次下官一定会派遣得力的人去日本,一定让他把控好形势,尤其约束好军队,让他们只按计划行事,不得节外生枝、坏了大计。”孔璋继续说了下去,“日本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也只有我等才能够抽丝剥茧,实现皇上的心愿。”

“很好,明白就好。放心大胆去做,皇上是会支持你的,不会让你们难堪。”王丞相的脸上还是挂着笑容,“知道为什么这次派去领军的人是赵松吗?”

在孔璋懵然的注视下,丞相的声音放得更低了。“兄弟归兄弟,但是功劳不能全让兄弟们立光了啊……下面的人,也该提拔起来了。”

这……难道……?孔璋被这句话平平淡淡地话,震得有些心绪不安了。

诚如丞相所言,这些元帅们跟着皇上太久功劳太大,确实也该稍微歇一歇了,得给新人机会。

皇上应该不会想要真对元帅们进行打压,只是开始培养新一代勋臣而已,并不想要学前明太祖。不然的话,丞相大人也不会这么镇定悠闲了,毕竟皇上真想做什么的话,第一个首当其冲的就是他啊……

孔璋的心情总算平复了下来。

“一惊一乍做什么啊?老实点儿!”丞相还是微笑着,“办好了差,你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为皇上搞来了他想要的东西,给你一把内阁的交椅算什么难事呢?”

孔璋再次停住了,只是这次他不再是惊愕,而是惊喜。丞相已经暗示好了,只要这次他的差事办好了,将外务司再提高一级,变成外务部、将他提升为外务大臣也将是有可能的。

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这样的承诺,仅仅靠着这个承诺,他就已经什么都敢去做了。

“下官……一定不负丞相之望!”

正当他还在激动的时候,出门的侍从已经将在外面等候的周璞给带过来了。

当这个青年小官走进偏殿的时候,端坐在椅子上的丞相正好翻开了他写下的那些条陈。“周璞?好名字。”

“下官参见丞相!”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激动之后,周璞毕恭毕敬地躬身行礼。

“免礼。”丞相随手摆了摆手,示意他到自己书桌对面的座位坐下,“我听孔司长说,你是外务司里面专门负责对日本事务的人之一,这个条陈也是你和他一起编写的?”

“是的,正是下官。”周璞马上回答。

“好。”丞相放在条陈上的视线骤然抬起,放到了这个青年官员身上,而他手中的条陈也被合在了一起,直接扔到了桌子上,“我白天时间少,先就不看这些了,你跟我详细扼要地说一下日本现在的情况吧。我听说日本是武臣架空了君王,直接用幕府统治国家?那现在说话算数的是哪些人?”

“是的,日本自从数百年前武士首领源赖朝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创镰仓幕府开始,就一直是武家施行统治,天皇如同傀儡一般。”周璞小心地回答,“在一百多年前,当时的室町幕府势坠,日本陷入了一百多年的战乱,直到三十年前德川家康重新经过关原大战击破了反抗自己的联盟,让天皇封自己为征夷大将军,并且在江户建立了幕府。他后来将将军位传给了第三子德川秀忠,而德川秀忠在生前把将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他已经于去年冬天死去,如今的将军已经是第三代,名字叫德川家光。虽然父亲才刚死,但是他已经当了差不多十年的将军了,其人极其精明,不可轻视之。”

“生前传位?”丞相感觉有些奇怪。

“是的,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都是生前传将军位给儿子的,然后他们迁居别处,自称大御所,和将军一起分治,既明确了传承,又能够辅助儿子秉政。”

“这样安排,怕是因为国内不稳的……”丞相意味深长地说。

“确实如此。”周璞马上回答,“幕府架空天皇,并非名正言顺,再加上德川家是从乱世当中崛起的,所用手段也并非统统光明正大,所以虽然他们现在已经统御日本数十年了,但是日本国内对他们不信服的也大有人在……”

“这一点倒是应该好好利用。你知道哪些人不满吗?和那些人有接触吗?”丞相再问。

“德川家是以武力威迫日本的,而且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到处都有人不满,其中以两种人的反抗情绪最为浓烈,也最能够为我所利用。”周璞小声回答,也不卖关子,马上继续说了下去,“其一,是天皇和朝廷的公卿,这些人虽然名义上还占着名分,而且还占着日本朝堂的最高官位,但是实际上在幕府的多年威迫之下,早已经困顿不堪。日本将拥有万石以上土地的豪族成为大名,而据下官所知,目前江户幕府只给了天皇总产粮食一万石的领地,还不如最小的藩主大名,而公卿当中,与天皇世代通婚的最尊贵的五摄家,九条和近卫家仅有三千石家领,一条家为两千石,而二条家鹰司家两家则更加少,分别为一千七百石和一千五百石,由此可见,德川幕府虽然名义上是臣,但是对朝廷和公卿压迫十分之厉害,这些人心里自然也对德川幕府充满了忿恨。”

“我听说这所谓的五摄家实际上本出同源?”丞相有些好奇地问。

“是的,五摄家本都是藤原家的分支后裔,这藤原家从宋朝时开始就辈出权臣,掌控了朝廷,然后世世代代与天皇通婚,掌控了朝廷。只是……后来武家崛起,建立幕府,最后把藤原和天皇一起做了傀儡。”

第1464章总是岛津家

“这么说来,日本天皇代代只和一家人通婚啊?”丞相明白过来了,“倒是挺像辽国的耶律家和萧家的,这些番邦确实行事古怪。不过,你也说过了,这些公卿虽然仇恨幕府,但是他们毕竟势孤力弱,虽然有个大义名分可以想办法借来用用,但是终究用处不是很大,日本人已经架空朝廷几百年了,应该也不会因为朝廷几句话就重新改过来。”

“丞相说得极是,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只服刀兵,现在对其朝廷当然不会有什么尊敬之心,更不可能单单听从他们的号召就起来反抗幕府,不过这个名义能借来用用,真正的希望不能放在他们身上。”周璞点了点头,同意了丞相的意见,“真正好用的,是那些非德川心腹的藩主。”

“怎么说?”

“下官之前解释过,日本之前是群雄割据的格局,混战了一百多年,虽然德川家通过武力各处扩张并且建立了幕府,得到了统领大权,但是之前割据一方的势力并没有全部被德川家消灭,他们只是因为现在相比德川家势单力弱而不得不选择臣服而已。德川幕府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寻求打压这些割据势力。德川家将日本全国分出了两百多个藩,各藩藩主因为远近亲疏而被分了三类,一类是同为德川家的亲藩,这些藩都是肥沃之地,用来安置德川分家拱卫幕府;第二类被称作谱代大名,是追随德川家打天下的近臣,因而被赐予封地准予相传,比如酒井家和本多家等等,这些藩主也被幕府看做亲信,准予他们担任幕府的重要官职,帮助德川家维持对日本的统治;第三类则被称作外樣大名,这些人是外姓,而且是战乱时代就割地一方的豪族,所以他们最不为幕府所信任,一直被德川家嫌隙排斥,动辄就打压他们,所以各地外姓藩主对德川幕府的不满情绪最为浓烈。”

“这体制,倒是有些像当年司马家治天下,藩王分封,功臣也分封,然后边陲也被异族所占据。”略微思索一下之后,丞相也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意思,“当年司马家这么做给天下带来了那么大的祸乱,如今这个德川家倒也这么有胆识,真是想不到。”

“丞相所言甚是。不过,西晋天下大乱,其实首先是中枢大乱,惠帝昏聩贾后乱政,还擅杀了太子,搞得上下离心,给了各地的野心家趁乱而起的机会。如今德川家中枢还算有力,幕府直属的武力也能够压制住周边,因此现在日本还算稳定。”因为问到了周璞最为了解的地方,所以周璞的回答十分流利,这种侃侃而谈的风范也让丞相颇为欣赏,认为他是真的心里有底,“不过,这些外姓藩主,大多数在之前的战乱时代就已经割据一方,如今也只是暂时臣服德川而已,心里肯定愤愤不平,虽然现在不敢表露出来,但是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重新拾起当年的野心,趁势而起……”

“这么说来,只要我们给机会,他们就会动起来,协助我们一起来?”丞相明白了周璞的意思。“那那些外姓大名,我们应该去找哪些人合作呢?行事必须守密,人越多就越有可能泄密,结果打草惊蛇,让德川幕府有了防备……”

“下官之前也考虑了不少时间,最后也得出了一些结果。”周璞放低了声音,“我国既然要登陆日本,那么九州四国等日本西部地区的支持就尤为重要,再加上德川家是以关东征服关西,所以他们在关西留下的仇家也就最多,我们既然时间不多,那就尽量从西部地区找。下官现在初步选定了人选,可以先同他们接触,让他们帮助我朝……只要有了这些有力豪族,朝廷大军才能事半功倍,一举逼迫幕府俯首。”

既然这次派兵只有一个旅,那么想要单独靠自己来击败幕府大军也许可行,但是单独靠自己的话,幕府可以四处躲藏,避不交战,而单靠这一个旅想要遍及日本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好的方略也就是用这个旅来充当大锤,砸烂幕府的武力依仗,然后让各地怀有异心的藩主趁势而起,四处生乱,在遍地烽火的窘境下,幕府也不能再躲藏了,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和身家性命,只能站出来老老实实地接受大汉朝廷提供的和平条件——说到底,大汉的打算是征服而不是灭国。

这一点,不光是皇上和丞相清楚,就连周璞也十分清楚,所以他一开始就往这里下苦功。

“哪个人选?说来听听。”丞相眼看来了兴趣。

“下官所选定的人选,是九州岛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家久,他原名岛津忠恒,是之前的有力大名岛津义弘的儿子,岛津义弘在德川家创立幕府之前势力庞大,还曾同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角逐过日本的统治权,只是后来被德川家以势压服,不得不臣服于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