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751部分

华夏海权-第751部分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是飞机机翼,一台r2600发动机吊舱被击毁,浓重的烟雾从发动机舱中涌出,飞机也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他死定了!”飞利浦在通讯频段中兴奋的说道。“安东,我们击毁了一个大家伙!”就在他还在庆祝自己的胜利的时候,自己旁边的僚机突然猛的一震。随后几条火线就出现在后面!一架狐蝠式战斗机终于穿透了拦截从后面杀了过来,毫无防备之下。安东的飞机被密集的炮弹直接撕碎,根本来不及跳伞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我们今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对方被击毁了50多架各种飞机,而我们损失的飞机不过十几架。望楼式预警机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失去了一架宝贵的预警机,我们对预警机的保护还有待加强,雷达对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还有待提升。”当天晚上秦岳收到了战报后做出了如下批示。暗鸦小队的攻击最终成功了,望楼1号坠毁,不过在机组人员大部分跳伞成功。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单纯防御不去进攻不是华夏的作风,就在德国空军队华夏地面单位发动进攻的同时,华夏攻击部队也开始对德国地面目标发动袭击,虽然进攻部队中没有配备望楼预警机,(这东西造价过于昂贵。而且飞行速度太慢,伴随快速机群出击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却配属了一些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在干扰德国空军调动。和降低防空火力打击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和德国人把打击力量放在一线部队不同,华夏空军的打击重点放在了敌后的补给线上。数百架各种飞机在长达数百公里的补给线上展开攻击,华夏很少集中3个中队以上的机群进行攻击,一般而言一个攻击群由一个石茶隼中队和一个狐蝠式战斗机中队构成,石茶隼中队自然是负责对空,而狐蝠式双发飞机则凭借强大的载荷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其中一个中队16架狐蝠式战斗机中一半携带两个40mm机炮吊舱,一共备弹60发!而另外8架狐蝠式战斗机则携带4发250kg炸弹。在面对卡车这些轻防护目标的时候。石茶隼战斗机也会用自己的20mm机炮来打打秋风。

这种中型机群的行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机群指挥官在得到情报后,可以随意选择攻击某个运输队和补给站,甚至还可以攻击临时发现的敌方野战机场。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攻击让德国空军防不胜防,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狐蝠式战斗机扔掉负载之后就是一款很不错的战斗机,于是经常出现一个中队的德国飞机兴冲冲的冲上去准备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结果等到双方相遇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战斗机数量远多于己方。被迫陷入苦战。德国人也试图通过强化指挥来进行拦截,但是广阔的战场加上航程较小的战斗机,让这一切努力收效都不明显,对方的攻击太过灵活,或者称随意,而地面需要保护的目标也太多了。被动的防御显然很难应对对方无孔不入的骚扰。

最后,发狠的德国人决定抽调部分预备战斗机部队和从各中队抽调的尖子组成一支专门的猎杀部队,他们不用承担对地掩护任务,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攻击对方的机群,打算通过对华夏空军造成严重损失来遏制对方的空袭。这种战术在初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后当华夏调整了航线,并且开始使用宝贵的狙击手轰炸机部队对前线机场进行定点清除后,德国人的猎杀小组的活动范围遭到了很大的压缩,再不得不放弃部分前线机场后,猎杀小组的效率也在不断下降。

“在双方装甲部队正式交战前的一周的时间里。双方空军之间的战斗逐渐达到了高氵朝,每天都有数百架飞机在空中拼命厮杀。最多的时候帝国空军一天的起降架次超过了1000架大关,这样高强度的消耗让我们刚刚恢复的元气消耗殆尽。飞机、发动机和油料储备直线下降。个别中队甚至出现了仅仅交战三天就损失了8成左右的飞机和一半的飞行员!帝国空军已经尽力了。但是依然无法掌握战场的制空权。而我们的对手一直可以维持一个较高的战斗机出击数量。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美国和英国飞机加入战场。这就是一场空中的凡尔登战役。双方空军在不断流血!”里希特霍芬看着前线战损表曾经这样说道。

德国空军损失惨重,华夏那边也不轻松。消耗战拼的都是老本,虽然在场面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华夏飞机的疲劳程度和各种配件的损耗伴随着战争的进行也在直线上升。以至于在遏制了德国空军的空袭后,秦岳还向彭毅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后者能改变一下作战计划。减少一下空军的出勤率。德国空军现在是受到大西洋航线不畅通的影响而暂时处于劣势。而华夏对伊朗运输已经达到瓶颈,随着地面战斗的展开。空军的运输份额一定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秦岳必须保证库存配件和物资的数量。同时也需要让一直紧张的飞行员获得休息。

“保证我的部队头顶的安全,其余的事情就不用空军管了。暂时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对地支援了。”对于秦岳的请求,彭毅表示谅解。而且他也希望在战斗进行到僵持情况的时候,修整好的空军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空军每天可以出动的战斗机数量不超过500架(包括美英两国的空中力量。)而且都是战斗机居多,兑掉对方的空中力量后,实际能用来支援地面的飞机数量太少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先让空军休息一下。就在双方空军偃旗息鼓的时候,华夏和同盟国的装甲部队也已经运动到了双方的出发阵地。一场大战眼看就要爆发!

在战斗爆发之前,双方最后一次评估了对手的力量。南线德军的ab两个集团装甲单位保存还算完整,但是炮兵、后勤和步兵单位却损失惨重。这都是拜华夏空军针对后勤运输线和软目标的攻击所赐。损失了大量轻型车辆和战防炮后。德国指挥官突然发现他们即使可以突破对方的阵地,也很难有足够的兵力来防御突破口。于是曼施坦因希望能够推迟发动总攻的时间。

但是这个请求被布劳希契否决了,而否决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如果战斗从现在开始的话。那么我们现有后勤可以保证你和你的部队20天不会因为弹药和食物发愁。而如果推迟一周的话,这个时间将会变成14天!不要对莫德尔的c集团抱有太大的信心,他的部队也损失了大量的步兵和运输车辆。有的时候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这话说白了即使,暂时停止战斗,后勤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改观,等待莫德尔上来的结果就是打不了两天。全部部队就要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所以早打还是比晚打好!

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布劳希契发现对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悍。后勤运输线遭到重创意味着即使这次德国装甲部队能取得胜利,依然只能是战术级别的胜利,因为前线的物资已经不够他们继续向纵深推进了,华夏部队即使失利也可以从容撤退。“在正式发动进攻之前,我们已经将胜利的标准从重创对手,围歼其中一部,改成了对对方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其在一段时间里无力继续西进。”龙德施泰特在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

和华夏空军重点照顾的德国部队不同,施拉格指挥的奥匈部队却并没有受到太多的空中打击,不但1个装甲师和1个机械化步兵师被全须全尾的带到了前线,甚至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大约3个装甲营和2个机械化步兵营的兵力被从别的地方抽调过来,也按时达到了阵地。这可能是同盟国最近收到的一个好消息。“华夏对我们并不是很重视,他们把几乎全部的力量用在了南线,而西线却只用伊朗人和俄国人来防御,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点,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些步兵,如果土耳其同意联合发动攻击的话,我们的胜算会很大。”和奥皇不一样,施拉格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虽然理解奥皇想要尽可能压制土耳其,以便在伊朗多分一杯羹的计划,但是在中东他却竭力保持和土耳其人的良好关系。

“虽然土耳其人的装备很不好,但是他们人多!”施拉格的理由很简单。而他的请求也得到了土耳其方面的回应,在他出发之后不久,土耳其人也凑出来一个在他们看来很精锐的步兵师来配合施拉格行动。当然机动能力有些问题,当施拉格的部队发动进攻的时候,土耳其人的部队也就刚刚到位一半!

综合两方面来看,同盟国高层将领突然觉得从南线突破对方防御的可能性不大,而从西线突防的概率会高一些。施拉格表示奥匈帝国打不过华夏、打不过英美法三国、甚至连1战俄国人都打不过(同等兵力下)但是不至于打不过伊朗人吧!德军牵制华夏主力,而奥地利军团如果可以趁虚而入的话,那么最终依然可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于是考虑到盟友的意见,在最后调集宝贵的航空兵力的时候,德国人稍稍向西线倾斜了一些。

不过同盟国最大的问题在于直到最后,都没有对华夏参战兵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占有较大的兵力优势。而基于这个判断,德国人制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新的一周作者又没推荐……!艰难度日中,求各位书友的支持和帮助~~~~。(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爆发

“德国人居然分散了他们的装甲兵力?”一架双发狐蝠式双座侦察机从行进的德国陆军上空飞过,飞机腹部的照相吊舱中的镜头不断闪烁着。将地面的情况记录下来。而副驾驶员在粗略的扫了一眼地面的情况后,突然发现有些看不明白了。德国人的各支部队直接的间隔非常大,从空中可以轻易的看见对方部队之间的空隙,在他看来,如果德国人继续保持这种队形和华夏装甲部队进行交手的话,绝对会第一时间被捅个对穿。

“有没有感觉到德国人的正面过于宽阔了?”各种侦查手段送来的情报被陆续送到了指挥部。彭毅看着一条几乎将华夏部队彻底包住的弧线陷入了沉思。双方之间的距离还有30到40千米左右的距离。以华夏的战线为基准,再扩大30到40km画一个圈,那么这个范围就有些恐怖了!德国人绝对没有足够的兵力来经营这条防线。“他们到底打算干什么?”

“德国人部署如此宽阔的正面唯一的可能就是打算绕过我们的两翼从侧面发动攻击,德国人的坦克在攻防方面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他们的机动性却不错。而且使用柴油机后行程也比较远。这种穿插是可行的。”周宣想了想说道。

“但是毕竟正面兵力密度不足,双发一旦交手的话,对方在第一时间就会崩溃,战线太长了。而纵深远远不够!”彭毅实在有些想不清楚。不过在对方可能会实施包抄战术的这个问题上他和周宣的想法是一样的。“不管如何,先留下一定的预备队吧,如果对方正面就这点力量的话。我们可以减少进攻兵力。”

而就在华夏摸不清对方的战术的时候,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德国一线指挥官也十分紧张。按照制定这次具体战术的古德里安的话说:“这是一场豪赌!如果胜利了那么他们将重创对手,而如果对方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图,就会万劫不复!整个部队会被有准备的华夏部队切割的支离破碎,然后被一口口吃掉!”

古德里安的战术非常极端,他充分发挥德国4号坦克机动性优势和德军的数量优势,试图通过绕过华夏军团的正面攻击对方脆弱的后防线和补给线。核心思想非常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却存在很多问题。华夏能想到的问题,古德里安同样能想到!过于稀松的战线加上没有优势的装甲部队一旦碰上立马完蛋。这是无法回避的。

而古德里安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和华夏部队硬拼。或者说放弃了初期的正面进攻。当华夏部队发动攻击后,正面的装甲部队会在战防炮的掩护下逐次撤退,并且收缩兵力!通过不断后退和集中兵力来逐渐抵消对手的攻击力!正面部队的作用就是要死死的牵制华夏兵力,为侧翼突破争取时间。

“给华夏一个正面突破的机会。他们一定会上钩的!”面对同僚们的质疑,古德里安十分肯定的说道。他一直强调坦克的机动性,甚至曾经反对虎式坦克的研发,当自己和友军在华夏强悍的装甲部队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之后。他依然认为保证己方坦克拥有强于对手的机动性是必须的,而这一次他看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兵力不足,并且没有完整的防御体系,最适合部队穿插和渗透!不过他的建议在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直到莫德尔站到他的一边之后情况才发生改变!

“如果正面装甲部队能在3天时间里撤到这里的话。”莫德尔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那就可以和我的部队汇合在一起,正面的部队加上我的两个师。华夏想要一口吃掉是不可能的。如果负责穿插的部队动作够快的话。他们将很快失去进攻的力量,然后被迫撤退。我们终究拥有极大的数量优势。同样分兵,肯定是我们更有优势。”

“成败在此一举啊!”虽然获得了莫德尔的支持。但是布劳希契给古德里安的部队并不多,满打满算不到2个装甲团和1个步兵团的兵力(还有一些额外的侦查单位和炮兵单位)。而原本归属古德里安指挥的a集团指挥的剩余部队被交到了莫德尔手中。布劳希契虽然最终勉强同意了古德里安的决定,但是却依然心存顾忌,古德里安成功了固然很好,但是如果失败了,他也不至于损失太多的兵力。

双方装甲部队组成的钢铁锋线开始缓缓靠近。出乎德国人意料,华夏也十分的小心。他们并没有急着发动进攻,似乎坐实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让有些忐忑的古德里安多少放松了一些。他将亲自带领侧翼迂回的部队绕过华夏正面战线进行穿插,为了保证速度和持续作战能力,古德里安获得了超过常规的后勤车辆,他们拥有更多的油罐车、补给和配件。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绕过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