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463部分

春秋我为王-第463部分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丘城外,站在已建起骨架的高大投石机前,赵无恤对从鲁国那边运送辎重粮食过来的樊迟如是说。

在鲁国当了几年大农丞,走遍鲁邦的山山水水,樊迟越发成熟稳重了,不过这战时的特殊时期,他也发挥了自己能领兵的特长,带着西鲁的农民们摇身变一变,变成了征粮队和辎重队。

他跟冉求一起领过兵,所以对战略军势也有一定了解,于是便接过话道:“河间北拱燕国,南临河、济,水陆冲要,涂道所经。当年齐桓公由此剪孤竹,服北燕。如今被陈氏抢先夺取,邯郸的腹部便等同于向他们敞开了。”

“不错,他看准的就是我主力来卫国的时机,就像是嗅到肉味的饿狼一样,忙不迭地渡河西去了。”

樊迟颇有些担忧地说道:“陈氏西进,而邯郸等地才刚刚被将军攻下数月,人心依然不太安稳,若被陈氏中行氏残部反攻,去年的辛苦不就白费了么?何况邯郸若失,将军东西两端的敌人就能通过邢地和釜口连成一片,到时候赵氏就真的团团包围了!”

赵无恤让他勿虑,“子迟勿忧,邯郸岂是那么容易攻下的?”

“我虽然将主力带了出来,但邯郸和邢地还有5000人驻守,马首大夫赵伊也带着一师之众留守中牟,随时可以策应,光凭这些兵力,自保是没什么问题的。”

话虽如此,但相对而言,邯郸还是比较空虚的,问题还是在于赵氏多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除了职业当兵的武卒和骑兵外,去年征召的兵卒,放他们回去春耕后,二月时又立刻再度征召了,同时被强迫入伍的还有河内、邯郸地区的当地人。

幸好邯郸在几处新征服地区中还算稳固的,毕竟赵无恤将邯郸氏的旧势力连根拔起,顺便提高降兵们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若被陈氏和中行反攻,那些人刚得到的土地就不一定保得住,他们应该会站在赵氏这边保卫邯郸。

樊迟面色一喜:“这么说将军不打算回师?”

赵无恤道:“陈氏之所以去邯郸,就是为了诱使我放弃攻帝丘,他们担心卫国若被我全取,陈氏的夷仪、高唐便暴露在我骑兵攻击距离内。”

樊迟这才恍然:“原来如此,陈氏是想攻将军所必救,好解帝丘之围?”他虽然会打仗,可性情还是老实了点,可为军吏,却不可为统帅。

无恤笑道:“陈子常想法是好,但也不看看邯郸是谁在守?教我行军打仗的邮子良司马!想要轻取邯郸,陈恒恐怕是太高估自己的斤两了,只怕他以为捡了软柿子,其实却一头撞到了铁板上!”

“既然如此,将军便能专注于攻克帝丘了。”

樊迟这下放心了,邮无正的本事,那次奔袭五百里攻击济西他是看在眼中的,算是赵氏军中最能打的将领了。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陈子常攻邯郸亦真亦假,一方面可以吸引我回师,若我不回,他便可以在那边攻城略地。而我围帝丘,也亦真亦假,齐军主力不来,则卫国不保,若来,我正好与他们在这桑间濮上决一死战!”

身为主帅,赵无恤很清楚赵军现在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优势便是连战连胜,士气高涨,盖过了长期征召的怨声载道。而且骑兵较多,不惧怕野战。缺点则是四面受敌,兵力捉襟见肘,若长期拖下去颇为不利,他一直以来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集中优势兵力寻敌决战。

这样才能让胜仗继续下去,而不是对峙数年后锐气丧尽,师老兵疲。

尤其是,赵无恤最担心的不是陈氏,反倒是位于战线一西一东的晋和鲁:知氏和魏氏过去一年里不急不缓地巩固领地,然后慢慢向赵韩进逼,他们实力尤存,或者说,在吞并了范、中行在太行以西的力量后,变得更加强大了!

而鲁国,赵无恤在鲁国时拥有绝对的权威,但在他离开的这一年里,可没少闹出幺蛾子。去年的攻势里,虽然没有什么失地,但秋收却被耽搁了,今年许多地方都缺粮。也亏了张孟谈和虎会、宰予、冉求等人使尽浑身解数才让鲁国维持住局面,等到他腾出手处理东线战局的时候。

可赵无恤在行动,敌人也没闲着,齐国在二月中旬又发动了一场攻势,这回不是试探了,齐国出动了整整五万大军,一万在后方压阵,两万在西鲁防止赵军东进,其余两万分别攻泰山和东鲁!他们来势汹汹,为此赵无恤很担心鲁国还能撑多久。

所以他巴不得齐侯能调头带着他的大军过来,陈恒想“围邯郸救卫”,而赵无恤也在“围卫救鲁”,在这桑间濮上,他已经设下了一个陷阱,等着齐人来钻……

不过进入卫国已经快一个月了,赵军阵仗闹的很大,连伪卫侯都扶持起一位,帝丘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可齐侯那边,却没有西来支援的迹象,齐侯和他的将军国高,似乎另有打算,无恤也有些疑惑,这一战略欺骗称得上是完美,难道齐军中另有高人,看穿了赵无恤围点打援的计划,能说服急躁的齐侯杵臼暂时别管必救的帝丘?

想到这里,赵无恤皱起眉来,对风尘仆仆的樊迟道:“子迟,你刚从鲁国过来,且将鲁国的近况一一告知于我。”

樊迟这才下拜,面色严肃地说起了他这次来,除了运送辎重外的正事。

“好让将军知晓,齐军的春季攻势极猛,在没有武卒守备的地方,简直如土鸡瓦狗般败退。光是我亲眼所见的泰山一线,投降的邑有之,不战而逃的大夫有之,打算叛鲁的人有之,鲁国内部局势也并不安稳,士和国人无不盼望将军能早日回去!”

第719章 敌在西鲁

桃丘早已不是五年前的模样了,昔日的满山茂密的松林已经被砍伐殆尽,赤红色的铁矿石袒露在地表,随即这些浅层矿被挖得千疮百孔,采铁的矿道像黑黝黝的虫眼一般遍布山中。

而在半山腰的铁工坊处,总能见到工匠和隶奴如匆匆忙忙的工蚁般忙着来来回回清洗矿石,一座座高炉伫立在此,在冶炼镔铁的同时,每天都会冒起大量烟雾,以至于整个山腰上云烟缭绕。

三月的这一天,桃丘山顶准时冒出了巨大的浓烟,远胜以往,甚至在十里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却并非是正常的冶炼,而是起火。

此刻若是俯瞰桃丘,就会惊讶地发现,矿区变得空无一人,道路被堵塞,工坊被焚毁,甚至连铁匠们宝贝得不得了的高炉,也被一一推翻捣毁!

“这些都是吾等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呀,就这么,就这么放弃了?”看着来自曲阜的上吏阚止指挥工匠们在桃丘铁工坊里四处点火,曹邴表情有些扭曲,敢怒而不敢言。

阚止瞥了面色纠结的铁官一眼,淡淡地说道:“加快速度,齐军就要来了!”

“就不能挡住齐人么?就像几年前赵将军做的一样,就像去年秋冬冉子有司马做的一样。”曹邴如此抱怨道。他是管理此处的铁官,这里是他和无数铁工的衣食所在,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却要由建立它的人亲手毁灭,对于他们来说,这未免太过残酷了。

“这次来的是齐军主力,齐侯龙九大旗所在,足足有万余人,如何挡得住?”

阚止心中又何尝痛快?过去几年间,在赵无恤的统治下,昔日受尽欺辱的鲁人终于能对齐国骄傲地抬起头,表示我不怕你了,可现在却又要步步退让。

去年齐国零星的侵扰让鲁国苦不堪言,但在张孟谈的谋划下,在冉求、虎会二将的抵御下,齐国人没讨到太多便宜,铩羽而归。

可这只是海啸前的小浪,齐军的春季攻势来势汹汹,齐侯调集了全国的兵马,足足有五万大军!一万在平陆压阵,一万攻从穆陵关攻东鲁,一万兵临夹谷,而光是朝西鲁杀来的,就足足有两万之众!

赵无恤有指示,日产镔铁近千斤的桃丘对赵氏太重要了,西鲁的防备要以这里为重。

为此镇守西鲁的冉求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赵无恤抽掉了近半鲁国兵卒去晋国打内战,留在鲁国的人可不多。冉求就靠着区区五六千人,以及少许骑兵,硬是将齐军在边境耗了整整一个月。可毕竟兵少众寡,随着秦邑陷落,郿邑也岌岌可危,桃丘随时会孤悬域外。

为了守住桃丘,鲁军已付出了数百条兵卒的性命,可如今实在是守不住了。所以便在半个月前,张孟谈就下达了让桃丘铁工坊搬迁撤离的指令。

赵无恤在离鲁前也觉得桃丘太靠近边境了,他已让人在鲁国其他几处铁矿区开始建立工坊,但还是以最早发展起来的桃丘为主。硕大一个铁工坊的人员和必要工具、武库兵器,不是一两天就能搬完的,直到今日,最后一批人才准备离开,临走前得到指令,要将此地摧毁。

“桃丘的高炉、矿场,还有冶炼的技术至关紧要,既然无法带走,这里宁可毁掉,也不能留给齐国人!”

曹邴有些不愿,却无可奈何,不过真正的冶铁大师莫邪却对此没太多不舍,从越国到吴国,再从吴国到楚国,最后孤儿寡母入鲁,她们一家人因为自己的技艺惹来了太多邦国觊觎,对这些颠沛流离早已习以为常了。

她仔细将几把前几天刚刚锻造出来的铁剑擦拭收好,又把已经牢记在脑中的图纸统统焚毁,路过蹲在地上看着高炉焚毁面色阴郁的曹邴时看了他一眼,用一口蹩脚鲁国话说道:“矿是死的,人是活的。鲁国赤色的矿山并不少,只要有足够的工匠氓隶,在哪里都能重建,何况吾等还会再回来!”

“不错,吾等还会回来的!”

阚止处理完善后事项,过来催促众人撤离,正好听见这番话,因为莫邪的技艺,赵无恤让他们必须待之以礼,纵然她没有任何官职,却被众人当做大家崇敬。

“这桃丘过去两年间已经锻造出了许多铁兵,环首刀三千口,铁剑千柄,戈头、矛尖、铁戟过万,铁箭矢更是近十万枚!在将军手中,足够用来击败齐军了!”

曹邴眼中才多了几分神色,“唯愿将军早日归来!”

半个时辰后,在桃丘上浓烟笼罩的背景下,铁工坊最后一批人员悉数撤离,驶往东面的须句。他们接下来会分散前往鲁国各处的小铁矿建立工坊,产出源源不断的镔铁,为赵氏继续输送战争的爪牙。

就在桃丘铁工坊被放弃后三天,齐军占领了郿邑,随即攻上桃丘,却只见这人去山空,仅剩下一片焦黑的残骸……

……

“桃丘已经被鲁人毁掉了么?真可惜,迟了一步。”

听到手下的乡良人来禀报,齐师统帅国夏弹了弹手里那柄模样新奇,坚不可摧的“环首刀”,发出了遗憾的慨叹。

这口刀是花了巨大代价,歼灭一小队赵骑后缴获的,据投降的鲁国大夫说,这是赵氏骑兵的制式武器,产自桃丘,那里有一座巨大的铁工坊,还产出其他铁制兵器。

国夏试了试这兵器,能轻松斩开皮甲,他只觉得与赵氏轻骑简直是绝配,而且还是用铁做成的,心中又是震惊又是羡慕。

齐国原先没有骑,只有车,在大前年被赵氏用骑兵狠狠战败后,也开始从北燕购买良马,试图组建骑兵。可效果差强人意,那些所谓的“骑兵”连弓马都没练娴熟,去和可怕的赵氏骑兵对战纯粹是给他们送战功,所以只能充当齐侯的猎队,战争里也只能做信使和斥候。

针对上次齐军的惨败,国夏是花了心思去反思的,他现在觉得,赵氏不仅是在兵种和战术上有优势,连武器上也开始领先齐国一大截了!

比如说这些铁兵器,就让他眼红不已,齐国也没多少铜锡,却有许多铁山,也能简单的铸造铁器,不过在铁和生产和兵器锻造上迟迟没能突破瓶颈。若能得到桃丘的冶铁工具、匠人、技术,那意义恐怕比这次战争里夺取几处城邑要大得多。

只可惜,鲁国人察觉到了这种危险,先走一步。

“追恐怕是追不上了,只能等将赵氏势力驱逐出鲁国后,再从民间寻觅,让齐军也能用上这些好兵器!”

他便放下了此事,转而查看地图,以确定齐军下一步的战略。

“秦邑和郿邑已经攻下,接下来就要一头撞上鲁人的防线了,据投降的鲁大夫说,西鲁守卒和宋国援兵重点布置在甄、廪丘、郓城、中都、郈这几处……”

这是一条自西向东的狭长地带,也是一条通途大道,也是连接赵无恤与鲁国的生命线!

国夏听手下那六七名统帅两千人的乡良人介绍战事情况,几年前雪原大败的寒冷还让他们自骨头里瑟瑟发抖。这次,齐人吸取了教训,不再冒进,而是利用自身的兵力优势稳扎稳打,齐侯似乎也意识到自己不是统帅之才,所以就在平陆统筹全局,让国高担任前敌将领。

所以他接下来,打算继续这种打法,先不要急着深入鲁国,而是顺着濮水,把范、高鱼一处处拿下,兵临西鲁的中心,也是赵无恤的幕府名义上的驻地郓城,切断此处与曲阜的联系,同时也阻断赵无恤挥师东进的通道。然后,便能让各路齐军一起入鲁,各个击破了!

就在国夏打算下达军令时,却有齐侯杵臼的使者风尘仆仆地入帐而来。

“元帅,赵军已攻入卫国,将围帝丘,卫侯告急文书一日紧,君上急令下臣来问元帅,是否要暂时将鲁国放下,西去援卫?”

第720章 齐侯的贵宾

东阿位于河济平原上,此地襟带泰岱,河济,向南可以逼近鲁国,向西可以联系卫国,舟车四通,屹为津要,正逐渐被齐国经营成为西南重镇,也是此次对鲁作战的齐军大本营。

高冠裘服齐侯杵臼明显比几年前瘦了许多,原本红润的脸色变得焦黄,驼背也越来越明显。毕竟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他的良臣名将司马穰苴、晏婴陆续离世,于是齐侯总觉得,司命也会随时来勾自己的魂儿。

信步走着,眼见东阿行宫里花草繁盛,他不由感叹道:“美哉宫室!郁郁蓁蓁,也不知寡人死后,在黄泉还能不能享有诸侯之尊!”

随着老之将至,他时不时会感怀自伤,泣下沾襟,只是身旁已经没了晏婴“吾君将披蓑苙立于畎亩之中,戮力农事”的辛辣讽刺,有的只是大臣们的阿谀奉承。一时间周边的臣僚如阿大夫等纷纷说齐侯会长命百岁,甚至有陈氏献上的海滨地区方术士乘机进言,说可以坐船出海,去传说中的三仙山为齐侯求不死药。

“人真的能不死么?若孤可以不死,那活着时夺取霸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