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479部分

春秋我为王-第479部分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抬头盯着赵无恤:“就像,就像是在报复……”

“报复我当年破廪丘,报复廪丘人自认为是赵氏之民,不把自己当齐国人么?亦或是报复几年前的雪原之战,我把齐人的许多父兄埋葬在这片土地上?”

赵无恤的怒意在积蓄,他冷声问道:“攻击廪丘的齐将是谁?”

“是齐国公子阳生,还有个叫闾丘明的乡良人。”

“阳生……”赵无恤冷冷说出这个熟悉的名字,“他的确有可能这么做,此人曾被我俘虏,在晋国做了几年人质,去岁才被知伯放归,他这么做,恐怕是因怒兴兵,杀我治下之民,以报复被俘之耻罢。”

赵无恤拉住一辆经过的战车,也不管上面的甲士又惊又喜,直接登上去,居高临下对那些来迎接、诉苦的廪丘人说道:“齐人过境,残害我百姓,此作为好比杀我子女,无恤来迟一步,愧对廪丘父老,当为汝等做主,报仇,若不然,便如此发!”

话音刚末,干将剑动,一缕黑发落地,头发虽轻如鸿毛,但在廪丘人眼中,这意义却重于泰山!

……

在廪丘,赵无恤割掉了一缕头发,却和上一次他让张孟谈在这座城焚券市义一样,引得满城震惊之余,也激发了他们同仇敌忾的心情。当日就有无数廪丘城内的青壮振臂而呼,愿意参军去找齐军报仇。

“吾等平日也跟随邑司马、亭长训练过数次,愿为主君效犬马之劳,也为乡党报仇!”

赵无恤当然不可能等待他们,只是让人给他们发放武器,按照乡党什伍,与抽调的廪丘守卒编入后军中,也凑了千余人。

随后,赵军继续往东行进,赵无恤心中忧虑,廪丘都被祸害成这般模样,更往东的地区又会如何呢?

如此想着,从赵无恤到鲁国籍贯的普通士卒,都不由加快了脚步。

不出所料,就赵无恤所见,许多地区都被糟践得不成样子,他们经过的许多乡里都空荡无人、废墟一片,不管农田、乡邑、里闾、亭舍都是同样下场。

他们像一群蝗虫般摧残鲁地,甚至闲极无聊放火焚毁当地人赖以为生的田地和桑树林。好在时值仲夏桑树叶子尚青,而且最近下过雨,因此火势没有扩散出去。

一路看过去,赵无恤的心在滴血。

甄、廪丘等地,是他控制的第一片领地,无恤在这片土地上尝试更易制度,几年间亲自跑了许多地方,倾注了大量心血,但齐军却疯狂地想将此地变为焦土,毁掉他费心建设的一切!

他们无法征服鲁地,就想将这里的兴旺毁掉,毕竟齐与鲁交战了百年,怨恨也积攒了百年,赵无恤入鲁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雪原大战,近万齐人丧命,临淄满城素缟,齐人再来时疯狂报复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据冉耕描述,国夏部军纪尚可,齐军公子阳生部才是罪魁祸首。在赵无恤破帝丘外郭的消息传来后,国夏便开始率军撤离西鲁,他让阳生负责后军,于是公子阳生便能下达命令,让齐军任意劫掠,不论财货、牲口还是女人,喜欢的就抢,不中意的就烧,这一切,大概就发生在十天前……

“我会让国夏和阳生后悔的。”赵无恤沉默地说了这么一句后,默然东行。

他的愤怒,终于在途径高鱼邑时达到了顶峰!

第743章 想跑?

高鱼城不是无恤重点经营的地区,它没有廪丘墙垣的高大,也没有郓城的地利,所以这里被齐军攻破,幸存的人逃到了郓城。赵无恤率军抵达时,现场只剩焦黑的断垣残壁和遍地死尸,而天上满是飞鸟,大半为苍乌,它们在高鱼上空振翅盘旋,仰头看去,大小和苍蝇无异。

马蹄落在残垣上,赵无恤心中却阴云密布。在鲁国时,他曾无数次经过此处,每次都会进去坐坐。

高鱼宰名为鱼遂,是赵无恤入鲁后第一个对他表明善意,邀他饮宴的大夫,在随后的西鲁大夫之盟也好,对抗齐军也好,与三桓翻脸也好,一直站在他这边,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封臣,都尽忠尽职。

赵无恤执掌鲁国后,有意为他换一处地方做大夫,可鱼遂是本地人,不愿离开高鱼这处小地方,宁愿不做大夫,而当郓城的左司马,常驻高鱼。

他却不幸死了,在齐军攻到时他奋力反抗,城破后自然遭到了无情的处置。

在高鱼城东,赵无恤看到了鱼遂的坟墓……

“尸体原本被齐人倒挂在城楼上,双脚被绳子拴住,头颅恶被枭去,十日前齐军退去,吾等才将鱼司马收敛,当时尸体已被蹂躏得不成模样了……”

据高鱼硕果仅存的几名僚吏描述,等他们回来时,鱼遂的尸体已被乌鸦和野狗啃去大半,喉咙和胸膛被活活撕裂,内脏和扯烂的皮肉条在腹部的开口悬晃,骨头散落在几尺开外,破裂断开,满是咬痕,上面的肉早被啃食干净。

遇难的不仅是鱼遂,或许是国夏的训斥,阳生离开廪丘后对平民的摧残没先前那么严重,却把报复转向了当地小吏们。每个为幕府政权尽忠职守,抵抗到底的乡吏、亭长被俘后都遭了毒手,城东尽是一片新坟。

无恤祭奠了他们,并吩咐道:“这些人都是鲁国,是赵氏的功臣,他们不会白白死去,厚葬他们,并抚恤其家人。”

“许多僚吏的家眷在破城时也遇难了,齐人和带他们来的鲁国大夫还洋洋得意地说,这就是为赵氏做事的下场……”不知谁喃喃说了一句。

齐军中夹杂着不少被赵无恤驱逐的鲁国大夫,这些还乡团聚集在阳生周围,无恶不作。

赵无恤默然不语,他强迫自己看了一座土堆的简陋坟冢,又看一座,再一座,同时不断告诉自己要刚硬如铁,殊不知,他的心中已经被怒意填满。

“将军,行军作战,最忌因怒兴师。”计然适时出现,规劝赵无恤。战争里死人,在辛文子眼里并不新鲜,多年前的吴师入郢,还有宋之乱里,类似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发生,除非天下定于一,否则这种情形是无法避免的,会发生在敌人那里,也会发生在自己的领地内。

无恤幽幽地说道:“西鲁是我的领地,我却不能保境安民。是我的过错,在晋国,在卫地耽搁得太久,齐人竟然如此丧心病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会让阳生,让齐国为今日之举而后悔!”

他按剑离开,次日,目睹了这一切的兵卒不由加快了脚步,下一站是郓城。

……

郓城是赵无恤幕府名义上的驻地,此处河网纵横,气候卑热,和后世淮南的气候差不多。在连接濮水、济水的运河,以及许多沟渠开挖后,这里如赵无恤所愿,种上了水稻,当地经济也红红火火,极其繁荣,再不用像以前一样得逃入大野泽为盗求活了。

可如今时值四五月,本该是稻花飘香的时候,四野却空无一人,似乎又回到了赵无恤第一次经过此处时的凋敝状态。三五成群扶老携幼的战争难民或蹒跚地走在道上,或坐在路边歇息,见到赵无恤旗帜后无不在路边下拜,痛哭流涕,说将军总算归来了。

郓城仍在赵军手中,为了应付晋国的战事,这里的泰半兵卒被抽调一空。西鲁从去年六月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里遭到了齐人的数次进攻,尤其是今年国夏亲自发动的春季攻势,更是一路冲到了郓城。

虎会以郓城数千之众对抗两万人,他也不是什么当世名将,仅能保证重要城池不失,期间还多次突击歼灭齐人小股部队,称得上有功,但当赵无恤归来时,他却一脸惭愧地下拜请罪。

“罪在余,不在二三子,这一年里司马辛苦了。”赵无恤将他扶起,问道:“郓城还有多少能战之兵?”

“在将军抽调一半县兵后,还剩三千余,历次交战中折损数百,尚有一师。”

虎会眼睛一亮:“主君,要决战了么?仆臣就怕贸然出击丢了郓城,只能坐视齐人在城外耀武扬威,早就憋屈够了,臣愿为先锋!”

“前锋已有人选,你且率一半县兵编入后军,待我大军东去寻齐人决战时,后军便封锁济水一线,务必让齐军不能走脱一人!”

在郓城,赵军与沿着濮水东岸前进的宋军汇合。如今正是赵氏有求于宋国相助的时候,在郓城相会时,乐溷便试探性地提出,既然曹君见逐,能否让宋国吞并曹国、陶丘?

赵无恤没有答应,也没有回绝,而是用一个“拖”字决,说陶丘局势复杂,此战过后再议,这样就不至于让宋人失望,消极参战。

两军合拢后锦旗招展,三万人扎营铺天盖地,人吃马嚼支出不小。郓城原本储备三年的粮食,在战争期间消耗大半,只够供应他们停留期间食用。所以未来的大军补给,还得靠子贡从陶丘运粮,通过济水和大野泽送达前线。

根据先前的情报,因为郕县之降,鲁国北境破开了一个大口子,泰山一线和东阿、平阴的齐军就从那里鱼贯而入,进入鲁国腹地的洙、泗流域。如今与国夏汇合后依旧盘桓在那里,赵宋联军过去,正好能碰上正着!

这是先前的预想,但就在敌前会议再度召开时,先行东去的斥候却带回了来自中都的信使。

来者是阚止,他在几个月前组织桃丘铁工坊撤离后便留在那里,得知赵军归来后欣喜若狂,便自告奋勇而来。

一年未见,阚止有些激动莫名,他对赵无恤行了一个重礼,瞥了一眼似曾相识的计然后,便匆匆说道:“主君,齐军已经得知赵军攻陷帝丘,挥师东进的消息,似有北撤的意向!”

“齐人想跑?”

赵无恤冷哼一声,摊开地图细观,让阚止指出齐国大军的具体位置。

“就在中都、阚邑以东,洙、泗以西的位置,那一带地形平坦,齐人在此攻略了几座城邑,数次试图攻入曲阜。但彼辈在城中的内应已经被张子和柳下跖全部逮捕,齐军无人策应,已经生出退却之心。如今乍闻将军抵达,便有通过郕邑归齐的意向。”

赵无恤微微沉吟:“从郓城到中都需要渡过济水,大军渡河极其缓慢,再到洙泗,一共需要五天时间,就怕等吾等抵达时,齐人已经遁走了……”

他想了一会,当机立断道:“速速让徐承来见我!”

……

西鲁陆上的领地被齐人祸害不浅,可水上的疆域却固若金汤。

郓城是鲁国舟师驻地,虽然投入的精力和钱帛不算多,但舟师师帅徐承还是将盗跖手里剩下的零散船只打造成了一支真正的水军,齐人有上次火烧济水的阴影后,片板不敢逆济水而上。

也幸亏他们没来,徐承在赵无恤的指点下,已经设计出了这时代东方尚无的帆船,船只的灵活的速度远胜往昔!

徐承在大野泽码头拜见赵无恤后,被交予了一个任务。

“立刻聚集舟师的船只,以及大野泽中的渔舟,先行到济水渡口处造舟为梁,架设浮桥。”

造舟为梁是常用的渡河方式,徐承应诺,此举能让大军渡河节省至少一天的时间!

但还是有些不够,齐人总计四万,又在鲁国劫掠了不少人口钱帛,撤离起来是较为笨重的,但四天时间足够行两百里地,赵军就算连夜赶路,也只能逮到他们的尾巴。

无恤自有主意:“你再亲自带舟师大船,运送一支两千五百人的轻兵,杨帆东行,在大野泽东岸登陆,务必要在齐人撤离前,拖住彼辈!”

徐承眼前一亮,这是类似吴军入楚的作战方式,通过舟师的运送,偏师能够再节省一天半时间,快速抵达洙泗以西,咬住正在撤离的齐军。但以两千五百人攻击敌方四万大军,还得拖住他们至少两天,纵然赵无恤承诺说,会有一千骑兵先行过去配合,但这简直就是在送死啊!

这一次,齐军的统帅不是无将才的齐侯杵臼,而是有名将之资的国夏!

在原本的历史上,国夏可是能以万余齐军,冲破赵鞅的层层防线,占取了邢地、任地、栾地、鄗地、逆畤、阴人、盂地、壶口,让晋国太行以东一片糜烂。再会合鲜虞,横行数百里把中行寅从朝歌送到柏人的狠人啊……

因为他,历史上的晋国六卿内战平白延长了两年时间。

这一次,国夏是没机会有如此亮眼的表现了,但他对鲁国的攻击依旧凶狠。连赵无恤也得等待宋军汇合,才有把握与之决战,何况区区一师之众,基本是有去无回。

但这是军令,是留住战机的最后机会,该派谁去呢?必须是骁勇敢死之将,必须是能舍生取义之人。

就在赵无恤考虑时,将吏中有两人同时站了出来,齐声说道:

“臣愿往!”

无恤定睛一看,却见左边的人须发贲张,正是田贲,他一直又喜又恨的悍将。右边的人身材短小,比起刚烈的田贲而言显得有些阴沉,正刚刚被子贡从楚国带来,未有尺寸之功的石乞……

第744章 济济多士

时人有言:“蜀有苍鸽,状如春花。”此蜀不是位于南郑再往南的纵目蜀国,而是鲁国的一个地名。蜀地位于泰山西南部,鲁成公二年十一月,楚国令尹子重组织的“蜀之盟”便在此召开。

故鲁国自古就是野鸽的产地,早在殷商之时,便开始驯化为观赏和食用的家鸽,与野鸽大异。

几年前,自称能“识鸟言”的公治长又在此基础上驯养出了能传信的信鸽,又叫“传书鸽”,但凡有重要的紧急信件,都将书系在鸽足上,放它归去,目的地则是鸽子的故巢,还在鲁国几处重要都邑建立了鸽楼和管信鸽的官吏。

曲阜鸽楼位于内城,被围墙严密保护着,外人轻易不能入内,那些喜欢拿着弹弓打鸟的童子和整日挎着几张破弓游荡的恶少年更是被赶得远远的,整个曲阜只有少数几人才能来此接传信息。

鲁国的实际控制者张孟谈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日子里,每天去城头查看洙泗对岸的齐军动向前,他都会先来一趟鸽楼,随着赵氏大军回归鲁国,从廪丘、郓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变得密集起来。

鸽楼向阳,是苍鸽喜欢生活的栖息地,张孟谈穿过院子时,其中一只拍着灰翅膀从他头顶飞过,其他鸽子则叽叽喳喳,在各自的巢里、树上,房檐上边还有更多,地面则撒满粪便。公治长不鼓励将苍鸽关在笼子里养,因为这会让它们变得不耐远飞。

伴随着一声呼啸,鸽群盘旋回转,鸽哨声响彻内城,这已经成为曲阜一道新的风景线。

张孟谈不用鸽吏指引,便轻车熟路地拐上鸽楼,开始攀爬,上方有翅膀拍打和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