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悍臣 >

第230部分

悍臣-第230部分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衣卫也算得上是天子亲卫,但真要跟天门九卫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拿起信件,翻开摊平,用手仔细将褶皱抹平,牟斌认真看起信上的字来。

信件刚被打开,就有一股冲鼻的血腥味钻进牟斌的鼻孔,紧接着,暗红色的字迹映入牟斌眼帘。

这竟然是一封血书。

能够逼得天门九卫之一的姜伟用写血书的手段来传讯,足见这次大同的事闹得有多不可收拾。

果然,信件中的内容印证了牟斌的猜测。

“都指挥使大人牟,见信如晤!

末将愧对大人信任,误入贼人圈套。而今大同千户所精锐十不余一。伟深陷敌营,大人见到此信之日,可能是伟殒命之时。

末将无能,非但不曾将白莲余孽尽数剿灭,反误了数千将士性命,伟顿首。

伟自知罪孽深重,有负皇恩浩荡,请督帅勿念。

白莲乱匪已在大同形成势力,朝廷若有心剿匪,需联合大同总兵行事。

切记切记!

时间不多了,求督帅替我跟老大问声好。”

这就是信上的全部内容。

牟斌眉头紧锁,手指不断敲击着桌面,眼中有些不太相信这一切都是事实。

“走,带我去看看那个受伤的兄弟。”过了一会,牟斌站起来对锦衣卫力士道。

力士带着牟斌去了偏房,那里有床榻,本来是用来给大人们休息的场所,而今,却成了那个从大同回来的锦衣卫养伤的地方。

进门,看到床上的锦衣卫双目紧闭,牟斌面无表情的问医官:“他还能不能醒。”

医官迟疑道:“末将无能,暂时还不知道这位兄弟能不能醒。他身上四十八道伤疤,有十几道是到了要害之处的。现在命悬一线,能不能醒来,完全只能靠他自己。”

牟斌深吸了一口气:“用最好的药,找最好的大夫,一定要把他救醒。”

他要知道大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要知道姜伟现在是不是安全,他要知道,大同发生的一切到底是不是在真的。

是的,牟斌在看到信件的第一时间,他想到的不是给姜伟报仇,而是在想,这信件的内容真假如何。

只有等这个人醒来,他才能确定。其实当听到医官说这人身上十几道致命伤的时候,他对信件的内容已经信了大半。

扔下重伤在床的锦衣卫,牟斌抓着信件去了定边侯府。

他本来应该第一时间去皇宫告诉皇帝,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去定边侯府。

到了张儒府上,将信件交给张儒看了之后,张儒如丧考妣,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到这个时候,牟斌对姜伟信中所说已经信了九成。因为他跟了张儒这么久,从来就没见张儒露出过这样的神色,即便他的侯爵位置被夺,他都是一脸云淡风轻。

而现在,听到姜伟极有可能已经罹难的噩耗之后,他整个人变得颓唐,甚至有一丝灰败的气息在他身上散发出来。

突然,张儒猛然站起,满是血丝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溜圆:“把我当兄弟就借我点人,我要去大同。”

牟斌伸出双手抓住张儒的手臂,用力晃动他的身体:“你疯了,现在大同情况不明,你带多少人过去都于事无补。相信我,朝廷会给姜伟一个交代,会给那些死去的兄弟一个交代的。”

张儒执拗的摇晃着脑袋:“不,姜伟是我兄弟,他没死,他不可能死。老牟,求求你,借我点人,我要去大同救姜伟。”

牟斌提高声音道:“老大,你醒醒!姜伟既然写出了这样的血书,那就意味着他自己都对活下去不抱任何希望了。你现在去大同又什么用,难道要让兄弟们失去你这个老大?

听我一句,好好的在京城待着,哪里都不要去。

你在定边侯府我能勉强保你性命无忧,你要是出去了,你知道有多少人要杀你吗?”

张儒双目无神的看着前方,久久无语。

牟斌松开了手:“老大,你放心,朝廷会给姜伟一个交代的。”

张儒十分冷漠的推了他一把:“不用,这朝廷,我早就已经不相信了。你不借人,我自己去。”

“老大,我求求你醒醒好吗。”牟斌只觉头脑发晕,没想到张儒的执念竟然如此之深。

张儒冷漠的转过脸,朝房间内走去。

留下牟斌一人在原地怔怔出神。

牟斌也不敢大意,离开定边侯府后马上去了皇宫,经过几道关卡成功见到皇帝之后,将学术递给了皇帝朱佑樘。

“他知道了吗?”朱佑樘叹了口气,轻声问道。

这段时间,这位身体不是很好的皇帝又瘦了不少,张儒费了很大额功夫才帮他养好的身体,再度到了崩溃的边缘。

牟斌点点头:“陛下见谅,大同之事,臣第一时间通知了张文轩。”

“他什么反应。”朱佑樘又问道。

牟斌神色变得黯然:“情况不是很好,一心想着要去大同帮姜伟报仇,还找臣借人,不过臣没答应。”

朱佑樘有些急了:“他难道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把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牟斌低头道:“臣以为他是知道的,可他依然执拗的要求去大同。姜伟跟随他的时间毕竟不短,人总是有些情是难以割舍的。”

“带人守着侯府,不管怎么样,不要让他踏出侯府一步。”不得已之下,朱佑樘下了这样一个命令。

侯府很大,如果一个人需要空间,这里可以给他足够的空间。侯府很小,如果一个人想要出去,就算是给一个北京城这么大的侯府,也难以拘束他前进的脚步。

大同城内一个富贾的宅子,挤满了陌生人,这些人全部都是脚步稳健的大汉,所有人全部佩刀。

本来就是烧香众的富商一家老小都被幽禁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内,每一餐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吃的。

一开始夹住以为是自己人,可是没想到,他自报家门之后,那些自己人竟然会直接出手将他的家人全部囚禁。

宽敞的院子里,一个汉子站在桌子上发表高谈阔论:“兄弟们,咱们的好日子就快到了,这无道的朝廷,已经到了该推翻的时候。往后俺们打进京城,吃香的喝辣的。”

“堂主万岁,堂主万岁。”那些衣衫褴褛精气神却不错的汉子发生呼喝着。

由于这宅子的位置十分偏僻,周围根本没什么居住,所以这些人一点都不怕这些话传扬出去。

汉子高兴的端起酒碗:“来来俩,大家共饮一杯,喝了这杯酒,咱们就要对大同城内的狗官下手了。不管这次是成功还是失败,无生老母都将降临,朱明王朝,完蛋了!”

“诛暴明!”

一时间,声如雷动。

李姓家主子在房子里吓得快尿裤子了,他之所以加入白莲教不过是为了求子。现在儿子都有了,他真心不想跟这些完全没有人性的人在一起勾搭了。

然而,他进来的时候容易,想要退出,已是千难完难。

第369章 :乱起

春寒料峭,夜凉如水,从定边侯府围墙上翻下来一人,此人身手矫健,脚步似鬼魅,身形如猿猴。

黑影落地,蹑手蹑脚正准备走动,忽然,四五道身影带着灯笼疾驰而至。

墙上下来的黑影不再想着离开,反而站在原地,手握腰间腰刀,一双眸子中满是怒火。

“张先生,请回,牟帅吩咐过,不论如何,都不能让您踏出侯府一步。”围拢过来的人中为首之人拱手之后,十分谦卑的道。

从墙上跳下来的人自然是张儒,而这些围住他的人,则是牟斌派来保护兼监视他的眼睛。

他以为牟斌会派一些不入流的人来,没想到他派来的人竟然都是高手。

“牟斌给你们什么好处,我加倍给,让我离开。”张儒摘下面巾,有些生气的道。

为首锦衣卫笑了笑,指着自己的脖子:“牟帅给的好处就是小将脖子上这颗脑袋,张先生认为,什么东西能够打动小将?

牟帅说了,张先生在侯府安然无恙,我等加官进爵不是问题。可牟帅也说了,要是让张先生神不知鬼不觉的逃离了侯府,我等项上人头不保。”

张儒颇为着恼:“这牟斌做事的时候不积极,让他抓人的时候倒是挺积极。行了行了,老子不出去了,你们回去休息吧!”

为首之人也没说话,目送张儒进入侯府大门之后,这才纷纷四散开去。

可以说,这次皇帝的命令十分棘手,为了不让张儒这个高手逃出去,牟斌几乎动用了整个京城所有的势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理解张儒的,昔日袍泽,一个重伤再床,另一个生死不知,如果换成是他牟斌,也会着急上火。

可现在这个时候真的不是最好的时机,先不说大同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就算张儒去了大同,也未必能够找到姜伟。就说朝廷里那些巴不得张儒出去送死的人,现在可都将目光停留在定边侯府这里。

一旦张儒出去,他最先面对的绝对不是大同的白莲教,而是京城这些达官贵人派遣出去追杀他的人。

的确,牟斌承认张儒功夫不低,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

连范无咎那样的老江湖,一身功夫高深莫测的人,都不敢说能够面对数百人全身而退。

一旦在开阔地遇到伏击,而且是对方有弓弩箭矢的情况下,张儒必死无疑。

张儒死,皇帝不高兴,皇帝不高兴,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的牟斌,势必要遭殃。他要是遭殃,这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京城,难道就不会再次掀起血雨腥风?

闷闷不乐的回到宅邸,张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在想姜伟现在到底怎么了,再想大同那边的情况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与此同时,大同知府衙门遭受攻击,连带知府在内的一百七十三十人尽数殒命。末了,那些人还在知府衙门放了一把火,将知府衙门烧成了一片废墟。

索性大同总兵杨荣及时派人救援,将火扑灭,这才让周围居住的人家得以幸免于难。

知府衙门前面竖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两个字:“灭明!”

从那有些扭曲的字迹来看,写这块牌子的人应该识字,但绝对不是读书人。

得知知府衙门被攻击,杨荣马上派副总兵马璁带领三千精兵进驻大同城,连同大同城内驻军一起防控。同时,写八百里加急上书皇帝,告诉皇帝大同发生的一切。

翌日,大同西北五十里处村庄被徒村,除了一户人家不曾有任何损伤外,其他人家全部陷入一片火海。

当马璁马不停蹄带着人赶到这个村庄的时候,除了那家在村口瑟瑟发抖的人之外,村子里鸡犬不留。隔了老远,就能闻到从村庄传来的烤肉香味。

马璁走过去费了不少唇舌才将那个男主人安抚得情绪稍微稳定,然后才有军中刑讯逼供的高手上千问话。

过了一会,军中高手走到马璁耳边耳语了几句,这几句话,让马璁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谁都不知道那个高手跟马璁说了什么,连杨荣事后追问都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这人是马璁救过命的人,他能够跟马璁说,但是绝对不会跟其他人说半个字。

回到大同城后,王周命人严防死守,许进不许出,接着带领军士一家一家开始排查。凡是家中有无生老母画像的,全部缉拿归案,押入大牢等候审讯。

一方面大同边军忙着整顿内忧,另一方面,大同总兵杨荣还得随时防范着有可能进犯边境的鞑靼大军。

这些鞑靼部落也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好像知道大同闹了匪患一般,在新的小王子巴图孟克带领下,二十万草原大军屯兵大同边疆。

连日里,杨荣现需写了三封书信回京城,每一封书信都是十万火急,每一封书信都写满了这位大同总兵的无奈。

反倒是副总兵马璁跟个没事人一样,每天除了巡查军营之外,就是带着几个心腹手下在大同城内的青楼酒肆中流连忘返。

那些白莲教余孽不停作乱,时不时就会跳出来蹦跶一下,杨荣命令马璁早日解决白莲匪患,可马璁以流寇太盛,左右难以相顾为由,死活赖在大同城内不肯出去。

弘治四年三月初九,鞑靼二十万大军发动小规模袭扰,放眼十日之内拿下大同三十六堡寨。

杨荣都快要被气死了,可又不敢贸然出兵。

大同整个防线的守军有几十万,可他手里能够指挥的守军却只有不到三万人马。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马璁这些年培植的心腹手下担任主将。就拿鸦角山来说,这个地方曾经有数千将士战死,所以大同的边军对这个地方有独特的感情。

数年前大同之战后,很多将士都要求调派到鸦角山去。

现在好了,这个地方从将军到士兵,没一个不是经过马璁点头之后才得以成为鸦角山守军的。

张儒还是朝廷定边侯的时候,给杨荣的职位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总兵。这么些年过去,昔日只知道跟在杨荣屁股后面讨好的马璁羽翼已丰。别说他杨荣想要做点什么,就是他想要说点什么,没经过马璁的同意也是不行的。

奏折里面,他也或多或少提过这个,可皇帝不知是看不懂还是不想看懂,根本就没有理会他的意思。

弘治四年三月廿一,京城太和殿,皇帝朱佑樘面色阴沉的坐在龙椅上,眼睛不停在一干朝廷重臣身上逡巡。

下面所有朝臣包括内阁几位大学士在内,全部低着脑袋不吭声。

大同那边发生的变故,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一时间,谁也想不出一个切实际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这一切。

那一直蛰伏的白莲乱党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一样,先是设置陷阱几乎灭了一个千户所的锦衣卫,紧接着又灭了一个知府衙门。

然后,不等大同边军和朝廷做出反应,大同那边的草原鞑子立马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豺狼一样扑了过来。

这些天,所有大臣都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大同离京城的距离不远,如果敌人打过来了,他们只有做亡国奴的份。

“说啊!平时你们不是挺能说的嘛!”朱佑樘压着嗓子道。

连续问了好几次,下面的臣子都不敢站出来说话。

最后,还是邱濬主动出班道:“臣有一不情之请,只怕陛下不会同意。”

朱佑樘一喜:“我的邱先生呐,你有办法干净说出来啊!这都火烧眉毛了,你那里还管得了朕高不高兴。”

邱濬缓缓道:“九边人马不能乱动,如果乱动,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所以要策应大同之变,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宣府调兵。但是宣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