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悍臣 >

第441部分

悍臣-第441部分

小说: 悍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在信中告诉张儒,如果张儒有想法,福州可以在十天之内汇聚十五万可战水师。而且这些水师都是坚船利炮,能够有效的对陆地军队进行打击。

张儒当时就有些头痛了,自己倒是没有想法,可架不住手下这些人呐!

虽然不知道当年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在龙袍披在身上的时候是什么想法,但现在他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还好在几封信之后,陈广不再在信中提及这些事。

毕竟张儒回信之后,每次都是将这位福州水师提督骂得狗血淋头,就算他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里。

至于福州水师会不会因此而背叛,张儒倒是一点都不担心,因为福州水师并不是陈广一个人的,而是很多福州水师兄弟的。

现在张儒离开了福州,当地人依然对他歌功颂德,要不是张儒自己不愿意,加上福州水师那边的人极力阻止,只怕他的生祠就要立起来了。

回京的路上也并不是很乏味,王命旗牌随身携带,一路遇到的官员没有一个敢蹦跶的。

大家都希望把这瘟神快点送走,有的人好酒好肉招待,会被查,有的人故作寒酸,一样会被查。

从信阳到京城的几百里地,张儒硬生生揪出了几十个贪官污吏,官职最高的是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官职最低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品级的小吏。

当然,这都是他顺手为之,而不是刻意为之。

如果真的要刻意去查,还不知道多少大好头颅要命丧锦衣卫之手。

那些宣府老卒是最为开心的,马上就要回家了,怀里面揣着的是大明宝钞,可想而知,他们回去之后根本不用上前线拼命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这,也算是张儒对张安麾下人马的一种奖励和补偿吧!

宣府和大同边镇一向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死的人最多,当兵的日子也相对来说最不好过。一点银子对粘乳菇不算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却是比命都重要的。

军中的兵制也在慢慢改革,至少那些丘八的地位高了很多,而且很多人都有足够的银子养家了。

再次回到京城,呼吸着熟悉的空气,张儒不由对着人来人往的大街大吼了一声。

这一声吼,可把那些老百姓给吓坏了,还好京城人胆子大,拍了拍胸脯之后把他当成一个神经病对待。

他没有跟随车队回定国公府,而是对苏七七道:“你们先回去,我进宫看看陛下。”

832。第832章 :泪流满面

轻车熟路的进入内城,过了午门之后在宫廷侍卫的带领下前往东暖阁。

跟朱见深一样,朱佑樘也对东暖阁情有独钟,他办公在这里,睡觉也大多数时候都在这里。

东暖阁内,朱佑樘正一笔一笔的教朱厚照写字,冷不防听到门口萧敬的声音:“陛下,定国公,回京了。”

里面传来朱佑樘喜出望外的声音:“快快有请!”

张儒刚伸出手,里面朱佑樘已经自己把门给打开了,看到张儒之后,他一脸激动,不顾身边还有下人,不顾自己皇帝的身份,不顾那个看张儒不爽的儿子,一把搂住了张儒。

泪水,打湿了这位才不过而立之年却已经两鬓斑白的大明皇帝带有淡淡皱纹的脸,也打湿了张儒的肩膀。

张儒如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兄长安抚受委屈的弟弟一把轻拍朱佑樘后背:“好了好了,我这不是没事嘛!都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一样,你可是陛下,让下面的人看了会笑话的。”

朱佑樘抽噎道:“虎哥,朕,甚是想念!”

随即两人分开,朱厚照很有礼貌的跟张儒问好:“侄儿厚照,见过张伯伯。”

张儒单膝跪地:“臣张儒,奉命巡视江南,彻查江南贪腐之事,今日返京,特来觐见!臣恭贺大明万世不衰,恭贺陛下千秋万载。”

不等朱佑樘说话,他又把角度稍微挪了一下:“臣张儒,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佑樘一把拉起跪在地上的张儒,用略带责备的口吻道:“虎哥,这大半年不见,你怎么就见外了许多呢!

来来来,跟朕说说这些日子在外头遇到了什么新奇事,那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的人怎的如此大胆,莫非他们真的有了不臣之心不成?

江南兵备可松弛?军中是否有人参与此事?

若没有不臣之心,他们的家眷,就放了罢!”

张儒笑呵呵道:“陛下不用担心,该如何处置,臣心中早有定计。陛下在臣面前说说这话还可以,切莫在朝中大臣跟前说这种话。

私卖盐铁,已经构成灭九族的大罪,就算陛下仁厚,也不能让皇位有所闪失不是。

杀一儆百,才能让人少了觊觎之心,若是太过优柔,只怕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不顾法令。”

皇帝这个位置很好,很多人都想当皇帝,如果私卖盐铁这样的大罪不多杀一些人,只怕真的会有无数人前赴后继的行谋逆之事了。

朱佑樘明白这一点,只是他生性温和,不忍杀戮,所以才会跟张儒这个亲近之人说这样的话。

他自然也可能跟朝中士大夫去说这种话,毕竟人家也是为了你老朱家的江山着想,如果这么说,只怕会寒了大臣们的心。

朱厚照突然插嘴道:“父皇跟伯父有事相商,厚照先行告退。”

朱佑樘摸着儿子的脑袋,脸上挂满了笑容:“没事,你应该要长大了,多听一点,对你没有坏处。

你张伯伯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多跟着他学些东西,对你将来登基继位,可是有不少好处的。

厚照,你若是学了你张伯伯一成的本事,为父都不会担心你将来了。”

儿子的性格太过跳脱,说起来也没有大毛病,就是贪玩了些。

先生给他上课的时候他能够躲起来跟宫女太监藏猫猫,弄得朝中几位大儒级别的人物都是头痛不已。

这小家伙倒是对武功方面比较感兴趣,时不时就会缠着宫中侍卫教他武艺,最后还是张窈夭实在没办法,给他找了个师父。

这个武道方面的师父,不是别人,正是当今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

媳妇对儿子的纵容让朱佑樘倍感头痛,这不,今天还是朱厚照跟牟斌练得满头大汗的时候,他把小家伙抓过来读书习字的。

朱厚照看上去十分乖巧的点了点头,低下头的一刹那,嘴角已经十分不屑的撇起。

而这一幕,正好被正在观察他的张儒给捕捉到了。

他心中咯噔一下,心道往后若是皇帝死了,这太子跟自己,只怕没有那么容易相处啊!

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这个时候让朱佑樘对朱厚照大加训斥,无非就是加重太子登基之后对他的仇视。

他倒是不怕小皇帝能够拿他怎么样,可他手下还有一大批人要在朝廷讨饭吃,他也要靠这些人维护自己的胜利果实。

所以,他暂时不打算得罪朱厚照。

而朱佑樘似乎也察觉到了儿子对自己话语的不屑一顾,正要开口训斥,张儒马上道:“陛下谬赞了,臣有什么本事,无非就是一些见不得光的腌臜计策而已。

殿下要学的是驭人之道,要学的是王道霸业,可不能学臣这种江湖泼皮式样的计策。

再说了,太子殿下天资聪颖,将来必成一代明君,陛下大可不必担忧。”

这一通马屁拍过去,朱厚照还是很受用的,不过他心里,却觉得张儒这个人跟自己认识的张儒有太大的差距,实在不太敢相信这是那个张扬跋扈的定国公。

毕竟,他的记忆停留在某次被父皇训斥甚至差点挨揍的层面上,不会像大人一样想太多东西。

朱佑樘不满道:“虎哥,这个年纪正是教训的时候,你。。。”

张儒摆摆手道:“小孩子,跳脱一点是正常的,难道还能像陛下小时候一样,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

时代不同了,我们也都老了,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的。

听萧公公说殿下喜欢习武,可是有时候却喜欢跟先生讨论一下历代帝王的得失。只是陛下并没有看到,所以才认为殿下一直都是好武轻问而已。

不要以偏概全,殿下有自己的长处,需要陛下的慧眼去发觉。”

把自己儿子夸成这样,朱佑樘也是十分高兴的,谁不想自己的儿子被人夸赞呢!

不过张儒的话却是半真半假的,他不想得罪朱厚照,以至于将来自己归隐之后还有无数麻烦缠身。

将来的事,谁也说不准,毕竟张儒不是神仙,只是一个知道了大明历史走向的后代人而已。

833。第833章 :太子的橄榄枝

后世看历史的时候知道明武宗朱厚照是死在豹房的,年纪轻轻,而且没有子嗣。

这就等于说是孝宗皇帝朱佑樘这一脉彻底绝了后,这样的话,他自然是不能跟朱佑樘说的,可他却能够先跟太子打好关系。

至于将来太子登基之后,是不是依然会对自己不爽,那就是太子的事,而不是他张文轩的事了。

把江南那边发生的事大致跟朱佑樘说了一下,皇帝显然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时而抚掌大笑,时而捶胸顿足,像足了这百变人生。

朱厚照就在一边静静听着,每当张儒说到打起来的时候,他的眉头都会随之跳动。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武宗这个名字并不是空穴来风。

也怪不得他之后遇到两个叔叔辈的人造反,一个安化王一个宁王,最后都被他打得屁滚尿流。

当然,这也是吹捧的说辞,打仗靠的可不是他朱厚照的匹夫之勇,那是臣子们的功劳。特别是后一战,王守仁立地成圣,这功绩,可谓功在千秋。

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晚上,皇帝今天的精神格外好,以往这个时候,他都已经打盹了。

一同吃过晚膳后,张儒的故事也说得差不多了,他没有隐瞒姜伟家里的事,还将灭姜家的事全揽在自己头上。

朱佑樘闻言眉头紧皱:“虎哥,这事做得有失厚道,大明有律法,你真的没必要自己趟这浑水。”

张儒低头受教:“臣知罪。”

朱厚照倒是发表了不同观点:“儿臣认为张伯伯做的是对的,男儿当快意恩仇,岂能儿女情长。”

朱佑樘瞪了儿子一眼:“你不是普通人,如果一个普通人有本事快意恩仇也就罢了,你是当今太子,将来会是大明的帝王。你的一举一动,关系不只是你一个人的声誉,不是你一个人的生死,而是一个国家的存亡。”

人家皇家的事,张儒也不好过多插嘴,等到朱佑樘教育儿子教育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才劝了一句别太认真。

可怜朱佑樘真是对牛弹琴,他如果不认真的话,又怎么放心把这江山社稷交给自己的儿子。

如果多一个选择的话也就罢了,可他现在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这么些年,倒不是说朱佑樘自己没有心思纳妃,而是几次内廷提出纳妃,以扩充皇帝子嗣,都被内阁给驳回了。

朱佑樘没在意那么多,反正纳妃不纳妃,都是那么回事。

在这一点上面,后世评价的千古帝王,是一帮蛮不讲理的文臣成全的。当然,朱佑樘也成全了那帮蛮不讲理的文臣。

见朱佑樘忙着教训儿子,张儒不便久留,提出离宫。

朱佑樘捂着额头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你是朽木还是孺子,现在谁也不知道。你伯父要离宫,你就代朕送送他吧!”

张儒还真心不愿意朱厚照相送,但是皇帝发话了,他怎么着也不能驳皇帝的面子不是。

加之可能姜伟家中的事让朱佑樘心中有些不悦,他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拒绝朱佑樘的好意。

两人一大一小,慢慢的在宫中走着,谁都没有说话。

大概快走到午门的时候,朱厚照突然道:“张伯伯,现在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差不多就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您说将来小侄登基之后,这江山,还有什么是需要小侄去管的吗?”

张儒对这个问题感到十分意外,他想了想认真道:“殿下,江山就算是万年永固,也是需要管理的。

千里之堤,愧于蝼蚁之穴,一招棋错,满盘皆输。

陛下不仅仅是万人之上的陛下,还是万人之上的主宰,皇帝要做的事,有很多。

所以殿下将来继位之后,可能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殿下去做呢!”

朱厚照似乎在思考他这番话的含义,站在原地没动。

他不动,张儒也只能陪着站着。

好半天之后,朱厚照突然冒出一句骇人听闻的话:“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当皇帝。”

张儒大惊失色:“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朱厚照说出这句话之后,显得轻松了不少,他撇嘴笑了笑:“伯伯何必大惊小怪,这是小侄心里的真实想法而已。

当皇帝真的很累,像母后一样幽居深宫之中,有时候要见父皇一面都很难。父皇每天不是在东暖阁跟那些老头谈事,就是在御书房听那些大臣汇报事情。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喜欢当这个皇帝呢?当皇帝真的有这么好吗?

可是没有办法,父皇只有我一个儿子,可能将来还会有儿子,但是我是嫡长子,不出意外,我就当定这个皇帝了。

父皇有伯伯这样的人辅佐依然忙的不可开交,厚照真的不知道将来自己会忙成什么样子。”

一个太子,皇位唾手可得,可他却不愿意当皇帝。

这种消息如果传扬出去,只怕会有不少人说太子不识好歹。

张儒难得的表示亲近,伸手拍了拍朱厚照的肩膀:“其实你没必要想那么多,陛下有臣,但是说不定将来殿下也会有一个如臣一般的臣子。

当皇帝累,为了江山社稷,的确累。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以为我张文轩会造反,而我一直没有动静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我张文轩意图造反,而陛下一直对我深信不疑的原因。

从小一起长大,陛下知道臣懒,不喜欢管事,所以陛下一点都不担心臣会谋朝篡位。

可你是皇家苗裔,别人能嫌这个位置累,你不能啊!”

朱厚照歪着脑袋问:“那伯伯为什么要为大明做这么多事?”

张儒为朝廷做了很多事,很多事都是他自己找着做的,不仅如此,事情还十分棘手。

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懒人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做这些东西。

张儒解释道:“你想知道原因,我可以告诉你,不过,得找个僻静的地方,喝点小酒才有谈性。殿下若是不嫌弃,跟臣出宫入定国公府一叙如何?”

834。第834章 :定国公府一叙1

若是换一个人提出这种要求,朱厚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