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138部分

重铸清华-第138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嫔等人虽然没说话,到底是害怕极了,杏贞看着众人担心受怕的表情,心潮澎湃,这些住在圆明园里头的女子,也知道国难当头了!杏贞定定神,淡然开口,“无妨,皇上虽然是想着要去热河,到底也没下旨,大家各自安顿就是,特别是你,丽妃。”杏贞嗔怪,“怎么还把大格格带来了?她才是小孩子,你们几个人人心惶惶的,瞧见了没?把我们家素素吓到了。”杏贞给大格格擦了脸色的泪痕,“多大岁数了,别和小孩子一样,都回去吧,就算是去木兰秋狝,大家自然要跟着去的,皇上在哪里,我们这些后妃也自然要在哪里,不然成什么样子!都回吧,各自宫里头的人约束好,第一要紧就要管住手和嘴!知道了没?”

众女得了主心骨,心下顿时安定了下来,纷纷蹲下行礼称是,杏贞摆了摆手让大家起来,“皇上在里头?”

“是。”贞妃接话,“大家都想着来瞧瞧皇上,可皇上一个都不见。”

杏贞心下一动,朝着贞妃笑道,“皇上不肯见就罢了,大家散了吧,贞妃,你去碧桐书院把大阿哥安顿好。”转过身子,对着深深的宫门冷然开口,“本宫这里事了了就回来。”

“是。”贞妃瞧了一眼皇后挺拔站在九州清晏前的背影,低头恭顺地退下了。

等到嫔妃们都退下了,四处寂静,连秋蝉都半点声音,杏贞借着月色,隐隐听到里头有着锣鼓箫管之声,不由得心里愠怒,这都什么时候,怎么还在里头有心思听戏听曲!

原本候在边上的双喜上前凑在杏贞跟前小意说道:“娘娘,皇上这回可是没发火,用了晚膳,一直发呆,到了刚刚才宣了南戏的班子来应承,六宫嫔妃一个都没见。”

杏贞点点头,“你去禀告,就说本宫求见。”

双喜虽然有些难为,可还在应了下来,一溜烟地进了九州清晏,过了片刻,两个人影匆匆跑了出来,打前的正是皇帝的御用总管杨庆喜,杨庆喜脸上带着焦急,朝着杏贞纳头就拜,声音里透着惶恐,“娘娘,皇上说今个累了,不想见您。”

不仅杨庆喜声音里透着一股惊讶,连安茜也大吃一惊,这是从未有过的时候,皇后任何时候求见皇帝,从未有过拒绝的时候,无论是皇帝在听戏午睡还是什么时候,只要是皇后求见,皇帝没有不见的时候,今个……真是奇怪急了。

杏贞的眼睛眯了起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联想到刚才肃顺的话,杏贞心里的怒意越发难以压制起来,老子这么千辛万苦是为了谁?是为了我这个愚蠢的皇后?想要合浦的珍珠?还是苏杭的锦缎?还是为了玉泉山上的那些泉水?真是可笑!

杏贞压了压怒火,抬头瞧了瞧宫门里头正殿的匾额,现在夜色沉沉,看不清楚上头的字,但是自己知道上头写的正是“九州清晏”如今看来非常可笑具有讽刺意味的四个大字。

“皇上在做什么?”杏贞平静地发问,语气中听不出来半点不悦。

“在……在听戏。”皇后越是这样,杨庆喜越是害怕,哆哆嗦嗦地回禀道。

杏贞转身慢慢走出去,身后的太监宫女如同海浪一般分来,安茜上前连忙搀住杏贞,杏贞甩开安茜,转过了身子,眼睛直视黑漆漆的九州清晏殿。

第177章 牡丹台上(一)

安茜不明所以,看着杏贞,杏贞一举手,示意举着曲柄七凤黄金伞的太监靠边,“你们退下,安茜你也退下。”

太监宫女潮水般地退下了,杏贞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身子,慢慢地跪在了九州清晏殿前头的青石之上,直视九州清晏殿,明黄色朝服上的金丝摩擦东珠发出了丝丝声,耳边的凤钗抖动不已,杏贞深吸一口气,高声喝道。

“本宫,叶赫那拉氏,大清第九任皇后,求见咸丰皇帝!”

“求见咸丰皇帝!”

杨庆喜等人早就惊呆了,手足无措地站在地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等到杏贞说完这句话,连忙也扑通跪下,膝行到皇后边上,“主子娘娘,这是做什么?可使不得啊。”

“你进去禀告。”杏贞不为杨庆喜的哀求所动,只是看着九州清晏殿,“就说本宫现在以皇后的身份,以皇帝的妻子来请安求见!”

“是是是,双喜你小心伺候着娘娘!”杨庆喜连滚带爬奔进了九州清晏殿,过了片刻,勤政殿内一盏盏地宫灯亮起,照亮了汉白玉的围栏,杨庆喜疾步走到杏贞跟前,“皇上让主子娘娘进去。”又瞧瞧加了一句,“白天五爷六爷都来闹过,万岁爷这会子心情不好着呢。”

“本宫明白。”杏贞站了起来,许久不跪,膝盖都有些守不住了,杏贞身子晃悠,双喜连忙虚扶了一下,杏贞定定神,对着杨庆喜说道:“前头带路!”

一个小太监弯着腰在前头提着灯笼,杏贞和杨庆喜跟在了后头,绕过了正殿,走到了“天地一家春”外头,里头南戏的鼓点敲得正烈,杏贞虽然前世不懂戏曲,到了清朝,实在是日常消磨时间的东西太少了,皇帝爱看的紧,自己素日里看多了,知道这会子演的是《扈家庄》。

里头的一个旦角翻腾着身子借着灯光在窗扇上找出了光怪陆离的飞影,嘴里还铿锵有力地唱着:

“恨恨恨,小毛贼,恨恨恨,小毛贼;怎怎怎,怎逃俺虎穴龙潭地;他他他,他那里珠泪惨凄凄;俺俺俺,俺生擒拔贼悬提;似似似,似大鹏展翅飞不起;有有有,有神通难逃画戟;杀杀杀,杀得他无路奔,血染马蹄。”

杏贞站在外头听到这《水仙子》的整套曲牌,心下一动,跨步走进了天地一家春。

“斩斩斩,斩尽了残兵败卒;管管管,管教他片甲不存,死如泥。”那个武旦唱完了最后一段,一个卧鱼卧在地上,看到皇后进来,连忙起身,两个琴师住了手里的乐器,杏贞摆手让几个人退出去,走到了皇帝的身边,殿内只是点了一只蜡烛,皇帝半个身子掩映在黑暗之中,走进才发现,皇帝座前摆了一个珐琅酒壶,一个四方阔口杯,皇帝闭着眼一言不发。

杏贞款款拜倒,“皇上。”

“你在外头跪着是想作甚?”皇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有的只是一片冷漠。

“皇上,皇上真的准备去热河秋狝了吗?”

“朕纵使不欲,又能如何?”

“皇上在京,可以震慑一切,圣驾若行,宗庙无主,恐怕要被夷人踏毁。昔日周室东迁,天子蒙尘,英宗北狩,沦落胡地,永为后世之羞。今个若是骤然弃京城而去,辱没甚大啊!皇上。”

“皇后你说的军机们、老五、老六都说过了。”咸丰睁开了眼,无神的看着杏贞,“若是朕在京师,被洋人拿住,那更是千古笑柄!”

“武云迪的健锐营尚在……”杏贞连忙说道,“还有前来勤王的南军!”

“武云迪的几千人比得过僧格林沁的数万大军吗?”咸丰摇摇头,“还有那些勤王之军,都是几百人而已,曾国藩未派精锐,只是让李鸿章的乡勇来应承,何况,眼下都还不知道在哪里!也不知道有没有走到直隶,就靠着这些?朕心怎么能安,肃顺有句话说的极是。”皇帝的脸灰败极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事还是小心点的好。”

皇帝拉起了一直跪在地上的杏贞,“朕知道你心忧国事,可是眼下已经没有办法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来再说吧。”

“若是洋人找不到皇上,拿着这圆明园泄愤,该是如何?”杏贞站直了身子,直视咸丰,“这可是数代皇帝心血,数万民夫汗水营造而成的!”

皇帝默然不语,半晌才说道:“若是到了那时候,朕也是无力回天了。”

杏贞咬咬牙,又俯身跪下,“若是皇上执意要去,臣妾不敢阻拦,只是。”杏贞仰起脸,脸上的表情如此果决,从此之后皇帝一直记得自己的皇后这个晚上的表情,“臣妾请旨留下!”

皇帝大吃一惊,“你留下做什么?六宫嫔妃自然都要去热河的,那边离不得你料理。”

杏贞摇摇头,“臣妾留下来不是为了料理六宫之事,而是,为了试试看!”

“试试看能不能把洋人的势头打下去!皇上,臣妾前些日子做了个噩梦,梦见这锦绣之地,万园之园,洋人们进来烧杀抢掠,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杏贞站了起来,抬头看九州清晏,“这九州清晏、天地一家春,化为灰烬,字画、瓷器、青铜玉器被英法联军一扫而空,圆明园管园大臣悔恨之际,投湖自杀,几个月之后,法国的一个诗人悲伤于圆明园被烧,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皇帝的眼睛逐渐暗淡了下来,杏贞继续自顾自地说道:“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然后这样的天堂毁于北京无主!”杏贞激动了起来,“臣妾不甘心!是的,臣妾不甘心,就算臣妾是一介女流,也想再试试看!再试试看能不能把夷人打退!”杏贞又跪下来,大声说道,“臣妾请旨留守京师!”

皇帝许久不说话,“朕御极十年,战事频繁,南忧北患,无一日有安宁的时候,以往常常无奈地想‘我大清尚有人焉?’,自从得了皇后你之后,朕不仅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心情也是愉悦了许多,你先起来。”皇帝站了起来,扶起了皇后,神色复杂地打量着倔强的杏贞,长叹一声,“素来知道皇后你是性子要强的,没想到你的心气这么大。”

“皇上这是准了?”杏贞惊喜道。

咸丰不置可否,“你随朕来。”自己率先走出了天地一家春,在殿门口预备着的杨庆喜连忙上前,皇帝示意不用跟上,自己却是有了些酒意,摇摇摆摆了起来,杏贞连忙上前扶住,“还是要轿辇吧。”

皇帝摇头,“就在左近,叫伺候的人别跟过来,庆喜,你打灯笼。”打灯的杨庆喜引领在前,皇帝惆怅地走在中间,最后的杏贞满腔心事,三个人默默无语,趁着月色朝东而去。

走了一射之路,绕过一座小山,跨了一个小木桥,太湖石堆积的岸边,湖水微微拍动,发出清脆的声音,皇帝就着杨庆喜的手,指了指草木月夜掩映下的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咱们去哪里坐一会。”

夜已经深了,地上的草木沾满了露水,杏贞给皇帝肩上的披风掖了掖领子,“夜深了,皇上,有事咱们还是回天地一家春说吧?”皇帝咳嗽了一声,摇了摇头,“不碍事的,走,庆喜,到里头去。”

三个人穿过种在地上的植物,踩着汉白玉石铺就的道路,走到了那座金碧辉煌的建筑,走近了杏贞才发现,殿上的匾额写着“纪恩堂”三个字,殿以楠木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焕若金碧。

皇帝也不进殿,坐在了纪恩堂的围栏上,借着月色看着殿前的植物,杏贞站在皇帝身边,皇帝也不说话,过了片刻,“庆喜把灯笼灭了。”

杨庆喜应声把宫灯吹灭,月光如同流水般倾泻到皇帝的脸上和身上,皇帝的眼下出现了两团巨大的阴影,少了灯光的干涉,杏贞也终于清楚看到纪恩堂前头种的几百本植物原来是牡丹花,这时节牡丹没有开放,只是甚是茂盛的青叶上滴着晶莹的露珠,皇帝打量了一会那些牡丹,又抬头看了隔水相望的保合太和殿,这里看去能看到一个檐角,“皇后。”皇帝幽幽开口,“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臣妾知道,这是镂月开云。”杏贞答道,“园中牡丹以此处最佳。”

“恩,不仅仅这里牡丹最佳。”皇帝抬头看“纪恩堂”的牌匾,“这纪恩堂是乾隆爷的御笔,话说起来,乾隆爷宾天不过才一个甲子而已。”皇帝有些恍惚,“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六十九岁的圣祖皇帝、四十五岁的世宗皇帝和十二岁的高宗皇帝,在这里相会,是为牡丹会,立我国朝百多年太平盛世之基业,康雍乾三朝,富有四海,威震天下,北拒罗刹,西剿准格尔,南震缅甸,东抚藩篱。”皇帝的声音高亢了起来,“三帝之会,祥瑞之地,皇后。”皇帝叫了一声杏贞,眼睛通红看着自己这个敬重喜爱的女子。

“你说,为何朕从未在此饮宴过!”

杏贞默然无语,皇帝自顾自地说下去,“因为朕觉得有愧列祖列宗!不止是朕,自从仁宗皇帝之后,先帝爷亦是少来此地,国势危难,朕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想着列祖列宗的丰功伟业,再想想自己手里丢的地,赔的款,朕,朕怎么敢来此地!怎么敢来此地宴饮!”皇帝的声音抖动了起来,尖锐无比,惊起了几只宿在纪恩堂后头松柏上的夜鸟。

“朕未登极之时,想着就是若是自己当了皇帝,该如何整顿吏治,开源节流,休整武备,扬我中国天威,奈何啊,奈何,咸丰元年发逆作乱,之后白莲教、捻贼、黄河水患、洋人轮番上场,朕的雄心壮志渐渐消磨成空。”

皇帝站了起来,走下汉白玉的阶梯,直视杏贞的双眼,“所以,皇后,你想着完成朕的壮志吗?”

杏贞直勾勾地看着咸丰,“固所愿,不敢请耳!”

皇帝拉住了杏贞的肩膀,双手微微颤抖,“那皇后你要做武曌还是吕后?”

边上的杨庆喜早已听呆了,手里的宫灯无声地滑落地上听到皇帝的诛心之言,更加是恨不得自己的耳朵即刻聋了才好。

杏贞早有准备,睁大眼睛看着皇帝,眼中一片清澈,除了决心之外没有别的阴私,“臣妾不是吕武,我只是皇帝的妻子,天下人之母,若是真要一比,我愿做长孙皇后!”

咸丰皇帝神色复杂地看着杏贞,点点头,“兰儿。”皇帝突然叫起了杏贞多年以前的昵称,“朕一直都相信你,你也从未让朕失望过,希望这次。”皇帝摇摇头,心灰意冷,“希望你也不会让朕失望。”皇帝抱住了皇后,两个人默默无言,远处的夜更声断断续续响起。

过了片刻,皇帝放开了杏贞,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锦盒,“皇后。”皇帝恢复了一国之君的威严,低沉地说道,“这个赐给你。”

杏贞双手接过锦盒,解开系着的纽子,打开一瞧,月光下的绒布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