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271部分

重铸清华-第271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微臣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南洋水师必然是要建立的,迟建不如早建,而且微臣以为,天朝海域宽广,一两支的舰队是远远不够的。太后,那太后您的意思是?”

“左卿在浙闽呆了这么些年,怎知,朝廷还会把你继续放在浙闽呢?”太后笑道。

“这。”左宗棠微微迟疑,不知道如何开口,太后的意思是要自己挪位置了?只不过想要自己去哪里?心里正在胡乱想着,太后也知道左宗棠不好回答,于是就开口道,“南洋水师的事儿,一定要办,只是不能如今办!西北战事未平定,且这军舰的技术咱们还没学到手,本宫预想着南洋水师日后的舰队就要自己做才是,如此才能不受制于人,且等着吧,总理衙门同文馆派出国学习的人,总能学点东西回来的,到时候就有的建造了,到时候尽数交给你做,就怕你嫌弃麻烦。”

左宗棠心里微微失望,嘴里却说不敢,他也清楚的很,有十二镇的例子在前,就算浙闽再有钱,也不会让自己这个地方督抚来自己出钱筹办水师,太后说完了这个南洋水师的事情,又问:“左卿,新疆的战事不平顺,僧王为国捐躯,西疆除了迪化之外,尽数落于阿古柏之手,白彦虎又在玉门关至哈密之间肆虐,粮道不顺,武云迪目前虽然危险,倒也暂时无忧,只是怕接下来未免有大败,其实这大败也就罢了,只是就怕将士尽数折在新疆,若是如此,当年打洪杨留下来的家底就怕要都赔光了!你觉得,这接下来要是如何?”

“朝中有人提议,新疆乃是化外不毛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守,则心腹之大患愈棘,不若将其弃之,太后以为如何?”

“你还没回答本宫,倒是来考校本宫了,也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为聚宝之盆。再者,阿古柏不过是浩罕国的一个小官儿,还想蛇吞象,占我新疆数千里之地?若是这样轻易放纵了下去,那藩属日后怎么想的?我听说西藏和缅甸的交界处,也有人蠢蠢欲动了,此例不可开!”

“新疆若是有失,这日后玉门关可就是真的变成边塞了,蒙古诸部自然蠢蠢欲动,西藏青海也要不太平,四川甘肃陕西皆为边塞,这么下来,怕是又是一个宋朝。到时候,嘿嘿,我就算有这个脸面下去见先帝,怕是先帝也不会想见本宫的。”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除却旧年寇从海上来,并无汉唐宋明等朝北寇之患,全赖蒙古诸部归于中原,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蒙古不安,则俄罗斯长驱南下,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极是!那如何平定新疆?”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左宗棠也不是没思考过新疆的事情,他是老军伍了,微微思索,目光炯炯抬起头说了这八个字。

第357章 一马当先(一)

之后就是曾国荃觐见,这还是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曾国荃,只见曾国荃一副吊梢眉,狼视鹰顾,虽然跪在地上也有一副英雄气概,到底是久经沙场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将,原本满不在乎的皇帝也收起不经意的表情,肃穆的挺直背脊,太后问了问湖南的情况,特别说道:“湖南乃是洪秀全出广西的第一条道路,肆虐尤久,百业凋敝,你主政湖南,须休养生息,于民方便,切不可凡事扰民。”太后意味深长得说道,用人之道,不在于自己说了什么,而在意自己说了什么,下属能领会到什么,“曾国藩与你有大功于社稷,说是中兴砥柱也是不为过,故此,特命让你回原籍湖南任巡抚一职。英雄了得如霸王,也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湘江子弟为国捐躯者甚多,你们曾家的体面,就是湘军的体面,你要体会本宫和军机处的这份苦心才是。”

“是,微臣启禀皇太后,微臣自从回乡任职,无时无刻不感恩太后和皇上的隆恩,破了例子,让微臣回湖南任职,又将湖南一职托付给微臣,微臣兢兢业业未敢渎职,只是有一样。”曾国荃十分诚恳,“旧时返乡,将祖宅翻新重建了一番,如今想来确实是扰民过甚,请太后降罪。”

“这有什么不得了的,你有银子,建多少便是,还有什么可怪罪的。”太后笑道,“你们这些平定洪杨之乱的功臣,原本就要是体面,才能彰显国朝有功必赏,大功厚赏的道理,你的宅子,修了就修了,有什么打紧,如今曾国藩还在外地,将来回去居住,你们两兄弟都是超品的公侯爵位,住的宅子大了点有什么关系,地方官员上折子弹劾说你逾制,那宅子修了九进。”曾国荃的脊梁顿时挺得笔直,“也是无妨,如今都是什么时候了,街面上穿杏黄色甚至明黄色颜色衣服的人多了去了,还有那些什么龙纹凤纹的,就别说什么宅子逾制了,上海天津的富商们,那宅子起的,怕是畅春园那么大都有,还管的上逾制不逾制呢,曾国荃,其实只要心里有了敬意,这表面功夫做不做,都不甚重要你说是不是?”

太后笑眯眯得说的,曾国荃的后背冷汗是淋淋流下来,“这宅子不碍事,为彰显你们曾家的忠义,皇帝。”太后对着同治皇帝说道,“你写几个字给曾国荃,让他裱了放在他们宅子前头,总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方能彰显曾家功劳。”

皇帝看了看曾国荃一眼,点头称是,曾国荃连忙又谢恩不已,太后继续问道:“彭玉麟的事儿,你也上了折子,你如今在这里,本宫到底要再问一句,彭玉麟的事儿你怎么看。”

这时候兵科给事中已经从威海回来,汇报了这件事,曾国荃也知道未发现什么洪宣娇,其实不是刑部或者都察院的人出马,这事儿必然是不了了之的,太后这么问,曾国荃想起胡林翼的话,知道曾国藩在位一日,自己就永不可能执掌北洋水师,连忙回道:“之前微臣也是风闻奏事,如今看来,确实是自己孟浪了,但请太后宽恕微臣挂念袍泽之罪,微臣当年和彭玉麟十分投契,如今骤然听闻他做出这样不忠于朝廷的事儿来,一时间脑热,就上折弹劾于他,如今中枢有了公论,微臣想来之前孟浪,十分惭愧,且觉得愧疚于彭玉麟,委屈了他为国操持水师的功劳,日后若是有机会,微臣愿意当面向彭玉麟赔罪。”

“无妨,你是巡抚,身上也有右都御史的兼职,风闻奏事也是自然的,如意,记下来。”太后吩咐梁如意,“下旨意,督抚里面若是无御史兼任的,不许随意弹劾他人,违令者交吏部军机处议处。”

“嗻。”

曾国荃觉得自己背上的冷汗又要冒了出来,太后又问曾国荃有关西征主帅人选的意见,曾国荃竭力推选左宗棠,“左宗棠往日就是平定金陵,镇抚浙闽的功臣,眼界手段谋略都是一等一的,微臣以为,新疆之事,恐单单军队征伐一途,难以收成效,必杂之文教、户籍等其他手段,非运筹帷幄之者不能为之也,若是单单凭军事一途,那僧王也不会兵败身亡为国捐躯了,微臣保举左宗棠,若是由左宗棠行西征之事,阿古柏白彦虎必然能手到擒来,浩罕沙俄也不敢放肆再垂涎西北中国之地。”

没想到曾国荃如今现在的政治素养这么高了,太后心里啧啧称奇,虽然在彭玉麟一事之中看的不甚明白,但是,彭玉麟弹劾一事怕是和曾国藩两兄弟脱不了关系,曾国藩虽然一直稳坐钓鱼台,未曾发话,可曾国荃第一时间就跳了出来,成为第一个弹劾彭玉麟的地方巡抚,这其中的风向标,不言而喻,广东巡抚刘坤一、署理陕西巡抚刘蓉等湘军出身的高级官员依次上折弹劾彭玉麟“妄行无端”,一时间大有不杀彭玉麟不能谢天下之感,可今天居然回转的如此之快,怕是远在西北和广东的刘坤一和刘蓉,怕是要眼珠子掉了一地吧?曾国荃的性子,自己虽然没有见面,可到底也是听说过一二了,是纯粹的武将,骁勇善战嗜杀,头脑是简单的很,若是比较前朝武将,张飞的鲁莽勇敢倒是有些神似,玩政治,他是连曾国藩的一个脚趾头都轮不上,可如今又替彭玉麟求情,保荐左宗棠,一下子成了谦让无比的孔融,“本宫以为你会自荐挂帅出征新疆的。”

“微臣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若是有主帅运筹帷幄之中,微臣冲锋陷阵,乃是本分,所以只要太后需要,微臣可为一先锋,出征新疆,可若是要主持大军出征,未免力不从心,德不配位,自己的官职爵位没了事小,坏了朝廷的大事才是重罪,微臣的哥哥曾曾国藩原本是最适宜出征的帅才,可这些年身子一直都不太爽利,不然曾国藩主持西征,想必能马到功成。”

“曾国藩身子不大好,本宫怕他身子去了西北苦寒风霜之地,怕是更不好了,所以也没叫他入京,胡林翼当年身子坏成那样,本宫不怕外头人说什么鸟尽弓藏,先免了他的署理总督,就是为了让他清清静静养病,现在身子好了,再准备大用,我也指望你们这些忠心为国的功臣们能好好保养身子,为国尽忠多几年。”

“是。”曾国荃连忙答道,“微臣的哥哥虽然身子有些不爽利,可没大碍,必然耽误不了两江的洋务之事的。”

曾国荃还怕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后顺水推舟把曾国藩的两江总督免掉,回去养病,连忙又说了这么一句,太后感到有些好笑,本来对着曾国荃有些不悦的心思也随着微微一笑烟消云散,“这是自然,你难得入京,到了京师,过了年,且不忙着出去,京中风物看看,难为你们大过年的也来京师朝见,今年战事不顺,不然早就封衙了。到了年后,抽空去讲武堂瞧瞧,陈孚恩虽然勤勉,可到底是文人,不比你们这些从行伍里头历练出来的,讲武堂、神机营怎么筹办,怎么运行,怎么选拔,都需要你们这些督抚们的意见,上折子说的不清楚,还不如去丰台指点指点,也好叫京中那些眼高手低的八旗大爷们知道天高地厚,本宫虽然不通军事,可也知道,这纸上谈兵是不成的。”

第358章 一马当先(二)

曾国荃跪安退下,按照资历顺序,接下去要先叫的是李鸿章,但是太后决定先召见崇厚,崇厚是道光年间举,人字地山,完颜氏,内务府镶黄旗人,河督麟庆子。道光二十九年举人。选知阶州,历迁长芦盐运使。咸丰十年,署盐政,疏请停领余引,代销滞引,依永平低价。会僧格林沁治畿辅水田,又劝垦葛沽、盐水沽沃卤地四千二百余亩。本朝之后,办畿辅葛沽、盐水沽、邢家沽垦务。参加与英、法重修租界条约、与葡萄牙、丹麦等国议订通商条约等外交活动,充出访法国专使,措置奉天州县设置,办围场垦务,继而升任天津巡抚,算的上是一个洋务的干才。

崇厚相貌堂堂,是旗人最常见的容长脸蛋,有一副极为漂亮的长须,世人称之为美须公,这时候正在养心殿正殿外的东厢游廊上依次等着,军机处的直房离着养心殿近,自先帝咸丰朝以来,对着军机大臣尤为优容,没到点召见,直接呆在直房里休息养精蓄锐就是,只是有带班御前大臣带领着等候觐见的大臣们就行,其实御前大臣也是空的很,今个的御前大臣是惇亲王,是皇帝的五叔,本来是素来不擅长政事的,这个差事接触人不少,惇亲王的性子粗疏,大大咧咧的,但是与人为善,大部分朝见的官员都是第一次面圣,初入深宫,原本心情就是惴惴,惇亲王十分和蔼,和人闲聊几句,倒是缓解了不少紧张情绪,本来还有人碎嘴,说这个五王爷不识礼数,坠了天家的威严,太后只是一笑了之,毫不理会,“五爷的性子就是如此,先帝在的时候都不能拘了他,何况如今,再者,所谓天家威严,素来是不在这些虚把式上的。”一句话回了过去,自此之后就没人再提了。

这时候朝见过的三位大臣已经出宫去了,只剩下李鸿章和崇厚,两个人也是第一次见面,上一次李鸿章进京,崇厚还在长芦盐运使的任上,如今一见,虽然拘着宫里头的规矩,不敢高声交谈,但是两人都在洋务之事的桥头堡当差,执掌一省事宜,这话语本来也是极为容易投契,李鸿章是何等人物,如沐春风,崇厚原本还有些高冷的样子,但是三言两语之间就已然十分热络,起码在惇亲王看来是如此,李鸿章对着崇厚在天津办的铁路十分激赏,大沽口港口至天津,天津至京师的铁路一通,京师的米面价格顿时就降了三成,京中人咸赞许崇厚,如今且不说这天津,就连直隶靠近铁路等地都发达了起来,两个人正在悄声交谈之间,梁如意到了,“太后的旨意,叫崇厚。”

李鸿章眉心微动,崇厚看了李鸿章一眼,眼中有着不动声色的得意,应了一声整理了衣裳,就往正殿走去,“五爷,您?”按照素日的规矩,御前领班大臣是要陪同朝见的大臣一起的,避免有些太紧张的大臣御前失仪。

惇亲王摆摆手,“这养心殿里头你伺候着就行,我在里头做什么,里头规矩大,动不动就跪拜的,还不如在外头松快些,你带着崇厚去就成了,他一个内务府的包衣,还要本王领着他去吗?”

崇厚把惇亲王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的话听在耳里,苦笑不得,却也不回头,梁如意嗻了一声,就急急进了正殿,惇亲王转过身子,对着李鸿章笑道:“本王不耐烦呆在里头,那些国家大事,我听着头疼,还不如在这里陪着巡抚你说说话。”

李鸿章心里原本有些惴惴,听到惇亲王的话,不敢怠慢,“王爷能陪着微臣说话,是微臣的荣幸,虽然今个是第一次见王爷,倒是不觉得生疏。”

“你是第一次,可上海来的洋货,本王王府里已经见了不少了,虽然你没来过王府,我倒是承你的情。”惇亲王笑道,“节礼这样平白无故得送来,叫你破费,本王倒是有些受之有愧了。”

“王爷客气了。”李鸿章看着不远处垂首低眉站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