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511部分

重铸清华-第511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81章 正月初二(三)

这不仅仅是骑虎难下,更是国家对外战略血淋漓的教训,你当沙皇不想关上门专心致志发展内政,十年生聚之后再出马争霸天下?非不愿,实不能也。日后的克格勃大帝亦是如此,国力衰退之后,若不再强硬一些对外,只怕转眼之间,颜色革命就要革到俄罗斯的头上来了。

昔日太祖皇帝不是先战朝鲜,再战印度,又战珍宝岛,把一些窥视中华的敌对分子彻底打服,让他们清楚明白与中国开战的严重后果,焉能有后世这样相对平稳的国际环境?要知道这个时代,弱肉强食实在是各国奉行的真理,翻脸无情,朝秦暮楚乃是常理,想这英国身为天下第一强国,行事准则总是要一点脸面的,可在一战之中还是毫不留情的抛弃了最为亲近的德国,究其原因,无他,利益二字罢了。

“还有,我也怕时间来不及!”

“这是什么意思?”恭亲王疑惑的问道,“太后行事这些年急切了许多,八旗改革之事也需从长计较,何须如此匆匆?”

只怕你不懂,慈禧太后微微摇头,“还是那句话,时不我待,如今法国人既然已经逼上门来了,就不能坐视之,我们洋务时间尚短,但是法国人自从败给德国人,复兴之日也是尚短,等到他得了越南之地,吸血自贡,强弱之势必然逆转,到时候只怕这相持之力也是做不到了。”

恭亲王默然,“这绝非是善事,朝野都云法国人屡次败于黑旗军之手,军力不过尔尔,可黑旗军是占了一个偷袭之功,才有如今的战事,山西城一战就看的很明白了,法国人的威势厉害的紧,我担忧着不仅是黑旗军,只怕是两广团练都无法抵抗之,所以才下了这个不得挑衅的命令。”他还是觉得法国人是无法战争的,“昔日八里桥之战,也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这样的胜利,况且那一胜,如今看来算不得什么。”

慈禧太后微微皱眉,八里桥一胜,可以说是在民心上给恭亲王的执政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对外打败了洋人,这样的政绩足可以替换掉肃顺等人,没想到恭亲王现在说那都算不得什么了,不过太后还是耐心继续说道,“北海大胜,可见我们和洋人之间打仗不再是和以前一样不堪一击了,再者这团练不成,十二镇新军训练日久,自然也要拉出来练一练。”慈禧太后的眼中闪着闪亮的光芒,“六爷,越南的藩属地位,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德国,奥国,美国都已经和郭嵩焘说妥当,有关越南问题会坚决支持我们的意见,这样一来,法国人首先就是说不响亮话儿,咱们气势上就占先了,张佩伦虽然是书生之见,但是他的有些建议倒也靠谱,我们离着越南近,法国人离着越南远,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南洋水师不足以应对法国舰队。”

“南洋不足以,还有北洋。”

“北洋需要防备俄罗斯,更要拱卫京畿。”恭亲王摇摇头,“一千个越南可以都尽数失去,京畿大沽口海外不可再用任何失陷的可能危险性存在,国门若是再度有失,必然天下动荡,到时候别说是藩属,就是这三十多个省份也只怕难以保全。”

这话自然是没错,只是把北洋水师当成是看守国门的,未免大材小用,慈禧太后摇头,“若是这么几万万的银子砸下去,水师只能困守渤海湾,未免实在是浪费,花那个银子来拱卫京畿,还不如多造炮台,何况六爷你所说的两广团练不足以用,我却是不以为然,曾国荃把他的团练训练的不错,就算不敌法国军队,但也绝不会和旧日的八旗绿营一样一溃千里,这里头还有笔墨官司可打呢,法国人越过他自己定下来的红河,进攻红河北岸,如今是最好的机会,他们落了口实,不宣而战,理屈在法人一方,只要是团练和法国人相持在北宁城,那么我们只要派出新军南下,片刻就可以解放北圻……克复北圻!怎么样?六爷,最次最次也要保住顺化城之北越南国土,如此一来,藩属自然会心悦诚服,感我天威,打理好了周围,才可以专心发展内政,六爷,你以为如何?”

恭亲王抬起头,看着慈禧太后热烈的眼光,“太后以为团练可以挡住法军吗?”

慈禧太后脸上自信的笑容消退无踪,她收敛了激动的神色,“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团练不见得挡得住,新军成色如何也是难以评价。”恭亲王冷漠地说道,“北海大胜,胜的也只是俄罗斯地方总督的兵丁,除此之外,只是在国内平叛,叛乱和正规军队之区别之大,可比昔日平定洪杨之乱的八旗和团练,黑旗军的样子大家伙都瞧见了,偷袭得功,正面对战不敌法人。团练若是抵挡不住,若是新军再挡不住?到时候可如何收场?二十年洋务新政,不可为一区区越南而捅破这层老虎皮!若是真堪战倒也罢了,可若是不敌法军,这洋务新政,必然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尽数推翻,并借此发难,对洋务新政全盘否定,如此一想,代价委实太大了,需小心谨慎,不能对法过于强硬。”

慈禧太后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所谓全盘否定,自然是恭亲王怕担心一旦失败,他秉政的名分就会消失,他的政敌就会抓住这个把柄来让恭亲王下野,可能恭亲王还觉得,他的政敌里面,包含了就坐在对面的自己。

话到这个程度,自然也不用再说什么了,八旗的事情恭亲王早已摆明态度,不能接受他们的乱改,今日更是不用再说了,慈禧太后站了起来,“湖南人有一句土话,我倒是听进了耳朵,这句话叫做‘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敢说有多少胜算,但是如果新军是老虎皮,我宁愿让法国人趁早把这个空壳子的老虎皮给撕破了!”

话已至此,也没什么别的话可以再说了,慈禧太后用力拉开殿门,廊下不远处候着的荣寿公主和李莲英一齐转过身来,荣寿公主是断断续续听到了里头的争辩声,虽然未有训斥和责骂之语,但是慈禧太后偶尔尖利的声音传入荣寿公主耳朵时候,她的心还是剧烈的砰动起来,慈禧太后扫视两人,跨步走出了庆宜堂,李莲英连忙上前扶住慈禧太后,太后脸上红扑扑的,一半是庆宜堂内地龙烧的火热,一半也是刚才情绪激动的很,脸涨得通红,荣寿公主走了过来,也不敢提刚才殿内之事,“午膳已经准备好了,请皇额娘的旨,摆在那里?”

“你们素日里摆在那里就在那里。”慈禧太后脸上的不悦之色被大雪的风寒一激,渐渐消弭,“也不用特意准备什么,一家人一起吃顿饭就是。”她抚了抚自己的脸,“今个真是奇怪,还没用酒,就脸红成这样了。”

于是又先到了昔日永和公主的正殿歇息,现在也是荣寿公主的住所,荣寿公主手里把帕子绞的犹如一团乱麻,欲言又止,慈禧太后的心里是有不悦,只是还不至于要发作荣寿公主,她淡然开口,“你也别在我这里立规矩了,你去帮你额娘料理下家里头的事儿,别让她累到了。”

荣寿公主瞧了一眼李莲英,退了出去,等到荣寿公主退出了暖阁,慈禧太后这才颓然坐倒,瘫在了炕上,“哎,这事儿,难办啊。”

李莲英低着头不搭话,慈禧太后自言自语地说道,“他怎么不愿意和法国人开战?要知道,只有对法宣战,这八旗的事儿才料理的下去……虽然说和洋人们的差距挺大,但是这一战是绝不会输的。”之前没有自己这个蝴蝶效应的人存在,中法战争都是打平了,她根本就不信,有自己的助力,还能输给法国人。

一是提升士气,这些年来虽然对洋人们不再轻视了,但是也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唯洋至上,凡事必称洋人如何,外国如何,大有后世外国月亮比中国还圆的趋势,如果对法宣战,把这个西洋强国的面子给拉下来,世人也会知道洋人是了不起,但是也没有了不起到何处,西洋之技术可以全盘拿来使用,但西洋之制度只能作为借鉴,我大清自有国情如此……想必也少一些别有用心的讼师、笔杆子、学问大家想要借外人之力来翻天覆地。

二自然是练一练新军,陆上自然不用多说,恭亲王所讲的属实,只是小打小闹,还没有和外国人正面大会战过,这新军的成色如何,只怕还许多人有疑问。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废话,家大业大,还怕这点子培养的费用吗?若是能用法国军队这个熔炉练出真金来,那可是绝非一般的叛贼和动乱能够练兵的。

最重要的是水师,南北洋水师未有大战,甚至说,连小冲突都未曾经历过,慈禧虽然不太懂军事,但也知道,实战和训练缺一不可,昔日逼迫西班牙,巡航日本长崎港,都不算什么。

慈禧太后正在唉声叹气,李莲英让宫女沏了一碗茶来,奉给了太后,“佛爷,喝完茶吧。”

“这会子我热的很。”慈禧太后仰面躺在炕上,面无表情,“茶烫的很,喝不下。”

“这茶是温的,知道佛爷怕烫。”李莲英恭顺地说道,“叫人用凉白开兑了杭白菊来,最是温和不过了。”

慈禧太后点点头,起了身,“还是你知道我的心思啊,只是可惜啊,可惜。”她叹了一口气,“可惜没人懂我,大约这个世上,或许是没人懂我的。”

虽然是大年初二,但是有些部门是无法封衙不处理政事安心过年的,通政司内,新年的贺表如同小山一般被苏拉和衙役们送到了接受奏章的厅堂内,几个通政司章京正在一样样的分拣奏章,按照品级高低进行排序,折子按照规矩通政司是不能看的,起码这些章京们还没有到提前看掉上呈给慈禧太后的级别,从来这折子都是军机先阅看的,但是王恺运主政通政司一来,把这一项权限拿了过来,回复明朝旧制,将通政司收发公文的权利恢复了起来。

不要小瞧这个收发折子的全力,先后顺序,轻重缓急大有文章学问讲究可做,利于自己,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消息,那个先让慈禧太后先瞧见,这关系实在是天壤之别,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最近最好的一个例子,先把昆明分巡道弹劾兵部云南奏销案收受回扣的折子放在前面,把兵部尚书奏扩军械制造折放在后面,慈圣一看回扣之事原本就是不悦,后来再一看,好么,还要扩建?扩建了给你们继续受回扣吗?兵部尚书就此被下令停职,随即部议其罪,降为工部侍郎,如今兵部满尚书还空在那里等着后继者呢。

奏章犹如小山一般,王恺运这时候也在此处监督,章京们一个个的把折子看过去,若是有不妥当的地方,再请王恺运过目定夺,自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至今,发生了好几次恭贺新年的奏章之中有说别的事情,弹劾他人倒也罢了,若是弹劾慈禧太后,岂不是这个新年也不痛快,只是文人的风骨需要维持,有时候受到这种红包之中的暗箭刺杀,慈禧太后不能够怪罪,反而要捏着鼻子举起大拇指说他们弹劾的好。

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大过年的,还上这种闹心的折子,所以王恺运今天的重要工作就是把这些不开眼企图用这样的时间来谏言什么企图扬名的人给阻拦掉,这当然不是堵塞言路,只是为了过一个清清静静的好年,奏报里面也不会有什么重大紧急的事情,开玩笑,如今这各省都有了电报,总要军情瞬息可至,若是再用原本的奏章,只怕是到了御前,黄花菜都凉了。

第682章 觥筹交错(一)

一个章京翻开了一本黄皮的折子,里面又掉出来了一本白皮的折子,他就知道不妙:黄皮的折子是请安祝贺新年的,白皮的折子是说事情的,这是惯例,今日上折,都是黄皮的折子,只有这一本是特殊的,章京打开一看,额头的冷汗一下子就刷的流了下来,这还是隆冬的天气,他就这样的惊恐,上面必然有极为了不得的事情,他连忙奔到了王恺运的身前,把折子递了上去,“大人,您瞧瞧这个。”

原本在闭目养神的王恺运睁开了眼,接过了折子,一看之下,脸色惊变,他强忍着惊恐之心,看完了整个折子,“好大的胆子。”他合上了折子,闭目凝思不语,“有古之豫让专诸之风,不出则已,一击必中。”

这个折子是不能上的,眼下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还在恭亲王府做客呢,回来看到这样的折子,必然是要大发雷霆,可也不能不让,私藏奏章,这可是大罪过,王恺运把折子珍而重之的放进了边上的一个红木柜子里,又上了锁,转过身看着几个章京,“折子不能今个递上去,要等好时机。”

几个章京相互看了看,这几个人算是王恺运的心腹,是他到了通政司一手提拔起来的,不豫有其他心思,“大人,这个折子可是捂不了多久的,如今外头的翰林御史们,只要是上了折子,必然是要在外面抄一份贴起来的,虽然是在正月之中,此人也不会说是先发出去,只是过几日,若是没有反应,必然是要爆出来的。”

到时候私藏奏章的王恺运必然要遭受责罚,章京说的话全是为了他考虑,王恺运淡然一笑,他的心里转动的犹如水车一般片刻未停,面上却是十分从容,“我知道这个理儿,只是今日西圣幸恭亲王府,多少要顾及她老人家的心情,这个折子原不是弹劾我的,我又何必给他遮掩?也遮掩不了,前几日法军朝着北宁城进击,军报这几日必到,到了的时候,这个折子。”他拍了拍红木柜子,“是夏虫语冰呢还是雪上加霜。”王恺运的眼中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凌冽坚定,“就要看那一位的造化了。”

几个章京继续在分拣奏章,王恺运得了这个奏报,昔日夙愿几近得尝,按捺不住心潮翻涌,起身走到房外,看着天上的飞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下起了雪,纵使南国天气暖和,这北疆大雪在冬日里从未停息,犹如人生在世,机遇、挑战、挫折从未停歇。

西圣,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大约是没人能够懂你的,但是我可以帮助你做你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

如果这个时候有记者来问太后,她和恭亲王的会面成效如何?她一定会春风满面带着笑容的告诉这位不知死活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记者,两人的会晤的效果十分的成功,对共同关心的事宜进行了探讨,并且交换了各自的意见,确保大清朝这座锐意进取的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