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的妓女生涯 >

第32部分

我的妓女生涯-第32部分

小说: 我的妓女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起来了!…
    新中国虽已诞生,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甘心灭亡。变天思想、麻醉毒品还在向我们传播、渗透,每个公民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
    那时,我还是文盲,对省主席讲的词语听不大懂。只顾看那些铺开笔记本、用钢笔嗦嗦记录的文化人,心里好羡慕!
    省主席讲完,又听喇叭里喊:…今天,我们把清查的烟土、鸦片集中到这里,全部焚毁。同志们要继续揭发检举………我这才注意到,主席台下堆着几堆大包小袋的东西。
    火把点燃了这些害人的毒品,冒起冲天硝烟。熊熊烈火映照着一张张秋菊般的笑靥……
    这种隆重而有意义的会议,对我们初获解放的人来说,真是充满新鲜感、快活感啊!
    回到家,我们兴致未减,一直谈论到深夜。睡前,瘦鹏说了一句感触至深的话:…共产党、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呀!…
    躺在床上,我第一次失眠了。眼前浮动着一个个活的灵魂:被保长残杀的母亲,被烟土毒害的父亲,被恶霸逼疯的师傅,暴尸荒野的丐帮兄弟,烂掉双腿的名妓凤仙,硫酸毁面的窑姐九红……我和她们都是一根蔓上的苦瓜啊!今天,党使我这幸存者翻了身,我一定不忘党恩,走出小屋,为党争光,为父母姐妹争气,做一个无愧于共和国的公民……
    我东鳞西爪地想啊,想啊,不知什么时候才沉沉入睡。
    注:康素珍晚年撰写了她解放后的一段生活,名曰《夫妻》。她将这部稿子又全部付我。我根据这些资料,准备编著《名妓在新中国》一书,现将第一章《学过平民生活》附此,做为本书的尾声——李书宇
康素珍:写完本书之后
    我像记流水帐一样,按时间顺序,拉拉杂杂,写了青少年时期在旧社会的经历,从良以后,我的故事还很多,只续写了九牛一毛。
    我已年近花甲,记忆力衰退,经常失眠。躺在床上,我就老想,怎样才能便于记忆,把我这段的辛酸史,用简单的文字概括出来呢?于是,我把这一段的经历,编成了一首…长恨歌…:
    人说黄连苦,我命赛黄连;
    七岁捡破烂,浑身没条线;
    父亲拉洋车,母亲靠洗涮;
    保长欺慈母,血泊死得惨;
    九岁当丫头,失盗遭诬陷;
    亲爹变烟鬼,后娘把我赶;
    十二当戏子,师傅生邪念;
    逃了梨园门,又进虎狼院;
    转卖童养媳,残夫凶又顽;
    十三进青楼,从此进深渊;
    成都强…梳头…,…三红…血斑斑;
    十五去宝鸡,接待胡宗南;
    妹妹遭惨害,暴尸在山涧;
    十六赴兰州,伺候马大员;
    结识魏秘书,尝尽悲与欢;
    十八庆解放,拨云见青天。
    学做平民事,苦尽又尝甜。
    ……
    我以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写出了数百万字的文稿之后,引起了各界的重视。截至目前,有十八家报刊记者采访了我,十五家出版社与我联系出书,二十一家文艺部门要求改编电影、电视连续剧等。有几十家报刊报导了我的事迹,我本人收到了一百多封读者来信。这些意想不到的荣誉使我感受到新社会党和人民对我寄予的殷切希望。
    为了改善我的创作环境,解决我的生活困难,郭西村让我搬到队部去住,为我安装了两盏电灯。我到市里开会、送稿行动不变,辛集市委又想方设法,把我接到市敬老院,后因水土不服,又返回郭西,村我这孤苦的老婆子,哪年哪月尝过这样的甘甜哪!
    更叫人感动的是,出版社作为出版业务部门,也来关心我的生活,资助我生活费,各级地方领导和文化出版部门从各方面对我进行支持,使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我决心豁出这副老骨头,勤奋笔耕,报答党和国家的关怀。
    目前,由于长年写作,我的眼患了白内瘴,即将动手术。但我立下志愿,不管笔记还是口述,还要完成四部书的写作计划,我要把自己苦难的一生,诉诸世人,如能对后一代起一些积极的教育作用,将是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快事!
    这部四十多年前经历的回忆和追记,因年代久远,记忆力也渐衰退,并受当时环境、年龄的局限,再加整理者对当时当地的生活也不熟悉,难免出现一些失实或差错,敬请知情者指正。
跋:'中国《望乡》'系列创作回顾
    这本被誉为…中国《望乡》…系列作品之一的康素珍自传,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发行四十万册,畅销全国,如今又修订面世了。传主康素珍在解放前十八年中的惨痛经历令常人难以想象,而我在挖掘、组织、编著这部素材至今二十年中遭受的焦虑忧患也属文坛罕见。
    康素珍素材的发现:
    原籍四川的康素珍40年代曾在成都、宝鸡、兰州从妓,接待过胡宗南、马步芳等军政要人而红极一时。解放后随原冯玉祥秘书魏瘦鹏从良,到魏的老家束鹿县落户。
    70年代末,只有扫盲文化的康素珍记下了她亲历妓女的七十万字的血泪史。这部资料送到县里,转到地区,呈送省里,作家们草草一翻,个个摇头:一因她的怪字像部…天书…,难以解读;二因妓院是敏感禁区,不敢涉足,转了一圈又退回县文化馆。
    1985年,辛集市文联正式成立。我担任常务副主席,主持文联工作,我把抓创作列为文联的头等大事,那时刚届不惑之年。
    此前的五六年中,我在文化局主管群众文化,在各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约有五十余万字,每年居全市业余作者之首。我决定看看康素珍的文稿,看有没有一定价值。于是首先向宣传部长作了汇报,又与文化馆联系。文稿已尘封八年,馆长换了几任,现任馆长表示支持,可在查找时,却好事多磨,原来办公室人员也同领导一样换了几拨。今天这个说不清楚,要找前任;明天那个说是只有耳闻,他未经手。我不到黄河心不死,奔走多次,终于在他们开会时顺蔓摸瓜,让…现任…打开库门,…原任…帮助查找,才把这部一尺多高、积满尘土的…天书…找出来。
    通读康素珍这些没有题目的资料,我认定这是个难得的好素材。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各种描写妓女的作品不胜枚举,杜十娘、陈三两、玉堂春,曾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形象。然而,由妓女亲手记录自己真实苦难生活,古今中外却从来没有过,如能将这部素材整理出版,其价值不可估量。再者,此前辛集还没有谁发表过长篇作品,我决定抓好这个题材,以填补我市空白。
    我先后邀请几位骨干作者,请他们执笔整理,他们有的婉言谢绝,有的要求给他请几年创作假。
    我去向宣传部部长汇报,部长指定让我牵头创作…
    我?…我根本没想到自己,我认为文联的工作主要是为人作嫁,而且当时文联的工作非常繁重。
    部长了解我的处境,但他认为这个题材是重中之重,非我莫属。为减轻我的负担,建议我选一个助手协助工作。于是,我推荐了一位尊称我为老师的工人业余作者参与合作。
    我是政协委员,又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认为理当同时搞一份文史资料,于是,我来到政协汇报此事。政协主管常务副主席极为重视,当场决定和我一同探望康素珍。
    几天后,我陪同两位政协主席找到这个破落的五保户之家,向康说明我们的设想,并给她颁发了…文史资料通讯员…证书,康素珍大喜过望,从此称我为…恩师。
    数年后,当我看到《著作权法》时才知道,这场自始至终由政协、宣传部、文联领导发动的创作应属于组织创作,我们两个挣工资受命创作的作品应属于职务作品,但这已成为一段无人关注的历史了。
    康素珍素材的再创作:
    从1985年开始,我们投入了《青楼恨》的创作。康素珍素材固然宝贵,然而作为文学作品,《青楼恨》系列作品凝结了我与合作者的数年心血,是经过艰辛的再创作完成的。
    一、熟读原稿。康在妓院的资料原有三十多本,后经她回忆续写,增加到一百余本,对这些潦草难辨的…天书…,我们反复细读,记下笔记。一起分析研究,准备座谈补充材料。
    二、补充采访。我们去郭西村长期下乡蹲点两次,在乡政府吃住,与康一谈就是十几天。又用电话、写信、聚会等方式,补充采访三四十次。同时,到石家庄、正定等有过妓院的地方调查其行业特征。
    三、参考资料。为了写好这套系列作品,我购买了几十部参考书籍和一些珍贵的文史资料。
    四、设计章节。采访初期,在乡政府的客房里,在郭西村南的杨树林里,在村东的小桥边,我与合作者有时热烈讨论,有时分头编纂,合成章回小说的雏形。至今我仍保留着那些原始资料。
    五、实地考察。出版社破例出资安排我们去成都春熙妓院和宝鸡妓院街旧址进行实地调查,添加了一批鲜活的内容。
    有一部分作品,由合作者执笔起草。动笔之前,我们早已反复酝酿,胸有成竹。对作品的构筑、立意、导向、对妓院题材的荤与素、隐与露、宏与微、我都倾注了满腔的心血。然后,草稿交我修改、审定,有的则大增大删。我的这位作者也是功不可没。
    我自始至终参与指导了这套系统工程的创作。并独自或以我为主执笔完成了《妓院生活回忆录》、《我的妓女生涯》、《续青楼恨》、电视连续剧《青楼恨》等几部作品,同样署上三人的名字。
    几年中,我与合作者共创作编著了被誉为…中国《望乡》…的《妓院生活回忆录》。嗣后,那位合作者又以我们的作品为基础演绎了一本《风尘泪》。初步完成了康素珍素材的系列创作。
    《青楼恨》的艰难问世:
    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文史资料《妓院生活回忆录》和小说《青楼恨》完成后,前者由辛集市政协出版,小说的发表却比登天还难。
    那时,文艺界正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的题材生不逢时。
    跑出版的任务自然落到我头上。两位作者隔三岔五叩门询问,每次会面殷切企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论多难,我只有逆流而上义无反顾。
    我利用出差、开会,或专程自费跑遍了省城各级出版部门。
    多次碰壁后,我去找石市文联主办的《女子文学》,两位主编热情接待了我,答应研究研究再说。
    从此,我数次奔走《女子文学》编辑部,他们时而答复连载,时而计划增刊,后又赶上精减刊物,《女子文学》存亡未卜,一拖就是半年多,最后也给…枪毙…了。
    我又背上稿子去北京、天津等地找关系,托门子,请客送礼,四处攻关。
    记得一次我在本市买了几轴字画,又拉上那些关系们到省城撮了一顿,一算帐,271元,那时可是天文数字。钱不够,一位朋友替我把工作证押上。第二天我又专程去省城送欠款,才把朋友的工作证赎出来。
    历经辗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终于与我们达成了出版意向。
    小说署名风波:
    当出版有了眉目时,我开始向有关部门咨询小说的署名问题。这些文艺界领导,有的看过康素珍资料,有的听我说过康稿情况和编辑程度,都做了口头或书面答复,认为自传署三人名字可以,以她的素材改编小说就不同了,应属再创作,只消在前言或后记写明她的贡献,出版后给她一定报酬就行了。
    我仍不放心,又去省版权处查找有关文件,该处送我一本1985年印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实施细则》,其中第十条原文如下:…
    民间文学艺术和其它民间传统作品发表时,整理者在前言或后记中说明主要素材提供者,并向其支付报酬,支付总额为整理者所得的30%…40%…
    我将这个意见告诉了康素珍。
    康素珍想不通,便去找政协反映问题。
    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经协调,1987年12月1日在政协、宣传部领导主持下,我们三人达成一份协议,决定所有作品均署名:康素珍记述,我和合作者编著。
    这场为时不长的分歧到此应该冰消瓦解了,万没想到,它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一连串明枪暗弹。
    新闻媒体的恶性炒作:
    1988年初,省报一个记者来辛集采访康素珍。不久,《四川日报》发表了该记者的《风尘女子写风尘》,《建设日报》发表了《半百老太挥椽笔,土坯房里写风尘》,《文汇报》发表了《饱尝地狱苦,化作风尘泪》……这些爆炸性新闻顿时轰动了全国,都是写康素珍如何艰苦著书,只字没有提到我与合作者的创作。当时,我们安心著书,没有理会媒体的炒作。
    各地给康素珍的来信如雪片纷飞,颂扬的,诉苦的,求偶的,认亲的,寄钱的,索款的,半年之中,康素珍便收到了一百多封来信,她成了全国妇孺皆知的名人,开始飘飘然起来。向接踵而来的记者大谈我们的署名之争,俨然成了一个上当受骗的可怜人。
    据康素珍事后说,当时辛集市的…红眼病者…给她吹风点火,说领导主持签订的那份署名合同是康的…第二张卖身契…,康素珍对我们更加耿耿于怀。
    不久,天津《今晚报》两个记者通过乡政府找到康素珍,说要给她写纪实文学,还要在《今是报》连载她的作品,康好不激动,与他们谈了半天。
    这天下午,康素珍领着两个记者来我家,二人要求连载我们的稿子,稿费从优,连载后仍可出书。我说:…对不起,我们整理的稿子已交出版社,近期即将出版…他们追问是哪家出版社,因出版社事先有约,让我们三人暂且保密,我未作答。
    两个记者要求看看康的原稿,我拿出几本,他们草草翻了翻。又要看我过去发表的作品。我又拿出三大本剪稿,他们一边看,一边交口称赞。我陪一个记者去小解,他对我说:…你要小心,康素珍对你意见不小哪!…采访不到一小时,他们便匆匆告辞而去。
    出人意料的是,两个记者扎在宾馆,一夜间写成了《何来青楼恨,谁洒风尘泪——康素珍创作长篇小说的遭遇》,未经辛集市委审阅,便以…河北省辛集市专电…名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